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黔東南苗侗少兒非遺歌舞展演

苗族群舞《盛裝》。

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市七縣的一百多名少數民族師生參加了這次演出活動。 貴州省黔東南州是民族民間藝術極其豐富多彩的地方,

尤以苗、侗民間歌舞享譽中外。 著名電影作曲家楊紹櫚(電影《喜盈門》《少年犯》等的“金雞獎”獲得者), 就來自這片土地。

演出的大幕徐徐拉開, LED播放出《大美黔東南》的旖旎風光後, 緊接著被稱作苗族蘆笙製作之鄉的凱裡市舟溪鄉小學表演了《蘆笙舞》, 展現了苗族舞蹈的特色;隨後, 來自雷山縣丹江小學唱起了耳熟能詳的苗族飛歌《苗家兒女感謝黨》, 飛歌穿越高山峻嶺, 震撼人心, 道出千家萬戶苗寨人民的心聲, 觀眾席中響起熱烈的掌聲。 來自侗族大歌的發源地、江縣小黃村的小學生們又唱響了《共產黨像春天的太陽一樣》《天地人間充滿愛》。

1986年, 黔東南州黎平縣侗族大歌唱響了法國巴黎國際藝術節,

征服了全場國際大師及評委, 打破了西方某些學者妄說中國民歌無多聲部合唱的偏見。 侗族大歌還登上了維也納的金色大廳, 從而譽享天下。 丹寨縣是被文化部命名的錦雞舞藝術之鄉, 這種別具一格的民間傳統舞蹈, 展現苗族同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丹寨縣揚武中學的學生們用婀娜多姿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深受觀眾的讚賞。

侗族歌舞《喜迎客》, 來自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侗年。

來自台江縣登交村的協鑫登交希望小學的三位學生帶著一份特別的感謝登上舞臺。 他們所在的村寨交通極不方便, 生活水準在貧困線上, 上學都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2014年, 在愛心人士的牽線下, 上海協鑫集團捐款達300萬, 新建了校舍, 解決了幾座大山村寨孩子上學和住校的困難。 而孩子們用真誠的歌聲以及傳統苗繡向協鑫陽光慈善基金會傳遞謝意。

眾多精彩的非遺節目中, 有黎平縣第四中學的侗族琵琶歌, 有台江縣的《反排木鼓舞》, 有錦屏縣第二小學的北侗民歌《阿娥哩》《嘎溜》,

也有黃平縣新洲第三小學的革家酒歌——《傳統酒歌聯唱》。 黎平縣四中、從江縣小黃村的侗族歌舞《踩歌堂》, 把演出氣氛烘托到高潮, 臺上台下, 融為一體。

本次展演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和貴州黔東南州教育局主辦。 參加此次演出的苗侗師生在上海的行程中除參觀上海標識性景觀外, 還將到上海相關社區和學校進行文化藝術交流。

題圖來源:蔣迪雯 攝 欄目主編:李君娜 圖片編輯:蘇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