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融不是好父親,孩子倒是好孩子

漢代孔融四歲讓梨, 被歷代教育家視為道德楷模, 可是他這個人卻經不起道德的拷問, 別的不說, 單說青州那一仗, 他的表現就很窩囊。

孔融讓梨

西元196年, 袁紹的長子袁譚把孔融圍在青州, 戰鬥異常慘烈, 從春天打到夏天, 守城的只有幾百人了。 戰場上流矢如雨, 兵戈相接, 血肉橫飛。 按說, 此時的孔融作為最高長官, 不說應該出現在第一現場鼓舞士氣, 起碼也得在幕後指揮戰事吧?

可是他卻玩瀟灑, 像沒事人一樣, 故作鎮定, 躲在書房裡讀書, 而且是談笑自如!這是《後漢書》上記載的:戰士所余裁(才)數百人, 流矢雨集, 戈矛內接。 融隱讀書, 談笑自若。

如此危難時刻, 孔融都沒忘記他的名士風度。 所以, 我懷疑後來諸葛亮玩空城記, 是跟孔融學來的, 即使說“空城計”不是史實, 那羅貫中也是受了孔融的啟發, 從孔融身上找的靈感。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 敵人攻進了城。 孔融終於慌了, 再也不敢玩他的“名士秀”, 丟下書本, 連妻兒都顧不上, 隻身逃跑了!

結果, 妻兒為袁譚所俘虜。 有的書上說, 袁譚把孔融的妻兒殺掉了, 孔融又到許昌娶了一個媳婦, 為他生了兩個孩子。 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多少依據。

沒有誰要孔融捨生取義樹什麼牌坊, 但無論如何, 一個大男人丟下老婆兒女逃命, 這事怎麼都說不過去, 光用“薄情寡義”這四個字來形容, 遠遠都不夠。 單從這件事來看, 孔融就算不上好父親。

後來, 孔融發表了“父母無恩論”:父之于子, 當有何親?論其本意, 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 亦複奚為?譬如寄物瓶中, 出則離矣!

孔融認為, 父親對兒子沒有親情, 他生兒子的本意, 是為了發洩情欲。 母親像瓶子, 兒子像瓶子裡的東西, 母親生兒子, 就像從瓶子裡倒東西出來, , 東西出來後, 兩者就沒什麼關係了。

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代孫,

這等與儒家孝道大相違背的理論, 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難怪, 後來他與曹操對著幹, 曹操要殺他, 派人收集他的黑材料時, 這段言論成了他最大的罪狀。

孔融擊鼓罵曹操

孔融臨刑之前, 牽掛的還是他的一雙兒女, 希望能保全他們。 一向孤傲的他, 這時也低下頭顱,對使者求情道:“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否?”

而當時九歲的兒子、七歲的女兒,正在別人家裡下棋,聽說父母上刑場的消息後,沒有任何逃跑的打算,別人問他們原因,小兒子反問道:“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 想像力豐富的小女兒則無限深情地感歎:“假如人死後有知覺,得以見到父母,那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嗎?” 兩人說完,神色平靜,引頸就刑。

唉,如果孔融地下有知,在得知一雙兒女的如此表現後,肯定不會再堅持他的“父母無恩論”。他應當愧疚,在曹操給予警告之後,仍然只顧自己一時痛快,逞口舌之能,毫不收斂偏激的個性,使一雙好兒女連累受害。

這時也低下頭顱,對使者求情道:“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否?”

而當時九歲的兒子、七歲的女兒,正在別人家裡下棋,聽說父母上刑場的消息後,沒有任何逃跑的打算,別人問他們原因,小兒子反問道:“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 想像力豐富的小女兒則無限深情地感歎:“假如人死後有知覺,得以見到父母,那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嗎?” 兩人說完,神色平靜,引頸就刑。

唉,如果孔融地下有知,在得知一雙兒女的如此表現後,肯定不會再堅持他的“父母無恩論”。他應當愧疚,在曹操給予警告之後,仍然只顧自己一時痛快,逞口舌之能,毫不收斂偏激的個性,使一雙好兒女連累受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