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那個拒絕了劉德華的兄弟

簡書作者:菜七

他曾拒絕過劉德華主動簽名的要求。 每次想起他, 我就首先想起這件頗有儀式感且奇妙的事。

並非“男同”的我,

在今晚又想起那個男人, 想到濕了枕巾, 想到失眠。

已攸惚十年, 故人和舊事杳無音訊。 無論是他、是我, 還是當年飛雪下拉練、酷暑中海訓、洪流裡搶險......往日種種, 一切不被煙雲歲月席捲下埋葬, 就在顛沛流離的路途中遺棄。

若不是昨晚夢回, 原以為記憶的豬已被歲月屠夫宰殺殆盡, 以為忘卻了如何吟唱那首《為了誰》, 以為忘了MTV畫面中曾沐雨飄揚的我們部隊的紅旗, 以為所有既往可以不戀。

我錯了, 在遙遠的地方, 或許是某個平行的世界, 我們泥水裡的身影尚在跋涉, 我們的軍歌仍在寰宇回蕩, 我的戰友們仍在以肉身為鋼鐵盾牆, 甘願負重為國。

我錯了, 哪怕崢嶸之地無法重返, 往昔熱血必在靈魂永存。 現世仍有如我們般為國而鋼的鐵骨。

時間去了哪兒?你去了哪兒?那在未知遠方流浪的你——我的兄弟, 我的戰友, 我想你了。 點點滴滴的軍營舊夢, 我該從何處掬一捧黃沙, 堵逝去如水。 被腦海裡熱血的記憶之浪浸濕雙眸後的今夜, 我忽然記起的一切——原以為的夢幻泡影卻是刹那的永恆。

他叫左康, 安徽人, 是我的兄弟, 我的戰友。 如今, 是天各一方不知所蹤的故人。

我認識左康時他17歲。 他曾輕描淡寫地告訴我, 起初, 哪有什麼夢想, 哪有保家衛國的領悟。 只是迫于生計, 家裡送他來部隊吃一份皇糧。 為了佐證, 他說左媽媽叮嚀:希望他在部隊能有口飽飯吃。 他說, 我的飽飯價值兩條“芙蓉王”呢。

21世紀的中國, 絕大多數窮鄉僻壤的角落也該解決了溫飽。 他說的“吃口飽飯”,

顯然有點言過其實, 無非書念得磕巴, 有一段青澀的年齡、一具充盈活力的身體, 期待從戎兩年熔爐的煉獄, 僅此而已。 在新兵營訓練時, 我們駐在環營皆山的密林深處, 我們的血與汗在林間和宿舍揮灑。 那時, 他睡在我上鋪。

他三番五次強調, 是因為左媽媽送了徵兵幹部兩條“芙蓉王”的香煙, 才讓他認識了我, 讓他來了南方的這支部隊, 後來穿越密林見了那座城市, 燃起他關於城市的夢。 我說, 照你這麼說, 加一塊兒就價值500塊錢。 他先是表情實誠地點頭, 又露出苦苦思索的神色, 再次認真地點頭, 口裡卻說不是。

我一直認為, 如果遭遇戰爭, 左康一定和我一樣, 會死得很快, 因為那時我們都不怕死。 哪有什麼“麥克亞瑟”說的:戰場上只有不怕死的軍人才配活著。

配活著不等同於能夠活著, 戰場上, 一粒不知哪兒飄來的跳彈就能輕鬆地讓不怕死的人收穫死亡, 以死亡凝固一條鮮活的生命。

憑心而論, 他訓練刻苦體能強悍, 令行禁止不打折扣, 是個好兵。 即使在新兵營, 那樣枯燥乏味、流血流汗的日子, 也不曾掉過淚喊過苦, 他沒有表露出來, 我知道他只是壓在心裡。 在他之前我全深有體悟:剛接觸各類槍械, 內心狂喜, 背著槍, 跳跑攀爬時只想扔了這多出的沉甸甸;在炊煙嫋嫋的黃昏想家, 覓一座山頭眺望遠方家鄉的方向直至天光黑定;一級戰備那天, 互看悄悄寫的遺書說, 哪怕有個姑娘可以牽掛、哪怕能打個電話回家......

他從來笑如夏花,

訓練生龍活虎, 沒人覺得他的心需要關照, 也沒人能預知未來。 他和我一樣執著, 執著得如立於九江洪水之中的人牆。

或許是當初我對他的關懷不夠, 或許是他走不出內心的混沌, 他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迷惘困頓, 或許生命原本就有許多無奈。 不然他不會發生以後的那些事。

他走了一條與我方向不同卻同樣顛簸坎坷的路。 我仿佛看見一條不知盡頭的林中小路, 我們都曾在岔路口站了許久, 猶豫著選擇了一條各赴天涯, 不知是路選中了我們, 還是我們自己選了路, 而今宿命的我, 更傾向於人是被路所選擇。

左康是個好兵, 但絕不是個好班長。 他當過兩次班長, 第一次一個月不到, 因為帶訓時踢了人被撤, 那是個不認真訓練的新兵, 他說不就是踢重了點,沒試圖再辯說。第二次複職不久,全團緊急集合拉練,連隊集合點名後,他不見了,留守人員一找,他啃著麵包蹲在廁所裡靠牆酣睡,為了吃頓麵包,班長職務被擼了。

選拔參加考軍校的苗子,他毅然決然的報名,又因為令他目眩的文化課而揮淚捨棄;去九江抗洪搶險,他歡欣鼓舞,扛著沙袋在滔天洪水裡滾爬,猶如平日戰術訓練一樣滿不在乎,若不是他被浪沖走漂出幾公里,他一定會吹噓很久;部隊將去執行緝私任務,他唯恐不得資格而苦學英語和專業技能,卻也為了一包煙脫離封閉培訓,翻圍牆跑兩公里去買。我抽著被他汗水浸濕的皺巴巴的煙時,說不上是什麼滋味,現在也沒想清楚。

我真誠地贊過他訓練、執行任務時悍不畏死的行為,他說了句非常正能量的話:無非是希望自己對得起這一身衣服。

我再說下去,他又老話重提,能讓我每天吃飽飯,以後有自己的錢給我爸買煙抽,讓我媽看見我得的獎章,部隊出去以後不被人看不起,有一份值得的經歷講給未來的老婆聽。他問我,不然,我有什麼可以吸引女孩子?

在忽然驚醒的夜裡,翻出獎章和如同歲月般泛黃的照片,看著照片裡制服整齊的我們,就仿佛依然置身於那片海,看見左康和我從緝私艇掉落到海裡,在黑夜冰冷的海浪裡翻騰著被卷到貨輪底部,他奮力把我推出船底。他被撈上來後,我過去看他,他哆哆嗦嗦的第一句就是,操,衣服濕了搞皺了。當時,我很愕然於他不在乎自己的僥倖活命,卻在乎衣服是否皺了。

在執行緝私任務時,我們統一把部隊的衣服換成了海關的深藍偏黑的制服,記得當初培訓我們的海關人員調侃:以前的肩章鑲有金黃色的邊,現在的肩章沒了黃邊,叫“黑得無邊無際”。

因為是一線口岸,從香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飛機、輪船、車輛......都屬於被海關監管的範圍。

那是個平凡的晴天,從香港經皇崗口岸入境的車流一如往常,我們仔細檢查車輛和證件,左康從上崗就問我衣服有沒有皺,問了三四次。估計快到他第五次問的時候,一行車隊從香港方向過來,我們並沒有覺得會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其實也不特別。當時,第一輛車下來兩個男人,拿一摞證件給我和左康,要求我們快一點,並問能不能只抽查一下,節省時間。左康看了看我,我點點頭,他明白我的意思是按要求辦。左康又抽空小聲問我,衣服整齊不?我沒理。

左康拘謹地拒絕了對方,態度看起來就顯得有些生硬。嚴格且一絲不苟地挨著查每一份證件,每一輛車,他認真的臉上淌著青春的汗水。有一個男人離開我們,朝後面走去,在第四輛車窗旁說了幾句話,接著拉開第四輛車的車門,我抬眼看見一個人走過來,一時間覺得很熟悉的感覺,我扯了下左康,他開始陪我一起發呆。另一個還在旁邊的男人看見我們的模樣,語帶不屑地提醒,他是劉德華。所以,請你們快一點。

劉德華微笑著走過來,在我們面前站定後說,辛苦了。轉身上車前很和氣地說了句謝謝,其他的幾句我現在已經忘了。當時,我和左康僵硬地笑著回應了一下,然後公事公辦查了他們車隊的每一輛車。查完,劉德華主動說,我給你們簽個名吧,這回左康明顯猶豫了一下,卻沒有探詢地看我,我們倆默契地回絕了。當時也並非矯情,而是有這方面的規定。車隊離去後,左康告訴我,不敢問我,是怕看見我眼睛裡寫的“要”,會忍不住想要個簽名,他又自言自語般地說:其實簽個名也沒什麼的,我真想要。我不無遺憾地說,我也是。接著他多少有些傻乎乎地笑道,得對得起這身衣服。後來有家報紙報導了這件事,左康見後笑得臉如花開。

類似的話,在拒絕一些臺灣人和香港人送的紅包時,他也傻乎乎地說過。我不覺得左康“對得起這身衣服”的說法是到部隊以後形而上的感悟,他的語氣更像一個老農民在感歎:得實實在在,別誤了春耕秋種的節氣。

我印象深刻的記得,一些香港人常常是備兩個紅包(查驗是兩人一組),一人一個,很多時候紅包裡是一張一千面值的港幣。我曾戲謔地問左康:人家的貨、證件、報關單都沒有問題,不就是送咱們喝茶的錢?將來回老家,這些錢,你得給你爸媽買多少煙和吃的,甚至蓋個房子?他乾脆而粗魯地說,你他媽收我就敢收。我說,真的,我無數次想收呢……他搶著說,結果呢?還是沒收。直到脫下那一身衣服,誰也沒有收過錢,脫下制服後,大家又都為錢而奔波。

回想起這些事情,讓我覺得羞愧惶恐,我們在這世上居然渡過那樣的青春,居然那樣活過,如今卻各自掙扎在不要變得更糟的路上。我恐怕不是忘了過去,而是不願意用過去的鏡子來照見當下全非的面容。過去的榮光人們早已忘卻,也該忘卻。其實,也並非被遺忘,而是單一的個體榮譽被消融在一個整體中罷了;過去的記憶,救贖不了當下的苟且,無論對於左康,還是對我來說。

左康後來在浙江寧波發生的事情,恐怕有他的彷徨與期望。我非常理解他。我必須理解,畢竟,他是我的兄弟,畢竟,他曾身負榮譽。

畢竟,人生實苦,在一路坎坷以後,我必須更理解他。

別後第九年,我無意中第一次得知左康的消息。當年他拒絕了劉德華主動要求簽名留念,拒絕了許許多多實在的誘惑。而今的他,卻在紛擾的生活裡困頓迷惑。

左康是農村人,義務兵,從部隊出來拿不了幾個錢,也沒有工作安排,政策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本身又沒有什麼學歷和一技之長,還多了些關於夢想和熱血的東西,他不願意再回老家。他輾轉打聽,投奔了浙江寧波的一位戰友,那位轉業後在當地派出所任職。據說左康在那裡發了一點小財,也找到了媳婦,一個家在當地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有事業編。我不知道那姑娘是否因了左康過去的榮譽而垂青,反正絕不會瞧上他的那點錢,也不會愛上他的貌,按現在的顏值標準:我們倆的顏值加起來估計能有60分就不錯了。

據說,那姑娘為了他,跟自己家裡拉鋸般冷戰了兩年,生米快煮成稀粥了才如願以償地在一起,並沒有領證,女方沒有戶口本,被她父親不知藏哪去了。

他們的愛情是有些勵志而俗套的故事,一個行武出身,學無所長苦苦謀生;一個家境富裕,模樣出眾。兩人因緣際會相識,又被愛情衝昏頭腦而具備了神奇力量,毅然走到了一起。聽見這件愛情故事時,我由衷地高興,也因為看到了心裡願意相信的東西而觸動。

儘管他們沒領證,同居之後,左康就想在寧波所屬的那座城市落地生根。可落地生根哪有那麼容易,在那位派出所工作的戰友照拂下,左康帶幾個農民工,攬一些工地安裝的活兒,有時需要墊資金先開工,有時又要強撐有實力的樣子去應酬甲方。大來大去,加上女方父親在當地頗有商場上的人脈,刻意壓制又設了個局,左康本就贏弱的資金被套,徹底告別了耐以為生的行業。

我聽說,是一個大型工廠的改建工程,甲方為了融資規劃著擴建,想營造出即將復工的繁榮假像,托人專找外地沒有勢力的小施工隊,壓根就沒打算在融資到位前付工程款。左康被女孩的父親選中。介紹工程的中間人也是女孩父親安排的,拿了左康的回扣,親手將左康推進了甲方的陷阱。

與左康簽合同半年後,甲方融資泡湯,工廠經營無以為繼,大小股東一起跑路,左康才知道不僅廠房是租的,還欠著租金;設備早抵給其他債主。這一切,女孩和左康全蒙在鼓裡。

左康在施工的半年裡墊了不少錢,陷得很深,這還不算,多數錢是借的高利貸。追債的人揚言要砍他。左康沒有來得及被砍,他就砍了別人,不是追債的高利貸,是他巧遇甲方的一個股東,向其討要工程款無果,又被對方的幾個朋友打罵時,他用路邊賣甘蔗的刀砍傷了兩人,落荒而逃。

左康丟下了他愛得辛苦的女孩,丟下了他們本就弱不禁風的未來,褪去了不為人知的榮譽,成了被網上追逃的嫌疑人。

我從來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該背負的代價,如同沒有真正不變的道德意義上的是非。砍人時血性迸發的左康,我該期望他不迷惘地忍辱,還是如我多數時一般迷惘地逆來順受?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左康兄弟,我想你了!

不管你在哪兒顛沛流離,那曾經熱血的歲月別被蹉跎劫掠。想起你,想起了那份拒絕的勇氣。我不敢說仍舊相信,但我一定會願意相信。

end

他說不就是踢重了點,沒試圖再辯說。第二次複職不久,全團緊急集合拉練,連隊集合點名後,他不見了,留守人員一找,他啃著麵包蹲在廁所裡靠牆酣睡,為了吃頓麵包,班長職務被擼了。

選拔參加考軍校的苗子,他毅然決然的報名,又因為令他目眩的文化課而揮淚捨棄;去九江抗洪搶險,他歡欣鼓舞,扛著沙袋在滔天洪水裡滾爬,猶如平日戰術訓練一樣滿不在乎,若不是他被浪沖走漂出幾公里,他一定會吹噓很久;部隊將去執行緝私任務,他唯恐不得資格而苦學英語和專業技能,卻也為了一包煙脫離封閉培訓,翻圍牆跑兩公里去買。我抽著被他汗水浸濕的皺巴巴的煙時,說不上是什麼滋味,現在也沒想清楚。

我真誠地贊過他訓練、執行任務時悍不畏死的行為,他說了句非常正能量的話:無非是希望自己對得起這一身衣服。

我再說下去,他又老話重提,能讓我每天吃飽飯,以後有自己的錢給我爸買煙抽,讓我媽看見我得的獎章,部隊出去以後不被人看不起,有一份值得的經歷講給未來的老婆聽。他問我,不然,我有什麼可以吸引女孩子?

在忽然驚醒的夜裡,翻出獎章和如同歲月般泛黃的照片,看著照片裡制服整齊的我們,就仿佛依然置身於那片海,看見左康和我從緝私艇掉落到海裡,在黑夜冰冷的海浪裡翻騰著被卷到貨輪底部,他奮力把我推出船底。他被撈上來後,我過去看他,他哆哆嗦嗦的第一句就是,操,衣服濕了搞皺了。當時,我很愕然於他不在乎自己的僥倖活命,卻在乎衣服是否皺了。

在執行緝私任務時,我們統一把部隊的衣服換成了海關的深藍偏黑的制服,記得當初培訓我們的海關人員調侃:以前的肩章鑲有金黃色的邊,現在的肩章沒了黃邊,叫“黑得無邊無際”。

因為是一線口岸,從香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飛機、輪船、車輛......都屬於被海關監管的範圍。

那是個平凡的晴天,從香港經皇崗口岸入境的車流一如往常,我們仔細檢查車輛和證件,左康從上崗就問我衣服有沒有皺,問了三四次。估計快到他第五次問的時候,一行車隊從香港方向過來,我們並沒有覺得會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其實也不特別。當時,第一輛車下來兩個男人,拿一摞證件給我和左康,要求我們快一點,並問能不能只抽查一下,節省時間。左康看了看我,我點點頭,他明白我的意思是按要求辦。左康又抽空小聲問我,衣服整齊不?我沒理。

左康拘謹地拒絕了對方,態度看起來就顯得有些生硬。嚴格且一絲不苟地挨著查每一份證件,每一輛車,他認真的臉上淌著青春的汗水。有一個男人離開我們,朝後面走去,在第四輛車窗旁說了幾句話,接著拉開第四輛車的車門,我抬眼看見一個人走過來,一時間覺得很熟悉的感覺,我扯了下左康,他開始陪我一起發呆。另一個還在旁邊的男人看見我們的模樣,語帶不屑地提醒,他是劉德華。所以,請你們快一點。

劉德華微笑著走過來,在我們面前站定後說,辛苦了。轉身上車前很和氣地說了句謝謝,其他的幾句我現在已經忘了。當時,我和左康僵硬地笑著回應了一下,然後公事公辦查了他們車隊的每一輛車。查完,劉德華主動說,我給你們簽個名吧,這回左康明顯猶豫了一下,卻沒有探詢地看我,我們倆默契地回絕了。當時也並非矯情,而是有這方面的規定。車隊離去後,左康告訴我,不敢問我,是怕看見我眼睛裡寫的“要”,會忍不住想要個簽名,他又自言自語般地說:其實簽個名也沒什麼的,我真想要。我不無遺憾地說,我也是。接著他多少有些傻乎乎地笑道,得對得起這身衣服。後來有家報紙報導了這件事,左康見後笑得臉如花開。

類似的話,在拒絕一些臺灣人和香港人送的紅包時,他也傻乎乎地說過。我不覺得左康“對得起這身衣服”的說法是到部隊以後形而上的感悟,他的語氣更像一個老農民在感歎:得實實在在,別誤了春耕秋種的節氣。

我印象深刻的記得,一些香港人常常是備兩個紅包(查驗是兩人一組),一人一個,很多時候紅包裡是一張一千面值的港幣。我曾戲謔地問左康:人家的貨、證件、報關單都沒有問題,不就是送咱們喝茶的錢?將來回老家,這些錢,你得給你爸媽買多少煙和吃的,甚至蓋個房子?他乾脆而粗魯地說,你他媽收我就敢收。我說,真的,我無數次想收呢……他搶著說,結果呢?還是沒收。直到脫下那一身衣服,誰也沒有收過錢,脫下制服後,大家又都為錢而奔波。

回想起這些事情,讓我覺得羞愧惶恐,我們在這世上居然渡過那樣的青春,居然那樣活過,如今卻各自掙扎在不要變得更糟的路上。我恐怕不是忘了過去,而是不願意用過去的鏡子來照見當下全非的面容。過去的榮光人們早已忘卻,也該忘卻。其實,也並非被遺忘,而是單一的個體榮譽被消融在一個整體中罷了;過去的記憶,救贖不了當下的苟且,無論對於左康,還是對我來說。

左康後來在浙江寧波發生的事情,恐怕有他的彷徨與期望。我非常理解他。我必須理解,畢竟,他是我的兄弟,畢竟,他曾身負榮譽。

畢竟,人生實苦,在一路坎坷以後,我必須更理解他。

別後第九年,我無意中第一次得知左康的消息。當年他拒絕了劉德華主動要求簽名留念,拒絕了許許多多實在的誘惑。而今的他,卻在紛擾的生活裡困頓迷惑。

左康是農村人,義務兵,從部隊出來拿不了幾個錢,也沒有工作安排,政策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本身又沒有什麼學歷和一技之長,還多了些關於夢想和熱血的東西,他不願意再回老家。他輾轉打聽,投奔了浙江寧波的一位戰友,那位轉業後在當地派出所任職。據說左康在那裡發了一點小財,也找到了媳婦,一個家在當地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有事業編。我不知道那姑娘是否因了左康過去的榮譽而垂青,反正絕不會瞧上他的那點錢,也不會愛上他的貌,按現在的顏值標準:我們倆的顏值加起來估計能有60分就不錯了。

據說,那姑娘為了他,跟自己家裡拉鋸般冷戰了兩年,生米快煮成稀粥了才如願以償地在一起,並沒有領證,女方沒有戶口本,被她父親不知藏哪去了。

他們的愛情是有些勵志而俗套的故事,一個行武出身,學無所長苦苦謀生;一個家境富裕,模樣出眾。兩人因緣際會相識,又被愛情衝昏頭腦而具備了神奇力量,毅然走到了一起。聽見這件愛情故事時,我由衷地高興,也因為看到了心裡願意相信的東西而觸動。

儘管他們沒領證,同居之後,左康就想在寧波所屬的那座城市落地生根。可落地生根哪有那麼容易,在那位派出所工作的戰友照拂下,左康帶幾個農民工,攬一些工地安裝的活兒,有時需要墊資金先開工,有時又要強撐有實力的樣子去應酬甲方。大來大去,加上女方父親在當地頗有商場上的人脈,刻意壓制又設了個局,左康本就贏弱的資金被套,徹底告別了耐以為生的行業。

我聽說,是一個大型工廠的改建工程,甲方為了融資規劃著擴建,想營造出即將復工的繁榮假像,托人專找外地沒有勢力的小施工隊,壓根就沒打算在融資到位前付工程款。左康被女孩的父親選中。介紹工程的中間人也是女孩父親安排的,拿了左康的回扣,親手將左康推進了甲方的陷阱。

與左康簽合同半年後,甲方融資泡湯,工廠經營無以為繼,大小股東一起跑路,左康才知道不僅廠房是租的,還欠著租金;設備早抵給其他債主。這一切,女孩和左康全蒙在鼓裡。

左康在施工的半年裡墊了不少錢,陷得很深,這還不算,多數錢是借的高利貸。追債的人揚言要砍他。左康沒有來得及被砍,他就砍了別人,不是追債的高利貸,是他巧遇甲方的一個股東,向其討要工程款無果,又被對方的幾個朋友打罵時,他用路邊賣甘蔗的刀砍傷了兩人,落荒而逃。

左康丟下了他愛得辛苦的女孩,丟下了他們本就弱不禁風的未來,褪去了不為人知的榮譽,成了被網上追逃的嫌疑人。

我從來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該背負的代價,如同沒有真正不變的道德意義上的是非。砍人時血性迸發的左康,我該期望他不迷惘地忍辱,還是如我多數時一般迷惘地逆來順受?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左康兄弟,我想你了!

不管你在哪兒顛沛流離,那曾經熱血的歲月別被蹉跎劫掠。想起你,想起了那份拒絕的勇氣。我不敢說仍舊相信,但我一定會願意相信。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