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的十一次戰爭與兩次弭兵之盟(中)

春秋時期, 晉楚的十一次戰爭, 筆者在上篇文章講述了前五戰:城濮之戰、北林之戰、柳棼之戰、穎北之戰、邲之戰。 本文接述後六場戰爭:繞角之戰、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鄢陵之戰、彭城之役、焦夷之戰、湛阪之戰。

晉楚第六戰:前585年繞角之戰。 西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 晉國慘敗, 楚國進入新一輪擴張時期。 邲之戰, 因晉楚爭鄭而起, 晉國戰敗, 鄭國自然臣服于楚。 但晉國還有一個鐵杆盟友宋國。 其他像蕭國、陳國、魯國也處於左右搖擺之中。 西元前597年, 楚國幫陳國平定內亂, 楚莊王率軍討伐並殺死篡位並自立為君的夏徵舒,

迎回太子午繼位, 是為陳成公。 同年, 楚滅蕭國(今安徽蕭縣西北), 宋國的華椒聯合蔡國救蕭國沒有成功。 西元前595年9月, 楚莊王出師伐宋, 圍困宋國九個月, 晉國不能出兵救宋, 宋國"易子而食, 析骨以爨", 於次年三月力盡降楚。 宋降楚後, 魯也轉而依附楚國。 齊國也轉而與楚結盟, 並且齊國於前592年羞辱晉國使臣郤克, 楚國霸業達到頂峰。 前591年, 一代霸主楚莊王去世, 其子楚共王即位。

影視劇中的楚共王

楚國擴張的期間, 晉國君臣並沒有沉淪。 晉景公也是一位雄主。 晉中軍將士會於西元前593年率師攻滅強鄰赤狄之甲氏、潞氏、留籲、鐸辰等諸狄小國, 將疆土擴展至太行山以東黃河北岸, 自此赤狄之土, 盡歸於晉國。 西元前589年, 晉中軍將郤克率軍攻齊, 在鞌(今濟南長清)地大敗齊軍, 齊頃公被迫朝晉, 且要尊晉景公為王, 晉景公拒之。 前588年, 晉景公將晉軍從四軍擴為六軍, 晉國在為攻楚做準備。

前587年11月, 楚國的盟友鄭國與許國發生邊境衝突, 兩國開戰。 晉國新任中軍將欒書在晉景公的授意下, 打出"救許伐鄭"的旗號, 率領荀首、士燮南下, 楚國子反率師馳援鄭國, 拉開了晉楚再次爭霸的序幕。 晉楚雙方並沒有直接開戰, 但晉國力挺許國, 鄭國久攻許國不下, 鄭悼公無奈之下只能與許靈公到楚共王那裡去評理。 楚共王害怕許國倒向晉國,

拘留鄭悼公、子國及皇戌一行。 鄭悼公割地給許國後才被放回國, 對楚國非常不滿, 命子游前往晉國, 請求結盟。 前586年8月, 晉、鄭盟於垂棘。 11月, 晉景公與齊頃公、魯成公、鄭悼公、衛定公、曹宣公及邾、杞國君會盟于蟲牢(今河南省封丘縣北)。 楚共王忍無可忍, 西元前585年, 令尹子重攻打鄭國, 晉國中軍將欒書率六軍救鄭, 在繞角(今河南魯山縣東南)與楚軍相遇, 晉軍採納楚臣逃亡晉國者析公的建議, 同時敲打許多鼓發出大聲, 在夜裡全軍進攻, 楚軍潰逃, 晉軍隨後進攻蔡國。 楚國公子申、公子成帶領申地、息地的軍隊去救援蔡國, 在桑隧(春秋蔡邑,今河南確山縣)東抵抗晉軍。 荀首、士燮、韓厥三人認為晉軍大舉出動, 現在楚國只是一小部分軍隊,
晉國此次出師救鄭的目的已經達到, 再攻楚師出無名, 且無多大勝算, 不如退軍。 晉軍後撤。 晉軍的這次小勝是晉國國力恢復和楚國衰落的一個表現。

晉楚第七戰:前583年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 晉國在前585年取得繞角之戰的勝利後, 面對秦國與楚國結盟, 晉國兩線作戰的局面,採取聯吳制楚的策略。前584年,晉景公派楚臣之逃亡晉者申公巫臣至吳通好,並傳授吳國車戰戰法,從此楚國成了腹背受敵的局面。前583年,晉國主動對楚國發動了進攻,《左傳成公八年》:“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于許東門,大獲焉。”晉軍攻打蔡國並進一步攻打楚國,俘虜了楚國大夫申驪;楚軍敗去之後,晉軍襲擊陳國,俘虜了陳國的國君揖初;之後晉國與鄭國盟于許國東門。這是晉軍繼繞角之戰後,再一次攻楚,並取得勝利。

晉楚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就在晉國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晉國發生了內亂,這就是“下宮之難”。晉景公與欒書、郤錡聯手剷除了晉國諸卿中勢力最大的趙氏。趙盾之弟趙同和趙括被滅族。這一次內鬥,使晉國受到了損失,可謂是損兵折將,晉國已無法組建六軍,於是晉景公減六軍為四軍。晉國在自身變弱的情況下,面對秦楚兩大國的敵對,這對晉國是不利的。於是晉景公開始謀求與楚、秦和平。西元前582年,晉景公授意士燮釋放楚囚鐘儀,楚共王也疲於多年戰爭,積極回應,于同年12月派公子辰回訪晉國。前581年春,晉景公再派大夫糴伐訪楚,糴伐在楚國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與楚國進行長期的商談。西元前580年,晉景公去世,其子晉厲公繼其父,繼續與楚和談。期間,宋國執政華元起到重要作用,華元和楚國令尹子重是朋友,又跟晉國執政官欒書私交甚厚,經過華元努力,西元前579年,晉楚盟于宋國西門之外,史稱“西門之盟”。兩國宣佈裁減武器,歸還戰俘,收容難民,終止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華元弭兵。

晉國兩線作戰的局面,採取聯吳制楚的策略。前584年,晉景公派楚臣之逃亡晉者申公巫臣至吳通好,並傳授吳國車戰戰法,從此楚國成了腹背受敵的局面。前583年,晉國主動對楚國發動了進攻,《左傳成公八年》:“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于許東門,大獲焉。”晉軍攻打蔡國並進一步攻打楚國,俘虜了楚國大夫申驪;楚軍敗去之後,晉軍襲擊陳國,俘虜了陳國的國君揖初;之後晉國與鄭國盟于許國東門。這是晉軍繼繞角之戰後,再一次攻楚,並取得勝利。

晉楚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就在晉國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晉國發生了內亂,這就是“下宮之難”。晉景公與欒書、郤錡聯手剷除了晉國諸卿中勢力最大的趙氏。趙盾之弟趙同和趙括被滅族。這一次內鬥,使晉國受到了損失,可謂是損兵折將,晉國已無法組建六軍,於是晉景公減六軍為四軍。晉國在自身變弱的情況下,面對秦楚兩大國的敵對,這對晉國是不利的。於是晉景公開始謀求與楚、秦和平。西元前582年,晉景公授意士燮釋放楚囚鐘儀,楚共王也疲於多年戰爭,積極回應,于同年12月派公子辰回訪晉國。前581年春,晉景公再派大夫糴伐訪楚,糴伐在楚國停留了一年多的時間,與楚國進行長期的商談。西元前580年,晉景公去世,其子晉厲公繼其父,繼續與楚和談。期間,宋國執政華元起到重要作用,華元和楚國令尹子重是朋友,又跟晉國執政官欒書私交甚厚,經過華元努力,西元前579年,晉楚盟于宋國西門之外,史稱“西門之盟”。兩國宣佈裁減武器,歸還戰俘,收容難民,終止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華元弭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