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軍營中不得攜帶女眷,那麼征戰沙場的士兵如何解決生理問題?

導讀:無論古今中外, 每個國家都要有一支足夠威武雄壯的常備軍隊才能抵禦外侮, 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不受侵犯, 軍隊想要打勝仗, 就要保證紀律必須非常嚴格, 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才能成為合格的軍隊。

早在春秋時期, 著名兵法家孫武就認識到了軍隊紀律的重要性, 他曾經在指導吳王闔閭的妃子和宮女演練陣法的時候, 親自斬殺了兩名不遵守紀律的妃子, 這兩名妃子可是吳王闔閭的愛妃, 然而孫武甘冒殺頭之罪將他們處死, 然後再訓練, 所有的宮女都非常聽話, 這從側面說明了軍隊紀律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 為了保證軍隊的威嚴和士氣, 在古代的軍營中是不允許出現女人的, 因此所有的軍中將士, 無論他官階多高, 地位多尊貴, 都是不可以攜帶女眷家屬的, 否則就要被以軍法處置。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 我們都知道, 古代行軍打仗經常是曠日持久,

有時候戰爭甚至會持續幾年之久。

前面我們說過, 軍營中不允許出現女人, 所有士兵都是壯年男性, 他們在這金戈鐵馬的沙場上奮勇殺敵, 身體和精神高度緊張, 暫時不會考慮男女之事, 但是一旦到了夜深人靜之時, 他們難免會有生理上的需要, 但是軍營中又無法發洩, 這又該如何辦呢?

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 很多士兵之所以會私自逃出軍營為非作歹, 侮辱民間女子, 和這不無關係, 還有之所以古代戰爭失敗一方的女子會被勝利一方的士兵蹂躪侮辱, 也和士兵們長久的壓抑有著很大的關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古代的統治者們發明了“營妓”這一制度, 根據歷史學家黃現璠在《唐代社會概略》中考證:“營妓之設, 說者謂蓋以慰藉軍士者, 始於春秋時代越國。 ”也就是說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越國的軍隊中就有了營妓的雛形。

根據《越絕書》記載:勾踐將伐吳, 徙寡婦致獨山上, 以為死士, 示得專一也, 去縣四十裡, 後說之者, 蓋勾踐所以游軍士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成功積蓄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在向吳王夫差宣戰的時候, 勾踐特意找來了很多寡婦, 讓寡婦到軍營去提升士兵的士氣, 這就是營妓的最早起源。

此後營妓制度到了漢武帝在位的時候, 發展的更加成熟, 漢武帝甚至在軍隊中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安置營妓, 正因如此, 西漢名將李陵在和匈奴交戰失敗的時候, 才會詢問是不是自己的軍營中藏有女人, 所以才導致將士士氣衰落, 一敗塗地。

營妓制度從春秋濫觴, 到西漢逐漸成熟, 一直到了唐宋年間還在流行, 甚至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年也建立過所謂的“寡婦營”,將罪人的妻女集中在一起,直到劉伯溫提出抗議才取消了這個制度。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做營妓的女子,大都是罪犯家的妻女或者捕獲的女性俘虜,她們的人生是非常的悲慘的,基本毫無人身自由。她們一旦年老色衰或者生病就會被遺棄,任其自生自滅,命運好一些的也不過是被賞賜給大將和功臣做婢女小妾。

比如根據《三國志·魏志》記載:在三國時期,曹操就曾經賞賜給征伐孫權有功的大將夏侯惇“妓樂名娼”,由此可知,在古代的統治者眼中,這些營妓的生命簡直卑微如螻蟻,是微不足道的,這也正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甚至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年也建立過所謂的“寡婦營”,將罪人的妻女集中在一起,直到劉伯溫提出抗議才取消了這個制度。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做營妓的女子,大都是罪犯家的妻女或者捕獲的女性俘虜,她們的人生是非常的悲慘的,基本毫無人身自由。她們一旦年老色衰或者生病就會被遺棄,任其自生自滅,命運好一些的也不過是被賞賜給大將和功臣做婢女小妾。

比如根據《三國志·魏志》記載:在三國時期,曹操就曾經賞賜給征伐孫權有功的大將夏侯惇“妓樂名娼”,由此可知,在古代的統治者眼中,這些營妓的生命簡直卑微如螻蟻,是微不足道的,這也正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