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教育普及率不低,為何國民讀書率卻很小?

網友一:

2.當今社會人心浮躁, 難以靜心讀書。 在這樣一個功利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的時代, 人們對物質性東西的追求遠高於精神性的。 閱讀, 特別是經典閱讀, 需要一個人靜下心來進行, 且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這一切對今天的人來說都是很難實現的。

網友二:

以手機閱讀為代表的速食化閱讀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閱讀。 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全社會沒有形成愛讀書、樂藏書的氛圍。 人與人之間極少有討論讀書的, 讀書人群的範圍變得很小, 基本只限於學術圈, 就連教師, 閱讀情況也不容樂觀。

一個國家只有崇尚閱讀, 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才會有提高的可能。 我國雖然有全國讀書日, 但回應的人畢竟還少。 如果有一天國人的閱讀熱情像以色列、德國那樣, 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色才會濃厚起來, 才會把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積累更好的傳承下去。

網友三:

應試教育的結果。 急功近利為升學而讀, 讀書成了敲門磚, 進門之後當然會扔掉。 更主要的原因, 是語文教學的失敗, 應試教育將美文變成難答題, 失去了文學閱讀的興趣, 留下的是苦澀記憶, 一旦出了校門, 誰還再愛讀書?當然, 社會風氣也是重要原因, 地方領導抓政績而忽略文化, 特別是讀書風氣的培養, 也是重要成因。 相信物質文明的發達最終會影響讀書風的濃郁, 書香中國, 詩書中國, 為期不遠!

網友四:

不對, 讀書是學校培養的, 不讀書是社會自動放棄的, 原因是再沒有老師的要求了, 屬於自由安排, 另外最主要的是文化程度低, 不重視閱讀。 即使是閱讀也是些言情逸事, 或一些趣聞。 現在大多數人, 都願意玩麻將, 撲克, 好像這是一種職業了。 所以就更把書放到腦後了, 就這樣成了習慣。 這與學校教育無關, 任何一所學校的教育, 沒有說別讀書, 別寫字, 多玩麻將, 撲克。

網友五:

從小開始, 大部分人接受各種教育的初始目的, 就是為了成績, 為了班裡的排名, 為了讀更好的學校,

為了考上名牌大學。 而讀名牌大學的目的, 則是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 然後就是結婚生子, 再用這一套去框定自己的下一代。 子子孫孫, 無窮匱也。

別看中國的網文事業那麼發達, 完全可算全球獨一份, 無論是作者數量還是讀者人數、點擊率, 本質上卻無法說明中國人愛閱讀。 為什麼?因為看的是網文啊!網文是啥?由於它的成因, 網文只能是速食式的輕鬆閱讀, 以取悅感觀為主的, 堪為書本中的肥皂劇。 看完了也就看完了, 能說得到了啥?很少。

只有那麼很少的一部分人, 從小開始, 因為家庭及各種原因, 閱讀面比較廣, 不僅限於教材類的書, 還會涉獵其它, 長大以後, 他們就成了愛閱讀的那部分人。

網友六:

簡單的說, 我們學校的教育就是考試, 根本沒教我們讀書, 涉及以下問題:讀書有什麼用(為什麼讀書)、讀那些書(是小說, 還是經史子集)、怎麼讀書(一本書拿到手裡怎麼讀――要做標記、可以在書框上寫批評)。 這些問題是我走上社會很多年讀書遇到的問題, 括弧裡的內容是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上學根本沒有讀過幾本課外書(那怕是經常作為考試題目的經典、名著――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外國名著等等),因為根本不知道到哪裡找到書(雖然學校有圖書館)。

【客官戳戳我嘛!】☝☝☝☝

我上學根本沒有讀過幾本課外書(那怕是經常作為考試題目的經典、名著――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外國名著等等),因為根本不知道到哪裡找到書(雖然學校有圖書館)。

【客官戳戳我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