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奶奶從不溺愛孫子,在家常讓孩子幹活,臨終前孩子都不願見她一面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會更好的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 體驗勞動的樂趣。 很多家長都會從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樣對孩子動手能力, 協調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不過家長也應該注意適量, 過猶不及。

親戚家的兩個孩子從小都是由農村的奶奶帶著。 老人家從來不溺愛孩子, 家裡的農活都是讓孩子做。 即使小孫女才三四歲, 竟然也可以幫奶奶上山撿樹枝, 柴火, 並且幫奶奶背砍的木柴。 那麼一擔柴, 大人背起來都感覺有點重的。 等到收穫及季節, 兩個小傢伙更是不能閑著, 幫助割麥子, 曬麥子……哪裡都不缺少他們的身影。

偶爾不想幹了, 就會被奶奶一頓責備, 她總是會講爸爸小時候的故事。 那個年代, 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勞動, 否則就更沒有飯吃了。 他們的爸爸學習好, 每次放假, 總會幫家裡做家務, 是他們的榜樣。

不過, 長時間的過度勞動, 造成的兩個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重, 而且因為老人不適當的教育方式, 更是給孩子留下了一種印象——奶奶根本就不愛他們, 整天就知道讓他們幹活的印象。 後來即使他們長大了, 對於老人家的行為還是耿耿於懷。 甚至老人去世了, 已經到城裡求學的孩子們仍然不願回來給老人送終。 這不得不說是老人教育的失敗。

孩子的爸爸很傷心, 畢竟他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但是對於他們的行為, 也表示理解。 畢竟母親什麼樣, 兒子最瞭解。 小的時候, 他也是這樣過來的, 曾經也很懷疑媽媽為什麼總是讓他幹那麼多活。 而且媽媽總是很強勢, 對於她說的話, 必須服從, 否則就會動手打他。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她奉行的教育方式。

小編認為, 每個人的天資都不一樣, 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有的教育方法, 對於某些類型的孩子會很有幫助,

但是卻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孩子。 所以, 家長在讓孩子幫助做家務的時候, 是不是也應該注意順序漸進, 慢慢讓孩子體會做家務的樂趣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