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伯夷、叔齊這類無事閑(賢)人的作用

商朝晚期, 周人為戎狄所逼, 被迫遷徙至渭河平原, 投奔了商王國。 然而, 雖然有了靠山, 但周人的命運卻仍然掌控在別人手下。

強大的靠山

周人投奔殷商帝國後, 前期周人出力, 商王朝提供資源, 周人得以在西北發展壯大, 商王國的勢力範圍也順利擴張到了西北一隅。 但是, 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是暫時的。 商王武庚時期, 周人得到重用;但是, 隨著周人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到武乙之子太丁(即文丁)時代, 情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俗話說, “一朝天子一朝臣”。 表面上看, 商王太丁好像更加重用商人, 甚至把季曆提拔為“朝廷命官”。 暗地裡, 新上任商王太丁對周人的疑心病卻越來越重。

看到周人在渭河平原勢力越來越強盛, 為免除後患, 太丁一狠心, 就把季曆給殺了!

據《古本竹書紀年》, 太丁隨後也在這年去世。 考慮到商人有讓大臣殉葬的傳統, 也許商王室就是把季曆殺死,

然後給太丁殉葬了。

季曆被殺後, 他兒子姬昌繼承了周國大業, 即後來的周文王。

姬昌繼位之初, 可真是“壓力山大”:在內部,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族人因為季曆的被殺, 肯定都有著強烈復仇情緒, 絕對有不少人要求姬昌立刻組織人力, 馬上復仇, 向商王國發起進攻;在外部, 東邊的商王國也對於殺死季曆之後的周國虎視眈眈, 稍有異動就準備順勢剿滅。 內部的呼聲如果不予重視, 就會失去人心;外部威脅不好好應付, 更是會亡國滅種!

面對來自內、外部雙重壓力, 因父親意外死亡而陡然挑起大樑的姬昌, 該如何應對?

周國位於商王國西北邊境地帶, 四處戎、狄異族林立。 以前, 周人一心一意地為商王朝賣命, 與戎狄展開了生死拼搏,

到今時今日已是四處皆敵。 如今商王室又翻臉不認人、痛下殺手, 這是典型的過河拆橋、上房抽梯之術。 商人在背後狠狠地捅了周人一刀, 把周人退路徹底斬斷, 頓時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之中:往前就是苦大仇深的戎狄異族, 向後則要面對詭譎而深不可測的商王國。

關中

以周人實力和周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來說, 如此困局之下, 能自保都算是阿彌陀佛了, 還敢主動發起對商帝國的戰爭?反商, 就是在自尋死路!既然不能造反, 那麼轉而攻向戎狄, 再次殺回虎穴如何?在四周皆敵的險惡環境下, 又失去了商帝國的支持, 周人可能連一個月都支撐不住!

進不能進, 退也不能退, 那麼周人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姬昌清楚地知道商帝國的強大實力, 商王室手裡還握著看似無形、卻威力無比巨大的神權, 這根本不是新近投奔商王室的弱小周國所能抗衡。 他強忍著巨大屈辱, 把內部叫囂聲壓制下來, 選擇了對商王朝逆來順受, 繼續臣服于商王國。

關鍵的問題是,

周國該如何走出這種困境?

天時, 商王國雖然已經走向下坡路, 但是還把持著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國現時絕對無法與之爭輝;地利, 商王國佔據天下之中的繁華中原, 周國卻處於遠在西北偏遠山區的苦寒之地, 也遠遜于商人。 天時、地利, 周國任何一方都處於絕對劣勢, 那麼周人就只剩下唯一一條道路——去創造“人和”。 天時可遇而不可求, 地利是先入為主, 都難以依靠人力去改變;而人和, 卻是人力唯一可以改變的。 人, 才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姬昌如今的唯一選擇, 就是大力引進各方人才, 實施人才興國戰略。

人才戰略

為此, 姬昌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周國營造出極其寬鬆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周國為各類人才慷慨地提供住房、高福利、高工資以及“就業基金”, 竭力吸引各方人才到周國來生活、工作。在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吸引下,諸多有用的和沒用的人才,紛紛跑到西北這塊方寸之地。這其中就有兩個著名的無事“閑(賢)人”——伯夷、叔齊。工作壓力實在太大,有地方能免費騙吃騙喝,還能養老送終,工作還有啥意思!這哥倆原本是孤竹國王子,聽說周國能安逸養老,乾脆連當國君的機會都不要了,跑到這西北偏遠之地來蹭飯吃。(《史記•周本紀》)儒家觀點,寧願不當一國之君,卻甘心跑來周國當一介草民,這是不貪念富貴權位的大仁大德。

伯夷叔齊

但是對周國人來說,這兩個“閒人”,一沒為周國帶來先進技術,二沒為周國對外招商引資,三也不能給周國發展獻計獻策,簡直就是兩個白吃白喝的無賴混蛋!

花鉅資築巢引鳳,卻吸引來兩個不能成事的酒囊飯袋,周族內部肯定會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大罵姬昌這是浪費納稅人金錢,是敗家子。

然而,事情的好壞往往不在於表面,而在於從哪個角度去看。


燕昭王想報齊國滅國之仇,但是苦於人才缺乏。於是,他問身邊大臣郭隗:“齊國當年趁燕國之亂襲擊我國,我知道燕國力量弱小,不足以報仇。如果能得到賢士共赴國難,報仇雪恨,這是我的夙願。先生看有誰合適,向我推薦一二?”

燕昭王招賢納士

燕昭王聽了這話,如醍醐灌頂。他馬上為郭隗建了所大別墅,把郭隗當成老師奉養起來。此後,各國人才聽聞此信,紛至遝來。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到了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聯合起來,攻打齊國。齊軍大敗,齊閔王被迫外逃。燕軍獨自追趕敗退的齊軍,直到齊都臨淄,掠盡齊國財寶,燒毀齊國的宮殿和宗廟。(《戰國策•燕策》)

燕國的血海深仇,終於得報。

要引鳳,就得先築巢。但是築好巢之後,就得打些漂亮的廣告,讓“巢”能被眾人所知——郭隗就是燕昭王的活招聘廣告。

伯夷和叔齊這樣的無事“閑(賢)人”跑到西岐,居然也受到周人高規格隆重接待,還終身享受“國家幹部養老津貼”,這無疑是給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打了個響亮廣告。各方人才聽說此事,也不顧一切地跑到了周國。在商周之際的這股人才遷徙大軍中,就有著名的齊國之祖薑子牙、楚國之祖鬻熊、太顛、散宜生、辛甲、閎夭等等。這些人,可是真正的治國棟樑之才啊!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百裡挑一還是千里挑一,只要挑到了一個,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就是成功的,更何況還找到了這麼多!

築巢引鳳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古自今,都是一樣的道理。

要說工作和生活的硬體條件,大商國的繁華都市肯定要遠勝過周國的歧山偏遠山區。這麼多人寧願放棄優越生活條件跑到周國,全然是因為在商王室的壓迫和剝削下,底層民眾的生活壓力實在太大了。商王國各個待遇優厚崗位,早就被既得利益集團牢牢佔據,底層人士的上升通道原本就極其稀少。

現在周國不但能提供極高的工資待遇,還能為人才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人才如何不趨之若鶩?

在頂住內、外部重重壓力之後,姬昌任賢用能,成功地帶領周人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到商王太丁之孫帝辛、即著名的商紂王在位時,在姬昌有力領導之下,周國從原本商王朝賜予的三十裡地發展成擁有百里之地的地區性大國,並一舉成為“西伯”——商王國的西部之霸!

當今社會,到處都可聽到人才難得的聲音——可是,有幾位管理者能真正做到姬昌所做,為人才先築好“鳳巢”呢?要知道,“鳳巢”可不光是硬體,更關鍵是人才所需要的寬鬆創業環境和公平上升通道。

竭力吸引各方人才到周國來生活、工作。在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吸引下,諸多有用的和沒用的人才,紛紛跑到西北這塊方寸之地。這其中就有兩個著名的無事“閑(賢)人”——伯夷、叔齊。工作壓力實在太大,有地方能免費騙吃騙喝,還能養老送終,工作還有啥意思!這哥倆原本是孤竹國王子,聽說周國能安逸養老,乾脆連當國君的機會都不要了,跑到這西北偏遠之地來蹭飯吃。(《史記•周本紀》)儒家觀點,寧願不當一國之君,卻甘心跑來周國當一介草民,這是不貪念富貴權位的大仁大德。

伯夷叔齊

但是對周國人來說,這兩個“閒人”,一沒為周國帶來先進技術,二沒為周國對外招商引資,三也不能給周國發展獻計獻策,簡直就是兩個白吃白喝的無賴混蛋!

花鉅資築巢引鳳,卻吸引來兩個不能成事的酒囊飯袋,周族內部肯定會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大罵姬昌這是浪費納稅人金錢,是敗家子。

然而,事情的好壞往往不在於表面,而在於從哪個角度去看。


燕昭王想報齊國滅國之仇,但是苦於人才缺乏。於是,他問身邊大臣郭隗:“齊國當年趁燕國之亂襲擊我國,我知道燕國力量弱小,不足以報仇。如果能得到賢士共赴國難,報仇雪恨,這是我的夙願。先生看有誰合適,向我推薦一二?”

燕昭王招賢納士

燕昭王聽了這話,如醍醐灌頂。他馬上為郭隗建了所大別墅,把郭隗當成老師奉養起來。此後,各國人才聽聞此信,紛至遝來。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到了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聯合起來,攻打齊國。齊軍大敗,齊閔王被迫外逃。燕軍獨自追趕敗退的齊軍,直到齊都臨淄,掠盡齊國財寶,燒毀齊國的宮殿和宗廟。(《戰國策•燕策》)

燕國的血海深仇,終於得報。

要引鳳,就得先築巢。但是築好巢之後,就得打些漂亮的廣告,讓“巢”能被眾人所知——郭隗就是燕昭王的活招聘廣告。

伯夷和叔齊這樣的無事“閑(賢)人”跑到西岐,居然也受到周人高規格隆重接待,還終身享受“國家幹部養老津貼”,這無疑是給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打了個響亮廣告。各方人才聽說此事,也不顧一切地跑到了周國。在商周之際的這股人才遷徙大軍中,就有著名的齊國之祖薑子牙、楚國之祖鬻熊、太顛、散宜生、辛甲、閎夭等等。這些人,可是真正的治國棟樑之才啊!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百裡挑一還是千里挑一,只要挑到了一個,姬昌的築巢引鳳計畫就是成功的,更何況還找到了這麼多!

築巢引鳳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古自今,都是一樣的道理。

要說工作和生活的硬體條件,大商國的繁華都市肯定要遠勝過周國的歧山偏遠山區。這麼多人寧願放棄優越生活條件跑到周國,全然是因為在商王室的壓迫和剝削下,底層民眾的生活壓力實在太大了。商王國各個待遇優厚崗位,早就被既得利益集團牢牢佔據,底層人士的上升通道原本就極其稀少。

現在周國不但能提供極高的工資待遇,還能為人才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人才如何不趨之若鶩?

在頂住內、外部重重壓力之後,姬昌任賢用能,成功地帶領周人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到商王太丁之孫帝辛、即著名的商紂王在位時,在姬昌有力領導之下,周國從原本商王朝賜予的三十裡地發展成擁有百里之地的地區性大國,並一舉成為“西伯”——商王國的西部之霸!

當今社會,到處都可聽到人才難得的聲音——可是,有幾位管理者能真正做到姬昌所做,為人才先築好“鳳巢”呢?要知道,“鳳巢”可不光是硬體,更關鍵是人才所需要的寬鬆創業環境和公平上升通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