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則徐書法真跡驚現兩岸漢字節,章子怡書法也來了?

“Zhang Ziyi”書法駕到!!!

這書法寫得美不美?

這可是由“Zhang Ziyi”為我們帶來的哦~~

等等!

章子怡?!

那位“國際章”?

NO,NO,NO

這秀麗的“歐體”

出自一位寶島臺灣的小朋友

——張子儀之手

今天上午, 隨著這幅《渡漢江》書法作品的揭幕, 備受關注的2017海峽兩岸漢字節將在海滄文化中心開幕。 它是2017海峽兩岸樂活節年度主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

除了年度漢字評選, 本屆漢字節還將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漢字文化活動。 其中“金磚之光——非遺精品暨名家書畫海滄特展”也於今天開幕(展覽持續至10月29日)。

林則徐書法真跡驚豔眾人

一個活動沒有大咖怎麼行啊?

而且, 一出手就是名人老字畫

這個“壓艙石”特有分量啦!

在“金磚之光——非遺精品暨名家書畫海滄特展”上, 林則徐的書法真跡——“行草四條屏”受到各界高度關注,

可以說是現場書畫作品中的壓艙石。

“行草四條屏”的內容, 分別為南宋詩人陸游的《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句“數家茅屋自成村, 地碓聲中晝掩門。 寒日欲沉蒼霧合, 人間隨處有桃源”, 以及陸游《東陽道中》詩句“風欹烏帽送輕寒,

雨點春衫作碎斑。 小吏知人當著句 , 先安筆硯對溪山”。 這兩件作品書寫得精妙、雅逸溫潤、神融筆暢。

彬彬有禮, 傳統禮節, 也是以文字為紐帶傳承下來的。

書法呈現漢字之美, 是中華漢字文化中的精髓。 近年來, “漢字文化搭橋, 書寫兩岸民意”, 對漢字文化的傳承,

已深入到了兩岸民眾的生活中, 漢字節正成為海滄建設國際一流海灣城區、加快邁向人文新高地的重要載體之一。

琅琅書聲, 孩子們身著漢服, 用充滿文氣的方式, 拉開了2017海峽兩岸漢字節的序幕。

臺胞說:漢字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源文化

漢字博大精深, 既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 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 每年的漢字節, 兩岸同胞共同選出年度漢字, 反映著最真實的民意。

這項看似簡單卻意義重大的活動, 都帶給我們的臺灣同胞怎樣的情感震撼呢?

今天受邀的臺灣嘉賓這麼說

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

張炳煌

漢字源遠流長,只要是中國人用的都是漢字,漢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我們無論求知識、求進步,都要以漢字為根。漢字的交流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基本的,是無可取代的,是中國人文化的瑰寶。兩岸的漢字交流只有一直加強,從沒有冷下來過。

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

藍博洲

兩岸都是中國人,都是漢文化,傳承漢字是很重要的。漢字聯結起了兩岸的民眾,包括每年大家一起選一個年度漢字。通過這個活動,讓兩岸同胞感覺到彼此原本就是一家人。選出年度漢字以後,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推廣這個漢字,讓兩岸通過這個橋樑有更熱絡的文化交流。

8位臺胞社區治理顧問這麼說

非遺傳承人說:文字也是技藝傳承的紐帶“

這次廈門會晤上,中國政府送給普京總統的是滴紋的建盞,這是在日本被列為“國寶”的失傳技藝。這個技藝失傳了800年,當時在宋代也是偶爾燒制的,我們從1979年開始,通過38年的努力,恢復了這些技藝。

我們對建盞的恢復是從哪裡來的呢?日本視為國寶,我們那時還不知道建盞在宋代有多麼輝煌。後來通過查詢和調研,最後是在詩詞當中找到建盞的資料。宋徽宗時代和朱熹的詩詞中,都保存下了建窯的輝煌,文字成了連結建盞和文化的脈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孫建興

一件漆藝作品一般要一百天以上才能完成,年輕人坐不住。漆藝已經有8500年的歷史了,它面臨失傳的現狀會給我一種使命感,當然,更多的是作為漆藝世家的家族使命感使然。

傳承漆藝,我們做的,一個是挖掘祖傳的技法,包括從“漆經” 《髹飾錄》中汲取,還有向我們沈氏一族中做漆藝的名家學習。

另一方面就是應用,應用很重要。金磚會議的國賓車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把8000多年的傳統工藝應用到現代工業汽車上。不應該局限在某個點上,而是應用到生活中,到各個領域,還原漆的包容性的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漆藝傳承人 沈錦麗

活動現場圖集

文案/編輯 張婷婷 彭建文

圖/視頻 陳亞沙 暨王月

校對:暨王月

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

張炳煌

漢字源遠流長,只要是中國人用的都是漢字,漢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我們無論求知識、求進步,都要以漢字為根。漢字的交流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基本的,是無可取代的,是中國人文化的瑰寶。兩岸的漢字交流只有一直加強,從沒有冷下來過。

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

藍博洲

兩岸都是中國人,都是漢文化,傳承漢字是很重要的。漢字聯結起了兩岸的民眾,包括每年大家一起選一個年度漢字。通過這個活動,讓兩岸同胞感覺到彼此原本就是一家人。選出年度漢字以後,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推廣這個漢字,讓兩岸通過這個橋樑有更熱絡的文化交流。

8位臺胞社區治理顧問這麼說

非遺傳承人說:文字也是技藝傳承的紐帶“

這次廈門會晤上,中國政府送給普京總統的是滴紋的建盞,這是在日本被列為“國寶”的失傳技藝。這個技藝失傳了800年,當時在宋代也是偶爾燒制的,我們從1979年開始,通過38年的努力,恢復了這些技藝。

我們對建盞的恢復是從哪裡來的呢?日本視為國寶,我們那時還不知道建盞在宋代有多麼輝煌。後來通過查詢和調研,最後是在詩詞當中找到建盞的資料。宋徽宗時代和朱熹的詩詞中,都保存下了建窯的輝煌,文字成了連結建盞和文化的脈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孫建興

一件漆藝作品一般要一百天以上才能完成,年輕人坐不住。漆藝已經有8500年的歷史了,它面臨失傳的現狀會給我一種使命感,當然,更多的是作為漆藝世家的家族使命感使然。

傳承漆藝,我們做的,一個是挖掘祖傳的技法,包括從“漆經” 《髹飾錄》中汲取,還有向我們沈氏一族中做漆藝的名家學習。

另一方面就是應用,應用很重要。金磚會議的國賓車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把8000多年的傳統工藝應用到現代工業汽車上。不應該局限在某個點上,而是應用到生活中,到各個領域,還原漆的包容性的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漆藝傳承人 沈錦麗

活動現場圖集

文案/編輯 張婷婷 彭建文

圖/視頻 陳亞沙 暨王月

校對:暨王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