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分裂國家失敗後流亡海外,大國操縱下當上總理,一年後成“棄子”

莫伊茲·沖伯, 原剛果共和國總理。 剛果位於非洲中部, 歷史上曾建立過幾個王國, 近代以來開始遭受西方列強入侵。 1908年, 剛果正式淪為了比利時殖民地。 二戰結束後, 歐洲殖民國家的力量遭到了削弱, 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開始興起。 在剛果人民不斷鬥爭下, 1960年2月, 比利時被迫同意剛果獨立。 當年6月30日, 剛果共和國宣告獨立, 親蘇派政治家盧蒙巴出任首任總理。

(正中:莫伊茲·沖伯)

雖然剛果宣佈獨立了, 但比利時依然駐有大量軍隊, 盧蒙巴總理要求比利時撤軍, 結果引發了比軍叛亂, 導致剛果首都陷入一片混亂。 在比利時煽動下, 7月11日, 沖伯宣佈他治下的加丹加省脫離剛果, 新生的共和國面臨分裂威脅。 剛果的自然資源大多分佈在加丹加省, 美國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所用的鈾, 就來自加丹加省。 一直以來, 加丹加省成為列強覬覦和爭奪的對象。

沖伯, 1919年出生于加丹加一個富豪家庭, 從小在美國傳教士學校上學, 接受了西方式教育。 20世紀50年代, 他繼承了父親的龐大產業, 並成為殖民政府少數幾個黑人議員之一。 在加丹加省, 沖伯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他一直鼓吹建立鬆散聯邦制國家。 因此, 當剛果政權陷入危機時, 他乘機宣佈獨立。 面對混亂局勢, 盧蒙巴向聯合國安理會發出求助信, 請求派遣維和部隊進駐剛果。

(盧蒙巴被殺)

應盧蒙巴要求, 聯合國派遣了一支維和部隊進駐剛果。 但是, 由美國主導的這支維和部隊抵達後, 卻拒絕與盧蒙巴政府合作鎮壓加丹加的叛軍, 而是一直按兵不動, 作壁上觀, 盧蒙巴簡直是欲哭無淚。 9月14日, 剛果國民軍參謀長蒙博托發動政變, 維和部隊以保護為名軟禁了盧蒙巴。 盧蒙巴不久出逃, 被蒙博托抓住轉交給了沖伯。 沖伯下令處決了盧蒙巴, 此舉遭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1961年8月, 在美國操縱下成立了剛果新政權。 然後, 維和部隊才對沖伯集團發起攻擊, 在付出了二百多名官兵陣亡代價後,

於1963年佔領了加丹加, 沖伯逃亡到了西班牙, 美國從而實現了完全控制剛果的目的。 不過, 沖伯的政治前途並沒有終結。 1964年7月, 剛果發生了反對美國的地方叛亂, 在美國一手操縱下, 沖伯回國出任了剛果政府總理, 並對反政府武裝進行鎮壓。

(蒙博托)

不過, 沖伯並未完成好美國交給的任務。 國家的持續動盪使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更加激烈, 一年後沖伯成為美國“棄子”, 他被趕下臺不久後, 陸軍總司令蒙博托掌握了國家政權。 蒙博托上臺後, 對反政府武裝進行了極其嚴酷的鎮壓, 全國分裂運動基本被撲滅。 蒙博托確立獨裁統治後, 曾與美國建立了良好關係。 至於沖伯, 1966年他被蒙博托逮捕入獄, 三年後死於突發性心臟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