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被黑了2000年,唯獨他幹的這件事沒人敢黑,而且都要稱讚!

2000年來, 秦始皇基本上是被罵的多, 褒的少。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實膨脹了, 越來越殘暴, 做了很多錯事。 不過我們在羅列秦始皇罪行的時候, 也要認識到他其實還做了很多好事的, 而且有些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甚至於可以說是推動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大好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開拓嶺南地區, 同統一大中華。 然而在攻打嶺南的統一過程中卻遇到重重困難, 山高路遠軍需物資運輸是個大問題, 這也導致秦軍久久攻打不下來那些軍事力量落後的嶺南土著。 面對這種情況, 秦始皇命人在廣西興安縣附近的修建一條人工運河, 將湘江與灕江連接起來, 用來運載糧餉——這就是靈渠。 而靈渠一修通, 確實收到奇效, 很快秦始皇就統一了嶺南地區。

靈渠的修通拓展了華夏文明區域, 説明秦朝擴大了版圖, 可謂是功在當代。 不僅如此, 靈渠將湘江和灕江連成一氣, 使得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兩大水系發生了關係, 中國南北水路又多了一條溝通途徑, 有利於統治, 也有利於中原文明與嶺南文明的交流。

根據《史記》的記載, 秦始皇是命一個叫“祿”的監禦史來修建靈渠。 至於這個“祿”到底姓什麼,

沒人知道, 史書都沒有記載, 太遺憾了。 所以現在我們一般稱他為史祿, 人為的加了一個姓。

湘江和灕江兩條河流的流向並不相同, 要在這兩條河之前開鑿出一條渠, 必須選擇兩條河相距最近的點開鑿。 史祿發現廣西興安縣附近正是兩條河相距最近的點,

於是選擇了這個地方。 從這也可以看出秦朝時候人們, 對湘江和灕江的水文已經非常熟悉了。

靈渠其實是由兩條渠組成的, 北渠和南渠, 這是史祿的天才之處。 史祿先是在湘江中築起一道石堤, 將湘江一分為二, 一部分水流入北渠, 一部分水流入南渠,

通過南渠注入灕江。 北渠很短只有兩公里多, 而南渠則有33公里, 所以我們一般習慣性就直接把南渠稱為靈渠了。

史祿真正的天才之處是發明了斗門(運河的船閘), 這樣可以使船隻輕鬆從河的下游開到上游。 平時用船閘將靈渠的水分段儲存起來, 像階梯似的一級一級儲存。每當船隻向上游開時,先關閉後閘,開啟前閘,讓水流平,這樣船隻就可以輕鬆行駛了。靈渠就靠這種方法讓船隻“上臺階”,這樣來實現由地處向高處走。如果是船隻從高處往低處走,就採用相反的方法,先開啟前閘,讓水流平,再關閉後閘。好像現在長江上還在使用這種方法吧。

靈渠對我們今天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奇跡,可是在當時絕對是天才的構想。可惜的是史祿我們連他的姓都不知道,而靈渠背後的“投資人”秦始皇我們也只記得他焚書坑儒和殘暴,忘了他幹的這一件偉大事業。

中外逸聞秘史、百年歷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異事件 | 大嘴侃歷史

像階梯似的一級一級儲存。每當船隻向上游開時,先關閉後閘,開啟前閘,讓水流平,這樣船隻就可以輕鬆行駛了。靈渠就靠這種方法讓船隻“上臺階”,這樣來實現由地處向高處走。如果是船隻從高處往低處走,就採用相反的方法,先開啟前閘,讓水流平,再關閉後閘。好像現在長江上還在使用這種方法吧。

靈渠對我們今天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奇跡,可是在當時絕對是天才的構想。可惜的是史祿我們連他的姓都不知道,而靈渠背後的“投資人”秦始皇我們也只記得他焚書坑儒和殘暴,忘了他幹的這一件偉大事業。

中外逸聞秘史、百年歷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異事件 | 大嘴侃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