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不會爆TEC的本田,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最近有朋友問我, 本田有什麼車還能爆tec。 整個人頓時一乍, 爆tec這個詞, 你不說我都忘了。

車迷津津樂道的爆tec, 歸根到底就是早期本田可變升程技術(Vtec),

還沒達盡善盡美狀態。 表現為氣門升程變大那一刻, 動力突然陡增, 有種類似起渦輪的感覺。 說到底, 爆tec其實是種機械瑕疵, 可是這種爆tec的感覺, 曾吸引車迷以身犯險, 在道路上想方設法把轉速壓到4000轉這個關口。

現在的本田車, 雖然還有可變氣門升程技術, 但氣門變化過程能處理到無感, 車主們早已不知道爆tec為何物。 VTEC屬於技術進步的典型, 類似于劉慈欣《三體》裡的科技觀, 三體人的武器水滴儼然是個藝術品, 看不出任何作為武器的本質。 技術越先進, 它自身部分越隱藏得越深, 氣門升程儘管經歷了變化, 你在實際使用中, 卻找不出任何蛛絲馬跡。

渦輪車也經歷過類似演化, 早期渦輪車的遲滯非常明顯。 假如你想去體現這種感覺, 可以去租台經典款的哈弗H6, 在2000轉以下完全沒力去拖動。 至於現在的渦輪車, 雖然我說自己更喜歡自吸感覺, 但更多是作為車迷的吹毛求疵。 目前大部分渦輪車, 低扭至少能做到得體, 而且還沒法讓你察覺出介入點。 區別更多體現在全力加速時,

自吸由於動力隨轉速漸進增加, 會有股韌勁拉著車走。 不會像渦輪那樣, 動力瞬間迸發, 車被一下子推出去。

除了渦輪遲滯之外, 早期渦輪能很清楚聽到泄壓閥放氣的聲音。 去到現在, 泄壓閥的聲音被很好地隱去。 跟長城的情況一樣, 你在一些技術古老點的發動機上, 能找回這種泄壓閥聲音, 例如幻速S6上那副1.5T。 記得有次媒體活動, 有個媒體跟廠家提意見, 應該把泄壓閥的聲音放出來才帶感。 當然啦, 這種提議簡直是個大寫的神經病, 在一台家用車上放這種聲音, 你個人喜歡去改裝就好了。

這個跟本田爆tec一樣, 原來是技術上的一點瑕疵, 反而讓車迷沉迷其中 , 成為缺陷美。 就像現在的人, 聽有滋滋聲的黑膠唱片反而是種品味。

我最初認識的運動車, 就是寶馬E90 3系和老馬自達3。 這類車開起來有滿滿的機械感, 尤其是轉向很重, 同時會回饋很多路感。 後來福克斯是個轉捩點, 運動車轉向變得越來越輕, 越來越沒有路感, 可是比例卻快得很賊。 過去液壓助力的轉向,

對阻尼輕重調節幅度, 很難像電子助力那麼隨意。 你要保證轉向在跑高速有穩定感, 低速就難免會遭殃, 因照顧快跑而犧牲日常便利性。 去到現在的電子助力, 電機能隨時大幅度改變助力, 能做出低速輕如無物, 高速又能穩重的轉向。

可以說, 過去那種很重的轉向, 屬於技術局限而來的妥協。 現在做到好的電子助力, 傳遞路感雖少, 但真是激烈駕駛起來, 依然很準繩, 同樣能很清晰通過回饋知道要如何處理。 很典型就是現在的馬自達, 平時覺得轉向很無感, 但在緊急變線之類的動作, 又有很清晰的回饋力, 讓你能用直覺知道前輪在撕扯時的受力狀態。

以實質表現來說, 輕且路感克制的轉向更能體現技術進步。 可我還是喜歡以前的重轉向,會覺得轉向跟車輪間有確切的連接。或者在車這事上,我有點像老人家的吃古不化,用慣紙幣,會覺得電子支付很不可靠,錢會被電腦隨便篡改掉。

最後依然要引到去電動車,以劉慈欣的科技觀來看,電動車形態要高於燃油車。燃油車難免會讓你察覺到機械的存在,哪怕去到賓士S600這麼高級的燃油車,你仍時時刻刻會受到機械本身的限制。發加速取決於發動機轉速,而轉速又會受到摩擦、活塞慣性等因素限制,調整起來會有很多阻礙因素。至於電機,天生就能隨時調節輸出,天生就沒有噪音,真正做到讓你感覺不出動力系統的存在。依然搬出那個老例子,燃油車像機械表,電動車像電子錶。後者代表更先進的技術,但前者卻因諸多先天缺陷,而讓人欲罷不能。

可我還是喜歡以前的重轉向,會覺得轉向跟車輪間有確切的連接。或者在車這事上,我有點像老人家的吃古不化,用慣紙幣,會覺得電子支付很不可靠,錢會被電腦隨便篡改掉。

最後依然要引到去電動車,以劉慈欣的科技觀來看,電動車形態要高於燃油車。燃油車難免會讓你察覺到機械的存在,哪怕去到賓士S600這麼高級的燃油車,你仍時時刻刻會受到機械本身的限制。發加速取決於發動機轉速,而轉速又會受到摩擦、活塞慣性等因素限制,調整起來會有很多阻礙因素。至於電機,天生就能隨時調節輸出,天生就沒有噪音,真正做到讓你感覺不出動力系統的存在。依然搬出那個老例子,燃油車像機械表,電動車像電子錶。後者代表更先進的技術,但前者卻因諸多先天缺陷,而讓人欲罷不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