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閩西籍開國少將蘇啟勝革命故事

征程萬里留英名

臨門不入

蘇啟勝, 1909年出生於永定縣古竹鄉金乾村一個農民家庭。 1928年初, 19歲的蘇啟勝參加了家鄉暴動, 並與暴動武裝堅持反“清鄉”鬥爭。

在反“清鄉”的一系列戰鬥中, 蘇啟勝機智勇敢, 受到了鄧子恢、張鼎丞等領導的表揚。 7月4日, 永定縣委成立了赤衛隊, 協助紅軍營作戰, 蘇啟勝參加了縣赤衛隊。

1929年6月, 蘇啟勝隨縣赤衛隊編入第四縱隊, 參加了配合紅四軍主力三打龍岩城的戰鬥。 9月18日, 朱德率紅四軍4個縱隊及地方赤衛隊、群眾1萬餘人, 秘密進抵上杭城郊, 四面合圍上杭城。 第四縱隊及赤衛隊攻擊方向為東門, 與西門、北門一樣, 是主攻方向。 蘇啟勝加入了攻城大軍序列。

1934年春, 蘇啟勝進入江西瑞金紅軍大學政治科學習。 後任紅軍幹部團二營政委、紅二方面軍總部教導團政委等職。 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長征途中,

任幹部團上級幹部隊排長, 在貴州婁山關腳下奉上幹隊隊長蕭勁光命令, 率領全排迎戰從側翼來襲之敵, 堅守陣地, 保證了八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等順利通過婁山關。

1935年, 紅二方面軍到達陝北後, 即進行抗日準備, 迎接民族解放戰爭。 紅二方面軍積極進行系統的大規模的軍事訓練並認真抓好各級幹部的學習。 隨後, 方面軍又組成了教導團, 蘇啟勝被任命為教導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 蘇啟勝歷任八路軍一二○師教導團副團長、一二○師政治部宣傳部長、八路軍獨立第二支隊政委等職。 1939年, 奉命率領支隊100多名幹部戰士堅持鬥爭, 不久部隊發展到4000多人, 堅持在牙河兩岸開展平原遊擊戰爭, 擴大了根據地。 蘇啟勝在賀龍、關向應等一二○師首長的領導下,

為冀中抗戰作出了貢獻。

1942年2月, 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 賀龍為書記, 統一領導黨政軍各項工作。 同時, 晉西北與晉西兩個區黨委合併, 組成新的晉西北黨委, 統一領導晉西、晉西北與綏遠地區工作。 5月又成立了統一戰線性質的軍政民聯合委員會, 賀龍任主任。 在此期間, 蘇啟勝被任命為晉西區黨委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兼民兵總指揮部主任。 蘇啟勝在賀龍的領導下, 積極做好地方武裝和群眾武裝建設工作, 組織動員地方武裝和群眾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鞏固和發展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此後, 蘇啟勝被調任陝甘寧留守兵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 蘇啟勝歷任熱河軍區政治部主任、冀熱察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察哈爾軍區副政委、華北軍區二○八師政委等職。

期間, 蘇啟勝參與組織指揮了一系列戰鬥。 在平津戰役中, 蘇啟勝率部擔負阻擊任務, 使十九兵團(即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順利全殲敵三十五軍, 並配合四十一軍(即東北野戰軍四縱)殲滅敵十六軍。

新中國成立後, 蘇啟勝任華北軍區後勤直屬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2年調任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55年任海軍東海艦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8月, 舟山地區遭受特大颱風襲擊, 艦艇受到損壞, 蘇啟勝得知情況後,

深夜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連夜趕赴舟山港瞭解實情, 抗災救艦, 及時指揮部隊戰勝風災, 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1年2月, 蘇啟勝調任海軍政治部副主任。 在職期間, 深入部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 他仍經常深入部隊, 始終戰鬥在工作第一線。

青山巍巍, 大海揚波。 蘇啟勝, 這位八閩大地的優秀兒女, 他的英名與功績, 將永遠銘刻在青山大海之間。

(陳淑如 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