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手腳總冰涼真的是沒人疼嗎?這5個方法,有效解決手腳冰冷問題

一入秋冬, 不少人會出現手腳總是冰涼的情況。

曾有一個患者提到, 一到秋天, 天氣轉涼, 她就手腳冰涼, 涼到什麼程度?她自己都不願意讓手上皮膚觸碰到身體其他部分。 其實不少女性朋友, 都有相同的困擾。 每到秋冬季, 無論穿多厚的衣服, 蓋多厚的被子, 手腳還是冰涼;就好像體溫傳遞不到手腳一樣。

老人們經常戲謔地說“手腳冰涼是沒人疼, 等結婚了有人疼了, 就好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句戲言, 說白了就是很多人都覺得手腳冰涼不是什麼病, 不需要在意, 慢慢就好了。 其實, 手腳涼有時候是因為寒冷的環境因素, 但有些時候可能是身體疾病的徵兆。 今天, 跟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手腳冰涼到底是什麼回事!

一、排除寒冷的環境因素外, 手腳冰涼的原因

1.貧血

貧血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迴圈血量不足或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偏低。 貧血的人, 手、足部位可能末梢血液迴圈不足, 從而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自然就會冰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梢迴圈不良。 同時雙手掌色也可表現為蒼白, 搓一搓也不能變紅, 另外還會有易疲勞、乏力、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口唇顏色變淡等症狀。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

建議去醫院查個血常規, 看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指標是否正常。

2.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 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症”, 所謂“閉”即是不通, 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 致使肝脈受寒, 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 導致腎臟陽氣不足, 肢體冷涼, 手腳發紅或發白,

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3.疾病因素

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就是血管病變, 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 會導致周圍血管病變, 體現為微循環障礙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內皮纖維增生, 血管腔狹窄或閉塞。 可導致遠端肢體缺血缺氧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手腳冰冷便可以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的基本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 建議去醫院檢查血糖。

雷諾病是一種寒冷刺激、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後, 以陣發性肢端小動脈強烈收縮引起肢端缺血改變為特徵的疾病, 又稱肢端血管痙攣症。 典型發作過程為當上述刺激發生時, 手指皮膚出現蒼白和發紺, 手指末梢麻木、發涼和刺痛, 經保暖後, 皮色變潮紅, 有溫熱和脹感, 繼而皮色恢復正常, 症狀也隨之消失。 本病無其他相關疾病和明確病因時稱雷諾病;與某些疾病相關則是雷諾現象。 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多發性大動脈炎, 多發生于青年女性。

此外, 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高發人群。

二、手腳冰涼怎麼辦?

如果並非處在寒冷環境,卻感到持續手腳冰冷,特別是伴隨一些其它症狀,如手足皮膚顏色改變(皮膚發青或發白)、手足感到麻木或刺痛、手足部皮膚出現潰瘍、水泡、硬化時,這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告信號,應及時就醫。

但大多數人並沒有以前症狀,只是單純的寒冷環境下的手腳冰涼,可以從生活習慣方面進行改善。

1.改善飲食

平時要做到飲食均衡,不要過度節食減肥,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多吃富含鐵的食物 有貧血症狀的人,需要飲食上多吃富含鐵的食物。由於體內缺鐵,各種營養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產生熱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臟、家禽、蛋黃、豆類、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時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提高身體抗寒能力。

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B族維生素的吸收,加強身體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一定程度上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加強肢體末梢血液迴圈。

平時少吃生冷食物,比如霜淇淋等冷飲。

2.注意保暖

年輕人不要為了風度就不要溫度,天冷就要添衣服,建議穿厚實並寬鬆的服裝,過緊的衣服會影響血液流動。建議大家穿一些全包圍的棉拖鞋,如果只穿前面有棉的拖鞋,腳後跟露在外面,整個腳還是會感覺冷。一旦腳暖了,整個人就會暖起來。

3.加強運動

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長期坐在辦公室裡,缺乏運動的職場人士手腳容易冷。不妨加強運動,跑步、打球、瑜伽、健身操等均可以促進身體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大強度運動不適合,建議老年人可以選擇廣場舞、健走、爬樓梯等運動項目。

中醫認為,運動可以使陽氣生髮,推動血壓迴圈。所以一早起來適當做運動,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

4.泡熱水腳

除了日常生活的保暖,腳冷得比較厲害的人還可以通過足浴來暖腳。最簡單的是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流動,加速血液迴圈,趕走體內的寒氣。還可以在水中加入生薑、艾葉、桂枝、陳皮等。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艾葉,女性特別推薦用艾葉泡腳,因為艾葉能夠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5.揉太溪穴

經常揉太溪穴對治療女性朋友手腳冰涼很有效。每天睡覺前按揉刺激這個穴位,堅持1周左右,即可有好的效果。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

大部分人的手腳冰涼不是什麼大病,但確實自我感覺很難受。要想解決,需要系統調理,從飲食、身體保暖、運動、按摩等多方面組合調整,單一方法很難有效解決。

二、手腳冰涼怎麼辦?

如果並非處在寒冷環境,卻感到持續手腳冰冷,特別是伴隨一些其它症狀,如手足皮膚顏色改變(皮膚發青或發白)、手足感到麻木或刺痛、手足部皮膚出現潰瘍、水泡、硬化時,這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告信號,應及時就醫。

但大多數人並沒有以前症狀,只是單純的寒冷環境下的手腳冰涼,可以從生活習慣方面進行改善。

1.改善飲食

平時要做到飲食均衡,不要過度節食減肥,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多吃富含鐵的食物 有貧血症狀的人,需要飲食上多吃富含鐵的食物。由於體內缺鐵,各種營養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產生熱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臟、家禽、蛋黃、豆類、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時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提高身體抗寒能力。

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B族維生素的吸收,加強身體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一定程度上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加強肢體末梢血液迴圈。

平時少吃生冷食物,比如霜淇淋等冷飲。

2.注意保暖

年輕人不要為了風度就不要溫度,天冷就要添衣服,建議穿厚實並寬鬆的服裝,過緊的衣服會影響血液流動。建議大家穿一些全包圍的棉拖鞋,如果只穿前面有棉的拖鞋,腳後跟露在外面,整個腳還是會感覺冷。一旦腳暖了,整個人就會暖起來。

3.加強運動

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長期坐在辦公室裡,缺乏運動的職場人士手腳容易冷。不妨加強運動,跑步、打球、瑜伽、健身操等均可以促進身體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大強度運動不適合,建議老年人可以選擇廣場舞、健走、爬樓梯等運動項目。

中醫認為,運動可以使陽氣生髮,推動血壓迴圈。所以一早起來適當做運動,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

4.泡熱水腳

除了日常生活的保暖,腳冷得比較厲害的人還可以通過足浴來暖腳。最簡單的是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流動,加速血液迴圈,趕走體內的寒氣。還可以在水中加入生薑、艾葉、桂枝、陳皮等。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艾葉,女性特別推薦用艾葉泡腳,因為艾葉能夠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5.揉太溪穴

經常揉太溪穴對治療女性朋友手腳冰涼很有效。每天睡覺前按揉刺激這個穴位,堅持1周左右,即可有好的效果。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

大部分人的手腳冰涼不是什麼大病,但確實自我感覺很難受。要想解決,需要系統調理,從飲食、身體保暖、運動、按摩等多方面組合調整,單一方法很難有效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