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代替劉邦,忠心護主而死,現在卻做了鄭州的城隍爺!

範增死了, 項羽醒了, 痛定思痛的他明白了這一切原來都是劉邦的反間計作怪。 雖然有點遲了, 但好歹還算是懸崖勒馬。 這個時候他又表現出果斷英勇的一面,

馬上把鐘離昧等人都招來, 用很真誠的語氣向他們道歉。

手下的部將們都被他的真誠的舉動感動得個個熱淚盈眶, 紛紛表示誓死效忠楚國, 全力攻克漢軍大本營, 替範增報仇雪恨。

冰釋前嫌後, 項羽此時就像是一隻發怒的獅子, 楚軍此時就像是一群饑餓的野狼, 立即化悲傷為力量, 對滎陽進行了瘋狂的大轟炸。 這架勢就好比美國轟炸伊拉克一樣, 一個猛攻猛打, 一個默默地挨打。

劉邦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因為城門隨時都有被楚軍攻下來的可能。 他站在城上, 見楚軍不斷地向城裡發起進攻, 心情異常的沉重, 他仿佛聞到了死亡的氣息。 是啊, 滎陽城此時已是山窮水盡, 劉邦除非長了翅膀,

否則逃生的機會幾乎為零。

正在他愁眉苦臉的時候, 有一個人站出來, 獻了一條妙計——李代桃僵。

紀信求見漢王劉邦說:“我的相貌很像大王, 我願意假扮成大王從東門向敵人投降, 大王您帶領人馬從西門突圍出去。 ”劉邦思前想後, 最終採納了將軍紀信的建議。

劉邦於是馬上派人送了降書給項羽, 劉邦在降書中允諾自己在當晚在滎陽城東門投降。 到了半夜, 劉邦命令城內的婦女假扮士兵一同隨紀信出東門投降。 此時劉邦自己則悄悄從西門逃出。

紀信救主

志得意滿的項羽在東門等待著劉邦的投降,

然而隨著“劉邦”越來越近, 項羽發現車上坐著的人不是劉邦, 而是漢軍大將紀信。 此時項羽已經失去了抓住劉邦的最好時機, 氣急敗壞的項羽破口大駡, 但是見紀信忠勇可嘉, 便允諾高官厚祿以招降紀信。 但義薄雲天的紀信既不肯說出劉邦下落也絕不接受項羽的高官厚祿, 甘願去死。

項羽感覺無地自容, 惱羞成怒的他遂下令將漢王龍車上假扮劉邦的將軍紀信處以火刑。 紀信看著自己被活活燒死, 可依然義無反顧, 視死如歸, 大笑高呼“痛快”。 此狀令楚軍無一不汗顏!

紀公本名紀信, 是劉邦手下的將軍, 不要小瞧了紀將軍, 人家曾經參與過鴻門宴, 也是劉邦的肱骨之臣。

雖然他在《鴻門宴》裡只是小小的跑了個龍套:劉邦騎馬逃跑,

紀信和夏侯嬰等四人拿著劍和盾, 跟在後面打掩護。 (“沛公則置車騎, 脫身獨騎,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

紀信年輕的時候追隨劉邦抗秦, 憑自己的實力一直做到了大將軍, 頗受劉邦器重。 而且, 最最重要的一點, 紀信和劉邦長得非常相似。

劉邦畫像,紀信大概長這樣

按照這個節奏,劉邦幹死項羽之後應該給紀信封個王侯啥的,然後名垂青史才對。可是,為什麼我們對紀信如此陌生?就連善於考據的司馬遷同學在描述紀信的時候只說了“生年無考”。

紀信提出這套“以命換命”的方案,為劉邦的轉敗為勝奠定了基礎,也使得一座城池免遭屠城之厄。

在紀信死後多年,他被鄭州人民尊奉為城隍。因此,歷史上有個關於紀信的城隍老爺的傳說。據傳,三華山下有個紀莊村,歷史名將紀信就出自這個村莊。劉邦在戰勝項羽後,念其功勞,就封紀信為督城隍,還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城隍廟,供奉他塑像。因此,後人常常稱紀信廟為城隍廟,稱呼紀信的雕像為城隍老爺。

老百姓感其忠烈,推選他任了鄭州城隍廟裡的城隍。

殿前有楹聯一副,“入門溫舊史 誆楚救漢 問高祖登基時可曾記起滎陽一幕,進廟驚新顏 正冠撣塵 看謁者叩首處總要流下熱淚兩行。”就是在問:“劉三兒,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滎陽)的夏雨荷(紀信)嗎?”

城隍廟門口幾位老人在悠閒的嘮嗑,雜以小音箱裡面依依呀呀的戲曲,好一副自在景象。

走進城隍廟,遊人稀少,門可羅雀,偶有一兩個香客焚香祈禱,這樣看來倒也顯得香霧繚繞。庭院深深,在喧囂的鄭州市區,城隍廟倒真是個幽靜的所在。

繼續前行,大殿東西兩側是六十甲子殿。六十甲子為中國的年歲神靈,掌管每位中國人的年運。相對於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份來說,六十甲子可以分為本命太歲和值年太歲。本命太歲掌人一生命運,供奉本命太歲,祈求諸般迪吉。

劉邦畫像,紀信大概長這樣

按照這個節奏,劉邦幹死項羽之後應該給紀信封個王侯啥的,然後名垂青史才對。可是,為什麼我們對紀信如此陌生?就連善於考據的司馬遷同學在描述紀信的時候只說了“生年無考”。

紀信提出這套“以命換命”的方案,為劉邦的轉敗為勝奠定了基礎,也使得一座城池免遭屠城之厄。

在紀信死後多年,他被鄭州人民尊奉為城隍。因此,歷史上有個關於紀信的城隍老爺的傳說。據傳,三華山下有個紀莊村,歷史名將紀信就出自這個村莊。劉邦在戰勝項羽後,念其功勞,就封紀信為督城隍,還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城隍廟,供奉他塑像。因此,後人常常稱紀信廟為城隍廟,稱呼紀信的雕像為城隍老爺。

老百姓感其忠烈,推選他任了鄭州城隍廟裡的城隍。

殿前有楹聯一副,“入門溫舊史 誆楚救漢 問高祖登基時可曾記起滎陽一幕,進廟驚新顏 正冠撣塵 看謁者叩首處總要流下熱淚兩行。”就是在問:“劉三兒,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滎陽)的夏雨荷(紀信)嗎?”

城隍廟門口幾位老人在悠閒的嘮嗑,雜以小音箱裡面依依呀呀的戲曲,好一副自在景象。

走進城隍廟,遊人稀少,門可羅雀,偶有一兩個香客焚香祈禱,這樣看來倒也顯得香霧繚繞。庭院深深,在喧囂的鄭州市區,城隍廟倒真是個幽靜的所在。

繼續前行,大殿東西兩側是六十甲子殿。六十甲子為中國的年歲神靈,掌管每位中國人的年運。相對於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份來說,六十甲子可以分為本命太歲和值年太歲。本命太歲掌人一生命運,供奉本命太歲,祈求諸般迪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