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4件事別指望老師,得靠家長!為了孩子的將來,要看看!

文|福林媽咪

“你說是老師推卸責任, 還是家長推卸責任?是的, 老師有責任, 你萬一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 也不可能讓孩子重來一遍。 所以遇到負責任的老師, 你可以慶倖, 自己少操點心;但也不代表家長就可以不操心, 你的孩子是你的唯一, 他只是老師的幾十分之一。 ”

最近,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 把孩子送進幼稚園, 教那麼高的學費, 老師不咋管, 倒是給家長安排任務安排的挺勤。 讓教孩子數數、認字, 做小實驗等等, 這些不應該是老師做的嗎?而幼師也有話說, 家長把幼稚園當成托兒所, 所有的事情都要老師來管, 一丁點兒照顧不到就是各種不理解、責備, 難道家長就什麼都不用做嗎?

其實, 想教育好孩子, 需要老師和父母共同努力。 “教”好, 更要“育”好, 老師真的不是萬能的!再負責任的老師, 再優秀的老師, 在很多方面也是無能為力。

第一、禮貌的舉止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 但是品行卻讓人著急了。 有些家庭4個大人, 甚至是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孩子硬是被寵溺壞了。 什麼暴脾氣、摔東西、打罵長輩、沒禮貌、自私等等, 簡直了。

一個不尊敬長輩, 打罵爺爺奶奶;做錯了事情, 一句“對不起”都不願說的孩子, 只會讓人敬而遠之;甚至被人說“沒教養”。

同學之間問好, 給老師問好, 公眾場合小聲說話甚至餐桌禮儀等等, 這些禮貌的行為舉止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 需要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的薰陶。 因為這些生活細節是老師無法觸及的, 孩子為人處事的修養只能父母來教!

第二、生活自理能力

為什麼說越捨得用孩子, 孩子將來就越有出息?很多父母愛孩子, 甚至到了事必躬親, 包辦的程度。 從小就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依賴感, 那孩子還談何獨立, 談何自理呢?

父母不放手, 孩子永遠長不大。

不讓孩子自己學著洗漱、飲食、如廁, 他會錯失更多自我鍛煉、自我管理的機會。 就算幼稚園有老師幫忙, 老師也會教孩子, 但是回到家不堅持, 孩子一樣難以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三、閱讀興趣

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怎麼看書了。 說起偶像, 知道的全都是娛樂明星。 父母回到家就是扣手機、看電視、玩遊戲, 這樣的生活環境, 可想而知成長出來的孩子會是怎樣的。

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多的是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家庭氛圍、家庭環境。這也是“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幼稚園裡,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可以一起朗讀講故事,但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需要父母來培養。只有父母和老師同步配合,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第四、安全意識

老師只負責校內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是有些學生在放學路上違反交通規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生活中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尤其是對孩子安全規則的教育,必須聯合家長一起進行。

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識需要父母、老師去講解、告知,但安全意識這顆種子還是需要父母給孩子種在心裡、腦海裡。

小結:《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既受到父母的影響,也受到老師的影響。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和老師要彼此積極配合才行。

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多的是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家庭氛圍、家庭環境。這也是“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幼稚園裡,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可以一起朗讀講故事,但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需要父母來培養。只有父母和老師同步配合,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第四、安全意識

老師只負責校內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是有些學生在放學路上違反交通規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生活中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尤其是對孩子安全規則的教育,必須聯合家長一起進行。

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識需要父母、老師去講解、告知,但安全意識這顆種子還是需要父母給孩子種在心裡、腦海裡。

小結:《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既受到父母的影響,也受到老師的影響。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和老師要彼此積極配合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