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聽說成都大邑有座終南山,我震驚了(上篇)

聽說成都大邑有座終南山, 我震驚了(上篇) 陳樹文

中國成都大邑, 古稱蜀之望縣, 仙佛同源, 名勝眾多。

但那是歷史中的輝煌了,

縣誌所載的三百多處寺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今復活的幾處寺廟, 也可謂是歷史中的精典。

而在改革開放後, 在邑北深山消失的許多歷史裡, 居然冒出來個終南山來, 很讓人有些震驚與神奇。

這麼古老大氣的寺廟, 直與老子修道的北方終南山同名,

卻在歷史中消失了, 很是值得同仁們研究的。

查遍大邑古縣誌, 卻不見其名。 。 不是因為它無名, 而是歷史也有把它忘卻的時候。

終南山在大名鼎鼎的鶴鳴山背後。 準確說來是在鶴鳴山這只欲飛仙鶴的尾巴上, 世人稱之冠子山的地方。

冠子山, 是我們的先人,

根據它的形狀象鶴之冠子而命名稱呼的。

鄉人稱之為終南山, 是歷史中一直傳下來這麼叫的。

也許還是因為它是龍神崗南走的餘脈吧, 但龍神崗歷史中寺廟也非同凡響, 它的命名又是怎麼來的呢?也是歷史懸案。 這顯然是片面理解終南山了,

終南山名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稱呼雖然是其次。 但稱呼中各有自文化內涵與歷史的意蘊。

稱冠子山的, 可隨鶴鳴山道教淵源“山形似鶴”中予以界定。

稱終南山的, 是否可從道教的發源, 南北興衰歷史線路尋求答案?或者還可直追至上古巴蜀存亡去考證呢?

所以終南山名字在歷史中的消亡, 也許與古巴蜀的消亡有很大關係。 不然, 我們就無從解釋終南山名字在官方歷史中的淹沒與在民間的存在。

在鶴鳴山左的金陵寺下車過斜江河, 然後順著那條叫黃河的流水走, 經朱店子、仙鶴山、白楊坪, 再爬30度陡坡兩小時, 便到了終南山。

那日去時天氣不好,雲霧彌漫不見曦日。但仍然感覺得到山之高陡,路之險阻。

登山兩個小時約10餘裡,才到達終南山名勝集中的半山之處。

鄉人對我們講,他們也只是聽祖上傳說,終南山建於唐朝,建築規模浩大,當年有殿堂二十多座。

究竟是唐朝重建還是始建,大家都不清楚。老廟毀于明末張獻忠剿四川戰亂之中後,一直荒蕪。現在的混元殿、八仙殿、佛祖殿、王母殿、無生殿、觀音殿、老君殿等七座殿堂,是改革開放後民間悄悄集資修起來的。

所有廟殿飛簷翹角,小巧玲瓏。殿中諸神像都塑造精美,龕龕可稱藝術。

在海拔二千余米的高山之上,在流雲的纏繞之中,人就仿佛像是已經上到了天庭。

寺中有副對聯的內容,是這種感覺的最好寫照:

望高山峻嶺寶室仙都興日月同輝躡履喜尋韓湘洞;

念三教聖經摘雲霞難描極樂世界西天佛祖逍遙宮。

對聯雖不太工穩,但對聯的意境,的確是遊人到達時的心情。對聯提到的

韓湘洞,就在100余米處陡峭山坡之右的懸崖峭壁處。

寺中居士立即帶我們去到了韓湘洞。

(明日請看《聽說成都大邑有座終南山,我震驚了(下篇)》)

便到了終南山。

那日去時天氣不好,雲霧彌漫不見曦日。但仍然感覺得到山之高陡,路之險阻。

登山兩個小時約10餘裡,才到達終南山名勝集中的半山之處。

鄉人對我們講,他們也只是聽祖上傳說,終南山建於唐朝,建築規模浩大,當年有殿堂二十多座。

究竟是唐朝重建還是始建,大家都不清楚。老廟毀于明末張獻忠剿四川戰亂之中後,一直荒蕪。現在的混元殿、八仙殿、佛祖殿、王母殿、無生殿、觀音殿、老君殿等七座殿堂,是改革開放後民間悄悄集資修起來的。

所有廟殿飛簷翹角,小巧玲瓏。殿中諸神像都塑造精美,龕龕可稱藝術。

在海拔二千余米的高山之上,在流雲的纏繞之中,人就仿佛像是已經上到了天庭。

寺中有副對聯的內容,是這種感覺的最好寫照:

望高山峻嶺寶室仙都興日月同輝躡履喜尋韓湘洞;

念三教聖經摘雲霞難描極樂世界西天佛祖逍遙宮。

對聯雖不太工穩,但對聯的意境,的確是遊人到達時的心情。對聯提到的

韓湘洞,就在100余米處陡峭山坡之右的懸崖峭壁處。

寺中居士立即帶我們去到了韓湘洞。

(明日請看《聽說成都大邑有座終南山,我震驚了(下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