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孫堅(155-191), 字文台, 漢族, 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東漢末期將領、軍閥。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 性闊達, 好奇節”, 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漢末群雄之一, 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 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因官至破虜將軍, 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東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建國後, 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少年英雄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 家在富春, 祖墳在城東。 史載孫堅出生前, 孫氏祖墳數有光怪。 五色雲氣, 上連於天, 蔓延數裡遠近。 附近的人都去觀望。 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 孫家恐怕要強盛起來了。 ”孫堅的母親懷著孫堅時, 曾夢見腸子從腹中拖出, 環繞吳地閶門。 醒來後很害怕, 對鄰居的老太太訴說。 老太太說:“說不定還是吉兆呢!”等到孫堅出生, 果然容貌不凡。

孫堅畫像(13)

孫堅年少時為縣吏, 性闊達, 好奇節。 他十七歲那年, 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 途中, 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 在岸上分贓。 商旅行人, 一見此情此景, 都嚇得止步不前, 過往船隻, 也不敢向前行駛。 孫堅見狀, 對父親說:“這些強盜可以捉拿住, 請讓我去幹。 ”他的父親說:“這種事不是你能幹得了的。

孫堅提刀, 大步奔向岸邊, 一面走, 一面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 好像正分派部署人眾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似的。 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 錯認為官兵來緝捕他們, 驚慌失措, 扔掉財貨, 四散奔逃。 孫堅不肯甘休, 追殺一海盜而回, 其父親大驚。 孫堅卻因此聲名大振, 郡府裡召他代理校尉之職。 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 自稱陽明皇帝, 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 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 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余人。 會同州郡官兵, 協力討伐, 擊潰了這股勢力。 這一年, 正是熹平元年(172年)。 刺史臧旻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 於是, 孫堅被任命為鹽瀆縣丞, 數年後, 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

孫堅歷任三縣縣丞, 所到之處, 甚有聲望, 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 同他往來的人, 常常達到數目。 這裡有鄉里耆舊名人, 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 孫堅對他們, 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 接待撫養, 盡心盡力。

征伐建功

中平元年(184年), 黃巾首領張角在魏郡起事(參見黃巾農民起義)。 由於這次起義八州併發, 所以來勢迅猛, 起義火焰很快燃遍了整個中原地區。 百姓風起回應。 起義軍所到之處, 焚燒郡縣官府, 處死地方官員。 官吏豪強抱頭鼠竄, 劉氏江山搖搖欲墜。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發的起義聲威面前, 東漢統治者惶恐不安。 他們調動一切力量, 對起義軍進行鎮壓。 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奉調圍剿威脅洛陽的黃巾軍波才部。 朱儁奏請孫堅擔任佐軍司馬。

孫堅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壽春縣, 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 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 共得精兵一千人。 此後, 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 隨朱儁南征北戰。

孫堅作戰悍猛, 常置生死於度外。 一次, 他乘勝追敵, 單騎深入, 失利, 受傷墮馬, 臥於草中。 當時, 軍眾分散, 不知他在什麼地方。 虧得他所乘戰馬跑回軍營, 咆哮嘶鳴。 將士們隨馬找去, 才在草中發現了孫堅。 孫堅回營養了十幾天, 傷勢略好, 又奔赴疆場。

汝潁的黃巾軍, 處於困境, 無路可走, 固守宛城。 孫堅領兵進攻, 他獨當一面, 親冒矢石, 率先登上城牆。 他的部眾受此鼓勵, 紛紛緊隨其後, 於是, 攻下了宛城。 朱儁把孫堅的事蹟全部呈報給朝廷, 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邊章、韓遂在涼州製造騷亂,中郎將董卓前往抵禦討伐,未見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

張溫率部駐紮長安,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責備他,他應對時,出言不遜。當時,孫堅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張溫旁邊,跟張溫耳語說:“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張溫說:“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沒有依靠了。”孫堅說:“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十一月,張溫破北宮伯玉于美陽,因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之,圍榆中;又遣中郎將董卓討先零羌。慎、卓並不克。而且周慎幾乎全軍覆沒,唯董卓以全軍還。但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為之歎息。於是,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

據《吳錄》記載,廬江太守陸康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孫堅回答:“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

揮師討董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同歸於盡,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孫堅聞知,拊膺長歎:“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

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付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諮。

王睿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談中,常常流露輕蔑之意。對此,孫堅早就心存不滿。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這次舉兵討伐董卓,王睿宣稱要先殺曹寅。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他處死。孫堅領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聞知有軍隊到來,登樓觀望,並派人詢問這些兵來此的意圖。孫堅的前部回答:“我們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所得的賞賜,還不夠做衣服呢!這次來,不過是想請您開恩,再賞些財物。”王睿信以為真,說道:“這有何難,我做刺史的,難道還去吝嗇嗎?”當下傳令打開庫藏,讓兵士們自己進去,看還有什麼東西可資用度。

等到來兵湧到樓下,王睿才發現了孫堅,大驚,忙問:“士兵們自來請求賞賜,孫府君怎麼也在這裡?”孫堅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來取你的首級。”王敘又問:“我犯了什麼罪?”孫堅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無路,刮金飲之而死。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諮,請他供應軍糧。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假中郎將。張諮問手下人應該如何對待。手下人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諮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對孫堅不加理睬。

孫堅以牛酒為禮物去拜訪張諮,張諮第二天只好也來答謝。孫堅設宴款待,酒酣,孫堅的主簿進來稟報:“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張諮見勢頭不好,想要離去。但四周已佈滿士兵,根本無路可走。一會兒工夫,主簿又進來向孫堅請示:“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說著,便令部下將張諮推出軍門斬首。南陽郡府官員大為震驚,從此,孫堅的部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所向披靡

孫堅率兵前進,到達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又表奏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於是,孫堅就在魯陽(今河南魯山)休整部隊,厲兵秣馬,準備進軍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在魯陽稍事休整,孫堅便想進軍討伐董卓。出發前,他派長史公仇稱帶兵去催促軍糧,為此,他在魯陽城東門外集合官屬,設帳飲酒,給公仇稱送行。董卓聽說孫堅要起兵,派東郡太守胡軫引兵赴魯陽迎戰。孫堅正和部屬飲酒談笑,胡軫的先遣騎兵突然襲來。

孫堅命令部隊整頓陣容,不得妄動,自己則飲酒談笑自若。敵人的騎兵越來越多,孫堅這才慢提起身離開席位,引導將士們有條不紊地進入城內。孫堅對部將們說:“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胡軫見孫堅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鬥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離去(參見魯陽之戰)。孫堅遂不戰而屈人之兵,顯示了其善於用兵的膽略和才能。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孫堅率豫州軍向梁東(今河南省臨汝縣東)進發,輾轉攻打洛陽。不料被徐榮包圍,豫州兵全軍潰敗,孫堅和十幾個騎兵突圍逃出。孫堅平日常戴一頂赤廚幘(頭巾),梁東突圍時,由於形勢緊張,情狀狼狽,只好脫下此幘,讓親信部將祖茂戴上,吸引敵人。董卓騎兵以為戴赤罽幘的是孫堅,紛紛前來追逐。孫堅這才有機會從小道逃出重圍。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狽不堪,幾乎無路可走。後來,他心生一計,跳下馬來,把赤罽幘蒙在墳墓前的一根燒柱上,自己則伏在草叢中不動。董卓的騎兵遠遠見到赤罽幘,以為孫堅在此,便將這地方層層包圍起來,走到跟前,發現哪有什麼孫堅,只是個燒柱而已。這才撤兵離去。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但並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進佔太谷陽人(今臨縣西),嚴加戒備,準備伺機再戰,以雪恥辱。董卓聽說孫堅進佔陽人,立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胡軫性急,出兵時預先揚言:“這次去,要當斬一青綬,部隊才會整齊紀律。”諸將聽他這樣說話,心中頗為不快。

部隊行到廣城,離陽人城還有幾十裡。天已經很晚了,士馬勞累,應當駐軍休息,而董卓預先制定的作戰計畫,也要求在廣成住宿,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然後再乘夜進兵,天明時分攻城。但諸將都嫌忌胡軫,想敗壞他的大事,不想讓他成功。於是,呂布等人便說:“陽人城中敵兵已經逃跑,應該快點去追趕,尋求戰機。否則,就沒有機會了。”胡軫便率軍連夜進發。

到陽人城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這時,軍隊饑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是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又令人傳佈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孫堅陽人一役獲勝,名聲大起,威望更著。有人乘機挑撥袁術,說:“孫堅倘若佔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聽了挑撥之言,袁術真的懷疑起孫堅來,不給孫堅運送軍糧。孫堅軍中無糧,焦慮萬分。當時,孫堅駐地陽人距離袁術所居魯陽一百多裡,孫堅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在袁術帳中,孫堅心情異常激動。他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並且說:“我所以如此獻身不顧,上為國家討伐逆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我孫堅與董卓並無刻骨仇恨,而將軍您卻聽信小人撥弄之言,居然對我起懷疑!”袁術心中懷愧,不能自安。孫堅接著說:“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跟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袁術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孫堅立即回營。

兵威進洛

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李傕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並且讓孫堅開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在利誘面前,孫堅一身正氣,他義正辭嚴地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眾全國,我死也不瞑目,難道還要與他和親嗎!”當即下令向大谷進軍。部隊一直挺進到距離洛陽九十裡的地方。

孫堅孫堅拒絕董卓,不僅表現了他卓犖不群的英雄氣概,也使得董卓大有感觸。

董卓曾對長史劉艾說:“關東的部隊屢遭失敗,都怕了我,只有孫堅,頗能用人,應該告訴將領們,讓他們有所防範。當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討邊章、韓遂,我曾請示張溫,希望率部駐紮在後,為周慎作後續部隊,以備萬一,張溫不聽。我當時便上書,說明形勢利弊,並預料周慎一定不會成功。這些,台閣中均有記載。事情還沒有結果,張溫又派我討伐先零叛羌。以為這樣一來,西土就可一舉掃平了。我明知此事不會成功,但又無法阻止。只好領兵出發,不過,我留了一手,讓別部司馬劉靖率領四千軍隊駐紮在安定,營造聲勢,以為呼應。所以,當叛羌要截斷我的歸路時,我運軍輕輕一擊,他們便讓開了道路,因為他們害怕,因為我在安定地方有軍隊策應。叛羌以為我們在安定有幾萬人馬,其實不過是劉靖那四千人罷了!孫堅當時跟著周慎,也曾向周慎獻計,願意自己率兵一萬,先到金城,而讓周慎引兵二萬駐紮在後,以為接應。邊章城中糧食不多,要到外面運糧,他們害怕周慎後續大軍,一定不敢輕易與孫堅交戰,而孫堅的兵又足以斷絕他們運糧的道路。當時,如果採用孫堅之計,或許能夠平定涼州,可惜周慎小兒,未用其計。張溫不用我的計謀,周慎又不聽孫堅的建議,結果終於失敗。當時,孫堅小小一個佐軍司馬,見解與我大致相同,確有過人之處,其才可用!”

劉艾說:“孫堅雖然時出奇計,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聽說他在美陽亭北,率領一千多人與敵合戰,差一點丟了命呢!”董卓說:“孫堅當時率領的是烏合之眾,兵不如虜精,且戰有利鈍,不可完全以成敗論。不過,這回他跟從諸袁小兒,倒真是自尋死路了!”董卓還說:“只要殺掉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會服從我!”

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他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呂布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當時洛陽空虛,數百里內沒有煙火。孫堅入城,見此慘狀,無限惆悵,潸然淚下。他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堅得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據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孫堅當時駐軍洛陽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雲氣浮動,眾軍驚怪,沒人敢去汲水。孫堅命人下到井內,打撈出了傳國玉璽,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王,既壽永昌。”人們說,這是當年張讓等作亂,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人投到井中的。

孫堅整飭部隊,分兵出新安、澠池間進擊董卓。為防孫堅再來進擊,董卓便留董越屯兵澠池,段煨屯兵華陰,牛輔屯兵安邑,其他將領留守各縣,制衡山東群雄,自己則退往長安。孫堅修復被董卓挖掘的漢室陵墓,引兵回到魯陽。

將星隕落

當時,除了孫堅在不斷與董卓作戰外,其餘的關東群雄早已將這事置之腦後,他們為了擴大勢力地盤,紛紛兼併割據。袁紹、袁術雖為兄弟,可互相也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因袁術不贊同袁紹擁立新帝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翻臉決裂。當袁術派孫堅去攻打董卓未歸之時,袁紹卻改派周昂(一說為周禺)為豫州刺史,率兵襲取曾作為孫堅豫州刺史治所的陽城。

孫堅

孫堅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們同舉義兵,目的是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賊將被掃滅,內部卻如此爭鬥起來,我跟誰戮力同心,回天轉日呢?”說完,仰天長歎,淚如雨下。事到如此,孫堅只好揮師攻打周昂,周昂潰敗遁逃。

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恨。當他的孤軍殺入京城,分兵函穀,兵戈西指欲對董卓趕盡殺絕之時,聯軍中的群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群雄自己的領土。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董卓討伐戰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

西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複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孫堅戰死,由其侄孫賁統率孫堅留下的餘部扶送靈柩,後依附袁術。

2

歷史評價

編輯

陳壽:“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董卓:“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劉艾:“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堅前與羌戰於美陽,殆死,無能為!”陸機:“權略紛紜,忠勇伯世,威棱則夷羿震盪,兵交則醜虜授馘,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華譚:“昔吳之武烈,稱美一代,雖奮奇宛葉,亦受折襄陽。討逆雄氣,志存中夏,臨江發怒,命訖丹徒。”

裴松之:“孫堅于興義之中最有忠烈之稱,若得漢神器而潛匿不言,此為陰懷異志,豈所謂忠臣者乎?吳史欲以為國華,而不知損堅之令德。如其果然,以傳子孫,縱非六璽之數,要非常人所畜,孫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璽,而寶藏傳國也。受命于天,奚取於歸命之堂,若如喜言,則此璽今尚在孫門。匹夫懷璧,猶曰有罪,而況斯物哉!”

孫元宴:“委存張公翊聖材,幾將賢德贊文台。爭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夢來。”

何去非:“特孫堅激于忠勇,投袂特起於區區之下郡,奮以誅卓,雖卓亦獨憚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機而功業不就,卒以輕敵遂殞其身,由無謀夫策士以發其智慮之所不及故也。”

晁補之:”吳人輕而無謀,自古記之矣。孫堅、孫策皆無王霸器。堅輕騎從敵,策暫出遇仇,俱以輕敗。雖賴周瑜、魯肅輩輔權嗣立,亦權稍持重,故卒建吳國也。“

王應麟:“孫堅與策,皆以輕敵隕其身。權出合肥之圍,亦幸而免。 ”

洪邁:“董卓盜國柄,天下共興義兵討之,惟孫堅以長沙太守先至,為卓所憚,獨為有功。故裴松之謂其最有忠烈之稱。然長沙為荊州屬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睿舉兵欲討卓,堅乃承案行使者,詐檄殺之,以償囊忿。南陽太守張諮,鄰郡二千石也,以軍資不具之故,又收斬之。是以區區一郡將,乘一時兵威,輒害方伯、鄰守,豈得為勤王乎?劉表在荊州,乃心王室,袁術志於逆亂,堅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議也。”

蕭常:“自董卓稱亂,四方倡義而起者非一,然皆負恃其眾,因之以自封殖,卒無一人嬰其鋒者;獨堅一戰而敗之,遂使西走,修復園陵,祗祀廟社,此其忠義奮發,豈袁、劉輩可同日語哉!惜其孤軍無繼,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郝經:“破虜以雄才壯略,遭漢衰末,慨然有撥定之志。崛起吳會,陵蹈中原,討滅黃巾,勸誅董卓,識度遠矣。逮卓廢立劫遷,奮其忠烈,以偏師追亡逐北,使不敢東。修塞園陵,保完漢璽,威震函洛,向非袁術掣肘,扶義而西,漢未必亡。”

王夫之:“孫堅之始起,斬許生而功已著,參張溫之軍事,討邊章而名已立,非不可傑立而稱雄也;奮起誅卓,先群帥而進屯陽人,卓憚之而與和親,乃曰:‘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獨以孤軍進至雒陽,埽除宗廟,修塞諸陵,不自居功,而還軍魯陽。當斯時也,可不謂皎然於青天白日之下而無慚乎?故天下皆舉兵向卓,而能以軀命與卓爭生死者,孫堅而已矣。其次則曹操而已矣。”

羅貫中:“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3

家族成員

編輯

父親

孫鐘(《太平御覽》引《幽明錄》,一說為祖父)

兄弟姐妹

兄:孫羌

弟:孫靜,孫堅異母弟

妹:孫氏,由孫堅許配徐真為妻,徐夫人祖母

妻妾

吳夫人,武烈皇后,生四子一女

妾室某氏:一說丁氏,孫朗之母

子女

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

女:孫氏(弘諮妻),孫氏(潘秘妻陳氏之母),孫夫人(劉備妻)

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邊章、韓遂在涼州製造騷亂,中郎將董卓前往抵禦討伐,未見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

張溫率部駐紮長安,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責備他,他應對時,出言不遜。當時,孫堅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張溫旁邊,跟張溫耳語說:“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張溫說:“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沒有依靠了。”孫堅說:“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十一月,張溫破北宮伯玉于美陽,因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之,圍榆中;又遣中郎將董卓討先零羌。慎、卓並不克。而且周慎幾乎全軍覆沒,唯董卓以全軍還。但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為之歎息。於是,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中平四年(187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

據《吳錄》記載,廬江太守陸康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孫堅回答:“太守我沒有什麼文德,只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

揮師討董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同歸於盡,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孫堅聞知,拊膺長歎:“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

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付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諮。

王睿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談中,常常流露輕蔑之意。對此,孫堅早就心存不滿。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這次舉兵討伐董卓,王睿宣稱要先殺曹寅。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他處死。孫堅領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聞知有軍隊到來,登樓觀望,並派人詢問這些兵來此的意圖。孫堅的前部回答:“我們長久奔波在外。勞苦不堪,所得的賞賜,還不夠做衣服呢!這次來,不過是想請您開恩,再賞些財物。”王睿信以為真,說道:“這有何難,我做刺史的,難道還去吝嗇嗎?”當下傳令打開庫藏,讓兵士們自己進去,看還有什麼東西可資用度。

等到來兵湧到樓下,王睿才發現了孫堅,大驚,忙問:“士兵們自來請求賞賜,孫府君怎麼也在這裡?”孫堅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來取你的首級。”王敘又問:“我犯了什麼罪?”孫堅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無路,刮金飲之而死。

孫堅逼殺王睿之後,引軍到達南陽。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諮,請他供應軍糧。當時孫堅部下已有數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假中郎將。張諮問手下人應該如何對待。手下人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張諮認為言之有理,於是,對孫堅不加理睬。

孫堅以牛酒為禮物去拜訪張諮,張諮第二天只好也來答謝。孫堅設宴款待,酒酣,孫堅的主簿進來稟報:“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張諮見勢頭不好,想要離去。但四周已佈滿士兵,根本無路可走。一會兒工夫,主簿又進來向孫堅請示:“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說著,便令部下將張諮推出軍門斬首。南陽郡府官員大為震驚,從此,孫堅的部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所向披靡

孫堅率兵前進,到達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又表奏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於是,孫堅就在魯陽(今河南魯山)休整部隊,厲兵秣馬,準備進軍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在魯陽稍事休整,孫堅便想進軍討伐董卓。出發前,他派長史公仇稱帶兵去催促軍糧,為此,他在魯陽城東門外集合官屬,設帳飲酒,給公仇稱送行。董卓聽說孫堅要起兵,派東郡太守胡軫引兵赴魯陽迎戰。孫堅正和部屬飲酒談笑,胡軫的先遣騎兵突然襲來。

孫堅命令部隊整頓陣容,不得妄動,自己則飲酒談笑自若。敵人的騎兵越來越多,孫堅這才慢提起身離開席位,引導將士們有條不紊地進入城內。孫堅對部將們說:“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胡軫見孫堅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鬥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離去(參見魯陽之戰)。孫堅遂不戰而屈人之兵,顯示了其善於用兵的膽略和才能。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孫堅率豫州軍向梁東(今河南省臨汝縣東)進發,輾轉攻打洛陽。不料被徐榮包圍,豫州兵全軍潰敗,孫堅和十幾個騎兵突圍逃出。孫堅平日常戴一頂赤廚幘(頭巾),梁東突圍時,由於形勢緊張,情狀狼狽,只好脫下此幘,讓親信部將祖茂戴上,吸引敵人。董卓騎兵以為戴赤罽幘的是孫堅,紛紛前來追逐。孫堅這才有機會從小道逃出重圍。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狽不堪,幾乎無路可走。後來,他心生一計,跳下馬來,把赤罽幘蒙在墳墓前的一根燒柱上,自己則伏在草叢中不動。董卓的騎兵遠遠見到赤罽幘,以為孫堅在此,便將這地方層層包圍起來,走到跟前,發現哪有什麼孫堅,只是個燒柱而已。這才撤兵離去。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但並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進佔太谷陽人(今臨縣西),嚴加戒備,準備伺機再戰,以雪恥辱。董卓聽說孫堅進佔陽人,立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胡軫性急,出兵時預先揚言:“這次去,要當斬一青綬,部隊才會整齊紀律。”諸將聽他這樣說話,心中頗為不快。

部隊行到廣城,離陽人城還有幾十裡。天已經很晚了,士馬勞累,應當駐軍休息,而董卓預先制定的作戰計畫,也要求在廣成住宿,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然後再乘夜進兵,天明時分攻城。但諸將都嫌忌胡軫,想敗壞他的大事,不想讓他成功。於是,呂布等人便說:“陽人城中敵兵已經逃跑,應該快點去追趕,尋求戰機。否則,就沒有機會了。”胡軫便率軍連夜進發。

到陽人城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這時,軍隊饑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是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又令人傳佈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孫堅陽人一役獲勝,名聲大起,威望更著。有人乘機挑撥袁術,說:“孫堅倘若佔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聽了挑撥之言,袁術真的懷疑起孫堅來,不給孫堅運送軍糧。孫堅軍中無糧,焦慮萬分。當時,孫堅駐地陽人距離袁術所居魯陽一百多裡,孫堅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在袁術帳中,孫堅心情異常激動。他在地上畫來畫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並且說:“我所以如此獻身不顧,上為國家討伐逆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我孫堅與董卓並無刻骨仇恨,而將軍您卻聽信小人撥弄之言,居然對我起懷疑!”袁術心中懷愧,不能自安。孫堅接著說:“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這形勢,跟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完全一樣!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袁術馬上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孫堅立即回營。

兵威進洛

董卓懼怕孫堅的勇武威猛,派部將李傕前往勸說,想與孫堅結為婚姻之好,並且讓孫堅開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在利誘面前,孫堅一身正氣,他義正辭嚴地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眾全國,我死也不瞑目,難道還要與他和親嗎!”當即下令向大谷進軍。部隊一直挺進到距離洛陽九十裡的地方。

孫堅孫堅拒絕董卓,不僅表現了他卓犖不群的英雄氣概,也使得董卓大有感觸。

董卓曾對長史劉艾說:“關東的部隊屢遭失敗,都怕了我,只有孫堅,頗能用人,應該告訴將領們,讓他們有所防範。當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討邊章、韓遂,我曾請示張溫,希望率部駐紮在後,為周慎作後續部隊,以備萬一,張溫不聽。我當時便上書,說明形勢利弊,並預料周慎一定不會成功。這些,台閣中均有記載。事情還沒有結果,張溫又派我討伐先零叛羌。以為這樣一來,西土就可一舉掃平了。我明知此事不會成功,但又無法阻止。只好領兵出發,不過,我留了一手,讓別部司馬劉靖率領四千軍隊駐紮在安定,營造聲勢,以為呼應。所以,當叛羌要截斷我的歸路時,我運軍輕輕一擊,他們便讓開了道路,因為他們害怕,因為我在安定地方有軍隊策應。叛羌以為我們在安定有幾萬人馬,其實不過是劉靖那四千人罷了!孫堅當時跟著周慎,也曾向周慎獻計,願意自己率兵一萬,先到金城,而讓周慎引兵二萬駐紮在後,以為接應。邊章城中糧食不多,要到外面運糧,他們害怕周慎後續大軍,一定不敢輕易與孫堅交戰,而孫堅的兵又足以斷絕他們運糧的道路。當時,如果採用孫堅之計,或許能夠平定涼州,可惜周慎小兒,未用其計。張溫不用我的計謀,周慎又不聽孫堅的建議,結果終於失敗。當時,孫堅小小一個佐軍司馬,見解與我大致相同,確有過人之處,其才可用!”

劉艾說:“孫堅雖然時出奇計,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聽說他在美陽亭北,率領一千多人與敵合戰,差一點丟了命呢!”董卓說:“孫堅當時率領的是烏合之眾,兵不如虜精,且戰有利鈍,不可完全以成敗論。不過,這回他跟從諸袁小兒,倒真是自尋死路了!”董卓還說:“只要殺掉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會服從我!”

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他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呂布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當時洛陽空虛,數百里內沒有煙火。孫堅入城,見此慘狀,無限惆悵,潸然淚下。他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堅得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據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孫堅當時駐軍洛陽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雲氣浮動,眾軍驚怪,沒人敢去汲水。孫堅命人下到井內,打撈出了傳國玉璽,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王,既壽永昌。”人們說,這是當年張讓等作亂,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人投到井中的。

孫堅整飭部隊,分兵出新安、澠池間進擊董卓。為防孫堅再來進擊,董卓便留董越屯兵澠池,段煨屯兵華陰,牛輔屯兵安邑,其他將領留守各縣,制衡山東群雄,自己則退往長安。孫堅修復被董卓挖掘的漢室陵墓,引兵回到魯陽。

將星隕落

當時,除了孫堅在不斷與董卓作戰外,其餘的關東群雄早已將這事置之腦後,他們為了擴大勢力地盤,紛紛兼併割據。袁紹、袁術雖為兄弟,可互相也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因袁術不贊同袁紹擁立新帝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翻臉決裂。當袁術派孫堅去攻打董卓未歸之時,袁紹卻改派周昂(一說為周禺)為豫州刺史,率兵襲取曾作為孫堅豫州刺史治所的陽城。

孫堅

孫堅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們同舉義兵,目的是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賊將被掃滅,內部卻如此爭鬥起來,我跟誰戮力同心,回天轉日呢?”說完,仰天長歎,淚如雨下。事到如此,孫堅只好揮師攻打周昂,周昂潰敗遁逃。

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恨。當他的孤軍殺入京城,分兵函穀,兵戈西指欲對董卓趕盡殺絕之時,聯軍中的群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群雄自己的領土。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董卓討伐戰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

西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複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孫堅戰死,由其侄孫賁統率孫堅留下的餘部扶送靈柩,後依附袁術。

2

歷史評價

編輯

陳壽:“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董卓:“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劉艾:“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堅前與羌戰於美陽,殆死,無能為!”陸機:“權略紛紜,忠勇伯世,威棱則夷羿震盪,兵交則醜虜授馘,遂掃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華譚:“昔吳之武烈,稱美一代,雖奮奇宛葉,亦受折襄陽。討逆雄氣,志存中夏,臨江發怒,命訖丹徒。”

裴松之:“孫堅于興義之中最有忠烈之稱,若得漢神器而潛匿不言,此為陰懷異志,豈所謂忠臣者乎?吳史欲以為國華,而不知損堅之令德。如其果然,以傳子孫,縱非六璽之數,要非常人所畜,孫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璽,而寶藏傳國也。受命于天,奚取於歸命之堂,若如喜言,則此璽今尚在孫門。匹夫懷璧,猶曰有罪,而況斯物哉!”

孫元宴:“委存張公翊聖材,幾將賢德贊文台。爭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夢來。”

何去非:“特孫堅激于忠勇,投袂特起於區區之下郡,奮以誅卓,雖卓亦獨憚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機而功業不就,卒以輕敵遂殞其身,由無謀夫策士以發其智慮之所不及故也。”

晁補之:”吳人輕而無謀,自古記之矣。孫堅、孫策皆無王霸器。堅輕騎從敵,策暫出遇仇,俱以輕敗。雖賴周瑜、魯肅輩輔權嗣立,亦權稍持重,故卒建吳國也。“

王應麟:“孫堅與策,皆以輕敵隕其身。權出合肥之圍,亦幸而免。 ”

洪邁:“董卓盜國柄,天下共興義兵討之,惟孫堅以長沙太守先至,為卓所憚,獨為有功。故裴松之謂其最有忠烈之稱。然長沙為荊州屬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睿舉兵欲討卓,堅乃承案行使者,詐檄殺之,以償囊忿。南陽太守張諮,鄰郡二千石也,以軍資不具之故,又收斬之。是以區區一郡將,乘一時兵威,輒害方伯、鄰守,豈得為勤王乎?劉表在荊州,乃心王室,袁術志於逆亂,堅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議也。”

蕭常:“自董卓稱亂,四方倡義而起者非一,然皆負恃其眾,因之以自封殖,卒無一人嬰其鋒者;獨堅一戰而敗之,遂使西走,修復園陵,祗祀廟社,此其忠義奮發,豈袁、劉輩可同日語哉!惜其孤軍無繼,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郝經:“破虜以雄才壯略,遭漢衰末,慨然有撥定之志。崛起吳會,陵蹈中原,討滅黃巾,勸誅董卓,識度遠矣。逮卓廢立劫遷,奮其忠烈,以偏師追亡逐北,使不敢東。修塞園陵,保完漢璽,威震函洛,向非袁術掣肘,扶義而西,漢未必亡。”

王夫之:“孫堅之始起,斬許生而功已著,參張溫之軍事,討邊章而名已立,非不可傑立而稱雄也;奮起誅卓,先群帥而進屯陽人,卓憚之而與和親,乃曰:‘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獨以孤軍進至雒陽,埽除宗廟,修塞諸陵,不自居功,而還軍魯陽。當斯時也,可不謂皎然於青天白日之下而無慚乎?故天下皆舉兵向卓,而能以軀命與卓爭生死者,孫堅而已矣。其次則曹操而已矣。”

羅貫中:“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3

家族成員

編輯

父親

孫鐘(《太平御覽》引《幽明錄》,一說為祖父)

兄弟姐妹

兄:孫羌

弟:孫靜,孫堅異母弟

妹:孫氏,由孫堅許配徐真為妻,徐夫人祖母

妻妾

吳夫人,武烈皇后,生四子一女

妾室某氏:一說丁氏,孫朗之母

子女

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

女:孫氏(弘諮妻),孫氏(潘秘妻陳氏之母),孫夫人(劉備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