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一直以高品質著稱的日本家電,為什麼逐漸衰退?

日本的家電製造商曾在洗衣機、冰箱等白色家電以及電視、錄影機(VTR)等電器領域領先世界。 但近十多年來, 日本大部分家電製造商陷入低迷。 日本在家電領域的領先位置被韓國、中國和臺灣地區等亞洲各國、地區所取代。

夏普在去年(2016年)被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公司並購進行改組重建。 夏普從1960年代開始進行電子計算器和微波爐的開發, 併發展出了半導體基板的小型輕量化和液晶技術。 電子計算器、電子帳本、文字處理器等熱銷新產品層出不窮, 而這些技術的結晶便是2001年推出的液晶電視“AQUOS”, 相比此前的陰極射線管畫面電視,

AQUOS非常輕薄, 成為超人氣產品。 夏普以有著 “世界的龜山”之稱的三重縣龜山市作為主要工廠, 並相繼在此設立了大型工廠。 但隨著韓國等電器公司的壯大, 以及性能匹敵且價格較低的產品的推出, 使市場陷入低價競爭。 夏普也因在液晶生產工廠上投入的大規模資金, 而蒙受了巨大損失。

2017年, 日本代表性的綜合電器製造商之一的東芝也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 其核心產業——半導體業務究竟出售給哪家公司來實現重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分析稱, 東芝目前所陷入的經營困境, 其原因是對美國核電事業投資的失敗, 以及公司以家電事業為中心的策略和對未來市場預測失誤。

東芝自2015年秋季開始對家電部門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時任總裁的室町正志于同年12月下旬曾沉痛表示:“東芝必須放棄家電業務, 將節省的力量投入到能源(核電)和存儲(記憶媒體、半導體)事業中去”。 東芝的歷史可謂是日本家電產業的發展史。 從1890年製造出白熾燈起, 東芝製造出了日本首部國產的電風扇、洗衣機和冰箱等。 1980年代後, 東芝發售了世界上首台筆記型電腦和DVD播放機, 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曾一度成為世界第一。

在家電產業上失敗的不僅是夏普和東芝。 松下、索尼、日立製作所等享譽世界的大企業也在近10年來經歷了巨大的挫敗陷入了經營困境。

進入21世紀之後, 日本家電因韓國、中國家電行業的快速崛起而由盛轉衰。

新興力量對日本的產品進行了徹底的研究, 並以價廉物美的優勢迅速侵佔了日本產品的市場份額。 在海外推出產品時, 日本的製造商大多照搬在日本本土出售的產品, 而韓國的製造商會調查當地人的生活和需求, 並將調查結果反映在產品上。 例如, 為了迎合中國人不將內衣和其他衣服混洗的習慣, 推出了有上下兩層洗衣槽的洗衣機;在印度為了不讓食物被盜, 特別推出了帶鎖的冰箱。

時代的數位化變遷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新興企業之所以更容易參與市場競爭,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電器從類比信號型向數位化發展的時代變遷。 在類比信號時代無論是產品開發還是組裝技術, 都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 這也成為後發企業進入市場的障礙。 在家電領域領先的日本企業大多都能迅速開發高性能、高品質的產品, 世界市場也對此類產品有著極大需求。

但隨著數位化的發展, 技術上的壁壘越來越低。 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製造出相同功能和性能的產品愈發簡單。

物美價廉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銷售量也不斷攀升。 而日本企業拘泥于以往的成功經驗, 自以為只要是品質好的產品就一定能有市場, 固守製造高性能產品的方針。

1990年代後隨著共產主義各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崩潰, 世界市場再度走向了統一。 中國實施的市場開放政策, 給世界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亞洲和非洲等新興國家經濟不斷發展, 市場佔有率逐漸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國家市場傾斜, 這也促使全球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新興國家為主的市場中, “品質不錯但有點貴”的產品銷路不佳, 只有“便宜的產品”或是“(因其稀缺性、品牌、代表意義等)即使貴也無所謂”的產品才能生存下來。

此外, 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讓許多企業陷入困境。尤其是東芝和夏普在當時的環境下仍拘泥於“過去的榮光”,錯過了重振的良好時機。

相對而言,日立製作所和松下受到的衝擊較小。日立從21世紀初連續陷入赤字,而經營狀況在2008年跌至穀底,年度結算赤字達7800億日元。日立果斷放棄了電視和電腦業務,將發展重心轉向了基礎設施等面向企業的業務內容,並進行了集團整組,最終在2010年實現業績的V字型回升。

松下在2011年並購了三洋電機,這一度成為重負,壓得松下舉步維艱。在2012年至2013年度3月的共同決算中,純損失共計高達1.52萬億日元。這也宣告了松下當時主推的等離子電視機(較液晶電視更容易製造大屏產品且動態畫面更加鮮明)業務的徹底失敗。松下高層決心縮小家電事業,進行重建規劃,並毅然進行了裁員。他們將資源投入汽車、住宅相關等形勢看好的領域,並計畫將其發展成公司新的支柱產業。松下目前仍維持了全部家電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採取了①面向亞洲富裕階層,主推日本製造的高性能高價產品②面向中產階層主推在物件國家生產的產品以擴大顧客群體的發展方針。實際上,這種經營方式是從競爭對手的韓國企業學來的,以實現業務重振。

全球知名的索尼品牌近年來也在積極探索改組轉型。索尼的發家產業是電器業務,但目前卻在全球競爭中失去優勢,發展困難。索尼計畫將資源集中到電影、音樂等娛樂產業中來突破經營困境。

日本經濟產業省作為家電行業的管理部門,針對夏普和東芝的重建,為防止技術流失、維持日本家電產業的存續,進行過多種形式的干預但未能取得成功。在整組夏普時,經濟產業省曾嘗試同時將東芝一併進行大規模調整,並將其納入產業革新機構管轄下,但此舉未能成功。最終敗給了給出豐厚資金和破格條件的鴻海。相比必須進行裁員和放棄債權等的“國家政策”,夏普高層和主要投資銀行更傾向於承諾通過事業一體化進行重建的鴻海。

有關東芝半導體業務的出售,經產省雖然擔心存在技術向海外流失的風險,但相關計畫始終無法順利推進。經產省部分幹部悲觀地表示:“日本的製造商在家電產品領域已經失去了技術層面的領先地位,日本企業再度超越亞洲其他競爭對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讓許多企業陷入困境。尤其是東芝和夏普在當時的環境下仍拘泥於“過去的榮光”,錯過了重振的良好時機。

相對而言,日立製作所和松下受到的衝擊較小。日立從21世紀初連續陷入赤字,而經營狀況在2008年跌至穀底,年度結算赤字達7800億日元。日立果斷放棄了電視和電腦業務,將發展重心轉向了基礎設施等面向企業的業務內容,並進行了集團整組,最終在2010年實現業績的V字型回升。

松下在2011年並購了三洋電機,這一度成為重負,壓得松下舉步維艱。在2012年至2013年度3月的共同決算中,純損失共計高達1.52萬億日元。這也宣告了松下當時主推的等離子電視機(較液晶電視更容易製造大屏產品且動態畫面更加鮮明)業務的徹底失敗。松下高層決心縮小家電事業,進行重建規劃,並毅然進行了裁員。他們將資源投入汽車、住宅相關等形勢看好的領域,並計畫將其發展成公司新的支柱產業。松下目前仍維持了全部家電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採取了①面向亞洲富裕階層,主推日本製造的高性能高價產品②面向中產階層主推在物件國家生產的產品以擴大顧客群體的發展方針。實際上,這種經營方式是從競爭對手的韓國企業學來的,以實現業務重振。

全球知名的索尼品牌近年來也在積極探索改組轉型。索尼的發家產業是電器業務,但目前卻在全球競爭中失去優勢,發展困難。索尼計畫將資源集中到電影、音樂等娛樂產業中來突破經營困境。

日本經濟產業省作為家電行業的管理部門,針對夏普和東芝的重建,為防止技術流失、維持日本家電產業的存續,進行過多種形式的干預但未能取得成功。在整組夏普時,經濟產業省曾嘗試同時將東芝一併進行大規模調整,並將其納入產業革新機構管轄下,但此舉未能成功。最終敗給了給出豐厚資金和破格條件的鴻海。相比必須進行裁員和放棄債權等的“國家政策”,夏普高層和主要投資銀行更傾向於承諾通過事業一體化進行重建的鴻海。

有關東芝半導體業務的出售,經產省雖然擔心存在技術向海外流失的風險,但相關計畫始終無法順利推進。經產省部分幹部悲觀地表示:“日本的製造商在家電產品領域已經失去了技術層面的領先地位,日本企業再度超越亞洲其他競爭對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