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孩子嘗試認識自我—《我不知道我是誰》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156號

讓孩子嘗試認識自我—《我不知道我是誰》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尊敬的讀者朋友, 您看到的是一個深度解讀的經典繪本公眾號, 每週都有2~3篇文章分享, 完全是免費訂閱。 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 請放心關注, 並期盼您的回饋!

一、內容簡介

達利B有很多的煩惱, 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住在哪裡?吃什麼?, 還有為什麼它的腳那麼大?雖然如此, 他還是模仿學習一些動物的生活方式, 希望獲得存在的認同。 一天, 當可怕的黃鼠兒狼傑西D出現在森林時,

他的大腳丫卻幫了大忙, 讓他脫了離了危險, 才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二、繪本信息

書名:我不知道我是誰

文:[英]喬恩·布萊克

圖:[德] 阿克塞爾·舍夫勒

譯者:邢培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適讀年齡:2-6歲

獎項:歐洲文學最佳繪本獎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我不知道你是誰》是一個滑稽幽默、有遊戲色彩又充滿思辨意味的繪本。 故事中的主人公達利B是一隻兔子, 但他對自己的一切充滿了疑問:我是誰?我應該住在哪裡?我吃什麼?我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對自身物性的種種追問, 讓達利B不斷區分“我”和“他”的個體差異, 逐步建立自我的概念。 全書充滿英式幽默, 完美再現孩子們懵懂的自我認知時代。

故事詼諧、風趣, 在角色的刻畫和情節的擴展上具有很大的誇張性和戲劇性, 故事中小兔子顯而易見的可笑的疑問似是一種語言遊戲, 能夠喚起幼兒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感, 使幼兒感受到閱讀和傾聽的樂趣。 小兔子單純、善良、好奇好問、憨傻可笑的形象特點很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憨兔達利B正處在自我認知的困惑期, 草地上的一雙大腳、左手摸著嘴巴、瞪著圓眼睛, 腦袋裡正翻江倒海地思考我是誰, 住在哪裡, 吃什麼, 這雙大腳是用來幹啥的?

每一個人降臨在這世上, 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必然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屬於什麼地方?”, 猶如很多失憶者在醒來之後的第一句話一樣,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會需要確認自己的存在, 自己的歸屬, 然後就是對自己的行為和能力的判斷以及對我們內心狀態的預估。

對照你家的孩子, 他是從哪個階段印證了這個過程呢!

【環襯】

解析:

前後環襯相同, 大自然的一個縮影。 動物各有不同, 卻泰然以處, 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但只有那只伸出腦袋、聳著個大耳朵的兔子一臉的疑惑。 它正是故事的主角, 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憨兔。

這個故事主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自我的認知, 中班階段的幼兒正處於自我發展和認識的關鍵時期, 他們就像兔子達利B一樣, 對於自我的瞭解和認識其實還存在諸多不確定之處。

他們的很多想法和行為正像達利B一樣, 時而明白、時而糊塗。 因此, 幼兒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正如達利B一樣, 需要在與周圍人、事、物不斷互動和探索的過程中進行。

配合幼兒的這一特性, 為幼兒營造寬鬆適宜的環境, 瞭解和豐富自我, 如瞭解和介紹自己的名字、製作名字符號和標記、繪畫自己的外貌特徵、讓自己的畫像“玩起來”、製作“與眾不同的我”小書、創設“我的個性展示區”、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體驗自我的力量, 感受自我的發展, 不斷建立著積極的自我概念。

通過繪本, 讓幼兒瞭解到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

【扉頁】

解析:

這個來自英國的繪本弄滿著濃濃的英式幽默,很多孩子到一定年齡後都會有幾個疑問,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在哪裡?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似乎就是孩子們必經的一個階段。而這個繪本則以一直大腳兔的視角為孩子們解釋了這些“無聊”的問題。

當然,這個故事對孩子們的教育意義也是深遠的。起初,兔子對周圍的世界一片懵懂,當然也包括危險。所以當黃鼠狼潔西靠近的時候,他還萌萌噠問:“你是誰?從哪兒來?吃蟲子麼?還是喜歡做什麼?”老奸巨猾的黃鼠狼大吼一聲撲了上去,還好兔子用大腳踢飛了黃鼠狼,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達利B有好多煩惱,他是誰?他住在哪裡?他吃什麼?他通通不知道!他最煩惱的問題是:他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呀?還好,這個問題沒有煩惱他太久:當可怕又冷酷的傑西D出現在森林裡,他的大腳丫可幫了大忙。不過,他還是搞不清楚他自己是誰!

這個有趣故事中,每個動物都有可愛又俏皮的造型,表情生動多變,讓小朋友認識森林裡的動物,也學會認識自我。

扉頁中騎在大樹杈上的兔子是故事的高潮時段,選作扉頁內容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第1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誰。我是一隻猴子麼?我是一頭無尾熊嗎?我是一頭豪豬呢?

解析:

達利B把右手指放在嘴上,耳朵豎著、眼睛圓圓的,滿臉的疑問……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誰。

看似一只有點糊塗的兔子,無法確定自己的身份了。看到猴子,傻傻的自問,我是一隻猴子麼?看到無尾熊,我是一頭無尾熊嗎?看到豪豬,我是一頭豪豬呢?它不斷地尋求答案,問自己是誰。

這其實也是作者後文用許多看似可笑和重複的情節反復表達的意思:每一個概念背後都包含著複雜的排他的內涵,但大多數兔子(人)並不去細究這其中的差別,只人云亦云地從眾,接受標籤賦予的規定性。唯獨達利B不肯,他要自己去發現自我。

呆萌的無尾熊、懸掛在樹枝上的猴子和滿身是刺的豪豬都詫異的看著兔子,還有不知道自己是誰的?

整個畫面乃至全書背景都是純白色的,鮮嫩的綠色草地顯得畫面很乾淨。

當提到“我是誰?”的問題時,很多幼兒自然而然會說:“我是×××呀。”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用自己的名字來說明自己是誰,因為對於幼兒來說,名字是標誌他們自我的獨特符號。

“我不知道我是誰?”這是一個多麼有趣的問題!一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就會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誰這麼傻呀?怎麼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呢?”

但為啥起個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只能有機會問作者或譯者了。

【互動】

當孩子熟悉這個繪本後,可以採用子講故事親提問的模式,給孩子給多深度思考的空間。

親問:達利B是誰?

子答:一隻兔子。

親問:你怎麼知道?

子答:他有一雙大腳。

親問:有大腳的就是兔子麼,袋鼠也有大腳啊。

子答:哦,他有一對長耳朵。

親問:驢子也有長耳朵啊。

子答:哦,他有鬍鬚。

親問:老虎也有鬍鬚啊。

親問:有鬍鬚的動物多了。

子答:豹子,獅子。

親問:怎麼證明他是一隻兔子?

子答:啊?那我就不知道了!

一下的環節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一問一答,這也算作是擴展吧!

【第2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他要住在什麼地方,我住在山洞裡麼?還是住在鳥巢裡呢?或是住在蜘蛛網上呢?達利B不知道他要吃些什麼?我吃魚嗎?我吃馬鈴薯嗎?還是吃蚯蚓呢?

解析:

達利B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裡,在不停的疑問中達利B觀察著別人、模仿著別人。他自忖:“我應該住在山洞裡嗎?”“我應該住在鳥窩裡嗎?”“我應該住在蜘蛛網上嗎?”配圖分別畫了達利B在一個蝙蝠洞中、在樹上的鳥巢裡和在一張蛛網上。

小兔子巨大的身軀仰躺在鳥窩裡,一手支撐著頭部,一隻翹起的二郎腿很是隨意逍遙啊!那鳥窩中的鳥蛋還陪伴著它,鳥媽媽見狀速回一定要拼死抗爭啊!最奇妙的是蜘蛛網的力量竟能承受得注。

達利B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面對盤中魚的猶豫不決、手拿土豆的半信半疑和手握蚯蚓的不知可否。但是山洞中兔子旁邊的胡蘿蔔告訴大家這才是兔子的佳餚。

【互動】

親說:“那剛開始的時候,達利B知道自己是誰嗎?”

子答:“達利B剛開始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還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應該住在山洞裡,是不是應該吃水果,是不是應該吃圓白菜,是不是應該吃昆蟲。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子答:“他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因為自己的腳比別人的腳大。”

親說:你們知道自己是誰嗎?自己有什麼獨特之處嗎?”

子答:“我是樂樂,我的頭髮長長的。”

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說著對自己的瞭解和認識。

【第3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是用來劃水的嗎?是為了讓老鼠們坐嗎?還是要用來擋雨呀?

解析:

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達利B決定去尋找答案。

衝浪可是勇敢者的遊戲,對於膽小的兔子實在是謬之千里啊!但達利B就敢於這樣做,兩隻大腳正好可以做衝浪板,手拉導向把手真像那麼回事,要不他徵求魚的意見呢!魚又是如何作答的呢!只有羡慕吧!

兩隻小老鼠甜甜蜜蜜尋覓到此,累了!溫暖的坐墊真好!一隻低頭啃噬著麵包,另一隻扭頭看了看小兔子,老鼠一定認識兔子,但這樣也很友好啊!只是達利B不知道這是不是大腳的用處呢!

下雨了,老鼠夫婦撐起雨傘遮雨,看到達利B用大腳來擋雨,真的不可思議。

大腳的用處是這些嗎!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想一想。

一隻小兔子,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動物,於是他開始對比,問別人。這個故事孩子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會有點不可思議,為啥小兔子還不知道自己是小兔子呢?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一個認知的過程,他是誰,他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可能在我們大人看來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可是孩子不一樣,從小到慢慢長大,他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就像小兔子,他也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一樣,這個過程更需要我們大人給與正確的指導,這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

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讀這本書時,應該加入自己的一些話語在裡面作為引導,因為書中大部分都以達利B的自我提問以及對其他動物的提問展開,有些問題可能孩子並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父母則可以利用這個好機會告訴寶寶正確的答案。

讓孩子知道了蝙蝠是住在山洞裡、蜘蛛住在蜘蛛網上、小鳥住在鳥窩裡,知道了小貓愛吃魚、黃鼠狼愛吃兔子等等。讓孩子瞭解到很多動物的名稱以及他們居住的環境,以及他們愛吃的東西。

【第4畫面】

原文:達利B看到鳥兒們都住在樹上,他決定了自己也要住在樹上。達利B看到小松鼠在吃橡樹果實,他決定了,自己也吃橡樹果實。但是他還是不懂,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

解析:

上一輪的吃住行的探索沒有讓達利B認清自己的本質,這不又開始較真,真是死腦筋啊!

達利看到鳥寄居在樹上其樂融融,決定自己也要住在樹上,看到松鼠吃橡子很幸福,決定學著松鼠吃橡子,但它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

達利B的大腳是本書的一個故事核,達利B兜兜轉轉一直不明白它為何生了一雙超級大的大腳。

達利B分別嘗試用他的大腳在海上滑水、給老鼠當座椅、大雨天當傘打著。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情節新奇又有趣,離譜得讓人沒法不喜歡。對於家長,我們就要去理解繪本更深層次傳遞的意義:每個人都想要尋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以獲得自信和在社會上刷存在感。但真的不是所有的價值都在第一時間就顯現或者被認識,這個折服的過程有時候可能還相當漫長,那麼你需要做些什麼?尤其是,你需要幫助你的孩子做些什麼?

【第5畫面】

原文:有一天,森林裡突然鬧哄哄的,所有的兔子都慌慌張張的,跑到達利B住的樹下,大叫:“快下來啊,達利B,傑西D來啦!”達利B問:“誰是傑西D?”兔子們只顧著緊張,誰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他們慌慌張張的跑來跑去,“咚咚咚”的跳進自己的洞裡,一個個躲得不見蹤影。

解析:

接著我們來看又發生了什麼事:“一天,樹林裡的兔子們都慌慌張張的,他們跑到達利B的樹下,大喊對達利B說:“你得趕緊下來,潔西D來啦!”達利B問:“潔西D是誰?”兔子們急的沒工夫回答,它們便在草地上四下散開,消失在地洞裡。

只有達利B穩坐枝頭上,無知而無畏是最好的詮釋。

達利B沒有自我否定、沒有盲目隨從,沒有在別人的慌亂中迷失自己,而是繼續不斷的疑問、自我的意義更是可貴。通過故事讓孩子嘗試去瞭解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原先樹上的松鼠都逃之夭夭,只有一隻在巨大的綠樹從中露出一點紅,而偷偷看著這發生的一切。

要注意了,大樹下方有兩個樹杈,達利B坐在了左側。

【第6畫面】

原文:達利B還是呆在樹上,又啃著一個橡子。傑西D從樹叢裡走出來,她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尖銳,她的眼睛像跳蚤一樣敏捷。傑西D在兔子洞四周走來走去,但是看不到任何一隻兔子。

解析:

這個樹杈是原來達利B坐的位置嗎?認真分辨啊!樹洞和其中的小鳥先前是沒有的。

這是一張局部特寫鏡頭,達利B不但沒有逃跑,還從一側枝頭來到另一側和小鳥對話呢,鏡頭也轉了180°方向,要不才發現樹洞,樹洞中的小鳥露出頭來告訴兔子危險到來了嗎!一條藍色的一寸蟲迅速靠近他、一隻飛蟲飛來和一隻爬蟲沿著樹幹一路趕來,都是在替達利B捏著一把汗而提醒它。

同伴們都離開了,可是達利B呢?它依舊呆在樹上,又啃了一個橡子,還再琢磨它的大腳是幹什麼的呢!心無旁騖沒有其它的雜念。

這時,潔西D慢慢地鑽出灌木叢,屁股上還帶著一根刺。它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鋒利,它的眼睛像跳蚤一樣靈活。它在洞旁轉來轉去,可是,一隻兔子也沒見著。

潔西D是誰啊!讓孩子們猜一猜。

黃鼠狼一看就是運動健將,流線細長的身軀、狡詐的眼睛,善於突襲。

【第7畫面】

原文:傑西D往上一看,達利B揮了揮手。傑西開始爬樹,其它的兔子都探出鼻子,渾身發抖。

解析:

這倆個畫面背景都是一樣,連續的鏡頭把達利B、潔西D和其它兔子的連續動作表露出來。達利B還向潔西D揮手致意,真不知大禍臨頭啊!從和潔西D揮手到直立看著讀者,似乎在說沒有什麼啊!

潔西D駐足上看,心想這只不知好歹的兔子禍到臨頭了,開始悄悄地往樹上爬。這時地洞裡的兔子探出頭來都替達利B捏著一把汗,可達利B還像沒事人一樣挑戰讀者呢!

兔子的天敵就是黃鼠狼,難道兔子的父母一直把達利B宅在家而沒出世。作者就是用這滑稽的故事來說明自我認知發展的過程而已。

【第8畫面】

原文:“哈嘍”達利B向潔西D打招呼。“你是獾嗎?”“你是大象嗎?”“還是鴨嘴獸呢?” 潔西D離的越來越近了,他細聲的說:“不,我是一隻黃鼠狼。”“噢,你住在湖裡嗎?”“還是水壩上?”

解析:

還是和上頁相同的結構設計,來表現達利B和潔西D的形態和心理,但把更多的畫面集中在兩支樹杈上。潔西D依舊不敢鬆懈慢待,因為此時達利B居高臨下,逃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穩住達利B才是上策。當他們處在同一水準位置時,潔西D才敢低聲地說我是黃鼠狼。似乎此時達利B才有了一絲的緊張感,局促的大腳和面部表情說明這一點。

此前,達利B一直詢問的獾、大象、鴨嘴獸都陳列在紙上,顯然達利B只是知道這些動物的名稱並不知其狀,這就是兔媽媽教育的偏頗了。這時,倒是理解了達利B對黃鼠狼的無知了。當然就達利B一直探究的吃住的問題也呼之欲出了。

故事中出現了考拉、猴子、蝙蝠、老鼠、松鼠、豪豬、黃鼠狼、獾、大象、鴨嘴獸等多種動物角色,並且涉及到對他們的生活習性和特徵的思考和認識,引發了幼兒對不同動物的探究興趣,也正是在對這些不同動物的探究和瞭解過程之中,幼兒跟隨達利B一起對自我有了更加豐富的認識,瞭解與認知多種小動物生活習性,體驗探究與發現的成功。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疑問,有些疑問已有人解答出來了,有些尚未。而其中有些疑惑及問題,需要靠自己的智慧、經歷與成長,最後才可能獲得個人滿意的詮釋與解答!

當孩子心中有疑問且得不到解答時,你可以引導他問問身邊的人,或是自己動手探索答案。

【第9畫面】

原文:傑西D離的更近了,他咬著牙齒發出嘶嘶的聲音說:“不,我住在森林裡最陰暗的角落。”“你吃包心菜嗎?”達利B又問。“你吃小蟲子嗎?”“還是吃水果呀?”傑西D爬到達利B的正前方。“都不是!”他大聲說:“我吃兔子!就是你,兔子!”達利B聽了臉都垮了“我……我……我是……兔子?”

解析:

達利B困擾自身吃住的問題,也以為是他人的問題。諸不知潔西D吃的正是兔子自身。

潔西D爬上樹枝到了達利B近前,用刺耳的聲音說:“我吃兔子,像你一樣的兔子!”“我是兔子?”達利B結結巴巴地說。這是故事的高潮。

達利B為什麼非常吃驚?它知道自己是誰了嗎?它還沒有認同,同時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繪本中反復出現“我是一隻**嗎?”“我應該住在**嗎?”“我應該吃**嗎?”“我的腳是用來**的嗎?”這樣的句式,看似重複和囉嗦,其實蠻有趣味的,切合了低幼兒童喜歡重複和“愛嘮叨”的認知特點及閱讀習慣,言之有物,細緻而具體。

這種文風是西方童書作者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當然,這需要他們豐富細膩的、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生活做支撐。針對這些重複性的疑問,可以問孩子:“誰吃魚呢?”“貓!” “誰吃土豆呢?”“田鼠!” “誰吃蟲子呢?”“山雉!”等等,讓孩子產生認知。

這種瑣碎的問答,對低幼兒童是特別好的學習方式,家長不能嫌煩,反而要做的饒有趣味,儘量情緒生動甚至誇張都好。

【第10畫面】

原文:傑西D點點頭,舔了舔嘴巴,就朝兔子撲過去啦!

解析:

一個大跨頁,整個故事從發生、發展直至故事的高潮,展示驚心動魄的一幕。我們看一下潔西D和達利B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潔西D點點頭.......舔舔嘴唇......然後一跳!達利B全身後座、驚悚騰空。

潔西D跳去幹什麼了?那它吃到兔子了沒有。

達利B站立的樹枝橫亙整個跨頁,顯得即大又長,這樣更能凸顯潔西D細長的身軀和跳躍的拉伸感。那只綠色小飛蟲看到這一幕驚恐萬分。

黃鼠狼的頭部特徵和前爪,顯得兇狠無比。身體後半部分弧線和後爪的狠狠的抓地盡顯速度感。

本書色彩鮮明,每種動物的體態顏色搭配到位,小兔子們和黃鼠狼的表情刻畫的很生動形象,對白也很經典,值得親子共讀。

【第11畫面】

原文:達利B想都沒想,轉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的跳開了。傑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樹下。

解析:

在兔子們遇到危險的時候,達利B用大腳踢走了黃鼠狼。好像是雙杆的動作,雙手支撐,身體上翻、自信滿滿的。

達利B想都沒想,轉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的跑開了。潔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了樹下。這時小朋友猜猜別的兔子們看到了會怎麼樣?

兔子達利B有好多煩惱:他是誰?他住在哪裡?他吃什麼?他通通不知道!他最煩惱的問題是:他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呀?

還好,這個問題沒有煩惱他太久,當可怕又冷酷的黃鼠狼潔西D出現在森林時,他的大腳丫可幫了大忙呢。

故事的結局是達利B 用自己的大腳戰勝了傑西D,孩子們是不是特別感興趣,都紛紛模仿達利B的大腳使勁踢的動作,還不停地討論著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呢。

達利B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行為似乎都那麼可笑。他想了很多兔子不會想的問題,嘗試了很多兔子不會做的事情,因此才會那麼引人發笑。可神奇的是,這些事情在達利B的不斷努力下,竟然真的都成功了。於是,是在這種“不可能”的想法和行動之中,孩子們一定漸漸沉浸到這個故事中,和兔子達利B一起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想著和做著平時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閱讀過程因而也時刻存在著有趣的體驗,也大大開啟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第12畫面】

原文:其它的兔子通通跑了出來,又叫又跳的,還興奮的抱在一起。大家說:“耶,達利B,你是英雄!”“啊?真好笑,我還以為我是兔子呢?”達利B說。

解析: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小兔子的表現,其他的兔子們跳啊,歡呼啊,還互相擁抱。並大喊到:“你是一個英雄,達利B!"沒想到的是在自己無意之中的大腳一揮使自己成了英雄,他是英雄了。

達利B剛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後來,利用自己的大腳戰勝了傑西D,小夥伴都說他是英雌。

我們以為達利B找到了自己,可是可愛的結尾確是和首頁一樣的的畫面:主人公達利B 手放在嘴上(從右手換到左手),耳朵豎著、眼睛圓圓的,滿臉的疑問……達利B卻說了句:真奇怪,我還以為我是兔子呢!”故事戛然而止。這又是一個精彩的看點了。

那現在我們來看看達利B最後知道自己是誰了嗎?我們看看達利B現在的狀態——又陷入了思考中。

達利B長久的疑惑因為潔西D的出現看似得到了答案,不過當他成功的把潔西D打敗而成為兔子中的英雄之後,他又更疑惑了!他到底是兔子呢?還是英雄?

達利B友善、可愛,憨厚、機智,這些都深深感染著小讀者。整個故事也很幽默風趣,從最初達利B 不知道自己是誰,一直到故事的末尾,它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傻傻的可愛滲透始終,也呼應了整本故事的題目——《我不知道我是誰》。

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隱隱透著點哲學的味道。達利B開頭和結尾的兩次疑問的實質從自我存在的思考到結尾的自己價值的思索,使這本書比較適合喜歡正對周圍世界好奇的小孩子,“我從哪來、我是誰、我為什麼會是這樣、他為什麼那樣……”

孩子自我認知從出生就開始了,當媽媽用胳膊摟著小寶寶時,他知道你是誰,也知道你和他是不同的。通常要到10個月左右,寶寶才會明白鏡子裡看到的影像就是自己。在寶寶1歲以後,他開始漸漸理解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但他可以把爸爸或媽媽當做自己的延伸。比如,當寶寶看到一個自己想要的玩具,他想拿,但是拿不到,他就會推你,或用手指著想要的玩具,直到你明白他想讓你把那個玩具遞給他。

寶寶2歲以後,是自我認知的成長期。對自己身體的各個不同的部位產生興趣。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很多時候是通過品嘗、觸摸、聞味道和聽聲音等方式發展並確立的。

孩子的自我認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是情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各種情商能力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後,孩子的情商發展就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良好的“自我認知”對孩子日後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認知的過程,重在自我探索的過程,要本著帶著問題解決問題去探索,這樣對自我認知才能更深刻,才能真正自己的痛點和重點在哪裡。

自我認知是一生的過程,自我認知的道路上,我們存在太多的困惑。

【後環】

解析:

露出頭部的兔子是達利B嗎!此時的它知道自己誰了嗎?知道自己吃啥了嗎?知道自己住哪了嗎?不管如何,從翠綠的襯頁看,兔子和眾多生靈已經和諧共生了,這才是這個故事的本質。

《我不知道我是誰》很有意思的故事,主角達利B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的,尤其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的兔子。整個繪本畫的風格很有德國人的憨憨的,但是非常機智的幽默感。這本書首先是可以帶孩子瞭解很多動物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也要像達利B一樣喜歡思考的話,那麼這本書也許說明了首先要懷疑自己,才會去探索自己;只有懷疑自己,才可以超越自己。

故事裡的動物們造型可愛又俏皮,表情生動多變化。兔子達利B就像是各位家裡的小朋友,每日每夜不停的接觸到新的事物,睜著一雙充滿好奇與活力的眼睛還有嘴巴,這個也問、那個也問,是一位讓爸爸媽媽又有趣又麻煩的好奇寶寶!

【互動】

親問:“你知道你是誰嗎?”

子答:“我是越越。”

親問:“除了越越你還是誰呀?”

子答:“嘻嘻,我不知道了。”

親問:“我覺得你還是一個小男孩、一個大寶貝、一個喜歡吃魚的人、是一個喜歡問為什麼的人、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是一個喜歡動腦子想辦法的人……”

子答:聽說了這麼多的他自己,有點驚訝。

親問:“你知道傑西D到底是誰呀?”

子答:“他是兔子。”

親問:“他還是誰?”

子答:“他是一個長耳朵的兔子、淘氣的兔子……他是兔子英雄!”

【封&底】

解析:

剛看到書名時我覺得很悲哀,這只可憐的兔子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不過看完故事後,忍不住笑了,這只兔子也太牛了,無知者無畏!

這只有點糊塗的兔子,它不斷地尋求答案,問自己是誰的問題,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也會不斷地這樣問自己。其它更聰明的兔子早都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怕什麼,自己吃什麼,看起來有點傻乎乎的達利B卻顯得愚笨,這貌似大智若愚形象,也正是他不那麼精靈,在遇到危險與困難時,他敢於搏鬥,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那雙大大的腳丫。他做到了,擊敗了黃鼠狼,他們的天敵,他受到了讚美。達利形象可謂是憨厚可愛、讓人發笑卻很喜歡。

故事說完後,可以跟孩子討論以下問題:

1.如果你是兔子達利B,你有可能苦惱著什麼?

2.達利B覺得自己的腳很大,你有不滿意自己身上的某個地方嗎?

3.我們應不應該像達利B這樣,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及疑問?

4.你也曾經有向他人請教問題的經驗嗎?情形如何?

5.你喜歡主動的找到問題的解答,還是由別人為你解答問題呢?

借助於《我不知道我是誰》這樣一本有趣而經典的繪本,支持孩子們像小兔子達利B一樣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使自我不斷發展,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滿足。

達利B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不知道我是誰。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是兔子。第三個階段:不知道自己是誰。

年幼的小孩最初並不知道自己是誰,行為及思想是以“我”為中心,沒有角色意識。隨著對世界的認知,兒童具有的基本的角色認同,知道自己是人、是男孩、是學生等等。這三個階段在孩子的成長中會不斷地打破、交錯和微循環。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不知道自己是誰的體驗,直接被灌輸角色意識,並要求按成年人認知的價值觀生活,孩子即有可能沒有安全感,焦慮,也很難達到高層次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自由。

兔子達利B對自我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這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並非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在冥思苦想中進行的,而是在與環境、與其他動物的交往、對比和交流中實現的。達利B作為個體的獨特性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體現的。最有意思的是,最讓達利B關注,甚至有些苦惱的大腳卻在最危險的時候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救了達利B的性命,使他成為了英雄。達利B關於自我的認識漸漸豐富起來。但是,故事峰迴路轉:別人的歡呼和稱讚使得本來已經認識到自己是兔子的達利B又有些了糊塗了,他又發出了“我到底是誰呢?”的疑問。看來這個問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不再是一個可笑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人窮盡一生需要不斷追問和思考的問題。

四、作者資訊

阿克塞爾·舍夫勒,1957年出生於德國漢堡市,是一位知名插畫作家。代表作作有《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女巫掃帚排排坐》、《小房子變大房子》、《小海螺和大鯨魚》、《城裡最漂亮的巨人》等。

阿克塞爾·舍夫勒和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朱麗亞·唐納森被譽為“圖畫書夢之隊”,他們聯手創作的作品“聰明豆繪本”系列(包括《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女巫掃帚排排坐》、《小房子變大房子》、《小海螺和大鯨魚》、《城裡最漂亮的巨人》6本),自出版以來獲得了“斯瑪律蒂斯最佳兒童讀物”“英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兒童讀物”等多項國際圖書大獎,被英國《觀察家報》等權威媒體譽為“當代圖畫書的經典”“圖畫書中的傑作”。

解析:

這個來自英國的繪本弄滿著濃濃的英式幽默,很多孩子到一定年齡後都會有幾個疑問,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在哪裡?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似乎就是孩子們必經的一個階段。而這個繪本則以一直大腳兔的視角為孩子們解釋了這些“無聊”的問題。

當然,這個故事對孩子們的教育意義也是深遠的。起初,兔子對周圍的世界一片懵懂,當然也包括危險。所以當黃鼠狼潔西靠近的時候,他還萌萌噠問:“你是誰?從哪兒來?吃蟲子麼?還是喜歡做什麼?”老奸巨猾的黃鼠狼大吼一聲撲了上去,還好兔子用大腳踢飛了黃鼠狼,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達利B有好多煩惱,他是誰?他住在哪裡?他吃什麼?他通通不知道!他最煩惱的問題是:他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呀?還好,這個問題沒有煩惱他太久:當可怕又冷酷的傑西D出現在森林裡,他的大腳丫可幫了大忙。不過,他還是搞不清楚他自己是誰!

這個有趣故事中,每個動物都有可愛又俏皮的造型,表情生動多變,讓小朋友認識森林裡的動物,也學會認識自我。

扉頁中騎在大樹杈上的兔子是故事的高潮時段,選作扉頁內容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第1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誰。我是一隻猴子麼?我是一頭無尾熊嗎?我是一頭豪豬呢?

解析:

達利B把右手指放在嘴上,耳朵豎著、眼睛圓圓的,滿臉的疑問……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誰。

看似一只有點糊塗的兔子,無法確定自己的身份了。看到猴子,傻傻的自問,我是一隻猴子麼?看到無尾熊,我是一頭無尾熊嗎?看到豪豬,我是一頭豪豬呢?它不斷地尋求答案,問自己是誰。

這其實也是作者後文用許多看似可笑和重複的情節反復表達的意思:每一個概念背後都包含著複雜的排他的內涵,但大多數兔子(人)並不去細究這其中的差別,只人云亦云地從眾,接受標籤賦予的規定性。唯獨達利B不肯,他要自己去發現自我。

呆萌的無尾熊、懸掛在樹枝上的猴子和滿身是刺的豪豬都詫異的看著兔子,還有不知道自己是誰的?

整個畫面乃至全書背景都是純白色的,鮮嫩的綠色草地顯得畫面很乾淨。

當提到“我是誰?”的問題時,很多幼兒自然而然會說:“我是×××呀。”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用自己的名字來說明自己是誰,因為對於幼兒來說,名字是標誌他們自我的獨特符號。

“我不知道我是誰?”這是一個多麼有趣的問題!一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就會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誰這麼傻呀?怎麼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呢?”

但為啥起個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只能有機會問作者或譯者了。

【互動】

當孩子熟悉這個繪本後,可以採用子講故事親提問的模式,給孩子給多深度思考的空間。

親問:達利B是誰?

子答:一隻兔子。

親問:你怎麼知道?

子答:他有一雙大腳。

親問:有大腳的就是兔子麼,袋鼠也有大腳啊。

子答:哦,他有一對長耳朵。

親問:驢子也有長耳朵啊。

子答:哦,他有鬍鬚。

親問:老虎也有鬍鬚啊。

親問:有鬍鬚的動物多了。

子答:豹子,獅子。

親問:怎麼證明他是一隻兔子?

子答:啊?那我就不知道了!

一下的環節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一問一答,這也算作是擴展吧!

【第2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他要住在什麼地方,我住在山洞裡麼?還是住在鳥巢裡呢?或是住在蜘蛛網上呢?達利B不知道他要吃些什麼?我吃魚嗎?我吃馬鈴薯嗎?還是吃蚯蚓呢?

解析:

達利B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裡,在不停的疑問中達利B觀察著別人、模仿著別人。他自忖:“我應該住在山洞裡嗎?”“我應該住在鳥窩裡嗎?”“我應該住在蜘蛛網上嗎?”配圖分別畫了達利B在一個蝙蝠洞中、在樹上的鳥巢裡和在一張蛛網上。

小兔子巨大的身軀仰躺在鳥窩裡,一手支撐著頭部,一隻翹起的二郎腿很是隨意逍遙啊!那鳥窩中的鳥蛋還陪伴著它,鳥媽媽見狀速回一定要拼死抗爭啊!最奇妙的是蜘蛛網的力量竟能承受得注。

達利B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面對盤中魚的猶豫不決、手拿土豆的半信半疑和手握蚯蚓的不知可否。但是山洞中兔子旁邊的胡蘿蔔告訴大家這才是兔子的佳餚。

【互動】

親說:“那剛開始的時候,達利B知道自己是誰嗎?”

子答:“達利B剛開始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還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應該住在山洞裡,是不是應該吃水果,是不是應該吃圓白菜,是不是應該吃昆蟲。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子答:“他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因為自己的腳比別人的腳大。”

親說:你們知道自己是誰嗎?自己有什麼獨特之處嗎?”

子答:“我是樂樂,我的頭髮長長的。”

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說著對自己的瞭解和認識。

【第3畫面】

原文: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是用來劃水的嗎?是為了讓老鼠們坐嗎?還是要用來擋雨呀?

解析:

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達利B決定去尋找答案。

衝浪可是勇敢者的遊戲,對於膽小的兔子實在是謬之千里啊!但達利B就敢於這樣做,兩隻大腳正好可以做衝浪板,手拉導向把手真像那麼回事,要不他徵求魚的意見呢!魚又是如何作答的呢!只有羡慕吧!

兩隻小老鼠甜甜蜜蜜尋覓到此,累了!溫暖的坐墊真好!一隻低頭啃噬著麵包,另一隻扭頭看了看小兔子,老鼠一定認識兔子,但這樣也很友好啊!只是達利B不知道這是不是大腳的用處呢!

下雨了,老鼠夫婦撐起雨傘遮雨,看到達利B用大腳來擋雨,真的不可思議。

大腳的用處是這些嗎!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想一想。

一隻小兔子,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動物,於是他開始對比,問別人。這個故事孩子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會有點不可思議,為啥小兔子還不知道自己是小兔子呢?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一個認知的過程,他是誰,他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可能在我們大人看來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可是孩子不一樣,從小到慢慢長大,他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就像小兔子,他也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一樣,這個過程更需要我們大人給與正確的指導,這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

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讀這本書時,應該加入自己的一些話語在裡面作為引導,因為書中大部分都以達利B的自我提問以及對其他動物的提問展開,有些問題可能孩子並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父母則可以利用這個好機會告訴寶寶正確的答案。

讓孩子知道了蝙蝠是住在山洞裡、蜘蛛住在蜘蛛網上、小鳥住在鳥窩裡,知道了小貓愛吃魚、黃鼠狼愛吃兔子等等。讓孩子瞭解到很多動物的名稱以及他們居住的環境,以及他們愛吃的東西。

【第4畫面】

原文:達利B看到鳥兒們都住在樹上,他決定了自己也要住在樹上。達利B看到小松鼠在吃橡樹果實,他決定了,自己也吃橡樹果實。但是他還是不懂,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

解析:

上一輪的吃住行的探索沒有讓達利B認清自己的本質,這不又開始較真,真是死腦筋啊!

達利看到鳥寄居在樹上其樂融融,決定自己也要住在樹上,看到松鼠吃橡子很幸福,決定學著松鼠吃橡子,但它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

達利B的大腳是本書的一個故事核,達利B兜兜轉轉一直不明白它為何生了一雙超級大的大腳。

達利B分別嘗試用他的大腳在海上滑水、給老鼠當座椅、大雨天當傘打著。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情節新奇又有趣,離譜得讓人沒法不喜歡。對於家長,我們就要去理解繪本更深層次傳遞的意義:每個人都想要尋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以獲得自信和在社會上刷存在感。但真的不是所有的價值都在第一時間就顯現或者被認識,這個折服的過程有時候可能還相當漫長,那麼你需要做些什麼?尤其是,你需要幫助你的孩子做些什麼?

【第5畫面】

原文:有一天,森林裡突然鬧哄哄的,所有的兔子都慌慌張張的,跑到達利B住的樹下,大叫:“快下來啊,達利B,傑西D來啦!”達利B問:“誰是傑西D?”兔子們只顧著緊張,誰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他們慌慌張張的跑來跑去,“咚咚咚”的跳進自己的洞裡,一個個躲得不見蹤影。

解析:

接著我們來看又發生了什麼事:“一天,樹林裡的兔子們都慌慌張張的,他們跑到達利B的樹下,大喊對達利B說:“你得趕緊下來,潔西D來啦!”達利B問:“潔西D是誰?”兔子們急的沒工夫回答,它們便在草地上四下散開,消失在地洞裡。

只有達利B穩坐枝頭上,無知而無畏是最好的詮釋。

達利B沒有自我否定、沒有盲目隨從,沒有在別人的慌亂中迷失自己,而是繼續不斷的疑問、自我的意義更是可貴。通過故事讓孩子嘗試去瞭解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原先樹上的松鼠都逃之夭夭,只有一隻在巨大的綠樹從中露出一點紅,而偷偷看著這發生的一切。

要注意了,大樹下方有兩個樹杈,達利B坐在了左側。

【第6畫面】

原文:達利B還是呆在樹上,又啃著一個橡子。傑西D從樹叢裡走出來,她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尖銳,她的眼睛像跳蚤一樣敏捷。傑西D在兔子洞四周走來走去,但是看不到任何一隻兔子。

解析:

這個樹杈是原來達利B坐的位置嗎?認真分辨啊!樹洞和其中的小鳥先前是沒有的。

這是一張局部特寫鏡頭,達利B不但沒有逃跑,還從一側枝頭來到另一側和小鳥對話呢,鏡頭也轉了180°方向,要不才發現樹洞,樹洞中的小鳥露出頭來告訴兔子危險到來了嗎!一條藍色的一寸蟲迅速靠近他、一隻飛蟲飛來和一隻爬蟲沿著樹幹一路趕來,都是在替達利B捏著一把汗而提醒它。

同伴們都離開了,可是達利B呢?它依舊呆在樹上,又啃了一個橡子,還再琢磨它的大腳是幹什麼的呢!心無旁騖沒有其它的雜念。

這時,潔西D慢慢地鑽出灌木叢,屁股上還帶著一根刺。它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鋒利,它的眼睛像跳蚤一樣靈活。它在洞旁轉來轉去,可是,一隻兔子也沒見著。

潔西D是誰啊!讓孩子們猜一猜。

黃鼠狼一看就是運動健將,流線細長的身軀、狡詐的眼睛,善於突襲。

【第7畫面】

原文:傑西D往上一看,達利B揮了揮手。傑西開始爬樹,其它的兔子都探出鼻子,渾身發抖。

解析:

這倆個畫面背景都是一樣,連續的鏡頭把達利B、潔西D和其它兔子的連續動作表露出來。達利B還向潔西D揮手致意,真不知大禍臨頭啊!從和潔西D揮手到直立看著讀者,似乎在說沒有什麼啊!

潔西D駐足上看,心想這只不知好歹的兔子禍到臨頭了,開始悄悄地往樹上爬。這時地洞裡的兔子探出頭來都替達利B捏著一把汗,可達利B還像沒事人一樣挑戰讀者呢!

兔子的天敵就是黃鼠狼,難道兔子的父母一直把達利B宅在家而沒出世。作者就是用這滑稽的故事來說明自我認知發展的過程而已。

【第8畫面】

原文:“哈嘍”達利B向潔西D打招呼。“你是獾嗎?”“你是大象嗎?”“還是鴨嘴獸呢?” 潔西D離的越來越近了,他細聲的說:“不,我是一隻黃鼠狼。”“噢,你住在湖裡嗎?”“還是水壩上?”

解析:

還是和上頁相同的結構設計,來表現達利B和潔西D的形態和心理,但把更多的畫面集中在兩支樹杈上。潔西D依舊不敢鬆懈慢待,因為此時達利B居高臨下,逃脫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穩住達利B才是上策。當他們處在同一水準位置時,潔西D才敢低聲地說我是黃鼠狼。似乎此時達利B才有了一絲的緊張感,局促的大腳和面部表情說明這一點。

此前,達利B一直詢問的獾、大象、鴨嘴獸都陳列在紙上,顯然達利B只是知道這些動物的名稱並不知其狀,這就是兔媽媽教育的偏頗了。這時,倒是理解了達利B對黃鼠狼的無知了。當然就達利B一直探究的吃住的問題也呼之欲出了。

故事中出現了考拉、猴子、蝙蝠、老鼠、松鼠、豪豬、黃鼠狼、獾、大象、鴨嘴獸等多種動物角色,並且涉及到對他們的生活習性和特徵的思考和認識,引發了幼兒對不同動物的探究興趣,也正是在對這些不同動物的探究和瞭解過程之中,幼兒跟隨達利B一起對自我有了更加豐富的認識,瞭解與認知多種小動物生活習性,體驗探究與發現的成功。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疑問,有些疑問已有人解答出來了,有些尚未。而其中有些疑惑及問題,需要靠自己的智慧、經歷與成長,最後才可能獲得個人滿意的詮釋與解答!

當孩子心中有疑問且得不到解答時,你可以引導他問問身邊的人,或是自己動手探索答案。

【第9畫面】

原文:傑西D離的更近了,他咬著牙齒發出嘶嘶的聲音說:“不,我住在森林裡最陰暗的角落。”“你吃包心菜嗎?”達利B又問。“你吃小蟲子嗎?”“還是吃水果呀?”傑西D爬到達利B的正前方。“都不是!”他大聲說:“我吃兔子!就是你,兔子!”達利B聽了臉都垮了“我……我……我是……兔子?”

解析:

達利B困擾自身吃住的問題,也以為是他人的問題。諸不知潔西D吃的正是兔子自身。

潔西D爬上樹枝到了達利B近前,用刺耳的聲音說:“我吃兔子,像你一樣的兔子!”“我是兔子?”達利B結結巴巴地說。這是故事的高潮。

達利B為什麼非常吃驚?它知道自己是誰了嗎?它還沒有認同,同時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繪本中反復出現“我是一隻**嗎?”“我應該住在**嗎?”“我應該吃**嗎?”“我的腳是用來**的嗎?”這樣的句式,看似重複和囉嗦,其實蠻有趣味的,切合了低幼兒童喜歡重複和“愛嘮叨”的認知特點及閱讀習慣,言之有物,細緻而具體。

這種文風是西方童書作者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當然,這需要他們豐富細膩的、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生活做支撐。針對這些重複性的疑問,可以問孩子:“誰吃魚呢?”“貓!” “誰吃土豆呢?”“田鼠!” “誰吃蟲子呢?”“山雉!”等等,讓孩子產生認知。

這種瑣碎的問答,對低幼兒童是特別好的學習方式,家長不能嫌煩,反而要做的饒有趣味,儘量情緒生動甚至誇張都好。

【第10畫面】

原文:傑西D點點頭,舔了舔嘴巴,就朝兔子撲過去啦!

解析:

一個大跨頁,整個故事從發生、發展直至故事的高潮,展示驚心動魄的一幕。我們看一下潔西D和達利B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潔西D點點頭.......舔舔嘴唇......然後一跳!達利B全身後座、驚悚騰空。

潔西D跳去幹什麼了?那它吃到兔子了沒有。

達利B站立的樹枝橫亙整個跨頁,顯得即大又長,這樣更能凸顯潔西D細長的身軀和跳躍的拉伸感。那只綠色小飛蟲看到這一幕驚恐萬分。

黃鼠狼的頭部特徵和前爪,顯得兇狠無比。身體後半部分弧線和後爪的狠狠的抓地盡顯速度感。

本書色彩鮮明,每種動物的體態顏色搭配到位,小兔子們和黃鼠狼的表情刻畫的很生動形象,對白也很經典,值得親子共讀。

【第11畫面】

原文:達利B想都沒想,轉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的跳開了。傑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樹下。

解析:

在兔子們遇到危險的時候,達利B用大腳踢走了黃鼠狼。好像是雙杆的動作,雙手支撐,身體上翻、自信滿滿的。

達利B想都沒想,轉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的跑開了。潔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了樹下。這時小朋友猜猜別的兔子們看到了會怎麼樣?

兔子達利B有好多煩惱:他是誰?他住在哪裡?他吃什麼?他通通不知道!他最煩惱的問題是:他的腳為什麼那麼大呀?

還好,這個問題沒有煩惱他太久,當可怕又冷酷的黃鼠狼潔西D出現在森林時,他的大腳丫可幫了大忙呢。

故事的結局是達利B 用自己的大腳戰勝了傑西D,孩子們是不是特別感興趣,都紛紛模仿達利B的大腳使勁踢的動作,還不停地討論著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呢。

達利B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行為似乎都那麼可笑。他想了很多兔子不會想的問題,嘗試了很多兔子不會做的事情,因此才會那麼引人發笑。可神奇的是,這些事情在達利B的不斷努力下,竟然真的都成功了。於是,是在這種“不可能”的想法和行動之中,孩子們一定漸漸沉浸到這個故事中,和兔子達利B一起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想著和做著平時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閱讀過程因而也時刻存在著有趣的體驗,也大大開啟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第12畫面】

原文:其它的兔子通通跑了出來,又叫又跳的,還興奮的抱在一起。大家說:“耶,達利B,你是英雄!”“啊?真好笑,我還以為我是兔子呢?”達利B說。

解析: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小兔子的表現,其他的兔子們跳啊,歡呼啊,還互相擁抱。並大喊到:“你是一個英雄,達利B!"沒想到的是在自己無意之中的大腳一揮使自己成了英雄,他是英雄了。

達利B剛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後來,利用自己的大腳戰勝了傑西D,小夥伴都說他是英雌。

我們以為達利B找到了自己,可是可愛的結尾確是和首頁一樣的的畫面:主人公達利B 手放在嘴上(從右手換到左手),耳朵豎著、眼睛圓圓的,滿臉的疑問……達利B卻說了句:真奇怪,我還以為我是兔子呢!”故事戛然而止。這又是一個精彩的看點了。

那現在我們來看看達利B最後知道自己是誰了嗎?我們看看達利B現在的狀態——又陷入了思考中。

達利B長久的疑惑因為潔西D的出現看似得到了答案,不過當他成功的把潔西D打敗而成為兔子中的英雄之後,他又更疑惑了!他到底是兔子呢?還是英雄?

達利B友善、可愛,憨厚、機智,這些都深深感染著小讀者。整個故事也很幽默風趣,從最初達利B 不知道自己是誰,一直到故事的末尾,它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傻傻的可愛滲透始終,也呼應了整本故事的題目——《我不知道我是誰》。

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隱隱透著點哲學的味道。達利B開頭和結尾的兩次疑問的實質從自我存在的思考到結尾的自己價值的思索,使這本書比較適合喜歡正對周圍世界好奇的小孩子,“我從哪來、我是誰、我為什麼會是這樣、他為什麼那樣……”

孩子自我認知從出生就開始了,當媽媽用胳膊摟著小寶寶時,他知道你是誰,也知道你和他是不同的。通常要到10個月左右,寶寶才會明白鏡子裡看到的影像就是自己。在寶寶1歲以後,他開始漸漸理解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但他可以把爸爸或媽媽當做自己的延伸。比如,當寶寶看到一個自己想要的玩具,他想拿,但是拿不到,他就會推你,或用手指著想要的玩具,直到你明白他想讓你把那個玩具遞給他。

寶寶2歲以後,是自我認知的成長期。對自己身體的各個不同的部位產生興趣。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很多時候是通過品嘗、觸摸、聞味道和聽聲音等方式發展並確立的。

孩子的自我認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是情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各種情商能力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後,孩子的情商發展就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良好的“自我認知”對孩子日後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認知的過程,重在自我探索的過程,要本著帶著問題解決問題去探索,這樣對自我認知才能更深刻,才能真正自己的痛點和重點在哪裡。

自我認知是一生的過程,自我認知的道路上,我們存在太多的困惑。

【後環】

解析:

露出頭部的兔子是達利B嗎!此時的它知道自己誰了嗎?知道自己吃啥了嗎?知道自己住哪了嗎?不管如何,從翠綠的襯頁看,兔子和眾多生靈已經和諧共生了,這才是這個故事的本質。

《我不知道我是誰》很有意思的故事,主角達利B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的,尤其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那麼大的兔子。整個繪本畫的風格很有德國人的憨憨的,但是非常機智的幽默感。這本書首先是可以帶孩子瞭解很多動物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也要像達利B一樣喜歡思考的話,那麼這本書也許說明了首先要懷疑自己,才會去探索自己;只有懷疑自己,才可以超越自己。

故事裡的動物們造型可愛又俏皮,表情生動多變化。兔子達利B就像是各位家裡的小朋友,每日每夜不停的接觸到新的事物,睜著一雙充滿好奇與活力的眼睛還有嘴巴,這個也問、那個也問,是一位讓爸爸媽媽又有趣又麻煩的好奇寶寶!

【互動】

親問:“你知道你是誰嗎?”

子答:“我是越越。”

親問:“除了越越你還是誰呀?”

子答:“嘻嘻,我不知道了。”

親問:“我覺得你還是一個小男孩、一個大寶貝、一個喜歡吃魚的人、是一個喜歡問為什麼的人、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是一個喜歡動腦子想辦法的人……”

子答:聽說了這麼多的他自己,有點驚訝。

親問:“你知道傑西D到底是誰呀?”

子答:“他是兔子。”

親問:“他還是誰?”

子答:“他是一個長耳朵的兔子、淘氣的兔子……他是兔子英雄!”

【封&底】

解析:

剛看到書名時我覺得很悲哀,這只可憐的兔子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不過看完故事後,忍不住笑了,這只兔子也太牛了,無知者無畏!

這只有點糊塗的兔子,它不斷地尋求答案,問自己是誰的問題,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也會不斷地這樣問自己。其它更聰明的兔子早都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怕什麼,自己吃什麼,看起來有點傻乎乎的達利B卻顯得愚笨,這貌似大智若愚形象,也正是他不那麼精靈,在遇到危險與困難時,他敢於搏鬥,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那雙大大的腳丫。他做到了,擊敗了黃鼠狼,他們的天敵,他受到了讚美。達利形象可謂是憨厚可愛、讓人發笑卻很喜歡。

故事說完後,可以跟孩子討論以下問題:

1.如果你是兔子達利B,你有可能苦惱著什麼?

2.達利B覺得自己的腳很大,你有不滿意自己身上的某個地方嗎?

3.我們應不應該像達利B這樣,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及疑問?

4.你也曾經有向他人請教問題的經驗嗎?情形如何?

5.你喜歡主動的找到問題的解答,還是由別人為你解答問題呢?

借助於《我不知道我是誰》這樣一本有趣而經典的繪本,支持孩子們像小兔子達利B一樣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使自我不斷發展,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滿足。

達利B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不知道我是誰。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是兔子。第三個階段:不知道自己是誰。

年幼的小孩最初並不知道自己是誰,行為及思想是以“我”為中心,沒有角色意識。隨著對世界的認知,兒童具有的基本的角色認同,知道自己是人、是男孩、是學生等等。這三個階段在孩子的成長中會不斷地打破、交錯和微循環。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不知道自己是誰的體驗,直接被灌輸角色意識,並要求按成年人認知的價值觀生活,孩子即有可能沒有安全感,焦慮,也很難達到高層次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自由。

兔子達利B對自我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這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並非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在冥思苦想中進行的,而是在與環境、與其他動物的交往、對比和交流中實現的。達利B作為個體的獨特性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體現的。最有意思的是,最讓達利B關注,甚至有些苦惱的大腳卻在最危險的時候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救了達利B的性命,使他成為了英雄。達利B關於自我的認識漸漸豐富起來。但是,故事峰迴路轉:別人的歡呼和稱讚使得本來已經認識到自己是兔子的達利B又有些了糊塗了,他又發出了“我到底是誰呢?”的疑問。看來這個問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不再是一個可笑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人窮盡一生需要不斷追問和思考的問題。

四、作者資訊

阿克塞爾·舍夫勒,1957年出生於德國漢堡市,是一位知名插畫作家。代表作作有《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女巫掃帚排排坐》、《小房子變大房子》、《小海螺和大鯨魚》、《城裡最漂亮的巨人》等。

阿克塞爾·舍夫勒和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朱麗亞·唐納森被譽為“圖畫書夢之隊”,他們聯手創作的作品“聰明豆繪本”系列(包括《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女巫掃帚排排坐》、《小房子變大房子》、《小海螺和大鯨魚》、《城裡最漂亮的巨人》6本),自出版以來獲得了“斯瑪律蒂斯最佳兒童讀物”“英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兒童讀物”等多項國際圖書大獎,被英國《觀察家報》等權威媒體譽為“當代圖畫書的經典”“圖畫書中的傑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