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南洋、福建、廣東三大艦隊為何不來救援?

在清末洋務運動後期, 清政府開始興建海軍, 當時共形成了北洋、南洋、廣東、福建等四支艦隊, 總的排水量絕對是全亞洲第一。 而在甲午戰爭中, 北洋艦隊慘敗, 被包圍, 最後全軍覆沒, 為何其他三隻艦隊卻袖手旁觀, 沒來救援, 他們在幹什麼?首先要說明的是, 當時的南洋艦隊、廣東艦隊實力還是很強的, 這一點可以在中法海戰中得到驗證。

法國那可是老牌的西方海上強國, 但在南洋艦隊的打擊下, 法國海軍慘敗, 中法戰爭以大清的勝利告終, 雖然最後還是簽了不平等條約, 這裡完全可以看出來南洋艦隊的實力。 就連日本人也說, 如果大清集合北洋, 南洋、廣東、福建四大艦隊, 那麼日本絕沒有勝算。 那麼為何當時其他三支艦隊都沒北上救援北洋艦隊呢?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是, 戰略錯誤。

其實早在建立海軍的時候, 袁世凱等有識之士都建議, 將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大艦隊合併, 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這樣近可以防禦沿海, 遠可以禦敵於外, 而且四支艦隊在一起, 那實力遠遠超過日本海軍。 但是, 這個建議被慈禧和李鴻章否決了, 慈禧害怕軍隊集中於個人, 尾大不掉。

而李鴻章意圖更簡單, 要建設自己的軍隊, 而不是國家的艦隊。 因此, 在建設上, 四支艦隊相互獨立, 沒有統屬關係, 沒有協作關係。 而且當時的建設思想落後, 以保境安民, 守衛江河沿海為任務, 形成了各自的任務區。 中法戰爭北洋艦隊也沒來, 而北洋艦隊遇難, 南洋和其他艦隊也不會去。

二是, 矛盾已久。

南洋和北洋艦隊當時別說合作了, 簡直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主要是兩件事:一是個人恩怨, 北洋艦隊那是李鴻章的, 南洋艦隊那是左宗棠建設的。 而兩個人又是死對頭, 恨不得致對方以死地。 而左宗棠死後, 南洋等艦隊都掌握在湘派達成的手中,

恩怨很深。

還有就是分配不均, 雖然同為海軍艦隊, 但是因為李鴻章當道, 主政。 因此, 厚此薄彼, 將原本屬於南洋艦隊的費用挪用北洋。 在建設海軍花費的3000多萬兩白銀中, 南洋只得到了500萬兩, 而且李鴻章經常以各種理由克扣南洋的軍餉和軍費。 最終使得兩軍的關係勢同水火,怎麼可能救援?

三是,力不從心。

左宗棠在的時候,南洋海軍其實雖然整體噸位不行,但是訓練有素,個個精兵強將,這也是打敗法軍的基礎。但是左宗棠一死,南洋海軍就流於形式了,不僅缺乏訓練,而且貪污嚴重,微薄的軍費也被貪污很多。當時的情況是,南洋等艦隊不僅軍紀渙散,缺乏訓練,更為嚴重的是軍備鬆弛,兵器奇缺。

其實光緒也下令南洋艦隊等北上支援,但南洋艦隊等都以武器落後等原因,拒不參戰。其實,在晚清時期,朝廷對地方的統治力量已經很弱了,當時的督撫,那是手握重兵,權傾一方,難免各自為政,患得患失。所以,在北洋艦隊被圍困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人去救援。以至於戰後,人們說,甲午戰爭其實是李鴻章一個人和日本打,怎麼能不輸呢?

最終使得兩軍的關係勢同水火,怎麼可能救援?

三是,力不從心。

左宗棠在的時候,南洋海軍其實雖然整體噸位不行,但是訓練有素,個個精兵強將,這也是打敗法軍的基礎。但是左宗棠一死,南洋海軍就流於形式了,不僅缺乏訓練,而且貪污嚴重,微薄的軍費也被貪污很多。當時的情況是,南洋等艦隊不僅軍紀渙散,缺乏訓練,更為嚴重的是軍備鬆弛,兵器奇缺。

其實光緒也下令南洋艦隊等北上支援,但南洋艦隊等都以武器落後等原因,拒不參戰。其實,在晚清時期,朝廷對地方的統治力量已經很弱了,當時的督撫,那是手握重兵,權傾一方,難免各自為政,患得患失。所以,在北洋艦隊被圍困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人去救援。以至於戰後,人們說,甲午戰爭其實是李鴻章一個人和日本打,怎麼能不輸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