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於含胸拔背,一位資深拳友是這樣理解的!

楊公澄甫在太極拳十要裡, 是這樣來描述含胸拔背的:含胸者, 胸略內含, 使氣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 挺出則氣擁胸際, 上重下輕, 腳跟易於浮起。 拔背者, 氣貼於背也。 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 則能力由脊發, 所向無敵。

澄甫公簡潔的幾句話, 道出了含胸拔背的真實含義, 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力由脊發的效果。 既然稱之為“含”, 大家應該想像得到含的意思。 字典裡說;嘴裡放著東西, 既不吐出去, 也不吞下去。 我們把上肢的軀幹部分比喻成口腔, 這個口腔裡的上下部分我們用前胸和後背來比喻。 在練習太極拳時, 或者是平時的生活當中, 我們就應該把自己的軀幹部分, 想像成一個空的軀殼。 以便讓呼吸之氣, 順利的下達到小腹, 形成氣沉丹田。 這時候大家可能明白了一個道理, 此時對軀幹部分的要求是, 前胸的膻中穴向前微微撐出, 後背的夾脊穴向後微微頂出。

也就是不要讓胸腔夾匾了, 始終保持一個有彈性的、有伸縮的狀態。

這點做好了, 我們再來看看對含胸拔背的另外一個要求。 兩個肩膀, 不要向前包裹的太過了, 也不要向後翻過去。 這樣會造成駝背、挺胸, 都會產生憋氣的現象。 兩個膀尖應該是, 從胸口的位置向兩側橫向打開, 也就是書裡常要求的寬胸。 做到了寬胸, 自然而然的氣往下走, 就達到了實腹的效果。

胸部能伸縮自如, 在推手中自然會形成發力。 只要胸腔空了, 自然含得住氣, 也就達到了澄甫公所要求的“力由脊發”之效果。

個人觀點和體會, 僅供學習、交流。 關於含胸拔背, 您還有什麼樣的觀點,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