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功臣生存率最低的明朝,盤點幫朱元璋打天下的大明英烈最終結局!

西漢和明, 是兩個功臣生存率最低的王朝。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莽出身, 跟著他們打天下的功臣們結局大都悲慘, 今天就來盤點下大明英烈們的最終歸宿:

魏公徐達第一功臣, 正史稱他因背上生疽去世, 年五十四。 另有朱元璋賜蒸鵝, 其病疽毒發而死之說。 鄂公常遇春 第二功臣, 暴病去世, 年僅四十。 長子常茂以常遇春之功, 封鄭國公, 後因過失安置于龍州, 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曹公李文忠 第三功臣, 洪武十六年冬得病。 朱元璋親自去看他, 並讓淮安侯華中護醫藥。 第二年三月, 李文忠去世, 年四十六。 朱元璋懷疑華中下毒, 就貶了華中的爵, 流放他的家屬于建昌衛, 所有的醫生以及他們的妻兒都被斬。 另有朱元璋授意華中下毒之說。

衛公鄧愈 洪武十年, 鄧愈討伐吐蕃後回朝, 路上病重, 到壽春後去世, 年四十一;後被追封甯河王, 謐號武順。 長子鄧鎮繼承爵位, 改封申國公。 鄧鎮之妻是李善長的外孫, 李善長被殺, 鄧鎮也受牽連被殺。 信公湯和善終。 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 聞皇太子去世, 沐英哭得極其傷心(當初高皇后去世, 他哭至嘔血), 於是病重去世, 年四十八。 另有賜鴆毒死之說。 韓公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
因李善長身為元勳國戚, 卻明知胡惟庸逆謀而不揭發, 狐疑觀望, 心懷兩端, 大逆不道, 與其妻女弟侄闔家七十多人一齊被殺。

忠勤伯汪廣洋,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 中丞塗節對朱元璋說, 劉基被胡惟庸毒死, 汪廣洋應該知道詳情。 朱元璋便問汪廣洋,
汪廣洋回答說不知道。 朱元璋怒, 以汪廣洋結黨欺詐之罪, 將其貶至廣南。 後來, 他又想起了汪廣洋的其他罪行, 遂下令將其處死。 其餘被賜死的有:穎公傅友德, 宋公馮勝, 德慶侯廖永忠, 臨川侯胡美, 定遠侯王弼等六人。 被滅族的有:南雄侯趙庸, 延安侯唐勝宗, 吉安侯陸仲亨, 平涼侯費聚, 河南侯陸聚, 滎陽侯鄭遇春, 宜春侯黃彬, 靖甯侯葉升, 涼公藍玉, 永平侯謝成, 崇山侯李新, 景川侯曹震, 鶴慶侯張翼, 會甯侯張溫, 普定侯陳桓, 觸妒侯朱壽, 懷遠侯曹興等十七人。

死後被追罪的有:營陽侯楊璟, 濟甯侯顧時, 靖海侯吳禎, 鞏昌侯郭興, 永成侯薛顯, 臨江侯陳德, 汝南侯梅思祖等七人。 另外還有:永嘉侯朱亮祖與其子被鞭死;江夏侯周德興與其子周驥一併被殺;東平侯韓政病死, 子被殺;淮安侯華雲龍病死, 子被殺;長興侯耿炳文自殺。

再說幾個重臣:

徐達

朱元璋登基後, 讓徐達率軍抵禦蒙古。

徐達每年領兵出征, 每次回來後, 趕緊交出兵權。 他是朱元璋的布衣兄弟, 但卻恭敬謹慎異常。 朱元璋要把自己以前的住宅賜給他,觀察他的反應,徐達面對考驗,應對極為得當。

他在處理與其他功臣的關係時,也極為謹慎。胡惟庸想結好於他,他大概看出來胡惟庸將來要出事,不但不回應胡惟庸的示好,還時時向朱元璋表白。因此胡惟庸出事後,朱元璋趁機大殺功臣,牽連極廣,徐達卻躲過了這一難。徐達去世後,朱元璋讓他備極哀榮。當然,在帝王眼中,死了的功臣,才是好功臣。朱元璋為徐達之死輟朝,臨喪悲慟不已。他還將徐達追封為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徐達在軍中令出不二,治軍極嚴;他在朱元璋面前則恭恭敬敬,不多說話,既表現得忠厚,又不搶老朱的風頭。每當回朝,他只乘單車回家,不帶大批的護衛侍從。他不與武將們多來往,反倒喜歡與儒生們清談。這些都是他保命的招術,而且極為高明。

徐達有三個女兒嫁于皇家:長女是建文帝皇后,還有兩個女兒分別是代王妃和安王妃。

除了徐達這種以謹慎保命的之外,還有的功臣是自己主動交權,因而得以善終。

湯和

湯和是個智商很高的傢伙,但酒後容易胡言亂語。他駐守常州與張士誠對敵時,“嘗請事于太祖”,不知道他是向朱元璋要什麼好處,還是想提拔什麼人,朱元璋沒有同意,於是這傢伙就喝醉了口出怨言:“我鎮守此城,如同坐在屋脊上,倒向左邊就左邊贏,倒向右邊就右邊贏。”朱元璋聽聞後記恨他。後來,諸將論功,朱元璋找了些湯和的過失,沒有將他封公爵。再後來,湯和又立了許多大功,才被封為信國公。這時候,朱元璋還當面數落他在常州時的過失。

湯和第一個跳出來表示願意交出兵權回家鄉養老,朱元璋當然大喜,厚厚地賞賜了他。以後,朱元璋對他一直不錯。

第二年八月,湯和去世,年七十。朱元璋將他追封為東東甌王王。湯和晚年,再不敢像當年一樣亂講話:

這時候,有的功臣想棄官隱居也不行了。劉基的事,可為一例。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元朝時,他舉進士,任職,有廉直之名,後來辭職不做官。劉基博通經史,學問精深,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以劉基為首,認為劉基之才可以匹敵諸葛孔明。

朱元璋聽聞劉基和宋濂等人的名聲,便送禮聘請。劉基到來後,陳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大喜,為他們築了禮賢館。

朱元璋東征西討,劉基出了很多主意,極得朱元璋信任。但朱元璋取得天下後,他們這些功臣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朱元璋在各地加稅,唯獨免了劉基老家青田縣一這可以極大地滿足讀書人的虛榮心,朱元璋還是個很細心體貼的人。劉基在元朝末年曾經當過官,對元朝的弊病瞭解得很深,是反腐敗的急先鋒。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劉基與李善長留守京城。他主張嚴明綱紀,犯過者都予以嚴懲。有個叫李彬的犯了罪,李善長為他求情,但劉基還是將他殺了,從此劉基便與李善長結了怨。

後來,有許多怨恨劉基的人進讒言低毀他。恰在此時,劉基的妻子去世了,他於是請求辭職回鄉。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劉基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歸老於鄉。

朱元璋曾寫信問劉基天象之事,劉基詳細回復,但把草稿全部燒掉了。他回信的大意是:霜雪之後,必有陽春,如今國家的權威已經樹立,施政時應該略寬和一些。

劉基回鄉後,為了避禍,每天只是下棋喝酒,絕不與官員來往。青田知縣想見他,他謝絕不見,於是這個知縣扮做農民來看他。當時劉基正在洗腳,就讓人將來客引到他的茅舍,做飯招待。青田知縣這時才告訴他自己的身份,劉基驚起,自稱是知縣治下之民,將他送走,再也不見。不過,他雖然如此謹慎,終究還是被胡惟庸構陷。

當初,劉基說青田縣附近有一個叫談洋的地方,有大量的私鹽販子。當年方國珍就是以販私鹽而造反的,因而劉基建議在當地設巡檢司。於是,胡惟庸就讓人上告說,談洋這個地方有王氣,劉基企圖占為自家的墓地;當地百姓不肯,劉基便請設巡檢司驅逐百姓。

這是最犯帝王忌諱的事情。朱元璋雖然沒有將劉基治罪,但頗為所動,於是取消了劉基的養老俸祿。劉基恐懼,入朝謝罪,留在京城不敢回去。後來,他憂憤發病,於洪武八年四月去世,年六十五。劉基在京城生病時,胡惟庸曾帶醫生來。劉基喝了這醫生給的藥,腹中生了拳頭大的一塊硬東西。後來,中丞塗節出首胡惟庸逆謀,說是胡惟庸毒死了劉基。

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的有秦,西漢、東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這十個王朝的開國君主中,西漢的劉邦和明朝的朱元璋殺戮功臣最多,而這兩個人的出身,相對於嬴政、劉秀、司馬炎、楊堅、李淵、趙匡胤來說比較低,都是直接出身草莽,在大起義中武力搶了政權,可以說是洗乾淨了腳上的泥巴,就做了皇帝。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一個賴酒賬的小小亭長,一個到處要飯的和尚,打了幾年仗,就當了皇帝,動一動手指頭,就會讓成千上萬的腦袋落地—我想,劉邦和朱元璋的腦袋不免有點暈,好像做夢一樣。以前見個縣令,腿肚子要打顫;還有些更大的官,不要說沒見過,有的聽都沒聽過。想一想,這皇位自己都能坐,還有什麼人不能坐?於是,不免有些人人都要搶他位子的感覺,都殺了才放心。

再說,這些功臣有好些是皇帝的布衣兄弟,一起吃過狗肉、喝過老酒,互相劉三、老朱地叫過,心裡未必就相信這廝是什麼真命天子。當初,劉、朱為了拉他們人夥,卑辭厚禮,三番五次,動之以情、誘之以肉,是把他們當“人才”請來創業的。那些江山已定之後來投奔的就不一樣了,都是托人引見,經過層層面試,有的還鑽了門子才得以食一份君祿的。見著皇帝,這幫老夥計有時候還是大大咧咧、隨隨便便的樣子,當然,有些粗坯也不懂什麼君臣禮儀;而後來的小臣見了皇帝就恭恭敬敬,他們懂禮儀,知進退,會說奉承話,捧得皇帝如在雲端,太舒服了。於是,皇帝看著老兄弟,就越看越不順眼,又知道這些傢伙都是些無法無天、殺人如麻的狠角色,似乎對自己的江山格外有威脅,若不殺了,只怕會有麻煩。

這些可憐的老傢伙們,好不容易跟著劉三、老朱一起殺官造反,有了官爵,如今正想好好享受一番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日子,斷不肯來什麼功成身退,於是就一個個等著挨刀子,排著隊地等死。“泛舟五湖”什麼的,他們未必聽過,就算聽過也會覺得範蠡是個大傻瓜。

至於割據小國的君主,也會殺戮功臣。不過,他們殺上幾個以後,其他的功臣要麼造反,要麼叛逃,或者不等他殺完,敵國已經趁機打過來了,滅了他的國。所以,那些割據小國的皇帝也未必是都是些心慈手軟的主兒。

朱元璋要把自己以前的住宅賜給他,觀察他的反應,徐達面對考驗,應對極為得當。

他在處理與其他功臣的關係時,也極為謹慎。胡惟庸想結好於他,他大概看出來胡惟庸將來要出事,不但不回應胡惟庸的示好,還時時向朱元璋表白。因此胡惟庸出事後,朱元璋趁機大殺功臣,牽連極廣,徐達卻躲過了這一難。徐達去世後,朱元璋讓他備極哀榮。當然,在帝王眼中,死了的功臣,才是好功臣。朱元璋為徐達之死輟朝,臨喪悲慟不已。他還將徐達追封為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徐達在軍中令出不二,治軍極嚴;他在朱元璋面前則恭恭敬敬,不多說話,既表現得忠厚,又不搶老朱的風頭。每當回朝,他只乘單車回家,不帶大批的護衛侍從。他不與武將們多來往,反倒喜歡與儒生們清談。這些都是他保命的招術,而且極為高明。

徐達有三個女兒嫁于皇家:長女是建文帝皇后,還有兩個女兒分別是代王妃和安王妃。

除了徐達這種以謹慎保命的之外,還有的功臣是自己主動交權,因而得以善終。

湯和

湯和是個智商很高的傢伙,但酒後容易胡言亂語。他駐守常州與張士誠對敵時,“嘗請事于太祖”,不知道他是向朱元璋要什麼好處,還是想提拔什麼人,朱元璋沒有同意,於是這傢伙就喝醉了口出怨言:“我鎮守此城,如同坐在屋脊上,倒向左邊就左邊贏,倒向右邊就右邊贏。”朱元璋聽聞後記恨他。後來,諸將論功,朱元璋找了些湯和的過失,沒有將他封公爵。再後來,湯和又立了許多大功,才被封為信國公。這時候,朱元璋還當面數落他在常州時的過失。

湯和第一個跳出來表示願意交出兵權回家鄉養老,朱元璋當然大喜,厚厚地賞賜了他。以後,朱元璋對他一直不錯。

第二年八月,湯和去世,年七十。朱元璋將他追封為東東甌王王。湯和晚年,再不敢像當年一樣亂講話:

這時候,有的功臣想棄官隱居也不行了。劉基的事,可為一例。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元朝時,他舉進士,任職,有廉直之名,後來辭職不做官。劉基博通經史,學問精深,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以劉基為首,認為劉基之才可以匹敵諸葛孔明。

朱元璋聽聞劉基和宋濂等人的名聲,便送禮聘請。劉基到來後,陳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大喜,為他們築了禮賢館。

朱元璋東征西討,劉基出了很多主意,極得朱元璋信任。但朱元璋取得天下後,他們這些功臣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朱元璋在各地加稅,唯獨免了劉基老家青田縣一這可以極大地滿足讀書人的虛榮心,朱元璋還是個很細心體貼的人。劉基在元朝末年曾經當過官,對元朝的弊病瞭解得很深,是反腐敗的急先鋒。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劉基與李善長留守京城。他主張嚴明綱紀,犯過者都予以嚴懲。有個叫李彬的犯了罪,李善長為他求情,但劉基還是將他殺了,從此劉基便與李善長結了怨。

後來,有許多怨恨劉基的人進讒言低毀他。恰在此時,劉基的妻子去世了,他於是請求辭職回鄉。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劉基為誠意伯;第二年,賜他歸老於鄉。

朱元璋曾寫信問劉基天象之事,劉基詳細回復,但把草稿全部燒掉了。他回信的大意是:霜雪之後,必有陽春,如今國家的權威已經樹立,施政時應該略寬和一些。

劉基回鄉後,為了避禍,每天只是下棋喝酒,絕不與官員來往。青田知縣想見他,他謝絕不見,於是這個知縣扮做農民來看他。當時劉基正在洗腳,就讓人將來客引到他的茅舍,做飯招待。青田知縣這時才告訴他自己的身份,劉基驚起,自稱是知縣治下之民,將他送走,再也不見。不過,他雖然如此謹慎,終究還是被胡惟庸構陷。

當初,劉基說青田縣附近有一個叫談洋的地方,有大量的私鹽販子。當年方國珍就是以販私鹽而造反的,因而劉基建議在當地設巡檢司。於是,胡惟庸就讓人上告說,談洋這個地方有王氣,劉基企圖占為自家的墓地;當地百姓不肯,劉基便請設巡檢司驅逐百姓。

這是最犯帝王忌諱的事情。朱元璋雖然沒有將劉基治罪,但頗為所動,於是取消了劉基的養老俸祿。劉基恐懼,入朝謝罪,留在京城不敢回去。後來,他憂憤發病,於洪武八年四月去世,年六十五。劉基在京城生病時,胡惟庸曾帶醫生來。劉基喝了這醫生給的藥,腹中生了拳頭大的一塊硬東西。後來,中丞塗節出首胡惟庸逆謀,說是胡惟庸毒死了劉基。

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的有秦,西漢、東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這十個王朝的開國君主中,西漢的劉邦和明朝的朱元璋殺戮功臣最多,而這兩個人的出身,相對於嬴政、劉秀、司馬炎、楊堅、李淵、趙匡胤來說比較低,都是直接出身草莽,在大起義中武力搶了政權,可以說是洗乾淨了腳上的泥巴,就做了皇帝。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一個賴酒賬的小小亭長,一個到處要飯的和尚,打了幾年仗,就當了皇帝,動一動手指頭,就會讓成千上萬的腦袋落地—我想,劉邦和朱元璋的腦袋不免有點暈,好像做夢一樣。以前見個縣令,腿肚子要打顫;還有些更大的官,不要說沒見過,有的聽都沒聽過。想一想,這皇位自己都能坐,還有什麼人不能坐?於是,不免有些人人都要搶他位子的感覺,都殺了才放心。

再說,這些功臣有好些是皇帝的布衣兄弟,一起吃過狗肉、喝過老酒,互相劉三、老朱地叫過,心裡未必就相信這廝是什麼真命天子。當初,劉、朱為了拉他們人夥,卑辭厚禮,三番五次,動之以情、誘之以肉,是把他們當“人才”請來創業的。那些江山已定之後來投奔的就不一樣了,都是托人引見,經過層層面試,有的還鑽了門子才得以食一份君祿的。見著皇帝,這幫老夥計有時候還是大大咧咧、隨隨便便的樣子,當然,有些粗坯也不懂什麼君臣禮儀;而後來的小臣見了皇帝就恭恭敬敬,他們懂禮儀,知進退,會說奉承話,捧得皇帝如在雲端,太舒服了。於是,皇帝看著老兄弟,就越看越不順眼,又知道這些傢伙都是些無法無天、殺人如麻的狠角色,似乎對自己的江山格外有威脅,若不殺了,只怕會有麻煩。

這些可憐的老傢伙們,好不容易跟著劉三、老朱一起殺官造反,有了官爵,如今正想好好享受一番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日子,斷不肯來什麼功成身退,於是就一個個等著挨刀子,排著隊地等死。“泛舟五湖”什麼的,他們未必聽過,就算聽過也會覺得範蠡是個大傻瓜。

至於割據小國的君主,也會殺戮功臣。不過,他們殺上幾個以後,其他的功臣要麼造反,要麼叛逃,或者不等他殺完,敵國已經趁機打過來了,滅了他的國。所以,那些割據小國的皇帝也未必是都是些心慈手軟的主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