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走遍千山萬水,到了武漢卻邁不開腿

武漢是一座很特別的城市, 無論是歷史還是地理, 這裡溝通南北, 接連東西, 在近代有發展成了大碼頭大商埠, 人來人往, 好不熱鬧, 也為這個城市帶了交匯天南地北的美食氛圍。

在武漢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景象:一條大街上擺滿了早餐的小攤, 熙熙囔囔, 人們都彙聚在這些小攤前, 有的人在等一晚熱乾麵, 有的人帶走一塊豆皮......武漢的清晨, 正是從這些五花八門, 卻又讓你垂涎三尺的小吃開始。

一日三餐中, 武漢人最講究【過早】, 香港美食家蔡瀾曾把武漢稱為“早餐之都”, 在武漢過早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與正餐分庭抗禮, 其種類豐富程度也是全球罕見。 今天大家就一起和Taki走進這個, 光光早餐就能把你吸引住的武漢。

說到武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熱乾麵, 這個是武漢美食的招牌, 而且熱乾麵必須得在武漢吃在作數, 這個可是一座城市的味道。

堿面在開水中斷生, 撈起來瀝幹水, 淋上麻油拌勻, 鋪開放涼待用。 抓上一把麵條放進滾水中燙熟, 瀝幹水後裝入碗中, 放入鹽、醬油、辣蘿蔔丁、蔥末、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等, 講究的還會放上一勺鹵水, 最後淋上芝麻醬, 這一碗熱乾麵就大功告成了。

食用之前要趁熱把醬料拌勻, 如果不喜歡太幹的話, 最好來一碗蛋酒、米酒或豆漿。

蔡林記是最有名的老字型大小熱乾麵店, 還有田記麵館,

李記熱乾麵,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等都值得推薦。

在武漢和熱乾麵一樣不能錯過的還有牛肉麵/粉。 大家可能會覺得牛肉麵/粉到處都有, 武漢的牛肉麵/粉有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呢?

不同於其他地方,這裡的牛肉是鹵出來的,鹵牛肉的湯汁,辣中帶著絲絲甜味,味道很獨特。湯底夠味,紅油夠辣,就像是武漢人豪爽的性格。

糊湯粉也是武漢的特色,小魚蝦加水熬爛成湯,撇去殘渣,留下粘稠如米湯的濃湯。米粉下鍋焯一下撈出放到碗裡,在上面澆一大勺濃湯,然後撒鹽、胡椒、薑末、蔥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濃郁厚重。若能配上一份油條,泡在湯麵中,這真是美味極了。

豆皮,一定要說的是豆皮,作為Taki非常喜歡的早餐,一個月一天三餐都不覺得膩味。難怪毛主席說:“豆皮是湖北的風味,要保持下去。”

豆皮是武漢四大小吃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裡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黃透亮,入口酥鬆嫩香。

“老通城”是經營豆皮的老字型大小店鋪,被稱為“豆皮大王”,于2006年宣佈歇業,現在打著“老通城”名號經營的商家只有少數拿到正式授權。多乎齋豆皮館,老何記豆皮大王,王師傅豆皮館都是手藝不錯的豆皮鋪子。

面窩也是出了武漢吃不到的早點。在帶把中凸的鐵勺中澆上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些許黑芝麻和蔥碎,放進滾燙的油鍋中炸,一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面窩就出鍋啦!

苕面窩也就是紅薯做的面窩,也非常好吃。無論是面窩還是苕面窩,既可以單獨過早,也可以成為熱乾麵、米粉或是湯麵的搭配食品。

武漢的糯米雞和廣式茶點裡的糯米雞完全不同,武漢糯米雞裡並沒有雞肉。武漢糯米雞由糯米、肉丁、香菇、青豆等裹上麵粉炸制而成,外層焦脆,內裡綿軟有肉香。

喜歡糯米風味的朋友,也不能錯過糯米包油條。將糯米蒸熟後,平鋪撒上黑芝麻,再將油條放在糯米飯上,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然後用糯米飯將油條包住,即可食用。

武漢的燒麥,又叫燒梅,或許因為蒸熟後外形如武漢市花梅花。非常薄的面皮裡面裹著糯米、香菇、肉末等,封口時捏出一個形狀,蒸熟後內容物隱約可見。武漢燒麥的特色是會加胡椒,另外考慮到天氣炎熱,過於油膩易傷脾胃,不會放太多肥肉。

歷史悠久的歡喜坨還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麻圓,它也以這個名字入選“中國名點”。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後外脆內軟,色澤金黃,一口咬下去糖汁四溢。很多老武漢對它都有難以割捨的情懷。

在武漢,光光這些街頭巷尾的小吃就足夠讓人流連忘返了,除了TAKI前面介紹的這些,還有煎包、煎餃,汽水包,糊米酒,蛋酒,汽水粑粑......數不勝數,足以讓你因為這些美食也要去一趟武漢。

若真到了武漢,怕是你也沉醉于此,根本不想離開吧~

不同於其他地方,這裡的牛肉是鹵出來的,鹵牛肉的湯汁,辣中帶著絲絲甜味,味道很獨特。湯底夠味,紅油夠辣,就像是武漢人豪爽的性格。

糊湯粉也是武漢的特色,小魚蝦加水熬爛成湯,撇去殘渣,留下粘稠如米湯的濃湯。米粉下鍋焯一下撈出放到碗裡,在上面澆一大勺濃湯,然後撒鹽、胡椒、薑末、蔥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濃郁厚重。若能配上一份油條,泡在湯麵中,這真是美味極了。

豆皮,一定要說的是豆皮,作為Taki非常喜歡的早餐,一個月一天三餐都不覺得膩味。難怪毛主席說:“豆皮是湖北的風味,要保持下去。”

豆皮是武漢四大小吃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裡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黃透亮,入口酥鬆嫩香。

“老通城”是經營豆皮的老字型大小店鋪,被稱為“豆皮大王”,于2006年宣佈歇業,現在打著“老通城”名號經營的商家只有少數拿到正式授權。多乎齋豆皮館,老何記豆皮大王,王師傅豆皮館都是手藝不錯的豆皮鋪子。

面窩也是出了武漢吃不到的早點。在帶把中凸的鐵勺中澆上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些許黑芝麻和蔥碎,放進滾燙的油鍋中炸,一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面窩就出鍋啦!

苕面窩也就是紅薯做的面窩,也非常好吃。無論是面窩還是苕面窩,既可以單獨過早,也可以成為熱乾麵、米粉或是湯麵的搭配食品。

武漢的糯米雞和廣式茶點裡的糯米雞完全不同,武漢糯米雞裡並沒有雞肉。武漢糯米雞由糯米、肉丁、香菇、青豆等裹上麵粉炸制而成,外層焦脆,內裡綿軟有肉香。

喜歡糯米風味的朋友,也不能錯過糯米包油條。將糯米蒸熟後,平鋪撒上黑芝麻,再將油條放在糯米飯上,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然後用糯米飯將油條包住,即可食用。

武漢的燒麥,又叫燒梅,或許因為蒸熟後外形如武漢市花梅花。非常薄的面皮裡面裹著糯米、香菇、肉末等,封口時捏出一個形狀,蒸熟後內容物隱約可見。武漢燒麥的特色是會加胡椒,另外考慮到天氣炎熱,過於油膩易傷脾胃,不會放太多肥肉。

歷史悠久的歡喜坨還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麻圓,它也以這個名字入選“中國名點”。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後外脆內軟,色澤金黃,一口咬下去糖汁四溢。很多老武漢對它都有難以割捨的情懷。

在武漢,光光這些街頭巷尾的小吃就足夠讓人流連忘返了,除了TAKI前面介紹的這些,還有煎包、煎餃,汽水包,糊米酒,蛋酒,汽水粑粑......數不勝數,足以讓你因為這些美食也要去一趟武漢。

若真到了武漢,怕是你也沉醉于此,根本不想離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