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治郁新方——柴胡縱橫湯

鬱證是臨床常見病證之一, 溯其源流, 範圍有廣狹之分;究其證治, 方藥因虛實各異。

隨著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 逐漸向生物 - 心理 - 社會新的醫學模式轉變,

凡因外感六淫、內傷七情, 或飲食勞倦等引起臟腑功能紊亂, 氣機被阻, 氣血瘀滯所致諸症, 按鬱證辨治, 皆可取得顯著療效。

鬱者, 滯而不通之義。 在《內經》有木郁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等五鬱之治的論述。

仲景則將鬱證包括在百合病、髒躁等婦人雜病中辨治, 其方藥甘麥大棗湯、半夏厚朴湯等, 至今仍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迨至金元, 朱丹溪提出了氣、血、痰、濕、食、火六鬱之說, 並創制越鞠丸以治之。 其弟子王安道雲:“凡病之起也, 多由乎鬱。 ”王節齋進而發揮說:“有鬱久而生病, 或久病而生鬱, 或誤藥雜亂而成鬱。 ”至此, 鬱證的範圍擴大了。

明代醫家趙獻可繼承前說, 指出鬱證的範圍甚廣:“傷風,

傷濕, 除直中外, 凡外感者, 俱作鬱者。 ”其他內傷雜病, 如血證、咳嗽、黃疸、嘔吐、腹滿、腹痛、疝痛、飧泄等, 亦可作鬱看。 但他認為諸鬱多因木鬱所致, 治其木鬱, 使肝膽之氣舒展, 則諸證自解。 故主張“以一代五法”, 用逍遙散為治木鬱之主劑。

在此說影響下, 後世醫家所論的鬱證, 雖仍包括外感致鬱及情志致鬱在內, 但已逐漸把情志所引起的郁證, 作為主要內容。 如清代醫家沈金鼇雲:“諸鬱, 髒氣病也。 其原因由思慮過深, 更兼氣弱, 故六鬱之病生焉。 ”這樣, 鬱證的範圍就縮小了。

情志之鬱, 乃狹義之鬱, 其治法雖有疏肝理氣、清心瀉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絡、化痰滌飲、益氣養陰等不同, 然以逍遙散調和肝脾最為常用。 800年來, 用此方治肝鬱脾虛療效卓著。

隨著人類的競爭, 社會的進步, 科技的發展, 由社會、心理因素所導致的, 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的各種病證日益突出。 這種由情志怫鬱、氣機瘀滯而導致血滯、痰結、食積、火鬱, 乃至臟腑不和而引起的種種疾病, 若投以逍遙散, 則很難使郁解滯化。

因逍遙散主治的是肝脾兩虛, 木不疏土, 而現在臨床上所見的鬱證, 多是肝氣鬱結, 脾失健運。 這裡的肝氣鬱結, 木旺乘土是實證;脾胃受乘, 納化失常, 亦非虛證。 如果說是脾(胃)虛, 那是因營養過剩或過偏, 而導致的虛中有滯。

河南中醫藥大學張鳴鐘教授根據歷代醫家經驗, 結合臨床實際情況, 擬制一方, 名“柴胡縱橫湯”, 主治木旺乘土, 肝強脾弱之鬱證, 獲效甚捷。

組成:柴胡10g, 木香6g, 郁金12g, 白術12g, 枳殼10g, 半夏12g, 茯苓12g, 甘草6g。

功能:疏肝解鬱, 健脾消滯。

主治:木旺乘土, 肝強脾弱之鬱證。 可廣泛應用於四髒不平, 中氣先鬱, 或積食停痰, 納化失常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木香、郁金理氣活血;白術、枳殼健脾消滯;半夏、茯苓健脾利水,

燥濕化痰;甘草益氣緩中, 調和諸藥。

怪病多鬱。 本方加味可治癒因肝鬱所致的某些怪症。

例如, 患者李某, 女, 24歲, 工人。 平素性情剛強, 遇事易躁。

1981年夏, 新購自行車被盜, 惱怒不已。 漸覺胸悶咽塞, 喉中出現“鐘擺聲”, 寢食不安。 頻繁更醫, 多方檢查, 難定病名, 迭經中西醫治療, 未能取效。 延至初秋, 經人推薦, 來我處就診。 診見面帶愁容, 舌苔薄白滑膩稍黃, 喉中發出“滴答”“滴答”鐘擺聲, 不受呼吸干擾, 音響而有節律;脈象弦滑。 詢其月經, 二便尚正常。 脈證合參, 系屬鬱怒傷肝, 木旺乘土, 痰濕阻滯, 氣機不利所致。

予柴胡縱橫湯原方原量, 以疏肝解鬱, 健脾消滯, 加連翹12g以清熱散結、淡竹茹12g以化痰通絡。 囑取3劑, 每日1劑, 兩次煎服。 越2日後, 患者喜來相告, 服藥當晚,喉中“鐘擺聲”即減,並能安睡。細聽之,僅聞到“嚓嚓”“嚓嚓”的類似手錶聲。既獲顯效,原方繼服3劑。藥後病除。隨訪年餘,療效鞏固。

有些器質性疾病,表現“肝”“脾”鬱結症狀者,採取柴胡縱橫東加味治之,亦能取得顯著療效。

例如,患者王某,女,79歲,家務。患冠心病、膽結石,在某縣醫院已住院兩月,因年邁體弱,只好採取對症治療,症狀時輕時重。延至1992年春節前夕,因操心過年之事,突然膽石症發作,胸脅脹痛,心悸嘔惡,病情甚險,院方已通知家屬,做最壞打算。春節在即,舉家不安,遂慕名乘車百餘裡,來我處求治。診見患者,急性病容,身體消瘦,彎腰按腹,呻吟不已,舌苔薄白滑膩,脈象弦滑稍數。

患者症急年高,治療頗感棘手,然家屬懇請盡力而為,經斟酌再三,予柴胡縱橫湯原方原量,加玉竹15g扶正護心、炒麥芽12g舒肝健胃、金錢草15g清肝利膽、炒白芍12g柔肝止痛。囑取2劑,每日1劑,兩次煎服。第3天,其子欣喜而來,說第一劑藥服後,脹痛緩解,第二劑藥服後,諸症基本消失,要求再服3劑。半月後其子特來告知,3劑藥服後,症狀全部消失,遂要求出院回家過年。現在感覺良好,生活能自理。此例急症患者,服藥5劑,轉危為安,帶病延年,實始料不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服藥當晚,喉中“鐘擺聲”即減,並能安睡。細聽之,僅聞到“嚓嚓”“嚓嚓”的類似手錶聲。既獲顯效,原方繼服3劑。藥後病除。隨訪年餘,療效鞏固。

有些器質性疾病,表現“肝”“脾”鬱結症狀者,採取柴胡縱橫東加味治之,亦能取得顯著療效。

例如,患者王某,女,79歲,家務。患冠心病、膽結石,在某縣醫院已住院兩月,因年邁體弱,只好採取對症治療,症狀時輕時重。延至1992年春節前夕,因操心過年之事,突然膽石症發作,胸脅脹痛,心悸嘔惡,病情甚險,院方已通知家屬,做最壞打算。春節在即,舉家不安,遂慕名乘車百餘裡,來我處求治。診見患者,急性病容,身體消瘦,彎腰按腹,呻吟不已,舌苔薄白滑膩,脈象弦滑稍數。

患者症急年高,治療頗感棘手,然家屬懇請盡力而為,經斟酌再三,予柴胡縱橫湯原方原量,加玉竹15g扶正護心、炒麥芽12g舒肝健胃、金錢草15g清肝利膽、炒白芍12g柔肝止痛。囑取2劑,每日1劑,兩次煎服。第3天,其子欣喜而來,說第一劑藥服後,脹痛緩解,第二劑藥服後,諸症基本消失,要求再服3劑。半月後其子特來告知,3劑藥服後,症狀全部消失,遂要求出院回家過年。現在感覺良好,生活能自理。此例急症患者,服藥5劑,轉危為安,帶病延年,實始料不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