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隋唐之後的大分裂時期只有短短幾十年呢?

在我國歷史上, 有三次歷史大分裂時期。 三次大分裂時期:東周至秦朝建立(春秋戰國時期) ;東漢末年至隋朝完成大一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唐朝末年至宋朝建立(五代十國)。

其中第一次大分裂時期:西元前770-西元前221;第二次大分裂時期:西元221—西元589年;第三次大分裂時期:西元907—西元960年。 為何隋唐之後的大分裂時期只有短短幾十年呢?

五代十國時期, 北方朝代更替頻繁, 戰亂不斷, 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而南方相對和平, 但是政治也是分裂。 五代十國其實是唐朝藩鎮割據的發展, 同時也是長期僵持局面向統一過渡的時期, 它是封建軍閥稱王稱帝的年代, 它改變了唐代士族和庶族合流為勢官地主的狀態, 此後的勢官地主又是另一撥人了。

與前代大不相同以前的割據時期, 基本上為南北對峙。 也就是南方和北方基本上都分別在一個政權統治之下, 五代十國則不然, 中原五代歷時都不久, 十國中歷時最短的前蜀也比五代中任何一朝要長。 這是由於南方諸國“保境息民”政策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南方割據政權之多。 前所未見, 這是唐中葉以來我國經濟重心南移, 東南各地經濟有了重大發展的反映。

五代歷時最短.而且從此中原地區自身不再分裂.這都不是偶然的。 五代王朝象走馬燈似的更換.藩鎮們的財富更是朝夕易主.瞬息轉手。 封建秩序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 物極必反, 統一代替了割據。 而中原地區自行分裂割據之局從此基本上不復見於中國封建制的歷史。

五代十國表面上亂, 實質是變。 把五代十國看成是混亂倒退的“黑暗時代”, 可以說是受了宋代文人陳腐觀念的影響.就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來考察, 五代十國是一個大震盪, 大變革的時期。 從此士族地主的影響蕩然無存, 勞動者由農奴身分轉向人身依附關係相對減輕的農民身分。 從些勢官地主換上了以科舉出身的人物。 汰除了士族殘餘和襲其舊風的官僚, 藩鎮, 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封建割據的因索, 而增強了統一的基礎。

所謂“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五代十國時期混亂不已, 但是我國亦有“大亂之後有大治”, 五代十國是個特殊的時期, 它存在短暫是因為:一是節度使特別喜歡造反;二是士兵特別喜歡倒戈;三是文官特別喜歡勸進;四是宰相特別喜歡弄權;五是契丹特別喜歡擾亂。

五代十國時期也是個“下克上”的時期, 大臣尤其是握有軍權的重臣發動叛亂是常有的事, 加之士兵糧餉短缺, 經常發生嘩變, 叛亂之事。

而五代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皇帝輪流轉, 在位很長的帝王很少,加之北方的契丹經常襲擾,就造成了五代非常的短。一部五代史,就變成了群魔亂舞史,一直到宋初各種力量被互相抵牾消耗得差不多,兩敗俱傷的時候,這種混亂的局面才漸漸平息。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在位很長的帝王很少,加之北方的契丹經常襲擾,就造成了五代非常的短。一部五代史,就變成了群魔亂舞史,一直到宋初各種力量被互相抵牾消耗得差不多,兩敗俱傷的時候,這種混亂的局面才漸漸平息。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