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人物|巾幗英傑冼夫人

在男權主宰的中國封建社會, 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 就女性而言, 要想尊貴一些, 需要以夫為貴, 或以子為貴, 但無論怎樣, 其自身的地位只能是從屬的。

女性如果想在政治和軍事上獲得顯赫的地位, 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 在南北朝至隋代時期, 有一位女性, 憑藉其在維護嶺南邊疆地區穩定的智慧和勇氣, 以及在維護中央權威及民族團結中所體現出的春秋大義, 如漫漫長夜中閃耀的星辰, 獲得了舉世的敬仰。 她, 就是被譽為巾幗第一人的冼夫人。

設奇謀速平叛軍

史載, 嶺南冼氏居住在廣東恩平、陽江一帶山區, 在幾十萬戶部族中居於首領地位。 冼夫人名叫冼百合, 自幼喜歡隨兄習武, 其武藝與氣概不輸當時之男兒, 年稍長又得名師傳授武藝及韜略, 不僅能挽弓執刀馳騁疆場, 且深得排兵佈陣之要領, 因而很得部族之倚重, 以至遠在海南儋耳的諸部落因敬其威而望風歸附。

其時, 北燕苗裔馮業率眾定居新會, 歷任牧守, 三傳至馮融, 梁武帝任命其為羅州(今廣東西南)刺史。 馮融為得到地方部族的支援, 也更因為欣賞冼百合的武藝及韜略, 便主動為其子馮寶向冼氏家族提親。 這時, 馮寶新任高涼郡太守, 且一表人材, 冼氏部族便很爽快地允諾了這門親事。 冼百合由是成為太守夫人, 世人依其姓習慣尊稱為冼夫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秋, 梁朝將領侯景為泄私憤悍然起兵叛亂。 南梁名將羊侃向朝廷獻謀, 應在採石一帶鞏堅拒敵, 同時另派一支精銳之師襲取壽陽, 這樣就會造成叛軍進受阻擊, 退又失去老巢, 則烏合之眾迅即瓦解。 但昏饋的梁武帝不採納羊侃良謀,

卻另委任與侯景有勾連的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將軍, 並負責都督諸軍事。 蕭正德不僅不積極應戰, 還暗中資敵大船數十艘, 梁朝王師接連失利, 叛將侯景順利渡過長江直取首都建康, 將梁武帝困在台城。

首都陷落, 軍情萬分緊急, 廣州都督蕭勃欲火速帶兵赴援。 然高州刺史李遷仕亦心懷不軌, 假稱有病, 遲遲不肯相從, 且另派人急召高涼太守馮寶。 這引起了冼夫人的高度警覺, 她認為李遷仕不從都督之命, 卻積極暗備軍馬, 不臣之心顯而易見。 因而勸阻丈夫不要前往高州李遷仕官邸, 若去必被逼為同謀, 後果不堪設想, 不若稍加等待, 靜觀其變。

果如冼夫人所料, 不久李遷仕便舉起反叛大旗, 並派部將杜平虜率精兵開拔湖石,

與叛將侯景相策應。 冼夫人認為, 杜平虜率精銳而走, 高州城必然空虛, 這是拿下高州城的絕佳時期。 於是與丈夫合計——備上厚禮, 叫軍士擔物, 詐稱輪將, 實為突襲, 可一舉攻下李遷仕的老巢。

冼夫人親自執行此計畫, 李遷仕遠遠望見千餘之眾, 背扛肩挑而來, 誤以為是輪送軍需品的隊伍, 不知是計, 故不加防範, 並立即命人開城出迎。 冼夫人率眾湧入, 迅即從籮筐背籃中拿出兵刃, 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突襲叛軍, 旋即佔領高州城, 緊接著揮師與長城侯陳霸先會于湖石, 夾擊杜平虜叛軍, 杜軍落慌而逃。

不久, 叛將侯景為長城侯陳霸先與王僧辯合力擊潰。 湘東王蕭繹在江陵即位, 但不久在與北朝西魏的爭鋒中被打得大敗,

南梁政權岌岌可危, 陳霸先趨機取而代之, 史稱陳武帝。 大將奪權是南朝政權更替的一個特點。

顯忠義力助陳朝

南北朝多戰事, 數年之中, 長江流域不時戰火彌漫, 而嶺南地區因有冼夫人坐鎮, 人們享受著安寧。 此時馮寶已歿, 陳霸先感念昔日並肩作戰之情, 擢升冼夫人九歲的兒子馮僕為陽春郡(今廣東陽春市)太守。 不久, 傳來了廣州刺史歐陽紇悍然叛陳的消息。 天高皇帝遠, 陳霸先一時苦無良策。 國家危難之時, 冼夫人再次挺身而出, 她聯絡百越部族首長, 合力進擊歐陽紇並數平叛亂。 陳霸先再次感念冼夫人扶助之義, 封其子馮僕為信都侯, 加平越中郎將, 轉任石龍太守。 同時, 冊封冼夫人為“石龍太夫人”, 權職待遇享受刺史一級, 足見陳武帝對其敬仰與恩寵。

陳朝經歷了陳武帝、陳文帝兩代強盛,在文帝時乘北齊內亂遣兵收江北各地,但到其子陳叔寶手中時,陳後主荒淫無道,國力不振,最終為隋文帝楊堅所滅。

平數亂坐鎮嶺南

隋文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但偏遠閉塞的嶺南地區仍沿襲舊朝,尚未歸附。為維持地方安寧,各部族共推“石龍太夫人”冼氏為地方首領,仍用陳朝封贈的儀仗及兵衛盾,並時常巡視各州,威鎮南疆,因而嶺南地區各部族相安無事,更無動亂。這時冼夫人已六十開外,兒子馮僕已逝,由孫兒馮魂與馮暄常侍左右,眾人尊其為“聖母”。

隋文帝派特使韋洗前往嶺南宣撫,冼夫人目睹了韋洗帶來的陳後主親筆信函,以及當年自己呈獻給陳後主的“扶南犀杖”信物,知舊朝陳國已亡,於是率眾人歸順隋朝,洗夫人被冊封為“宋康郡夫人”,長孫馮魂被破格提升為開府儀同三司(《隋書》)。

根據隋文帝旨意,韋洗仍舊滯留嶺南,作為朝廷駐蹕嶺南邊陲的欽差大臣。但嶺南人王仲宣從狹隘的地方主義出發,聯絡其他部落首領圍襲朝廷派來的欽差韋洗。冼夫人考慮到,既然自己已接受朝廷冊封,支持朝廷特使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於是她派孫兒馮暄率兵馳援,不曾料想進軍不利,馮暄亦被俘下獄。冼夫人再派幼孫馮盎出征,自己亦親披鎧甲上陣以為後應。眾軍士見老夫人威儀凜然,士氣振奮,加之冼夫人指揮得當,戰亂很快被平息下來,再還南疆一片安寧。

隋文帝大加賞識,追贈冼夫人先夫為廣州總管,並追封為“焦國公”,冼夫人被封為“焦國夫人”,並授予印信兵符,可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還授予她一項特殊權力,若遇緊急情況,可以不事先向朝廷奏報而便宜行事,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殊榮,足見朝廷對她的倚重和信任。隋朝廷視冼夫人為南疆柱石,信使不絕于首都長安和嶺南之間,嶺南各州風調雨順,人們樂業安居,呈現出歷史上少有的富庶及安定局面。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嶺南地區的治理,隋朝廷改廣州為番州,一方面繼續倚重“焦國夫人”坐鎮南疆,另一方面派趙鈉為番州總管,處理政務。但趙鈉卻非善類,他到番州後,動輒苛虐嶺南各部族,並多行貪污不法之事。嶺南民眾一時怨聲載道,紛紛上書朝廷予以懲戒,有的部族首領甚至叛朝廷而自立。隋文帝震怒,下詔書要“焦國夫人”就地懲處趙鈉,以平息眾怒。其時冼夫人已年屆古稀,但她仍振奮精神,裝束端嚴,乘騎駿馬,親自宣示隋文帝詔書將趙鈉逮捕正法,並列其罪狀進行審判。冼夫人一面派專使奏報朝廷,一面風塵僕僕巡視嶺南各州,宣讀趙鈉罪狀及懲處結果,嶺南複歸於平靜。

客觀地說,冼氏夫人曆事三朝,她無力改變政權的更迭,但她作為嶺南地區的部族首領,識春秋大義,維護民族團結,數度平息叛亂,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幾代王朝視其為南疆之柱,她亦不遺餘力地維護南疆穩定,直到生命的終結。

足見陳武帝對其敬仰與恩寵。

陳朝經歷了陳武帝、陳文帝兩代強盛,在文帝時乘北齊內亂遣兵收江北各地,但到其子陳叔寶手中時,陳後主荒淫無道,國力不振,最終為隋文帝楊堅所滅。

平數亂坐鎮嶺南

隋文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但偏遠閉塞的嶺南地區仍沿襲舊朝,尚未歸附。為維持地方安寧,各部族共推“石龍太夫人”冼氏為地方首領,仍用陳朝封贈的儀仗及兵衛盾,並時常巡視各州,威鎮南疆,因而嶺南地區各部族相安無事,更無動亂。這時冼夫人已六十開外,兒子馮僕已逝,由孫兒馮魂與馮暄常侍左右,眾人尊其為“聖母”。

隋文帝派特使韋洗前往嶺南宣撫,冼夫人目睹了韋洗帶來的陳後主親筆信函,以及當年自己呈獻給陳後主的“扶南犀杖”信物,知舊朝陳國已亡,於是率眾人歸順隋朝,洗夫人被冊封為“宋康郡夫人”,長孫馮魂被破格提升為開府儀同三司(《隋書》)。

根據隋文帝旨意,韋洗仍舊滯留嶺南,作為朝廷駐蹕嶺南邊陲的欽差大臣。但嶺南人王仲宣從狹隘的地方主義出發,聯絡其他部落首領圍襲朝廷派來的欽差韋洗。冼夫人考慮到,既然自己已接受朝廷冊封,支持朝廷特使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於是她派孫兒馮暄率兵馳援,不曾料想進軍不利,馮暄亦被俘下獄。冼夫人再派幼孫馮盎出征,自己亦親披鎧甲上陣以為後應。眾軍士見老夫人威儀凜然,士氣振奮,加之冼夫人指揮得當,戰亂很快被平息下來,再還南疆一片安寧。

隋文帝大加賞識,追贈冼夫人先夫為廣州總管,並追封為“焦國公”,冼夫人被封為“焦國夫人”,並授予印信兵符,可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還授予她一項特殊權力,若遇緊急情況,可以不事先向朝廷奏報而便宜行事,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殊榮,足見朝廷對她的倚重和信任。隋朝廷視冼夫人為南疆柱石,信使不絕于首都長安和嶺南之間,嶺南各州風調雨順,人們樂業安居,呈現出歷史上少有的富庶及安定局面。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嶺南地區的治理,隋朝廷改廣州為番州,一方面繼續倚重“焦國夫人”坐鎮南疆,另一方面派趙鈉為番州總管,處理政務。但趙鈉卻非善類,他到番州後,動輒苛虐嶺南各部族,並多行貪污不法之事。嶺南民眾一時怨聲載道,紛紛上書朝廷予以懲戒,有的部族首領甚至叛朝廷而自立。隋文帝震怒,下詔書要“焦國夫人”就地懲處趙鈉,以平息眾怒。其時冼夫人已年屆古稀,但她仍振奮精神,裝束端嚴,乘騎駿馬,親自宣示隋文帝詔書將趙鈉逮捕正法,並列其罪狀進行審判。冼夫人一面派專使奏報朝廷,一面風塵僕僕巡視嶺南各州,宣讀趙鈉罪狀及懲處結果,嶺南複歸於平靜。

客觀地說,冼氏夫人曆事三朝,她無力改變政權的更迭,但她作為嶺南地區的部族首領,識春秋大義,維護民族團結,數度平息叛亂,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幾代王朝視其為南疆之柱,她亦不遺餘力地維護南疆穩定,直到生命的終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