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在談論金拱門的今天,想說說八十年前的一座倉庫

本文2661字, 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

1

10月26日, 一個營的國軍兵力開始陸續進入上海閘北四行倉庫, 準備迎接日軍的進攻。 他們的任務, 是堅守至最後一人倒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之後, 日軍全面侵華, 進犯上海。 雖然武器裝備、後勤保障、士兵素質整體不及日軍, 但國軍仍然在上海讓日軍付出了大代價。 眼看守不住上海,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命令國軍準備撤離上海, 但要留下一支隊伍堅守。

堅守的目的一是為了拖延日軍的進攻速度, 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軍侵略時的不妥協態度,

也希望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 而這支被從大部隊中隔離出來的堅守孤軍, 可能再無生還的希望。

88師師長孫元良最後決定, 既然堅守主要出於政治目的, 那無謂做更多的犧牲。 就留下一團兵力, 固守四行倉庫即可。 在最後撤離時, 又決定一個團也沒有必要, 最終留下一個加強營。

四行倉庫是一座高25米的混凝土建築, 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西岸, 與公共租界只隔一道橋。 倉庫原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4間銀行合資修建, 是附近地區當時的最高建築。 由於先前已被確定為第88師師部, 因此倉庫中儲存了大量的食物、醫藥和彈藥。

而堅守四行倉庫的重任, 落到了第72軍88師524團第1營的肩上。 第1營由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組成, 一共414人, 由32歲的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中校團附(副團長)謝晉元率領。

為了迷惑敵人, 讓敵人誤判守軍兵力, 爭取更多的時間, 對外界一律號稱守軍有八百人。 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2

在之前的戰鬥中, 國軍已經犧牲了許多經過德式訓練的老兵,

因此在四行倉庫裡阻擊日軍的多數是從湖北入伍不久的新兵。 他們除每人一支步槍外, 剩下的裝備就是27挺輕機槍、4挺馬克沁重機槍和一個迫擊炮排。

而他們面臨的日軍, 是陸軍大將松井石根麾下的第三師團, 日本陸軍中的精銳部隊。 不但有坦克和裝甲車, 還有空軍和海軍的炮火支援。 面對後援源源不絕的強敵, 四行守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他們沒有後方沒有退路, 除了投降基本沒有存活的可能性。

10月27日上午, 守軍全部到位。 謝晉元告訴四百人:“我們接到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倉庫, 與最後陣地共存亡。 所以這個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 我們全都要戰死在這裡。 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 就要堅守陣地,

和敵人拚死戰鬥到底!”

守軍用倉庫內裝有玉米、大豆的麻袋構築起防禦工事, 並將樓內電燈全部破壞以利於隱蔽, 同時焚燒倉庫周圍房屋, 以免日軍借作戰鬥防禦設施。

中午一點, 日軍來了。

十名日軍接近倉庫準備偵查, 被我守軍擊斃。 很快更多的約50名日軍到達,

開始進攻倉庫。 三連連長石美豪臉頰被子彈洞穿血流滿面, 他用手巾敷上繼續開火, 直至腿部中彈才退出戰鬥。 下午, 約70名日軍準備潛進火力死角, 被我軍發現後投擲手榴彈, 日軍傷亡數人。

當晚9點, 第一天的戰鬥結束, 我守軍犧牲兩人, 日軍傷亡在我軍十倍以上。

3

10月28日一早, 各大報紙都採用了中央社的戰地報導, 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上海四行倉庫有一支國軍部隊仍然在孤軍奮戰。

之所以當初選擇四行倉庫作為最後的據點, 是因為其地理位置于我十分有利。 四行倉庫與公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 日軍不敢用海軍炮火攻擊守軍, 因為炮彈有可能會落入公共租界境內。 日軍的轟炸機一早也曾經在倉庫上方盤旋, 但一是因為守軍防空火力威脅、二是因為投彈可能誤中公共租界。此時日本尚不願意與英美敵對,因此雖然進攻兵力損失慘重,仍然沒有採用空襲和海軍艦炮。

但日軍仍然處於攻擊態勢。下午日軍佔領了附近的交通銀行大樓,又在倉庫北面部署加農炮,但炮火對倉庫厚重的牆壁無法造成致命傷。日軍唯一的戰果,就是切斷了四行倉庫的供水及供電。

此時“八百壯士”仍在閘北堅守的消息已通過電臺傳遍全城。大批上海市民在蘇州河南岸聚集,為守軍鼓氣助威。上海市民向守軍捐獻的十餘輛卡車的給養,也在四個小時內搬入了倉庫。兩天兩夜未曾睡覺的守軍,收到市民的水果、麵包、衣物和器具後,士氣大增。

當時倉庫一面是租界的英國米字旗,其餘三面都是日軍的太陽旗。上海商會決定,向守軍贈送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當晚,女童子軍楊惠敏乘夜潛入倉庫,將一面國旗交到了謝晉元手裡。

10月29日一早,上海市民的驚奇地發現,在日軍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倉庫樓頂居然升起來一面迎風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

升旗之時,曙色微茫。倉庫樓頂沒有旗杆,守軍用竹子和草繩臨時搭建起旗杆。只有一二十名守軍參加了升旗儀式,沒有音樂、沒有排場、只有一兩聲冷槍聲,和清晨空氣裡的彈藥味。在飄揚的旗幟下,這一幕神聖而肅穆、單純而悲壯。

很快在河對岸,聚集了大量上海市民,據說超過三萬人。有脫帽揮手的,有含淚致敬的。屋頂上的守軍,向隔河的中國人高喊:

“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日軍試圖對國旗發動空襲,但未能得逞。中午,日軍發動了一次最大規模的攻擊,坦克和加農炮潮水般湧來。但守軍頑強還擊,日軍仍未能有所寸進。

一名傷兵將自己綁上手榴彈,從六樓跳下倉庫發動自殺式攻擊,樓下約二十名日軍全被炸死。

4

其後兩天,日軍仍然攻擊不輟,但收效甚微。但此時公共租界中的外籍人士不願戰鬥太過接近他們,再加上日方不斷施加的壓力,他們向國民政府和蔣介石施壓,要求守軍停止作戰,撤往租界。

對於蔣介石而言,固守上海一隅的目的已經達到,絕大部分國軍已撤離至預定位置,吸引西方注意也已成功,不必再守下去了。他下令守軍:撤退至租界。

11月1日,謝晉元帶領376名守軍撤入公共租界。本來打算通過租界撤離,但日軍威脅假如守軍離開就立即入侵租界,因此守軍被租界內的英軍攔截並繳械,接下來是被軟禁近4年。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死守是天職,交出武器也是。

1941年4月,謝晉元被汪偽漢奸刺殺,10萬上海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在珍珠港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公共租界,將守軍送去各地作苦役,遠至新幾內亞。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倖存者只有一百多人。這些曾經力拒豺狼的勇士們,之後的命運卻令人唏噓。

1947年,上海市將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庫的滿洲路改名為晉元路,將與租界內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並將附近一所中學改名為晉元中學。如今,在四行倉庫原址前,建起了晉元紀念廣場。

而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就有許幸之、吳印鹹等人冒險用攝像機拍攝,1938年春在香港製成新聞紀錄片《中國萬歲》。而這一年,當守軍還在租界內被軟禁時,八百壯士的事蹟就已經被拍成了同名黑白電影。

1975年,臺灣再次重拍了《八百壯士》,演員陣容強大,包括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徐楓等明星。林青霞為了飾演女主角楊惠敏,天天練游泳。開機那天,楊惠敏本人精神奕奕地走到林青霞跟前,用食指大力地戳她的胸膛,說:“你要硬起來!知不知道!你要硬起來好好地演!”

20歲的林青霞,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1976年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1985年,她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觀四行倉庫。

2010年,“八百壯士”最後一名倖存老兵楊養正在重慶去世,享年96歲。而四行倉庫後來一度成為上海市最大的文具批發市場,從2015年起,四行倉庫恢復了戰時舊觀。

淞滬抗戰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並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精銳部隊,但四行倉庫守軍的固守,卻向全世界傳達了中國誓死相拼的決心。很快《八百壯士歌》被創作並四處傳唱: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這是一個積貧積弱遍體鱗傷、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在最危急的時刻發出的呼聲。所以在金拱門刷屏的今天,也不要忘了八十年前的那一座倉庫。

參考:《八一三淞滬抗戰親歷記》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但一是因為守軍防空火力威脅、二是因為投彈可能誤中公共租界。此時日本尚不願意與英美敵對,因此雖然進攻兵力損失慘重,仍然沒有採用空襲和海軍艦炮。

但日軍仍然處於攻擊態勢。下午日軍佔領了附近的交通銀行大樓,又在倉庫北面部署加農炮,但炮火對倉庫厚重的牆壁無法造成致命傷。日軍唯一的戰果,就是切斷了四行倉庫的供水及供電。

此時“八百壯士”仍在閘北堅守的消息已通過電臺傳遍全城。大批上海市民在蘇州河南岸聚集,為守軍鼓氣助威。上海市民向守軍捐獻的十餘輛卡車的給養,也在四個小時內搬入了倉庫。兩天兩夜未曾睡覺的守軍,收到市民的水果、麵包、衣物和器具後,士氣大增。

當時倉庫一面是租界的英國米字旗,其餘三面都是日軍的太陽旗。上海商會決定,向守軍贈送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當晚,女童子軍楊惠敏乘夜潛入倉庫,將一面國旗交到了謝晉元手裡。

10月29日一早,上海市民的驚奇地發現,在日軍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倉庫樓頂居然升起來一面迎風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

升旗之時,曙色微茫。倉庫樓頂沒有旗杆,守軍用竹子和草繩臨時搭建起旗杆。只有一二十名守軍參加了升旗儀式,沒有音樂、沒有排場、只有一兩聲冷槍聲,和清晨空氣裡的彈藥味。在飄揚的旗幟下,這一幕神聖而肅穆、單純而悲壯。

很快在河對岸,聚集了大量上海市民,據說超過三萬人。有脫帽揮手的,有含淚致敬的。屋頂上的守軍,向隔河的中國人高喊:

“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日軍試圖對國旗發動空襲,但未能得逞。中午,日軍發動了一次最大規模的攻擊,坦克和加農炮潮水般湧來。但守軍頑強還擊,日軍仍未能有所寸進。

一名傷兵將自己綁上手榴彈,從六樓跳下倉庫發動自殺式攻擊,樓下約二十名日軍全被炸死。

4

其後兩天,日軍仍然攻擊不輟,但收效甚微。但此時公共租界中的外籍人士不願戰鬥太過接近他們,再加上日方不斷施加的壓力,他們向國民政府和蔣介石施壓,要求守軍停止作戰,撤往租界。

對於蔣介石而言,固守上海一隅的目的已經達到,絕大部分國軍已撤離至預定位置,吸引西方注意也已成功,不必再守下去了。他下令守軍:撤退至租界。

11月1日,謝晉元帶領376名守軍撤入公共租界。本來打算通過租界撤離,但日軍威脅假如守軍離開就立即入侵租界,因此守軍被租界內的英軍攔截並繳械,接下來是被軟禁近4年。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死守是天職,交出武器也是。

1941年4月,謝晉元被汪偽漢奸刺殺,10萬上海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在珍珠港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公共租界,將守軍送去各地作苦役,遠至新幾內亞。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的倖存者只有一百多人。這些曾經力拒豺狼的勇士們,之後的命運卻令人唏噓。

1947年,上海市將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庫的滿洲路改名為晉元路,將與租界內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並將附近一所中學改名為晉元中學。如今,在四行倉庫原址前,建起了晉元紀念廣場。

而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就有許幸之、吳印鹹等人冒險用攝像機拍攝,1938年春在香港製成新聞紀錄片《中國萬歲》。而這一年,當守軍還在租界內被軟禁時,八百壯士的事蹟就已經被拍成了同名黑白電影。

1975年,臺灣再次重拍了《八百壯士》,演員陣容強大,包括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徐楓等明星。林青霞為了飾演女主角楊惠敏,天天練游泳。開機那天,楊惠敏本人精神奕奕地走到林青霞跟前,用食指大力地戳她的胸膛,說:“你要硬起來!知不知道!你要硬起來好好地演!”

20歲的林青霞,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1976年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1985年,她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觀四行倉庫。

2010年,“八百壯士”最後一名倖存老兵楊養正在重慶去世,享年96歲。而四行倉庫後來一度成為上海市最大的文具批發市場,從2015年起,四行倉庫恢復了戰時舊觀。

淞滬抗戰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並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精銳部隊,但四行倉庫守軍的固守,卻向全世界傳達了中國誓死相拼的決心。很快《八百壯士歌》被創作並四處傳唱: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這是一個積貧積弱遍體鱗傷、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在最危急的時刻發出的呼聲。所以在金拱門刷屏的今天,也不要忘了八十年前的那一座倉庫。

參考:《八一三淞滬抗戰親歷記》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