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末北京城破之際崇禎自縊景山之前安排諸子外逃,他們都去哪了

西元1664年, 崇禎十七年。 負載過重的崇禎一朝已經進入窮途末路, 此時北京城外已經圍滿了李自成的農民軍。 在無力回天的絕境裡, 崇禎為了避免妻女落入敵人手裡受辱, 或下令, 或者親自下手, 賜死殺死了眾多妃嬪和女兒。 然而已經絕望的崇禎在自縊煤山之前, 還是偷偷把三個長大成年的兒子化裝成平民百姓, 安排心腹太監護送他們各自出城, 並寫下遺詔要求各地輔佐, 以圖能有朝一日光復大明。

窮途末路的崇禎

但是故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南京文武擁護明神宗三子長孫朱由崧即位, 是為弘光政權。 那麼崇禎安排三子外逃, 結局怎麼樣了呢?因為不見於正史, 各路野史又眾說紛紜, 成為了歷史上一大疑案。

崇禎自縊景山

崇禎一共七子, 僅長子太子朱慈烺, 三子定王朱慈炯, 四子永王朱慈炤(這裡有一說是與其同母同歲的朱慈煥, 因為五子朱慈煥在“正史”《明史》中出於某種目的被認定為五歲而亡。 )三子長大成人。 出於害怕北京如若未失守, 安排太子朱慈烺去南京會發生兩帝並立, 甚至自己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悲劇發生, 於是崇禎遲遲不肯讓太子南下南京做後路。 直到北京城被兵臨城下,

絕望之下, 崇禎才安排三子逃跑。

安排了三子外逃, 那麼這三子的命運都如何呢?

先說太子朱慈烺吧。

作為帝國最正宗的, 又是嫡子又是長子的朱慈烺毫無疑問是崇禎死後的帝國第一順位繼承人。 如果不是崇禎多疑好面子, 朱慈烺南下南京監國, 北方即便陷落, 南京也有一套替補班子隨時可以運轉, 也不至於出現爭國本, 南明內耗, 爭正統, 各政權相互迭起攻伐的悲劇。

明末太子朱慈烺影視形象

話說朱慈烺被安排出逃後, 一說是立刻被太監獻給了李自成, 被李自成立為宋王以此來挾天子令吳三桂。 後來李自成潰敗得太快, 在出逃過程中朱慈烺尋機逃走到外公周奎家中。 一說其逃到城中一處豆腐坊, 因為隨身太監而暴出身份後被安排到一處尼姑庵, 在尼姑庵中度過了幾個月, 直到清兵進京, 假裝為明朝報仇, 公開祭奠崇禎皇帝, 此時朱慈烺又聽聞其姐長平公主在周奎府中, 便離開尼姑庵來到了外公周奎家中。

不管前文的兩處分叉, 太子朱慈烺終點似乎都來到了周奎府中。

周奎因為害怕清庭的清算, 要趕其離開, 因為動靜較大被巡邏逮捕。 此時清廷的實權掌控者是多爾袞, 清廷剛立足北京不久, 雖然打著為明朝報仇的旗號, 但是哪能就此放過前明太子。 於是便叫明朝降臣辨認朱慈烺, 對此事眾說紛紛, 一些服侍過太子的太監和一些大臣都說是太子, 一些害怕受到牽連的大臣又說是假的。 此時多爾袞目的已經達到了, 便處斬了說太子是真的大臣和太監, 又在次年昭告太子是假的, 秘密處死了朱慈烺。 (見載于《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和《太子本紀》是較為可信的一個說法。 )

太子朱慈烺影視形象

可憐朱慈烺誤信了清廷滿嘴跑火車的謠言,還落了個假冒自己的罪名被處死,也足可見清廷的卑鄙。

另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敗出北京城後,放寬了對朱慈烺的看管。朱慈烺尋機和其老師李士淳來到廣東嘉應州陰那山當了和尚。李士淳後人中也流傳著此事,更說當地也供奉者一尊“太子菩薩”。不過這一說法較為不可信,因為既然有能力逃到廣東嘉應州,去南京應該也不難,除非是看破了其中玄機,知道出逃之時再去南京也不會被弘光政權的人承認才沒去。而下面另一種說法作證了這個猜測。

南明弘光元年,即1645元,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太子案。一說是李自成把太子等三人交給了吳三桂,多爾袞此時剛立足北京,便讓吳三桂往西追討李自成。李自成便在皇姑寺交給高起潛。高起潛帶著太子經過天津,走水路到達揚州。但是他發現此時南方已經由朱由崧監國,肯定不歡迎太子,便想殺死了事。但是他的兒子高夢萁不同意,帶著太子來到了蘇杭。

在太子來到了南方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朱由崧便十分害怕。於是派人與太子對質,太子對所有問題都對答如流,也有一些太監認出其是太子。這些太監回來後都認定是太子,但是都被朱由崧殺死。次日又招其上朝堂對質,然而其中眾多官員都紛紛指出其不是太子,因為此時的官員大部分來自京城,都見過太子,更有幾個東宮講師都否認是太子。對此眾說紛紛,朱由崧無奈只能將其交由錦衣衛看管。

此事沒過多久清兵便南下攻陷南京,俘獲了這個太子後,送往北京,便將其秘密殺害了。南明太子案雖然存疑,但是有史料指出這個太子是假的,由原來的駙馬都尉的侄子王之明假扮的,後面牽扯到了當時南京各個政黨的權力紛爭。為了手中現有的權力,無權無勢的太子即便是真的又如何,是假的又如何?太子朱慈烺從其出逃北京便已經註定了悲劇。

再說三子定王朱慈炯。

定王朱慈炯為崇禎三子。民間一直流傳著朱三太子的傳言,也紛紛有人拿朱三太子作為旗幟來實施反清複明。但是這個朱三太子非彼朱三太子。朱慈炯當時排行老三,但是歷史上一直蠢蠢欲動的朱三太子一般是指崇禎實際存活的第四子朱慈炤(也說是朱慈煥,很亂。)

定王和永王被崇禎安排逃到嘉定侯府,城破之後,出於害怕嘉定侯便將兩位小王爺獻給了李自成。而皇太子由於出宮較晚,藏身於民間。李自成剛對崇禎的死做了一番假模假樣的“不背害死人君之名,而要與其共用天下”的發言,兩個小王爺便來到了李自成眼前,李自成便沒有對他們怎麼樣,而是交由劉敏宗看管,劉敏宗也對他們較為寬鬆。

朱慈炯影視形象

後來李自成敗亡後,朱慈炯出逃,一說其在北京城南的皇莊中便已經被殺害了。一說其做了和尚,直到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亂已經快要結束了。定遠大將軍岳東在湖南抓獲了一群草寇,草寇供認出了一個和尚同黨。抓捕後該和尚自認朱慈炯。於是定遠大將軍便將此事上報,康熙此時為了平息朱三太子的謠言,便直接說朱慈炯當時年幼怎麼可能逃出北京,便直接將其殺害。

剩下的就是活得最久,也最慘的四子永王朱慈炤(一說朱慈煥,我們主要說朱慈煥)

在李自成敗亡後,其跟隨一姓毛的偏將跑到了河南種地。兩年後,見到天下已經逐漸落入清廷手中,該將領實在不敢再收留朱慈煥便將其趕走。朱慈煥一路乞討到了明朝一位王姓遺臣家中,該人見其不凡問其身份,朱慈煥自爆身份,該人憐其憫收留了他,給他改名王士元,並培養他讀書。

幾年之後,王姓官員死去。王家人不敢再收留他,便將他趕走。朱慈煥一人流浪到江南地區當了和尚,後來遇到胡姓鄉紳,其覺得朱慈煥不凡,便勸其還俗,並將女兒嫁給了他。於是朱慈煥便穩定了下來,婚後生兒育女,一直教書為業。後世更流傳說《石頭記》也就是《紅樓夢》的實際作者就是朱慈煥,《紅樓夢》一書實際寫的就是一部明亡史。

朱慈煥一生安分守己,更是不再敢透露半點身份。但是民間一直有人拿朱三太子的由頭起兵反清複明。哪裡還受得起這份罪的朱慈煥一直拖家帶口到處換地方,到哪裡哪裡有人起兵,他就換地方。一直到浙江一處,因為其為子女起名還保留著明朝祖訓的規矩以和字輩和土字旁起名,被人發現了端倪並且舉報。朱慈煥帶著一子逃到山東汶上,另外他浙江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後來官兵追查下來,除了一子,其餘六人皆投繯自盡。

朱慈煥影視劇形象

當時清廷康熙幾次拜謁明皇陵,為了就是昭顯其得國于為明朝報仇,還為了拉攏民心。更是下令尋找明皇室後裔,要許以爵位,另起管理皇陵。雖然如此,但是朱慈煥始終不敢露面。

可惜安生日子沒有再過兩年。康熙三十八年,朱慈煥還是被抓住了。當時的朱慈煥已經七十五歲,但是庭審後證明朱慈煥是清白的,從沒有參與過造反,又加之康熙一直想找一名皇室後裔來管理明皇陵,一直覺得他是最好的人選。

此時清廷再次顯示出其滿嘴跑火車的功能。如今崇禎皇帝最正宗的一個皇子“朱三太子”落網,他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還放其生還。便立刻認定他是假冒皇子,將七十五歲的朱慈煥淩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全部斬首示眾。但是朱慈煥的死並沒有導致“朱三太子”的事件結束,之後還是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反清複明,一直另滿清朝廷頭疼不已。

自此崇禎一脈全部死亡殆盡,三人全部死于假冒皇子。不過有趣的事,滿嘴仁義道德,又打著為明朝報仇的清朝再殺滅了崇禎所有子女後。其自身末代皇帝溥儀直接不能生育。這又何嘗不是天理迴圈,報應不爽呢?

太子朱慈烺影視形象

可憐朱慈烺誤信了清廷滿嘴跑火車的謠言,還落了個假冒自己的罪名被處死,也足可見清廷的卑鄙。

另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敗出北京城後,放寬了對朱慈烺的看管。朱慈烺尋機和其老師李士淳來到廣東嘉應州陰那山當了和尚。李士淳後人中也流傳著此事,更說當地也供奉者一尊“太子菩薩”。不過這一說法較為不可信,因為既然有能力逃到廣東嘉應州,去南京應該也不難,除非是看破了其中玄機,知道出逃之時再去南京也不會被弘光政權的人承認才沒去。而下面另一種說法作證了這個猜測。

南明弘光元年,即1645元,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太子案。一說是李自成把太子等三人交給了吳三桂,多爾袞此時剛立足北京,便讓吳三桂往西追討李自成。李自成便在皇姑寺交給高起潛。高起潛帶著太子經過天津,走水路到達揚州。但是他發現此時南方已經由朱由崧監國,肯定不歡迎太子,便想殺死了事。但是他的兒子高夢萁不同意,帶著太子來到了蘇杭。

在太子來到了南方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朱由崧便十分害怕。於是派人與太子對質,太子對所有問題都對答如流,也有一些太監認出其是太子。這些太監回來後都認定是太子,但是都被朱由崧殺死。次日又招其上朝堂對質,然而其中眾多官員都紛紛指出其不是太子,因為此時的官員大部分來自京城,都見過太子,更有幾個東宮講師都否認是太子。對此眾說紛紛,朱由崧無奈只能將其交由錦衣衛看管。

此事沒過多久清兵便南下攻陷南京,俘獲了這個太子後,送往北京,便將其秘密殺害了。南明太子案雖然存疑,但是有史料指出這個太子是假的,由原來的駙馬都尉的侄子王之明假扮的,後面牽扯到了當時南京各個政黨的權力紛爭。為了手中現有的權力,無權無勢的太子即便是真的又如何,是假的又如何?太子朱慈烺從其出逃北京便已經註定了悲劇。

再說三子定王朱慈炯。

定王朱慈炯為崇禎三子。民間一直流傳著朱三太子的傳言,也紛紛有人拿朱三太子作為旗幟來實施反清複明。但是這個朱三太子非彼朱三太子。朱慈炯當時排行老三,但是歷史上一直蠢蠢欲動的朱三太子一般是指崇禎實際存活的第四子朱慈炤(也說是朱慈煥,很亂。)

定王和永王被崇禎安排逃到嘉定侯府,城破之後,出於害怕嘉定侯便將兩位小王爺獻給了李自成。而皇太子由於出宮較晚,藏身於民間。李自成剛對崇禎的死做了一番假模假樣的“不背害死人君之名,而要與其共用天下”的發言,兩個小王爺便來到了李自成眼前,李自成便沒有對他們怎麼樣,而是交由劉敏宗看管,劉敏宗也對他們較為寬鬆。

朱慈炯影視形象

後來李自成敗亡後,朱慈炯出逃,一說其在北京城南的皇莊中便已經被殺害了。一說其做了和尚,直到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亂已經快要結束了。定遠大將軍岳東在湖南抓獲了一群草寇,草寇供認出了一個和尚同黨。抓捕後該和尚自認朱慈炯。於是定遠大將軍便將此事上報,康熙此時為了平息朱三太子的謠言,便直接說朱慈炯當時年幼怎麼可能逃出北京,便直接將其殺害。

剩下的就是活得最久,也最慘的四子永王朱慈炤(一說朱慈煥,我們主要說朱慈煥)

在李自成敗亡後,其跟隨一姓毛的偏將跑到了河南種地。兩年後,見到天下已經逐漸落入清廷手中,該將領實在不敢再收留朱慈煥便將其趕走。朱慈煥一路乞討到了明朝一位王姓遺臣家中,該人見其不凡問其身份,朱慈煥自爆身份,該人憐其憫收留了他,給他改名王士元,並培養他讀書。

幾年之後,王姓官員死去。王家人不敢再收留他,便將他趕走。朱慈煥一人流浪到江南地區當了和尚,後來遇到胡姓鄉紳,其覺得朱慈煥不凡,便勸其還俗,並將女兒嫁給了他。於是朱慈煥便穩定了下來,婚後生兒育女,一直教書為業。後世更流傳說《石頭記》也就是《紅樓夢》的實際作者就是朱慈煥,《紅樓夢》一書實際寫的就是一部明亡史。

朱慈煥一生安分守己,更是不再敢透露半點身份。但是民間一直有人拿朱三太子的由頭起兵反清複明。哪裡還受得起這份罪的朱慈煥一直拖家帶口到處換地方,到哪裡哪裡有人起兵,他就換地方。一直到浙江一處,因為其為子女起名還保留著明朝祖訓的規矩以和字輩和土字旁起名,被人發現了端倪並且舉報。朱慈煥帶著一子逃到山東汶上,另外他浙江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後來官兵追查下來,除了一子,其餘六人皆投繯自盡。

朱慈煥影視劇形象

當時清廷康熙幾次拜謁明皇陵,為了就是昭顯其得國于為明朝報仇,還為了拉攏民心。更是下令尋找明皇室後裔,要許以爵位,另起管理皇陵。雖然如此,但是朱慈煥始終不敢露面。

可惜安生日子沒有再過兩年。康熙三十八年,朱慈煥還是被抓住了。當時的朱慈煥已經七十五歲,但是庭審後證明朱慈煥是清白的,從沒有參與過造反,又加之康熙一直想找一名皇室後裔來管理明皇陵,一直覺得他是最好的人選。

此時清廷再次顯示出其滿嘴跑火車的功能。如今崇禎皇帝最正宗的一個皇子“朱三太子”落網,他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還放其生還。便立刻認定他是假冒皇子,將七十五歲的朱慈煥淩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全部斬首示眾。但是朱慈煥的死並沒有導致“朱三太子”的事件結束,之後還是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反清複明,一直另滿清朝廷頭疼不已。

自此崇禎一脈全部死亡殆盡,三人全部死于假冒皇子。不過有趣的事,滿嘴仁義道德,又打著為明朝報仇的清朝再殺滅了崇禎所有子女後。其自身末代皇帝溥儀直接不能生育。這又何嘗不是天理迴圈,報應不爽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