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舜臣是亞洲第一名將?要是不死他就跟著明朝總兵跑到中原了

在不久之前, 韓國人品評亞洲名將, 把李舜臣放在了第一位。 而中國的戰神級別的白起王翦衛青霍去病李靖李績統統落選, 這些人當然看不上那彈丸之地的排行榜, 也不屑於辯駁, 但是筆者偶然翻閱史料, 卻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翻譯歸納出來, 以博讀者諸君一笑。

當然這個有趣的故事是關於“亞洲第一名將”李舜臣的, 這裡面筆者沒有貶低李舜臣的意思, 畢竟他是韓國這麼多年(按照韓國人的說法, 他們有六千年歷史呢)唯一拿得出手的將領, 而且李舜臣在抗倭戰爭中真的立下了大功, 雖然跟李如松麻貴沒法比, 但也殺了不少倭寇, 也值得尊敬。

但是在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戰爭中, 李舜臣的地位和作用真的不是那麼大, 以至於中國史書終都很少記載——甚至大明朝野上下都沒把那場戰爭太當回事, 屬國的一個將領幹了些啥甚至死不死,

明朝官員還真都沒當回事。

不過當時的文風盛行, 連武將也要附庸風雅寫點筆記和詩文,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

萬曆二十年, 明軍和倭寇再次開戰, 剛剛重新執掌朝鮮殘餘水軍的的李舜臣迎來了他的頂頭上司, 來自大明朝的禦倭總兵官陳璘。

這位陳璘陳總兵是個出色的將領, 但也絕不是個好官, 此公及其貪財, 無論是打仗還是當地方官, 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收集金銀財寶——似乎明朝的官員們都有這個愛好, 但是像陳璘這樣被禦史們口水幾次嗆個半死然後爬起來接著貪的, 似乎絕無僅有:副總兵代理東安參將的時候, 連自己的士兵也敲詐, 被禦史羅應鶴一本參倒, 丟官罷職;起複當了狼山副總兵, 又接著貪, 再次被參倒;再次起複當南澳鎮副總兵, 一年後又因為犯了老毛病而丟官。 最後這老先生在第三次起複協防漳州潮州的時候, 居然又去賄賂兵部尚書石星, 結果石星沒要他的錢, 倒是要了官帽。

就是這個起起伏伏的陳璘, 在倭寇侵朝的時候又找到了工作:當上了禦倭總兵官, 領著五千水軍打敗了倭寇首領石曼子(島津義弘, 倭寇稱之為鬼石曼子), 抓住倭寇將領平正成、平正秀並當場砍了腦袋, 陳璘先生也因此升官當了從一品的都督同知, 算是浪子回頭修成正果了。

但就是這麼個不太靠譜的大明貪官加能將(請原諒筆者的稱呼,

在明軍中, 陳璘實在算不上名將), 卻讓韓國人眼中的“亞洲第一名將”李舜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璘喜歡錢, 但是連飯都吃不飽的李舜臣沒有錢, 自然無法投其所好孝敬這個來自天朝上國的頂頭上司(連李舜臣的國王見了陳璘也得行禮), 但是這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人對陳璘刮目相看。

陳璘陳大總兵表現出了大國將軍的高風亮節,一分錢也沒朝李舜臣要(估計也是不屑於要),反而經常請李舜臣吃飯,為了展示自己跟李雲龍一樣“有文化”,陳璘還喝點小酒之後還寫詩送給李舜臣,不過看那詩的水準,也真跟李雲龍差不多: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逆胡驅襄日,妖氛倦今時。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聖皇求如切,超去豈容辭!

前面幾句是我們歷史上的將軍們對下屬慣用的表揚詞句,而最後兩句才是表揚的最高境界:兄弟你很能打,咱們的皇上(陳璘和李舜臣還真是一個皇上,李舜臣和他的國王也有一個共同的皇上,那就是萬曆皇帝)都挺欣賞你的,打完這仗,你就跟我混吧,我領你見咱們皇上,保你升官發財!

一聽連萬曆皇帝都知道自己,正在被王國文官欺負的李舜臣興奮得兩眼放光,對陳璘能“拉兄弟一把”也是感激涕零,看了這段,忽然能想起《鹿鼎記》裡韋小寶忽悠揚州知府慕天顏了,不過陳璘這次真不是忽悠,他是可以在給萬曆皇帝的奏摺裡帶上一筆李舜臣的,萬曆一高興,也興許就接見了李舜臣呢。

李舜臣感動得不行,但拿不出錢也請不起飯,只好也寫詩表忠心,只可惜這李舜臣的詩寫得比陳璘還打油,所以連陳璘的後人整理的時候都沒有收錄進去,以至於我們失去了一次“奇文共欣賞”的機會。

更可惜的是,李舜臣在最後一戰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了,要不然他也許真的就跟陳璘跑回到明朝了——人往高處走,他這屬於升遷,國王也得歡送。要真是那樣的話,韓國就又少了一個“亞洲第一名將”……

陳璘陳大總兵表現出了大國將軍的高風亮節,一分錢也沒朝李舜臣要(估計也是不屑於要),反而經常請李舜臣吃飯,為了展示自己跟李雲龍一樣“有文化”,陳璘還喝點小酒之後還寫詩送給李舜臣,不過看那詩的水準,也真跟李雲龍差不多: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逆胡驅襄日,妖氛倦今時。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聖皇求如切,超去豈容辭!

前面幾句是我們歷史上的將軍們對下屬慣用的表揚詞句,而最後兩句才是表揚的最高境界:兄弟你很能打,咱們的皇上(陳璘和李舜臣還真是一個皇上,李舜臣和他的國王也有一個共同的皇上,那就是萬曆皇帝)都挺欣賞你的,打完這仗,你就跟我混吧,我領你見咱們皇上,保你升官發財!

一聽連萬曆皇帝都知道自己,正在被王國文官欺負的李舜臣興奮得兩眼放光,對陳璘能“拉兄弟一把”也是感激涕零,看了這段,忽然能想起《鹿鼎記》裡韋小寶忽悠揚州知府慕天顏了,不過陳璘這次真不是忽悠,他是可以在給萬曆皇帝的奏摺裡帶上一筆李舜臣的,萬曆一高興,也興許就接見了李舜臣呢。

李舜臣感動得不行,但拿不出錢也請不起飯,只好也寫詩表忠心,只可惜這李舜臣的詩寫得比陳璘還打油,所以連陳璘的後人整理的時候都沒有收錄進去,以至於我們失去了一次“奇文共欣賞”的機會。

更可惜的是,李舜臣在最後一戰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了,要不然他也許真的就跟陳璘跑回到明朝了——人往高處走,他這屬於升遷,國王也得歡送。要真是那樣的話,韓國就又少了一個“亞洲第一名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