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人的精神符號!衛青、霍去病大型雕塑在臨汾落成!

臨汾新聞網訊 清明前夕, 平陽古城頻增一股英雄豪氣, 西漢著名將領, 偉大的民族英雄和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衛青、霍去病大型雕像,

在故里臨汾落成揭幕, 社會各界數百人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 瞻仰英雄雕像的風采, 並敬獻花籃。

衛青、霍去病分別為臨汾河西青城村和高堆村人,

西漢時期, 先後被漢武帝封為大將軍, 千里出塞, 並肩作戰, 歷時十年徹底打敗匈奴, 收復河西走廊, 為鞏固西漢邊境, 開拓西部疆域, 打通絲綢之路, 保障長城以北邊疆安定繁榮, 做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兩千多年來, 臨汾人民銘記著這兩位平陽嬌子的豐功偉績, 一直為平陽大地走出這樣偉大的民族英雄而自豪。

這座命名為《大漢雄風》的雕塑, 是臨汾人民首次為衛青、霍去病塑造的藝術形象, 由宿青平設計, 花崗岩雕造, 雕塑高6.5米, 長11米, 形態莊重, 氣勢雄輝, 衛青、霍去病頭像並肩相依, 威嚴深邃的目光, 正視前方, 剛毅中閃爍著忠誠的家國情懷, 沉思中折射出不畏強敵的雄才偉略。 旁側戰馬飛馳, 仿佛讓人們看到兩千年前的萬馬奔騰的漠北戰場, 背後迎風高揚的大漢旗幟, 已融匯在祁連山脈、河西走廊, 寓意衛青、霍去病偉大的歷史功勳與山河同在, 永垂不朽。

4月3日上午9時,揭幕儀式正式開始,來自衛青、霍去病故裡青城村、高堆村的後人,以及文化界、史學界、中小學生、公安幹警、老幹部代表等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為《大漢雄風》雕塑進行揭幕,並向衛青、霍去病雕像敬獻花籃。衛青、霍去病故裡代表及老幹部和史學界代表紛紛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盛讚衛青、霍去病雕像,是臨汾一項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工程,也是紀念衛青、霍去病歷史功績,為臨汾增光添彩的一座文化豐碑,將對後人瞭解歷史、瞭解臨汾,增強家國情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霍氏第85代後人霍玉浪講話

揭幕儀式結束後,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紛紛聚集在雕塑周圍,瞻仰英雄雕像,紛紛合影留念,讚歎不已,崇敬與自豪感溢於言表。

參加揭幕儀式的群眾和宿青平合影留念

相關>>>>>>>>>

衛青生平簡介

衛青的母親被稱為衛媼(衛媼是否為其夫家姓存在爭議)。與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長子(衛長君)即衛長子,長女衛孺(《漢書》作衛君孺,《史記》作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後衛媼與來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因生活艱苦,衛青被送到親生父親鄭季的家裡。但鄭季卻讓衛青放羊,鄭家的兒子也沒把衛青看成兄弟,當成奴僕畜生一樣虐待。衛青稍大一點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衛子夫終於生了個兒子。漢武帝給小孩兒取名叫劉據,馬上立衛子夫為皇后。衛皇后的同母異父弟弟衛青因為跟匈奴打仗立了功,升任大司馬大將軍,被封為長平侯。衛皇后二姐衛少兒早先的私生子霍去病,也因為跟隨衛青立了戰功,做了大司馬鏢騎將軍,被封為冠軍侯。這麼一來,衛氏和霍氏就成了顯赫一時的外戚。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大舉入邊。武帝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兵一萬出上穀;同時任命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今內蒙托克托東北),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李廣為曉騎將軍出雁門,兵分四路進擊匈奴。在這四位主將中,李廣、公孫賀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公孫敖也比衛青有經驗,只有衛青第一次率兵出征,群臣多持懷疑態度。

事實證明,武帝慧眼識珠,在出征的四路人馬中,只有衛青獲勝,一直攻到了匈奴腹地龍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斬殺匈奴七百餘人,其他三路全部失敗,李廣自己都做了俘虜,靠他的機智和勇敢才逃了回來。武帝極為高興,賜衛青關內侯。當然這只是衛青牛刀小試,剛剛顯示其軍事才幹。

元朔元年(前126年),匈奴為報復漢軍的進攻,大肆侵擾北邊郡縣,漢朝邊民數幹人慘遭殺戮,財物被掠不計其數。第二年,匈奴更變本加厲,用大部分兵力進攻上谷、漁陽等地,武帝命衛青率軍出擊盤據河南(今河套地區)的匈奴樓煩、白羊等部。

衛青秘密率軍沿黃河西進,乘匈奴不備,一舉擊潰樓煩、白羊等部,直追出高閱要塞(在今狼山山脈上,南北主要通道),殲敵兩幹三百餘,俘敵三千零七十一,繳獲牛羊馬畜百余萬,收復河南地這一戰略要地,漢軍幾乎無一傷亡,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因此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衛青已成為一顆耀眼新星,躍然升起。

元朔五年(西元前124年),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衛青率領的西線出高網塞,一路由騎將軍公孫賀、遊擊將軍蘇建等人組成的東路由朔方(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南)出發,作戰主要目標是西線的匈奴右賢王。匈奴右賢王根本想不到漢軍會遠涉大漠來進攻自己,自以為遠離漢朝邊境,可以高枕無憂,終日飲酒作樂。

衛青採用長途奔襲戰術,出塞北長進七百里,在夜間將右賢王突然包圍。當時右賢王酒還沒醒,根本無法抵抗,只帶了一個愛妾和一百多名親兵落荒而逃,衛青又連續追擊數百里,共俘虜了匈奴裨王(小王)十餘人,部眾一萬五幹人,牛羊數十萬。

衛青凱旋,武帝命一專使持大將軍印,就在漢匈邊境上拜衛青為大將軍,統帥所有出征的部隊,增加衛青食邑八千七百戶,並封衛青尚在被裸中的三個兒子為侯。衛青推辭說:“獲勝是各位將校奮勇征戰的結果,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應當封賞他們。微臣的三個兒子尚在戳概之中有何功勞,怎能封侯。”回到長安後,上表固辭,漢武帝對他的這種推功於人的品格十分讚賞,說:“我沒有忘記其他將校們的功勞,他們也有封賞。”從征的公孫敖、公孫賀等都被封為侯。

匈奴不甘心右賢王的失敗,漢軍剛剛撤回,匈奴軍就尾隨南下。因此,衛青於元朔六年春,又率領公孫敖、公孫賀、李廣、蘇建、趙信等將軍以十萬之眾從定襄(郡治在今內蒙和林格爾北)出發,突施反擊,殲敵數千之後又退回定襄修整。過了一個月,衛青再次出擊,和匈奴主力相遇,戰鬥十分激烈,最後殲滅匈奴一萬餘人,匈奴敗走。但蘇建、趙信所部三千余人在行進中和匈奴主力遭遇,全軍覆沒。

趙信本是匈奴人,投降漢朝以後被封為翁侯,怕戰敗後遭到軍法懲罰,又投降了匈奴。只有蘇建一人殺出重圍,回到大營。按軍法,敗軍之將當下獄治罪,前方主帥更有權處置敗將。蘇建回到衛青營中主動請罪。衛青徵求議郎周霸、將軍長史閡(主管軍營文書軍法等)的意見,問該如何處置蘇建。周霸等人說:“大將軍出征以來,還沒有斬過偏將。現在蘇建棄軍逃回,應當處斬,以增加將軍威嚴。”

長史閡反對,說:“蘇建以數千之軍敵數萬之眾,力戰一日,全軍沒有二心的。回營之後,反要處斬,怕以後沒有人再會回來了,不應當處斬。”衛青歎息說:“我因姐姐是皇后而受到皇上重用,身為大將軍,在軍隊中不愁沒有威信,要我用處斬部將的方式來立威,根本不可行。

皇上命我為將出征,雖然給了我殺人斬將的權力,但我也不能擅自使用。蘇建是皇上任命的將軍,違反軍法,應由皇上處置。這樣也可給臣子們做一個不敢專權的榜樣。”後來,蘇建被送到長安,武帝見他情有可原,赦免了蘇建。在這次戰役中,衛青因有部將投敵,斬敵不多,沒有加封,只有霍去病功勞突出,被封為冠軍侯。霍去病是衛青外甥,從此嶄露頭角,活躍於戰爭舞臺。

匈奴雖然屢遭打擊,但主力尚在,在趙信的謀劃下仍不斷虜掠漢朝邊民。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命大將軍衛青和票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騎士五萬,另有步兵役夫數十萬,分為兩路進攻匈奴。衛青由定襄出發,霍去病由代郡出發。匈奴大本營在西線,和衛青正面為敵,匈奴見漢兵大舉進攻,採納趙信建議,把錨重老小全部轉移到漠北,留下精兵以逸待勞,等漢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時再主動攻擊。

衛青早已從俘虜口中知道單于的位置,見到單于嚴陣以待,命令軍隊用武剛車(一種車頂與四周都有皮革防護的戰車)自環為營,用五千精騎衝擊敵陣,匈奴也以萬騎迎戰。雙方激戰至黃昏,突起暴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兩軍對面,不分敵我,衛青趁亂命漢軍從左右兩翼包抄敵軍。

單于發現漢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鬥志旺盛,戰鬥力很強,自己沒有取勝希望,便在暮色蒼茫之中,風沙迷漫之際,率領幾百名護衛突圍而走,向西北方向逃竄。衛青派輕騎連夜追擊,自己率主力尾隨其後,一氣追了兩百多裡,直到了鬢顏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支脈)趙信城,沒能抓住單于,奪得匈奴倉庫,獲得大量糧食,補充了漢軍給養,無法攜帶的全部付之一炬。

這一戰,衛青殲敵一萬九千餘人,摧毀了匈奴糧儲基地,被升為大司馬。霍去病的戰果更為輝煌,消滅了匈奴左賢王的主力,殺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一直追擊到翰海(今貝加爾湖)之邊。

據悉這次大戰之後,匈奴主力喪失殆盡,一時之間,匈奴無力南侵,雙方戰事趨緩。這和作為抗匈統帥的衛青的戰功是分不開的。衛青任大司馬之後,適逢平陽公主寡居,平陽公主想找一位才能出眾,品貌俱佳的列侯為丈夫,眾人一致讚揚衛青。平陽公主說:“這原是我家的奴僕,給我牽馬的,怎麼可以和我相配呢?”左右說:“那是過去,現在尊貴無比。”平陽公主就請皇后做媒,請武帝下詔,命衛青娶平陽公主為妻。

大司馬、大將軍,外加皇帝姐夫,衛青地位尊寵無比。但衛青待人一如既往地謙和虛心,從不居功自傲。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武帝為褒獎他抗擊匈奴的不朽功績,下令將他葬在為自己準備的茂陵旁邊,供後人瞻仰。

霍去病生平簡介

出身背景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是一位少年將軍。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少年驍勇

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官至司馬

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秩祿(即俸祿)與大將軍相同。漢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西元前117)卒,年僅24歲(虛歲)。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軍事思想

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回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在漠北之戰中,霍部帶著的傾一國之力準備的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客觀上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漢朝國力不足以支持對匈奴作戰的問題。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於敵,千里奇襲都可能與這些匈奴裔武人有關。

軼事典故

甥舅關係

霍去病與舅舅衛青的關係親厚,兩人雖然戰功顯赫,但從不結黨,更不養士(門客),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而且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為求得好名聲去養士呢?而霍去病也跟衛青抱有同一種看法。從霍去病請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與衛青維護太子劉據的一致立場。

冒死進諫

元狩六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大司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漢武帝:“承蒙陛下錯愛,使我霍去病能在軍中供職。本應專心思考邊防事務,即使戰死荒野也無法報答陛下,居然敢考慮他事來打擾陛下。我這樣做,實在是因為看到陛下為天下事憂勞,因哀憐百姓忘了自己,減少了食膳音樂,裁減了郎員。皇子們賴天保佑,長大成人,已能行趨拜之禮,但至今未封號位設師傅官,陛下謙恭禮讓,不憐憫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號,但不敢越職進奏。我不勝犬馬之心,昌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鑒察。霍去病冒死再拜進奏皇帝陛下。”三月乙亥日,禦史臣霍光兼尚書令上奏未央宮。漢武帝下詔道:“下交禦史辦理。”

忠孝兩全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于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但霍去病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有次任驃騎將軍出征時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射殺李敢

漠北之後,李敢因私怨刺傷大將軍衛青,作為其頂頭上司,霍去病於狩獵中射殺李敢。論私,李敢挾私報復行兇在先,霍去病孝字當前,毅然為親復仇;論公,李敢目無法紀刺殺全軍最高統帥,而霍去病得知後當機立斷嚴格執法。

死亡原因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也有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但也有一些專業人士提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不符合瘟疫的發病時間。當然兩千年前的醫療水準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足以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

人物評價

司馬遷:“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應劭:“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趙雲:“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虞羲:“擁旄為大將,汗馬出長城。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涼秋八九月,鐵騎入幽並。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鬥晝夜驚。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旌。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哀笳關下聽,玉笛隴頭鳴。骨都先自攝,日遂次亡精。玉門罷斥堠,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

司馬貞:“嫖姚繼踵,再靜邊方。”

何去非:“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李惟清:“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陳元靚:“暗合孫吳,時稱衛霍。殄滅群醜,肅清沙漠。意氣崢嶸,功名熏灼。民到於今,歎其雄畧。”

邱濬:“自古名將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漢霍去病、唐張巡、宋嶽飛而已,皆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世,然則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則奕者之譜也,譜設為之法爾,用之以應變制勝則在乎人,兵法亦猶是焉。”

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後世何所見焉。”

李繼白:“無敵之將于古能得數人焉,漢則霍去病,三國則趙雲、馬超,苻秦則鄧羌、張蠔。”

蔡東藩:“衛青之屢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師無功,去病獨能戰捷,梟虜侯,擒虜目,斬虜首至二千餘級,雖曰人事,豈非天命!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

陳梧桐:“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係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歷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西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及至宋代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家族成員

後世紀念

霍去病墓

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墓塚,在陝西省興平市東北約15公里處。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

霍去病於元狩六年(西元前117)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塚,狀如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其墓塚前修建茂陵博物館。

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占地面積5841.33平方米,封土體積62961.24立方米。墓塚上下,墓地周圍,亂石嶙峋,蒼松翠柏,蔭蔽墓身。墓南東西兩角,各有回欄曲經,通向墓頂。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總數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間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於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發現7件。

《馬踏匈奴》 花崗岩製品,高168釐米,長190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117年(西漢時期),原立于陝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的霍去病墓前。

西征雕像

2013年8月6日,“霍去病西征”大型城雕在蘭州市天水北路高速路口正式落成,為金城東大門再添人文勝景。 據瞭解,霍去病西征城雕項目是2011年蘭州市政府重點文化建設專案之一,從設計到落成歷經兩年多時間。該群雕通高26米,由鑄銅和花崗岩打造,使用了200多噸陶土、近70噸青銅以及近千噸石材、混凝土。整體雕塑由霍去病主雕塑和將士群雕組成,霍去病氣宇軒昂,揮戟向西,戰馬身形矯健,前肢作騰躍狀,昂首注視前方;眾將士個個果敢驃悍、英姿威猛,張揚著跟隨驃騎將軍擊敗匈奴的昂揚鬥志。

4月3日上午9時,揭幕儀式正式開始,來自衛青、霍去病故裡青城村、高堆村的後人,以及文化界、史學界、中小學生、公安幹警、老幹部代表等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為《大漢雄風》雕塑進行揭幕,並向衛青、霍去病雕像敬獻花籃。衛青、霍去病故裡代表及老幹部和史學界代表紛紛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盛讚衛青、霍去病雕像,是臨汾一項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工程,也是紀念衛青、霍去病歷史功績,為臨汾增光添彩的一座文化豐碑,將對後人瞭解歷史、瞭解臨汾,增強家國情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霍氏第85代後人霍玉浪講話

揭幕儀式結束後,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紛紛聚集在雕塑周圍,瞻仰英雄雕像,紛紛合影留念,讚歎不已,崇敬與自豪感溢於言表。

參加揭幕儀式的群眾和宿青平合影留念

相關>>>>>>>>>

衛青生平簡介

衛青的母親被稱為衛媼(衛媼是否為其夫家姓存在爭議)。與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長子(衛長君)即衛長子,長女衛孺(《漢書》作衛君孺,《史記》作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後衛媼與來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因生活艱苦,衛青被送到親生父親鄭季的家裡。但鄭季卻讓衛青放羊,鄭家的兒子也沒把衛青看成兄弟,當成奴僕畜生一樣虐待。衛青稍大一點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衛子夫終於生了個兒子。漢武帝給小孩兒取名叫劉據,馬上立衛子夫為皇后。衛皇后的同母異父弟弟衛青因為跟匈奴打仗立了功,升任大司馬大將軍,被封為長平侯。衛皇后二姐衛少兒早先的私生子霍去病,也因為跟隨衛青立了戰功,做了大司馬鏢騎將軍,被封為冠軍侯。這麼一來,衛氏和霍氏就成了顯赫一時的外戚。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大舉入邊。武帝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兵一萬出上穀;同時任命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今內蒙托克托東北),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李廣為曉騎將軍出雁門,兵分四路進擊匈奴。在這四位主將中,李廣、公孫賀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公孫敖也比衛青有經驗,只有衛青第一次率兵出征,群臣多持懷疑態度。

事實證明,武帝慧眼識珠,在出征的四路人馬中,只有衛青獲勝,一直攻到了匈奴腹地龍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斬殺匈奴七百餘人,其他三路全部失敗,李廣自己都做了俘虜,靠他的機智和勇敢才逃了回來。武帝極為高興,賜衛青關內侯。當然這只是衛青牛刀小試,剛剛顯示其軍事才幹。

元朔元年(前126年),匈奴為報復漢軍的進攻,大肆侵擾北邊郡縣,漢朝邊民數幹人慘遭殺戮,財物被掠不計其數。第二年,匈奴更變本加厲,用大部分兵力進攻上谷、漁陽等地,武帝命衛青率軍出擊盤據河南(今河套地區)的匈奴樓煩、白羊等部。

衛青秘密率軍沿黃河西進,乘匈奴不備,一舉擊潰樓煩、白羊等部,直追出高閱要塞(在今狼山山脈上,南北主要通道),殲敵兩幹三百餘,俘敵三千零七十一,繳獲牛羊馬畜百余萬,收復河南地這一戰略要地,漢軍幾乎無一傷亡,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因此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衛青已成為一顆耀眼新星,躍然升起。

元朔五年(西元前124年),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衛青率領的西線出高網塞,一路由騎將軍公孫賀、遊擊將軍蘇建等人組成的東路由朔方(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南)出發,作戰主要目標是西線的匈奴右賢王。匈奴右賢王根本想不到漢軍會遠涉大漠來進攻自己,自以為遠離漢朝邊境,可以高枕無憂,終日飲酒作樂。

衛青採用長途奔襲戰術,出塞北長進七百里,在夜間將右賢王突然包圍。當時右賢王酒還沒醒,根本無法抵抗,只帶了一個愛妾和一百多名親兵落荒而逃,衛青又連續追擊數百里,共俘虜了匈奴裨王(小王)十餘人,部眾一萬五幹人,牛羊數十萬。

衛青凱旋,武帝命一專使持大將軍印,就在漢匈邊境上拜衛青為大將軍,統帥所有出征的部隊,增加衛青食邑八千七百戶,並封衛青尚在被裸中的三個兒子為侯。衛青推辭說:“獲勝是各位將校奮勇征戰的結果,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應當封賞他們。微臣的三個兒子尚在戳概之中有何功勞,怎能封侯。”回到長安後,上表固辭,漢武帝對他的這種推功於人的品格十分讚賞,說:“我沒有忘記其他將校們的功勞,他們也有封賞。”從征的公孫敖、公孫賀等都被封為侯。

匈奴不甘心右賢王的失敗,漢軍剛剛撤回,匈奴軍就尾隨南下。因此,衛青於元朔六年春,又率領公孫敖、公孫賀、李廣、蘇建、趙信等將軍以十萬之眾從定襄(郡治在今內蒙和林格爾北)出發,突施反擊,殲敵數千之後又退回定襄修整。過了一個月,衛青再次出擊,和匈奴主力相遇,戰鬥十分激烈,最後殲滅匈奴一萬餘人,匈奴敗走。但蘇建、趙信所部三千余人在行進中和匈奴主力遭遇,全軍覆沒。

趙信本是匈奴人,投降漢朝以後被封為翁侯,怕戰敗後遭到軍法懲罰,又投降了匈奴。只有蘇建一人殺出重圍,回到大營。按軍法,敗軍之將當下獄治罪,前方主帥更有權處置敗將。蘇建回到衛青營中主動請罪。衛青徵求議郎周霸、將軍長史閡(主管軍營文書軍法等)的意見,問該如何處置蘇建。周霸等人說:“大將軍出征以來,還沒有斬過偏將。現在蘇建棄軍逃回,應當處斬,以增加將軍威嚴。”

長史閡反對,說:“蘇建以數千之軍敵數萬之眾,力戰一日,全軍沒有二心的。回營之後,反要處斬,怕以後沒有人再會回來了,不應當處斬。”衛青歎息說:“我因姐姐是皇后而受到皇上重用,身為大將軍,在軍隊中不愁沒有威信,要我用處斬部將的方式來立威,根本不可行。

皇上命我為將出征,雖然給了我殺人斬將的權力,但我也不能擅自使用。蘇建是皇上任命的將軍,違反軍法,應由皇上處置。這樣也可給臣子們做一個不敢專權的榜樣。”後來,蘇建被送到長安,武帝見他情有可原,赦免了蘇建。在這次戰役中,衛青因有部將投敵,斬敵不多,沒有加封,只有霍去病功勞突出,被封為冠軍侯。霍去病是衛青外甥,從此嶄露頭角,活躍於戰爭舞臺。

匈奴雖然屢遭打擊,但主力尚在,在趙信的謀劃下仍不斷虜掠漢朝邊民。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命大將軍衛青和票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騎士五萬,另有步兵役夫數十萬,分為兩路進攻匈奴。衛青由定襄出發,霍去病由代郡出發。匈奴大本營在西線,和衛青正面為敵,匈奴見漢兵大舉進攻,採納趙信建議,把錨重老小全部轉移到漠北,留下精兵以逸待勞,等漢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時再主動攻擊。

衛青早已從俘虜口中知道單于的位置,見到單于嚴陣以待,命令軍隊用武剛車(一種車頂與四周都有皮革防護的戰車)自環為營,用五千精騎衝擊敵陣,匈奴也以萬騎迎戰。雙方激戰至黃昏,突起暴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兩軍對面,不分敵我,衛青趁亂命漢軍從左右兩翼包抄敵軍。

單于發現漢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鬥志旺盛,戰鬥力很強,自己沒有取勝希望,便在暮色蒼茫之中,風沙迷漫之際,率領幾百名護衛突圍而走,向西北方向逃竄。衛青派輕騎連夜追擊,自己率主力尾隨其後,一氣追了兩百多裡,直到了鬢顏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支脈)趙信城,沒能抓住單于,奪得匈奴倉庫,獲得大量糧食,補充了漢軍給養,無法攜帶的全部付之一炬。

這一戰,衛青殲敵一萬九千餘人,摧毀了匈奴糧儲基地,被升為大司馬。霍去病的戰果更為輝煌,消滅了匈奴左賢王的主力,殺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一直追擊到翰海(今貝加爾湖)之邊。

據悉這次大戰之後,匈奴主力喪失殆盡,一時之間,匈奴無力南侵,雙方戰事趨緩。這和作為抗匈統帥的衛青的戰功是分不開的。衛青任大司馬之後,適逢平陽公主寡居,平陽公主想找一位才能出眾,品貌俱佳的列侯為丈夫,眾人一致讚揚衛青。平陽公主說:“這原是我家的奴僕,給我牽馬的,怎麼可以和我相配呢?”左右說:“那是過去,現在尊貴無比。”平陽公主就請皇后做媒,請武帝下詔,命衛青娶平陽公主為妻。

大司馬、大將軍,外加皇帝姐夫,衛青地位尊寵無比。但衛青待人一如既往地謙和虛心,從不居功自傲。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武帝為褒獎他抗擊匈奴的不朽功績,下令將他葬在為自己準備的茂陵旁邊,供後人瞻仰。

霍去病生平簡介

出身背景

霍去病是西漢著名抗匈將領,是一位少年將軍。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少年驍勇

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官至司馬

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秩祿(即俸祿)與大將軍相同。漢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西元前117)卒,年僅24歲(虛歲)。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軍事思想

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回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在漠北之戰中,霍部帶著的傾一國之力準備的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客觀上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漢朝國力不足以支持對匈奴作戰的問題。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於敵,千里奇襲都可能與這些匈奴裔武人有關。

軼事典故

甥舅關係

霍去病與舅舅衛青的關係親厚,兩人雖然戰功顯赫,但從不結黨,更不養士(門客),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而且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為求得好名聲去養士呢?而霍去病也跟衛青抱有同一種看法。從霍去病請立三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與衛青維護太子劉據的一致立場。

冒死進諫

元狩六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大司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漢武帝:“承蒙陛下錯愛,使我霍去病能在軍中供職。本應專心思考邊防事務,即使戰死荒野也無法報答陛下,居然敢考慮他事來打擾陛下。我這樣做,實在是因為看到陛下為天下事憂勞,因哀憐百姓忘了自己,減少了食膳音樂,裁減了郎員。皇子們賴天保佑,長大成人,已能行趨拜之禮,但至今未封號位設師傅官,陛下謙恭禮讓,不憐憫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號,但不敢越職進奏。我不勝犬馬之心,昌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鑒察。霍去病冒死再拜進奏皇帝陛下。”三月乙亥日,禦史臣霍光兼尚書令上奏未央宮。漢武帝下詔道:“下交禦史辦理。”

忠孝兩全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于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但霍去病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有次任驃騎將軍出征時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射殺李敢

漠北之後,李敢因私怨刺傷大將軍衛青,作為其頂頭上司,霍去病於狩獵中射殺李敢。論私,李敢挾私報復行兇在先,霍去病孝字當前,毅然為親復仇;論公,李敢目無法紀刺殺全軍最高統帥,而霍去病得知後當機立斷嚴格執法。

死亡原因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也有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但也有一些專業人士提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不符合瘟疫的發病時間。當然兩千年前的醫療水準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足以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

人物評價

司馬遷:“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應劭:“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趙雲:“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虞羲:“擁旄為大將,汗馬出長城。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涼秋八九月,鐵騎入幽並。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鬥晝夜驚。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旌。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哀笳關下聽,玉笛隴頭鳴。骨都先自攝,日遂次亡精。玉門罷斥堠,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

司馬貞:“嫖姚繼踵,再靜邊方。”

何去非:“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李惟清:“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陳元靚:“暗合孫吳,時稱衛霍。殄滅群醜,肅清沙漠。意氣崢嶸,功名熏灼。民到於今,歎其雄畧。”

邱濬:“自古名將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漢霍去病、唐張巡、宋嶽飛而已,皆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世,然則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則奕者之譜也,譜設為之法爾,用之以應變制勝則在乎人,兵法亦猶是焉。”

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後世何所見焉。”

李繼白:“無敵之將于古能得數人焉,漢則霍去病,三國則趙雲、馬超,苻秦則鄧羌、張蠔。”

蔡東藩:“衛青之屢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師無功,去病獨能戰捷,梟虜侯,擒虜目,斬虜首至二千餘級,雖曰人事,豈非天命!漢武諸將,首推衛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漢史中之一奇也。”

陳梧桐:“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係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歷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西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及至宋代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家族成員

後世紀念

霍去病墓

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墓塚,在陝西省興平市東北約15公里處。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

霍去病於元狩六年(西元前117)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塚,狀如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其墓塚前修建茂陵博物館。

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占地面積5841.33平方米,封土體積62961.24立方米。墓塚上下,墓地周圍,亂石嶙峋,蒼松翠柏,蔭蔽墓身。墓南東西兩角,各有回欄曲經,通向墓頂。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總數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間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於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發現7件。

《馬踏匈奴》 花崗岩製品,高168釐米,長190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117年(西漢時期),原立于陝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的霍去病墓前。

西征雕像

2013年8月6日,“霍去病西征”大型城雕在蘭州市天水北路高速路口正式落成,為金城東大門再添人文勝景。 據瞭解,霍去病西征城雕項目是2011年蘭州市政府重點文化建設專案之一,從設計到落成歷經兩年多時間。該群雕通高26米,由鑄銅和花崗岩打造,使用了200多噸陶土、近70噸青銅以及近千噸石材、混凝土。整體雕塑由霍去病主雕塑和將士群雕組成,霍去病氣宇軒昂,揮戟向西,戰馬身形矯健,前肢作騰躍狀,昂首注視前方;眾將士個個果敢驃悍、英姿威猛,張揚著跟隨驃騎將軍擊敗匈奴的昂揚鬥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