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可你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

今天,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因 “九九”與“久久”同音,

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含有長久長壽的含意,

所以重陽節, 也是中國老人節。

歲歲重陽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 古人為何選擇這一天作為節日?又為什麼稱為“重陽”?從現存文獻看,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 把“九”定為陽數, 九月九日, 日與月皆逢九, 兩九相重, 故而叫“重陽”, 也叫“重九”。 重陽節翻譯成英文即“Double-Ninth Festival”。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九”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數字。 “九”在古數中既為“陽數”, 又為“極數”, 指天之高為“九重”, 指地之極為“九泉”。 同時,

九又與“久”同音, 九九即“久久”, 寓意長壽長久。

民俗學家認為, 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 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 魏晉南北朝時, 重陽節已為民間普遍重視。 《四民月令》中說:“重陽之日, 必以糕酒登高眺遠, 為時宴之遊賞, 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以泛之, 既醉而還。 ”

到了唐代, 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 明代九月重陽, 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 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及至清代, 依舊盛行, 沿襲至今。 2006年5月20日, 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習俗, 不只登高

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 這天, 人們要一起登高“避災”。

金秋九月, 天高氣爽, 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以心曠神怡, 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陽節, 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敬老

重陽節, 也是中國老人節, 人們要表達對老人的孝敬, 宣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 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 “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佩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美食,傳統地道

飲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併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中醫證明,菊花藥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雖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此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陽節時人們品嘗享用的佳品。

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收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重陽時節,這樣養生

當心秋燥

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同時,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應少吃辛味的蔥、薑、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避風而臥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

適當進補

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習慣。

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儘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心情開朗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氣象臺網站、百度百科、新華網等

編輯:小天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佩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美食,傳統地道

飲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併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中醫證明,菊花藥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酒雖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此外,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陽節時人們品嘗享用的佳品。

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收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重陽時節,這樣養生

當心秋燥

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同時,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應少吃辛味的蔥、薑、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避風而臥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

適當進補

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習慣。

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儘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心情開朗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氣象臺網站、百度百科、新華網等

編輯:小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