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週末|有三件事會讓你感到自由

人一生中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 限制來自於物質手段也來自于社會制度和文化, 來源於跟外部環境不自由的博弈。 在自由狀態下人多數是幸福的, 所以自由是幸福的源泉, 也是幸福的保障。

怎樣才能現實地感覺到自由呢?做生意以後, 有三件事突然讓我感到自由了。

第一, 自己決定幾點下班。 這件事非同小可, 以往的上班時間都是被規定好的。 不管是在機關還是在公司上班, 多數人每天天不亮就得起, 我當時出門要先騎自行車, 然後坐公車轉地鐵, 下來還要再走路。 創業以後上班時間可以自己定,

彈性的工作時間讓人感覺自由並快樂。

第二, 自己決定發多少工資。 以往在任何地方工作, 你跟外部環境很重要的一個期待和話題是薪酬問題。 這事不能自己決定, 你是被動的。 創業的人最初可以決定這件事, 可以決定發很少的工資, 也可以決定發市場能接受的工資和公司能承受的工資, 不管怎麼樣這件事情由自己決定, 這是很大的一個自由。

第三, 自己決定去哪兒。 我記得第一次去深圳, 從中央黨校申請一筆經費, 大概三五百塊錢, 然後坐一次飛機要打報告讓很多人批, 首先你去哪兒要征得別人同意, 經費要申請。 現在沒這個麻煩, 要去哪兒抬腿走就可以, 跟秘書說一聲, 甚至你不說也沒關係。 所以一個人能夠決定自己幾點上班、自己決定發多少工資、自己決定去哪兒,

這種自由狀態讓你感覺到創業是物有所值的, 是快樂的。

再加上另外三件事你就更快樂。

第一不算小錢。 大錢和小錢差別在哪裡?大錢是投資用的, 是資本品, 是生產資料, 小錢是生活資料。 也就是說在生活領域你不算小錢, 比如我們要吃肉就吃肉, 從來就不用算, 這就快樂。 因為小錢往往絆倒人, 比如今天吃一碗面你拿不出兩塊錢, 店家就不讓你走, 甚至羞辱你。 按照現在的統計, 中產階級一生大概有450萬就夠了, 450萬管一個孩子, 供一個房子, 養一部車子, 一年能有幾次度假, 吃什麼基本不用算帳, 這就挺幸福了。

第二不算時間。 我們很多痛苦往往來源於跟時間過不去,

比如說昨天睡晚了, 兩三點睡覺, 早上七點就要起床, 好痛苦。 於是一覺睡到自然醒就是幸福, 所以段子裡經常說:睡覺睡到自然醒, 點錢點到手發酸, 這就是快樂的事兒。 有一次我陪一個朋友去深圳做事, 辦完之後約了丁磊晚上六七點在廣州一起見面聊聊, 結果我和那個朋友下午四點就到廣州了, 剩下的時間沒事幹, 逛逛書店打發時間。 逛完書店還有時間, 我們倆就去吃飯。 這時丁磊來電說飛機晚點, 晚點到什麼時間也不知道, 說等他到了給我們打電話。 這一下大把時間空出來了, 於是就說吃什麼呢?吃大閘蟹, 過癮。 最後我倆找了餐館, 也不管丁磊幾點到, 反正他到了再說, 我們敞開吃, 大閘蟹加小酒, 又不算小錢、吃多少算多少,
又不算時間、吃到幾點算幾點, 一直在那兒聊到晚上11點丁磊才打電話。 那天給我的感覺特別幸福, 忙碌中突然有一點不需要算什麼時間的閒適。 仔細想一下, 每天的痛苦大多都跟時間有關, 幾點這樣幾點那樣, 人成了時間的奴隸。 人類發明鐘錶以後效率提高了, 但是人的確不大幸福, 相信10萬年的以前的人沒有那麼多和時間過不去的痛苦。

第三個是不算是非, 就是說人的很多痛苦是因為介意自己的角色和周圍人給你的評價所帶來的。 你陷於是非中, 每天總在探討是和不是, 別人說的是和不是, 以及你認為這件事的對和錯。 人一生的煩惱都來源於是非, 而是非是讓你睡不著覺的一樣東西。 為什麼會有是非?因為我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跟別人的期待有衝突,

別人就會對你有評價, 於是這個評價會也會給你正向的激勵, 加大你的焦慮。 當一個人有是非以後, 就開始不安, 不安以後, 就要尋求外界和自己的一個平衡。 這個過程就叫為是非而戰、調整是非、議論別人是非的過程。 這過程很痛苦。 在一個有是非的世界裡, 永遠有三個人在打架, 一個是原我, 原來本質上的真正的自己;第二個是自我, 就是你認識的自己, 你認識的自己已經有道德、有評判、有自我感覺, 能自己欺騙自己;另外一個叫他我, 別人怎麼看你, 這和你自己看到的永遠是不一樣的, 別人看到更多的社會道德, 更多外部的一些流行的觀點甚至是惡意的觀點。

三個“你”形象不統一,所以老打架,你的是非在這之間折騰。西方人的快樂源自於對自己的看法,中國人的快樂絕大部分來自於別人對你的看法,所謂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跟中國文化有關。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年輕女子,她尿急,路過天上人間,就跑進裡面的洗手間,10分鐘後出來了,恰巧被鄰居或同事看見,問她:幹嗎呢?女子說:我在裡面方便一下,她說的原本是事實。但路過的這個人心裡暗自言語:這地方也敢來,現在真是世風日下,年輕人什麼錢都要掙。於是回到單位或街道就開始議論。女子就奇怪了,大家怎麼都說我的閒言碎語?我沒去坐台、沒做壞事,我就去下洗手間,怎麼就解釋不清呢?大家從此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最後她陷入極大的痛苦。終於有一天,女子找到散播謠言的人:“你怎麼到處說?”對方說:“我沒說什麼,不做賊你心不虛,你不是那種人你急什麼?”於是她再次陷入中國傳統的是非之中。所有人的評價和她自己原來的本質差距越來越大,最後只有兩個辦法能解釋,第一自殺,以死明志,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為什麼有這麼多婦女投河、上吊的原因。自殺以後別人還會說:“沒幹就沒幹,犯不著這樣啊,年輕人也真想不開。”弄得自己裡外裡都不是。再一個可以解釋清白的做法就是殺人,把說是非的人幹掉,幹掉之後,法律上念其事出有因,可能判死緩。當年在新疆建設兵團就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一個女職工為此拿槍殺了好幾個人。

在人世間你內心有是非,外部有是非,於是就滋生很多痛苦。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不算小錢、不算時間、不講是非,就幸福了,就自由了,就快樂了。比如說當別人說你是王八蛋的時候,你不在意是非,甚至哪怕像阿Q,說孫子才是王八蛋,完了也挺快樂;當別人打擊你、詆毀你,說你是非的時候,你不以為然,你甚至用自己的是非駁斥他,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你也會快樂。

所有的自由來源於內心的自由,其次才源於你的物質手段。你有一定的錢,可以去旅行,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可以滿足你基本的物質狀態的幸福。幸福還分物質幸福和人際關係的幸福,人際關係的幸福在於有歸屬感,被承認、被愛和被尊重、被需要。人際關係的幸福一旦被是非破壞,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一個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要獲得自由的狀態,內心要自由,也只有內心自由的人才可以獲得人際關係的幸福。小錢可以獲得物質狀態的幸福,時間可以讓你這兩種幸福都能自由地伸展。

三個“你”形象不統一,所以老打架,你的是非在這之間折騰。西方人的快樂源自於對自己的看法,中國人的快樂絕大部分來自於別人對你的看法,所謂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跟中國文化有關。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年輕女子,她尿急,路過天上人間,就跑進裡面的洗手間,10分鐘後出來了,恰巧被鄰居或同事看見,問她:幹嗎呢?女子說:我在裡面方便一下,她說的原本是事實。但路過的這個人心裡暗自言語:這地方也敢來,現在真是世風日下,年輕人什麼錢都要掙。於是回到單位或街道就開始議論。女子就奇怪了,大家怎麼都說我的閒言碎語?我沒去坐台、沒做壞事,我就去下洗手間,怎麼就解釋不清呢?大家從此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最後她陷入極大的痛苦。終於有一天,女子找到散播謠言的人:“你怎麼到處說?”對方說:“我沒說什麼,不做賊你心不虛,你不是那種人你急什麼?”於是她再次陷入中國傳統的是非之中。所有人的評價和她自己原來的本質差距越來越大,最後只有兩個辦法能解釋,第一自殺,以死明志,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為什麼有這麼多婦女投河、上吊的原因。自殺以後別人還會說:“沒幹就沒幹,犯不著這樣啊,年輕人也真想不開。”弄得自己裡外裡都不是。再一個可以解釋清白的做法就是殺人,把說是非的人幹掉,幹掉之後,法律上念其事出有因,可能判死緩。當年在新疆建設兵團就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一個女職工為此拿槍殺了好幾個人。

在人世間你內心有是非,外部有是非,於是就滋生很多痛苦。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不算小錢、不算時間、不講是非,就幸福了,就自由了,就快樂了。比如說當別人說你是王八蛋的時候,你不在意是非,甚至哪怕像阿Q,說孫子才是王八蛋,完了也挺快樂;當別人打擊你、詆毀你,說你是非的時候,你不以為然,你甚至用自己的是非駁斥他,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你也會快樂。

所有的自由來源於內心的自由,其次才源於你的物質手段。你有一定的錢,可以去旅行,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可以滿足你基本的物質狀態的幸福。幸福還分物質幸福和人際關係的幸福,人際關係的幸福在於有歸屬感,被承認、被愛和被尊重、被需要。人際關係的幸福一旦被是非破壞,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一個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要獲得自由的狀態,內心要自由,也只有內心自由的人才可以獲得人際關係的幸福。小錢可以獲得物質狀態的幸福,時間可以讓你這兩種幸福都能自由地伸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