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學良:想學醫救人卻學會了殺人

講武堂求學時期的張學良

張學良因為從小身體羸弱, 很想學醫救人, 成為醫治百病的醫生。 但張作霖堅決反對, 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

成為他政治、軍事方面的繼承人。 打算送他到日本留學, 日本方面也非常願意, 安排他入日本陸軍大學。 年輕時的張學良很厭惡日本, 學過一些英語, 又結交了較多歐美人士, 遂很想去歐美留學。 雖然父親極力反對, 還是私下裡做著準備。 找老師補習英文和數理化。 老師有兩位, 一位是青年會總幹事普賴德, 一位是奉天測量局局長兼校長陳蕙生(陳英)先生。 他們學識豐富、人格高尚, 與張學良亦師亦友, 對張學良十分愛護, 也深得張學良尊重與敬佩。 他們的言行對張學良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

普賴德是美國朋友會的教徒, 他很贊成張學良不顧父親的反對, 不依賴父親的權勢和錢財, 獨自闖蕩天下赴美留學的獨立精神,

稱讚他是有為的青年, 鼓勵他為國家為社會服務。

普萊德先生

張學良在青年會一位朋友的幫助下, 私自籌集了70多美元, 購買了去美國的船票, 準備背著父親偷偷的去美國, 一邊打工一邊學習。 這件事被另一位老師陳蕙生知道了,

他勸說張學良, 父母在不遠遊, 做兒子的不應該違背父親的意願, 使父親不高興, 應當博得老人家的歡心, 然後再圖謀達到自己的志向。 考慮到自己身體狀況不太好, 英語基礎還比較差, 理化基礎也弱, 也沒什麼錢, 到美國去也不方便, 於是聽從陳蕙生的勸告, 先入國內的軍校學習, 一年以後, 待身體調整好再去美國發展, 那時選擇什麼專業, 父親也不好反對。

父親對張學良的要求欣然應允, 馬上電請陸軍部長段芝貴, 因當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考試工作雖已結束, 但尚未公佈結果, 張學良一行五人遂前往北京補考, 所謂的補考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他們五人先拜謁段部長, 段部長立刻下手諭給軍學司長, 命令此五人必須全部錄取。

考試前, 五個人不但拿到試題, 連答案也一併拿到手, 所謂的考試不過是抄一遍答案而已, 考試順利過關, 皆大歡喜。

此時, 奉天為訓練在職軍官, 也為了擴充奉軍實力, 張作霖決定重新開辦東北講武堂, 自任堂長, 熙洽為教育長, 培養軍事人才。

陳蕙生與熙洽是好朋友, 講武堂重新開辦, 就勸告張學良說, “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不如到東北講武堂就學, 這樣就近仍然可以補習理化, 還可以把身體鍛煉得好一點, 將來願意做什麼再做什麼。 ”張學良欣然同意。 張學良的決定很是令家人吃驚, 庶母和姐妹們都譏笑他如此孱弱的身體在軍校裡根本吃不消, 也不可能完成學業。 父親張作霖對於兒子的決定更是感到分外驚訝,

父親說, “你要上講武堂?得了, 你可別給我丟臉了, 我是堂長, 你去了幾天干不了, 再出來, 我的臉可往哪兒擱?”平生最怕別人說自己不行的張學良一拍胸脯, “別人能幹的我一定能幹, 我絕不給你丟臉!”父親最欣賞的就是兒子的這種個性, 他非常高興, 向張學良許願說, “你要是能在講武堂畢業的話, 回來我就給你營長當。 ”張學良遂以營長的名義入東北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從此張學良陰差陽錯,由惟恐傷人、治病救人的醫生變成唯恐不傷人並且殺人的職業軍人。與行伍出身、年齡較大的其他同學相比,張學良不僅年齡小、接受能力快,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此入學不久,考試就總是名列前茅,其他同學很不服氣,以為張學良依靠父親的關係,和其他老師串通作弊。有一天,教育長熙洽突然拿著一摞卷子來到教室,當場分發給同學,讓大家限時完成,張學良第一個答完,批改之後是滿分,從此別人再也不說什麼閒言碎語了。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從此張學良陰差陽錯,由惟恐傷人、治病救人的醫生變成唯恐不傷人並且殺人的職業軍人。與行伍出身、年齡較大的其他同學相比,張學良不僅年齡小、接受能力快,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此入學不久,考試就總是名列前茅,其他同學很不服氣,以為張學良依靠父親的關係,和其他老師串通作弊。有一天,教育長熙洽突然拿著一摞卷子來到教室,當場分發給同學,讓大家限時完成,張學良第一個答完,批改之後是滿分,從此別人再也不說什麼閒言碎語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