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蘇萬華:內燃機汽車短時間內不可替代|中國汽車報

蘇萬華

2015年大眾汽車爆發柴油排放醜聞, 隨後通用、寶馬、賓士、博世等車企和供應商都相繼捲入這場風波, 再加上近年來全球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人們不禁開始懷疑汽車尾氣或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禍首?隨後,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汽車大幕正式拉開,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推廣, 是否意味著傳統內燃機已經走到末路?電動汽車能否在短時間內取代傳統內燃機汽車?

在10月25日《轉型期的汽車低碳創新》論壇上, 來自天津大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講道:“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汽車內燃機依然佔有支配地位, 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 ”另外他認為, 低碳排放實際上還不能完全看作是新能源, “新能源車的電池在製造過程中也會引起相當多的環境問題。 ”另一方面, 內燃機可以使用靈活的燃料, 包括化石燃料、天然氣、生物質燃料、乙醇燃料等等,

它的加工技術成熟, 維修使用方便。

內燃機技術仍有巨大潛力

從蘇萬華院士的演講中可以看出, 他對內燃機的發展和潛力仍然抱有信心。 他表示, 內燃機有很多優點, 一方面, 內燃機能量密度高, 現在乘用車的升功率在實驗室裡可以達到150kW/L。 此外, 內燃機的熱效率也很高, 汽油機的熱效率可以達到45%, 柴油機的熱效率接近50%。 另一方面, 內燃機可以使用靈活的燃料, 包括化石燃料、天然氣、生物質燃料、乙醇燃料等, 來源多樣。 再加上內燃機的加工技術成熟, 維修使用方便。

除了很多優點之外, 內燃機仍然還有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目前國際內燃機研發的重心在提高熱效率, 有效熱效率60%是國際內燃機界的奮鬥目標。 ”蘇萬華說, “世界各主要國家均設定了大幅度的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 這是內燃機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可以說, 目前有害排放物已經達到近零的水準, 前十年是超低排放, 超超低排放, 現在比那個超超低排放還要低很多, 內燃機的主要排放物降低了90%左右。

除此之外, 再加上完善燃油車的排放物檢測方法都對降低有害排放物非常有利。 ”

內燃機創新技術層出不窮

1

第一, 新一代先進的燃燒技術。 包括汽油的壓燃、雙燃料的反應活性控制或者燃料不同的混合方式的反應的活性控制、HCCI燃燒、汽油機的直噴壓燃等, 反映出很高的對熱效率的推進作用。

2

第二, 多可變控制技術發展很快。 內燃機終在沿著這種可變、可控、智慧方面的發展, 而且最近十年發展速度很快, 其中包括可變增壓技術、可變氣門定時和升程技術、可變直噴或者雙噴技術、可變壓縮技術等。

3

第三, 增壓小型化。 目前新的車型基本都採用了小型增壓的技術。 乘用車市場裡面3缸和4缸汽油機將占66%, 3缸技術加上48V的混動技術會節省成本的有效性。

目前, 美國在重載車上開始用汽油加上增程式的混合動力, 非常有前景。

4

第四, 減少損失提高效率。 損失可以包括排氣損失、冷卻損失、泵器損失、潤滑損失等, 針對這些損失, 可採用增壓、壓縮比餘熱利用, 以及低散技術來解決。 另外關於泵的損失, 我們現在用可變頻泵解決。

5

第五, 資訊化、電氣化、智慧化方面的進步, 主要是提高車載的計算能力, 2025年電子產品在動力總成占的成本將增加15%, 所以實際上智慧化、電氣化並不是電動車的專利, 對於內燃機汽車實際上我們也是在積極的向資訊化、電氣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而且實際上已經獲得了相當成功的效果。

內燃機節能減排任重道遠

“加快車用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是國家能源和環境的大事。 在世界範圍內內燃機以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為目標,新技術發展速度快,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國內燃機工業不可懈怠,積極鼓勵內燃機工業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強國的正確道路。”蘇萬華說,“我國車用內燃機技術發展迅速,成績也很卓越,我們期待顛覆性的、引領性的技術在中國出現,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中國是一個汽車強國了。”

文:馮玉婷 編輯:李大鵬

版權聲明

在世界範圍內內燃機以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為目標,新技術發展速度快,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國內燃機工業不可懈怠,積極鼓勵內燃機工業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強國的正確道路。”蘇萬華說,“我國車用內燃機技術發展迅速,成績也很卓越,我們期待顛覆性的、引領性的技術在中國出現,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中國是一個汽車強國了。”

文:馮玉婷 編輯:李大鵬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