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中國碰撞實驗出新規定,與世界權威碰撞實驗差距縮小了嗎?

經常能看見汽車新聞裡說某某車輛在某次碰撞試驗中得到了5星。 那麼, 你真的瞭解汽車碰撞實驗嗎?

不瞭解也沒有關係, 車視君這就給大家普及普及。

新車碰撞測試是新車評估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從多個方面反映了汽車的碰撞安全性能。 “NCAP”是“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縮寫, 意為新車評估規程。

NCAP最早起源於美國。 在1978年, 美國NHTSA帶頭對主流車型進行碰撞測試。 除了NHTSA外, 權威碰撞機構還有美國IIHS、歐洲EuroNCAP,

日本J-NCAP、中國C-NCAP等近幾年也發展迅速。

中國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相比世界各國NCAP測試, 中國的NCAP起步時間最晚, 專案種類僅有剛性固定壁障100%重疊率的正面碰撞、可變形壁障40%重疊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變形移動壁障與車輛的側面碰撞三種基本碰撞試驗, 並且碰撞速度是全球所有NCAP中最低的。

經過升級後的2012新標準, C-NCAP與歐洲和澳大利亞一樣, 對附加項進行了優化, 將ESC(即電子行車穩定系統)、ISOFIX(即兒童安全座椅卡扣)、駕駛員及副駕駛安全帶提醒、氣簾及側面安全氣囊, 列入了評分標準之中。

中國NCAP新變化解讀

近年來, C-NCAP在與國際接軌, 開始融合其他汽車碰撞機構的規則。 4月20日, 由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三大版塊構成的全新《C-NCAP 管理規則(2018 年版)》正式發佈, 並將於2018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那麼全新C-NCAP規則有哪些新變化呢?

變化一:增加行人保護試驗及評價

變化二:增加車輛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試驗及評價

變化三:修改了側面碰撞可變形壁障的參數

變化四:修改了碰撞試驗中後排假人的得分權重

變化五:提高了鞭打試驗速度

變化六:修改了鞭打試驗中假人各部分得分權重

變化七:增加了關於側氣簾加分的技術要求

變化八:增加了對於後排安全帶提醒裝置的加分及要求

變化九:增加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試驗程式和評價方法

變化十:構建了全新的評分體系

各國汽車碰撞機構大盤點

各個國家地區汽車工業發展情況、行車客觀環境都區別極大,所以在汽車碰撞實驗的具體項目上雖然大體一致,但仍各有區別。那麼其他國家都有哪些汽車碰撞機構呢?他們的汽車碰撞標準是怎樣的呢?且看車視君細細盤點。

1、美國NHTSA(即美國NCAP)

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即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是美國政府部門汽車安全的最高主管機關,享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目前,NHTSA新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側面移動壁碰撞、側面柱碰撞以及滾翻試驗等。

另外,還增加了先進碰撞避免技術配備與否資訊描述項。具體如下:其中正面碰撞的車輛會以56公里/小時的速度正面沖向壁障。

側面碰撞則用試驗台車以62公里/小時的速度從27 的角度沖向車身的駕駛員一側。此外,測試項中新增加了側面柱碰撞試驗,用以模擬汽車撞在電線杆或樹幹等柱狀物上,試驗要求是車輛以32公里/小時的速度撞擊直徑為250毫米的柱壁障,撞擊角度是75 。

另外,NHTSA-NCAP還設有翻滾測試項目以及ESC(車輛穩定系統)、FCW(前碰預警系統)、LDW(變道警告系統)等碰撞預防技術新考核項目。

2、美國IIHS

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即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是世界上最權威也是標準最嚴格的協力廠商安全測機構。其測試結果直接與車輛保險費率掛鉤,級別有優秀(Good),良好(ACCeptable),及格(Marginal)差(Poor)四個級別。

目前IIHS評測項目包括:前端側角碰撞,側面撞擊、車頂強度測試和追尾對頸椎的影響。

其中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試驗需要被測車輛以64公里/小時的速度正面撞擊60釐米高的可變形壁障。

2012年,IIHS又引入了64公里/小時正面小範圍重疊碰撞試驗。

除了一些基本碰撞測試外,IIHS會額外增加一些別人家沒有的項目,比如128km/h高速正面壁障碰撞。雖然這種奇葩的高速碰撞遭到很多廠商的反對,但是IIHS卻十分有自己的底氣,主要表現在近乎苛刻的評判標準。

與國內碰撞試驗不同的是,IIHS只會選擇最低配車型進行測試,如果廠家有要求,可以對選裝後的高配車重新測試,但是成績必須與低配車型一起公佈。

3、歐洲E- NCAP

歐洲E-NCAP是知名度全球第一的碰撞機構,其測試專案比較全面且能夠更逼真的模擬真實事故。

2009年改版後,E- NCAP就取消了正面100%碰撞,改為正面40%碰撞,這樣更符合現實情況。

另一方面,處於人性化考慮,E- NCAP還增加了行人保護碰撞測試。車輛會以40Km/h每小時的速度撞向行人,結果以不同的顏色展示出來,車輛只有良好的前部結構,才有可能在Euro NCAP中獲得高分。

追尾測試是E- NCAP獨有項目(即揮鞭效應測試)。通過對駕駛員頸椎的保護來判斷車輛的安全標準,主動頭枕和座椅的設計在此碰撞中似乎能體現出價值。

E- NCAP雖然發展較為緩慢,但是測試的種類更加全面,因此擁有更高的知名度。

4、日本J-NCAP

日本J-NCAP於1995年開始進行碰撞測試,之後在1999年進行升級,引入了側面碰撞。而如今,J-NCAP經過數次改版之後,不但融入了歐洲NCAP的理念,同時加入了自己的元素,使其更加符合日本國情。

J-NCAP與其它碰撞測試機構不同的是,其採用6星評價體系。其碰撞速度也相對較高,側面碰撞速度達到55公里/小時,高於歐洲和澳大利亞的50公里/小時。此外,100-0公里制動測試,是J-NCAP的特有項目,分別在乾燥和濕滑的路面上進行。

日本汽車工業高度發達,催生了汽車碰撞標準的高標準。

不過J-NCAP大多只對日系品牌汽車進行評測,很少對歐洲和美國品牌進行測試。最奇葩的是,J-NCAP只在每年春天對碰撞結果進行集中公佈。

寫在最後:對於消費者來說,汽車碰撞機構的實驗結果是其選車的一個重要依據。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安全級別最高的車型也只能減少駕乘人員的傷亡情況,要想在行車中保持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牢記安全行車規範才是保證安全的根本。

變化二:增加車輛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試驗及評價

變化三:修改了側面碰撞可變形壁障的參數

變化四:修改了碰撞試驗中後排假人的得分權重

變化五:提高了鞭打試驗速度

變化六:修改了鞭打試驗中假人各部分得分權重

變化七:增加了關於側氣簾加分的技術要求

變化八:增加了對於後排安全帶提醒裝置的加分及要求

變化九:增加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試驗程式和評價方法

變化十:構建了全新的評分體系

各國汽車碰撞機構大盤點

各個國家地區汽車工業發展情況、行車客觀環境都區別極大,所以在汽車碰撞實驗的具體項目上雖然大體一致,但仍各有區別。那麼其他國家都有哪些汽車碰撞機構呢?他們的汽車碰撞標準是怎樣的呢?且看車視君細細盤點。

1、美國NHTSA(即美國NCAP)

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即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是美國政府部門汽車安全的最高主管機關,享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目前,NHTSA新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側面移動壁碰撞、側面柱碰撞以及滾翻試驗等。

另外,還增加了先進碰撞避免技術配備與否資訊描述項。具體如下:其中正面碰撞的車輛會以56公里/小時的速度正面沖向壁障。

側面碰撞則用試驗台車以62公里/小時的速度從27 的角度沖向車身的駕駛員一側。此外,測試項中新增加了側面柱碰撞試驗,用以模擬汽車撞在電線杆或樹幹等柱狀物上,試驗要求是車輛以32公里/小時的速度撞擊直徑為250毫米的柱壁障,撞擊角度是75 。

另外,NHTSA-NCAP還設有翻滾測試項目以及ESC(車輛穩定系統)、FCW(前碰預警系統)、LDW(變道警告系統)等碰撞預防技術新考核項目。

2、美國IIHS

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即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是世界上最權威也是標準最嚴格的協力廠商安全測機構。其測試結果直接與車輛保險費率掛鉤,級別有優秀(Good),良好(ACCeptable),及格(Marginal)差(Poor)四個級別。

目前IIHS評測項目包括:前端側角碰撞,側面撞擊、車頂強度測試和追尾對頸椎的影響。

其中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試驗需要被測車輛以64公里/小時的速度正面撞擊60釐米高的可變形壁障。

2012年,IIHS又引入了64公里/小時正面小範圍重疊碰撞試驗。

除了一些基本碰撞測試外,IIHS會額外增加一些別人家沒有的項目,比如128km/h高速正面壁障碰撞。雖然這種奇葩的高速碰撞遭到很多廠商的反對,但是IIHS卻十分有自己的底氣,主要表現在近乎苛刻的評判標準。

與國內碰撞試驗不同的是,IIHS只會選擇最低配車型進行測試,如果廠家有要求,可以對選裝後的高配車重新測試,但是成績必須與低配車型一起公佈。

3、歐洲E- NCAP

歐洲E-NCAP是知名度全球第一的碰撞機構,其測試專案比較全面且能夠更逼真的模擬真實事故。

2009年改版後,E- NCAP就取消了正面100%碰撞,改為正面40%碰撞,這樣更符合現實情況。

另一方面,處於人性化考慮,E- NCAP還增加了行人保護碰撞測試。車輛會以40Km/h每小時的速度撞向行人,結果以不同的顏色展示出來,車輛只有良好的前部結構,才有可能在Euro NCAP中獲得高分。

追尾測試是E- NCAP獨有項目(即揮鞭效應測試)。通過對駕駛員頸椎的保護來判斷車輛的安全標準,主動頭枕和座椅的設計在此碰撞中似乎能體現出價值。

E- NCAP雖然發展較為緩慢,但是測試的種類更加全面,因此擁有更高的知名度。

4、日本J-NCAP

日本J-NCAP於1995年開始進行碰撞測試,之後在1999年進行升級,引入了側面碰撞。而如今,J-NCAP經過數次改版之後,不但融入了歐洲NCAP的理念,同時加入了自己的元素,使其更加符合日本國情。

J-NCAP與其它碰撞測試機構不同的是,其採用6星評價體系。其碰撞速度也相對較高,側面碰撞速度達到55公里/小時,高於歐洲和澳大利亞的50公里/小時。此外,100-0公里制動測試,是J-NCAP的特有項目,分別在乾燥和濕滑的路面上進行。

日本汽車工業高度發達,催生了汽車碰撞標準的高標準。

不過J-NCAP大多只對日系品牌汽車進行評測,很少對歐洲和美國品牌進行測試。最奇葩的是,J-NCAP只在每年春天對碰撞結果進行集中公佈。

寫在最後:對於消費者來說,汽車碰撞機構的實驗結果是其選車的一個重要依據。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安全級別最高的車型也只能減少駕乘人員的傷亡情況,要想在行車中保持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牢記安全行車規範才是保證安全的根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