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傢俱製造業轉型者:我們在電商紅海裡“觸礁”了

“家裡的廠子在這一帶算是比較大的, 也規模化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生產的大部分傢俱都是出口的。 ”老梁的兒子偉仲是一位90後,

他告訴懂懂筆記, 佛山除了是著名的武術之鄉之外, 還是享譽中外的傢俱名城, “早幾年前, 國內外傢俱市場的需求都很大, 所以大家都活的很好。 ”

偉仲說, 在傳統傢俱製造產業的鼎盛時期, 全佛山的傢俱製造以及相關配套的企業和作坊有上萬家, 在順德、龍江等很多鄉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傢俱, 因為傢俱製造對於技術的要求並不高, 所以基本上沒有門檻。

據他回憶, 十年前家裡的工人每天早早就開工了, 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十一二點, 如果遇到訂單增多, 甚至要忙到淩晨才休息。 每天都有大量物流貨車到廠里拉走大批的傢俱。 “包括在香河我們就有幾個大客戶, 那幾年這幾家做的非常大。 ”

“我文化低, 也是從小工做起的,

在他(偉仲)出生後才有些錢可以搞這個廠子, 也沒有做啥品牌。 好的時候一年能賺七八百萬, 那時規模差不多的都能賺這個數。 ”老梁補充道, 早期國內有很多廠子都是“紮堆”的, 鄰居們都做著傢俱生意, 自己當然也要“合群”, 所以老梁最初從事傢俱這行當可以說是“隨波逐流”。

“但我並沒有想到就好了那麼幾年, 電商起來之後對我們的影響會這麼大。 ”老梁告訴懂懂筆記, 大概是從七八年之前開始, 網上賣貨開始流行, 他發現區域內有些作坊(小廠子)開始嘗試做起了線上的生意, “但因為作坊都沒有什麼品牌, 也沒名氣, 所以東西賣不出去很正常。 ”

出於對新生事物的好奇, 老梁還曾經研究了一番當時很 “潮”的電商平臺。

但隨著身邊部分中型傳統傢俱長在電商平臺上的“試水”也不太成功, 老梁最終也沒有把電商當一回事。

“不過前幾年卻陸續有電商傢俱品牌到這裡來找代工合作。 ”老梁說, 他們提出了線下的傳統傢俱品牌不一樣的要求, 除了代工生產和貼牌之外, 還要負責根據他們的訂單直接發貨, 由廠子直接把傢俱發往全國各地。

“後來才知道, 這些企業只負責網站運營, 拿國外現成的圖紙或者從深圳、東莞那邊的設計師手裡買設計圖紙, 讓我們幫他們做貨, 最後還把我們當成倉庫和苦力。 ” 偉仲頭腦靈活, 經常上網的他發現了這個“竅門”。 不管在什麼時候, 傢俱工廠都只是把控制作的環節。 以往是品牌商出具圖紙, 工廠按照圖紙生產,

貼上品牌交付給品牌商, 至於品牌商如何銷售他們管不了。

然而電商品牌的出現, 也只是將銷售管道放到了線上而已, 生產和貼牌的環節並沒有改變, 唯一不同的是, 代工廠要淪為電商品牌的產品倉庫和物流中心。

但是一開始, 老梁並不太瞭解市場的狀況, 隨著周圍為電商品牌做代工的作坊越來越多, 傳統傢俱品牌能夠帶給他們的生產訂單也逐漸在減少, 所以他也無可奈何。 “因為都知根知底, 周圍這些廠子做得好不好、賺了多少其實都心知肚明, 那些做電商傢俱品牌的肯定是在代工裡賺了一筆。 ”

擔心被落下的老梁也放下了一些成見, 抓住了一次機會, 成為了某線上傢俱品牌的代工商。 “傳統訂單在減少,

所以我真的怕了, 雖然利潤薄也就先做吧。 ”老梁說。

可是傳統傢俱廠沒有訂單, 工人和廠子還要維繫, “畢竟我不接別人也會接, 有活幹總比沒活幹強。 ”他說, 既然電商品牌把價格壓得這麼低, 那麼工廠也就只能降低生產材料的標準, 降低成本, 爭取利潤空間, “因為電商傢俱品牌不同于傳統(傢俱品牌),在品控方面沒那麼嚴格,越便宜越好。”

當問及老梁這種材料品質上與以前傳統品牌相差多大時,他直言:“有些差了一半都不止,而且減了材料成本他們還想繼續壓價。”

此外,老梁還透露,有部分傳統傢俱品牌線下和線上產品品質也是兩套標準,為的是能夠通過低價與電商品牌PK,尤其在板式傢俱上更是如此。

然而,最讓老梁和其他同行無法忍受的,並不是代工價格的“壓榨”,而是生產一批這樣的電商產品,需要大量的墊付資金。“傳統傢俱品牌下單先預付30%的定金,質檢的時候再付30%,沒問題了提貨再付40%的尾款。但這些電商品牌不是,他們先付了30%的定金,剩下的要看賣得如何,慢慢拖著。”

雖然都是預付30%,但老梁告訴懂懂筆記,傳統訂單的出廠協定單價高,數量不多;電商品牌協定的出廠單價低,而且每次下單都是幾千上萬件。所以墊付的生產資金要遠比傳統品牌訂單多得多,風險也高得多。

“有一年的雙十一前夕,有一家電商品牌在鎮裡規模最大的廠子下了十萬件的單,預付款30%,工廠借了錢投入生產,但是活動結束後只賣出兩萬多件貨,剩下的就一直堆在倉庫,也沒有下文了。追問對方就說沒有賣出去,賣出去再結算。”老梁說,最後這家工廠苟延殘喘了半年時間,由於沒有流動資金,只好歇業了。

他坦言,這幾年對於電商造節也有了深刻認識,對於傢俱代工廠來說,是喜憂參半,喜是有大量的訂單可以接,憂是電商品牌的結算方式就像是賭博,讓他們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一快到啥電商節了,我們就忙得沒日沒夜,忙過後又閑得很,工人又不能說忙的時候發工資,閑的時候不給工資。”老梁說,做電商品牌的代工,需要工廠對於資源靈活配置的要求很高,而且都不容易實現。長此以往,老梁的工廠也陷入了虧損狀態,“但機器是不能停的,如果停了還會有下游(配套供應商)找你討貨款。”

在整個傢俱行業的電商化進程中,作為品牌的供應鏈環節,工廠的確有許多的無奈。無論傢俱電商市場如何改變,都改變不了品牌對於搶佔市場份額以及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向代工廠施加壓力,控制產品成本,降低銷售價格,成為傢俱品牌虜獲流量的制勝關鍵。

而由於傢俱製造業產能過剩,整個產業鏈供大於求,令代工廠對於品牌方的諸多“壓榨”行為逆來順受,為了爭取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他們也就只能通過降低產品品質來實現了。

“觸網”自救的傢俱製造業,結果卻“觸礁”

許多知名的電商傢俱品牌都很強勢,在代工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加上品牌方將代工廠的利潤壓得很低,老梁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代工廠自己沒有品牌,而且在銷售管道上也僅限於傳統批發,加上設計能力遠不及品牌方那麼強大,所以所處的地位十分被動。

“所以偉仲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讓他填了電子商務專業。”老梁告訴懂懂筆記,讓兒子讀電子商務雖然有點自私,但他希望將來兒子能夠通過學習到的技能,繼承家裡的傢俱產業,通過互聯網將自家的產品或是品牌做強做大。

偉仲的大學時光,剛好就是家裡工廠被電商品牌“壓榨”的幾年。雖然家裡的廠子越來越不景氣,但他畢業後在老梁的建議下,先應聘到某知名傢俱企業的電商部門“練手”了半年。

“雖說現在都是機床生產,但其實骨子裡還是手藝人,希望自家的品牌能夠被認可,品質也不會受制於人。”老梁說。

然而當他滿心希望的期待兒子能夠有足夠的經驗,回到自家工廠“實操”時,卻發現傢俱電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品牌是老爸註冊的,現在只是重新包裝一下,但問題根本不在是否有自我品牌。”偉仲告訴懂懂筆記,他瞭解到行業內除了幾個頭部品牌,其他中小傢俱電商品牌,都在打價格戰,靠的並不是自身的口碑和品質,而是同樣的產品誰的價格低,“最低價的比倒數第二的銷量會多出好幾倍。”

偉仲覺得,如果按照父親的理念和想法,來打造自己的傢俱品牌,未來在電商平臺上的價格幾乎是沒有優勢的,甚至賣不賣得出去還是個問題。“人家已經有成熟的品牌,我們則剛起步,網上做傢俱品質好壞是看不到摸不著,所以價格肯定是上不去。”偉仲認為在電商平臺上,價格的確是 “敲門磚”,同樣的商品價格貴幾元就沒人買,再好的品質也沒人能夠感受到。

“出廠前我們都會檢查各零配件的,但是在物流的長途跋涉中總會出現狀況,而且責任很難界定。”他表示,平均每十個訂單,就有三個是因為到貨時買家發現損壞而退貨的,而且很多買家都是等到物流人員走後拆開才發現傢俱主體或者配件損壞,退貨的運費往往需要賣家來承擔。

除了商品損壞退貨之外,與大平臺簽訂的無理由退換貨也成為噩夢,他說:“單單今年6月份賣出的106單裡,無理由退換貨的就有14單,最痛苦的是,傢俱出門沒問題,但退回來就損壞了,責任實在難以界定。”

而這些損失的費用,最終都需要他們廠家作為賣方來承擔。

另外,大宗傢俱走的是物流,並不是快遞,所以其送貨週期相對來說比較長一些,部分偏遠區域甚至需要買家自提,因此許多買家也會因為這些問題與客服糾纏不清,有的直接就給了很低的評分。這些都讓偉仲十分無奈。

“但我還是認為,大宗傢俱電商的先天不足,可以用服務來補。”於是偉仲提出了業務收縮在廣東省內,提供上門安裝的增值服務,由於網店離不開人手,所以老梁代替兒子跑了許多的市縣,聯絡地方上有能力提供上門安裝服務的合作方。

很快他們選擇了一個傢俱維修服務的眾包服務商,並將安裝和售後維修服務覆蓋了全省。“無論是財力還是無力,都只能限定在省內提供服務了,也算半個O2O了。”偉仲說。

然而提供了上門安裝服務之後,8月份開始網店的銷量和評價非但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因為上門師傅的服務水準和素質問題,投訴率增加了。

“該有的服務有了,該降的價格降了,但是這樣子,難道是要把錢都拿來開車(推廣)嗎?”偉仲說,他曾有一瞬間感覺很失望,“電商平臺的流量支出越來越貴了,品牌還沒做起來之前就燒錢燒死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老梁並沒有過多的責怪兒子,相反他認為這是傢俱電商行業都面臨的痛點問題。“除了佈局早的那幾家大品牌佔據先機,並且狠賺了一筆,已經具有完善配送和服務網路的能力,其他的中小品牌,目前都會遇到和我相同的問題。”

最終,老梁決定在年底前放棄“電商”,也暫時放棄“傢俱”行當。

有人說,傢俱建材產品是“三分產品,七分安裝”,但由於許多傢俱產品都屬於大宗貨物,在物流和配送上有一定的限制性,這就導致了傢俱與其他產品不同,無法很方便地送貨入戶。而且商品在運送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各種損壞,導致退貨換貨。

與其他電商行業類似,傢俱電商也一直深陷價格戰之中,許多品牌對於產品的成本一壓再壓,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利潤受限的情況下,沒有更多成本預算可以投入到安裝和服務上,產品品質也一降再降,消費者口碑自然也就一落千丈。

顯然,這些已經成為傢俱電商市場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家居行業巨頭也不能倖免。

在涉足電商一年之後,宜家依舊止步上海,遲遲沒有拓展其他城市。宜家中國區公關總監許麗德就此解釋過:“電子商務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宜家有9000多種商品,對家居行業來說,物流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物流是影響電商的購物體驗重要的方面,這些我們都在探索當中。”

對更多傳統傢俱製造企業以及處於發展期的傢俱電商品牌來說,如果想實現優質的配送服務,降低運輸成本,從而與幾大頭部品牌在同一層面上競爭,或許只能期盼未來出現成熟的協力廠商大宗傢俱物流網路。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只要電商市場的流血價格戰存在,傢俱行業電商化的路程就不會一帆風順。

“因為電商傢俱品牌不同于傳統(傢俱品牌),在品控方面沒那麼嚴格,越便宜越好。”

當問及老梁這種材料品質上與以前傳統品牌相差多大時,他直言:“有些差了一半都不止,而且減了材料成本他們還想繼續壓價。”

此外,老梁還透露,有部分傳統傢俱品牌線下和線上產品品質也是兩套標準,為的是能夠通過低價與電商品牌PK,尤其在板式傢俱上更是如此。

然而,最讓老梁和其他同行無法忍受的,並不是代工價格的“壓榨”,而是生產一批這樣的電商產品,需要大量的墊付資金。“傳統傢俱品牌下單先預付30%的定金,質檢的時候再付30%,沒問題了提貨再付40%的尾款。但這些電商品牌不是,他們先付了30%的定金,剩下的要看賣得如何,慢慢拖著。”

雖然都是預付30%,但老梁告訴懂懂筆記,傳統訂單的出廠協定單價高,數量不多;電商品牌協定的出廠單價低,而且每次下單都是幾千上萬件。所以墊付的生產資金要遠比傳統品牌訂單多得多,風險也高得多。

“有一年的雙十一前夕,有一家電商品牌在鎮裡規模最大的廠子下了十萬件的單,預付款30%,工廠借了錢投入生產,但是活動結束後只賣出兩萬多件貨,剩下的就一直堆在倉庫,也沒有下文了。追問對方就說沒有賣出去,賣出去再結算。”老梁說,最後這家工廠苟延殘喘了半年時間,由於沒有流動資金,只好歇業了。

他坦言,這幾年對於電商造節也有了深刻認識,對於傢俱代工廠來說,是喜憂參半,喜是有大量的訂單可以接,憂是電商品牌的結算方式就像是賭博,讓他們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一快到啥電商節了,我們就忙得沒日沒夜,忙過後又閑得很,工人又不能說忙的時候發工資,閑的時候不給工資。”老梁說,做電商品牌的代工,需要工廠對於資源靈活配置的要求很高,而且都不容易實現。長此以往,老梁的工廠也陷入了虧損狀態,“但機器是不能停的,如果停了還會有下游(配套供應商)找你討貨款。”

在整個傢俱行業的電商化進程中,作為品牌的供應鏈環節,工廠的確有許多的無奈。無論傢俱電商市場如何改變,都改變不了品牌對於搶佔市場份額以及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向代工廠施加壓力,控制產品成本,降低銷售價格,成為傢俱品牌虜獲流量的制勝關鍵。

而由於傢俱製造業產能過剩,整個產業鏈供大於求,令代工廠對於品牌方的諸多“壓榨”行為逆來順受,為了爭取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他們也就只能通過降低產品品質來實現了。

“觸網”自救的傢俱製造業,結果卻“觸礁”

許多知名的電商傢俱品牌都很強勢,在代工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加上品牌方將代工廠的利潤壓得很低,老梁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代工廠自己沒有品牌,而且在銷售管道上也僅限於傳統批發,加上設計能力遠不及品牌方那麼強大,所以所處的地位十分被動。

“所以偉仲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我讓他填了電子商務專業。”老梁告訴懂懂筆記,讓兒子讀電子商務雖然有點自私,但他希望將來兒子能夠通過學習到的技能,繼承家裡的傢俱產業,通過互聯網將自家的產品或是品牌做強做大。

偉仲的大學時光,剛好就是家裡工廠被電商品牌“壓榨”的幾年。雖然家裡的廠子越來越不景氣,但他畢業後在老梁的建議下,先應聘到某知名傢俱企業的電商部門“練手”了半年。

“雖說現在都是機床生產,但其實骨子裡還是手藝人,希望自家的品牌能夠被認可,品質也不會受制於人。”老梁說。

然而當他滿心希望的期待兒子能夠有足夠的經驗,回到自家工廠“實操”時,卻發現傢俱電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品牌是老爸註冊的,現在只是重新包裝一下,但問題根本不在是否有自我品牌。”偉仲告訴懂懂筆記,他瞭解到行業內除了幾個頭部品牌,其他中小傢俱電商品牌,都在打價格戰,靠的並不是自身的口碑和品質,而是同樣的產品誰的價格低,“最低價的比倒數第二的銷量會多出好幾倍。”

偉仲覺得,如果按照父親的理念和想法,來打造自己的傢俱品牌,未來在電商平臺上的價格幾乎是沒有優勢的,甚至賣不賣得出去還是個問題。“人家已經有成熟的品牌,我們則剛起步,網上做傢俱品質好壞是看不到摸不著,所以價格肯定是上不去。”偉仲認為在電商平臺上,價格的確是 “敲門磚”,同樣的商品價格貴幾元就沒人買,再好的品質也沒人能夠感受到。

“出廠前我們都會檢查各零配件的,但是在物流的長途跋涉中總會出現狀況,而且責任很難界定。”他表示,平均每十個訂單,就有三個是因為到貨時買家發現損壞而退貨的,而且很多買家都是等到物流人員走後拆開才發現傢俱主體或者配件損壞,退貨的運費往往需要賣家來承擔。

除了商品損壞退貨之外,與大平臺簽訂的無理由退換貨也成為噩夢,他說:“單單今年6月份賣出的106單裡,無理由退換貨的就有14單,最痛苦的是,傢俱出門沒問題,但退回來就損壞了,責任實在難以界定。”

而這些損失的費用,最終都需要他們廠家作為賣方來承擔。

另外,大宗傢俱走的是物流,並不是快遞,所以其送貨週期相對來說比較長一些,部分偏遠區域甚至需要買家自提,因此許多買家也會因為這些問題與客服糾纏不清,有的直接就給了很低的評分。這些都讓偉仲十分無奈。

“但我還是認為,大宗傢俱電商的先天不足,可以用服務來補。”於是偉仲提出了業務收縮在廣東省內,提供上門安裝的增值服務,由於網店離不開人手,所以老梁代替兒子跑了許多的市縣,聯絡地方上有能力提供上門安裝服務的合作方。

很快他們選擇了一個傢俱維修服務的眾包服務商,並將安裝和售後維修服務覆蓋了全省。“無論是財力還是無力,都只能限定在省內提供服務了,也算半個O2O了。”偉仲說。

然而提供了上門安裝服務之後,8月份開始網店的銷量和評價非但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因為上門師傅的服務水準和素質問題,投訴率增加了。

“該有的服務有了,該降的價格降了,但是這樣子,難道是要把錢都拿來開車(推廣)嗎?”偉仲說,他曾有一瞬間感覺很失望,“電商平臺的流量支出越來越貴了,品牌還沒做起來之前就燒錢燒死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老梁並沒有過多的責怪兒子,相反他認為這是傢俱電商行業都面臨的痛點問題。“除了佈局早的那幾家大品牌佔據先機,並且狠賺了一筆,已經具有完善配送和服務網路的能力,其他的中小品牌,目前都會遇到和我相同的問題。”

最終,老梁決定在年底前放棄“電商”,也暫時放棄“傢俱”行當。

有人說,傢俱建材產品是“三分產品,七分安裝”,但由於許多傢俱產品都屬於大宗貨物,在物流和配送上有一定的限制性,這就導致了傢俱與其他產品不同,無法很方便地送貨入戶。而且商品在運送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各種損壞,導致退貨換貨。

與其他電商行業類似,傢俱電商也一直深陷價格戰之中,許多品牌對於產品的成本一壓再壓,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利潤受限的情況下,沒有更多成本預算可以投入到安裝和服務上,產品品質也一降再降,消費者口碑自然也就一落千丈。

顯然,這些已經成為傢俱電商市場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家居行業巨頭也不能倖免。

在涉足電商一年之後,宜家依舊止步上海,遲遲沒有拓展其他城市。宜家中國區公關總監許麗德就此解釋過:“電子商務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宜家有9000多種商品,對家居行業來說,物流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物流是影響電商的購物體驗重要的方面,這些我們都在探索當中。”

對更多傳統傢俱製造企業以及處於發展期的傢俱電商品牌來說,如果想實現優質的配送服務,降低運輸成本,從而與幾大頭部品牌在同一層面上競爭,或許只能期盼未來出現成熟的協力廠商大宗傢俱物流網路。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只要電商市場的流血價格戰存在,傢俱行業電商化的路程就不會一帆風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