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跑步每次要跑多遠,整數強迫症?還是5公里?10公里?

一般來講, 我們會用公里數為目標, 甚至某些“整數強迫症患者”這次一定要跑到5公里、10公里, 假如跑了個6.32公里就終止了, 估計會讓他難受一整晚。

但實際上, 我會更推薦大家以時間作為每次運動的計算單位。 這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 時間是一個單純的數值, 不依賴於其他資料。 而距離則需要依賴於速度和時間, 無法直觀地反映出你的訓練強度。

舉個例子, 同樣10公里, 前天你用6分配速很輕鬆的跑完, 用了60分鐘;今天你用5分配速有點吃力的跑完, 用了50分鐘。 兩次都是10公里, 強度一樣嗎?訓練效果一樣嗎?當然是不同的。

當你每次都用時間為單位, 規劃你的訓練時, 你就會發現一切變得更簡單了。 比如, 本周我計畫跑三次, 一次60分鐘, 一次70分鐘, 一次120分鐘, 至於每次跑多遠, 由你的速度來決定。 很好理解, 速度越快, 強度越大;時間越長, 強度越大。

所以, 還在沉迷於跑量的親,

醒一醒吧!你一個月300、400公里的慢跑, 或許還抵不上人家200公里的效率高、效果好。

其次, 當我們跑步的時候, 我們只需要關注在這個速度下, 我們刺激了身體多長時間就好。

或許你不知道, 當你有氧跑時, 對於身體而言, 它並不知道你跑了有多快、多少距離,

它只知道你跑了多久。

所以, 對於跑者而言, 尤其是想減肥的跑者, 跑步時只需要關注我跑了多長時間即可, 不需要跑得太快, 或者盲目追求距離。

那麼, 具體每次跑多久呢?因人而異, 標準是跑完不會太過疲勞, 不會覺得肌肉特別酸痛、身體被掏空, 第二天累得不想起床、上班都要打瞌睡(原來上班就打瞌睡的不算啊), 這樣的單次訓練量就是適宜的。

所以, 不要看著別人每次抬腿就是10公里, 你就眼紅羡慕, 你沒有看見人家之前循序漸進的訓練基礎。 所有的人, 都是從連續跑30分鐘、40分鐘, 慢慢積累, 直到1小時以上, 跑完半馬、全馬。

就像速度要從慢到快一樣, 跑量從少到多, 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 並且把這個進步的過程拉長,

這是我會跟每一個跑步朋友講的。

再次, 不要想一口氣吃個胖子, 只追求單次跑步的完成量, 而不關注長期的週期化跑步安排, 這樣很容易某次突然跑得過多, 導致接下來的跑步中斷。

跑步之所以能有強化心肺、減脂塑形等功效, 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是要適量且持續地跑步。

“適量”指的是每次跑步的時間和速度在個人體能可承受的範圍內;

“持續”指的是不會因為某次過度訓練, 導致跑步的習慣被中斷。

你或許一次能跑完10公里, 但跑完以後得躺個四五天, 才能邁開腿繼續跑, 這樣的跑步方式就不是可持續的。

正確的做法是, 你至少提前一周, 做好接下來的跑步安排, 一周跑幾次、每次跑多少, 只有提前計畫, 才能掌控好你的訓練總量。

如果跑步的話, 一半不建議每天跑, “一天輕鬆一天辛苦”的原則, 隔天跑即可;如果是快走, 訓練量沒有那麼大, 可以連續運動;如果是健康跑, 每天慢跑的時間很短, 也可以天天跑。

你看, 沒有固定統一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 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節奏。

比如一位減肥跑者,她每次可以慢跑40分鐘,那麼可以這樣提前一周做好計畫:

週一休息;週二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週三力量訓練40分鐘;週四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週五力量訓練40分鐘;週六休息;周日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

這樣就是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訓練計畫,既有很好減脂效果,又鬆弛有度,適量可持續。

如果練了一段時間,覺得很輕鬆,想要加量,可以每次少量增加時間,或者稍稍提高速度,去感受自己是否能適應,會不會感到很疲勞。

注意哦,是“或者”,一定不要時間和速度同時增加,受傷大多數都是因此而來。

如果你是一位跑步新手,慢跑時間可以從20-30分鐘起步,循序漸進;如果你是減肥跑者,想要顯著的減肥效果,每次運動時間最好能達到30分鐘以上,如果無法連續慢跑,快走和慢跑交叉也很ok。

如果你是半馬選手,建議每次訓練時間在40-90分鐘左右;如果你是全馬選手,建議每次訓練時間60-150分鐘左右。

每次要跑多久,與你要跑多快,應該一起考慮。所以在你的訓練計畫裡,應有時間與速度這兩個參數,由此才構成一份完整的計畫,至於距離,只是跑完的結果而已。

特別要說明的是,對於馬拉松運動員而言,長距離慢跑是非常重要的訓練,但即便如此,最多跑150分鐘就夠了,也就是2.5小時,不必非要跑30、40公里。因為你的有氧耐力是靠週期化的規律訓練,積累而成的。某一次大量訓練,只會導致你過於疲勞,影響下次訓練,並不會給你帶來更多收益。

至於你看到有很多資深跑者每週都會跑個30km+,那是因為人家速度足夠快,跑30km也在2.5小時以內完成。所以無須與他人比較,跑步是一件個人化的事。

最後,想說我們跑步都是為了健康,又不是靠跑步吃飯,不需要去拼命。

跑步的效果是累積的,所以“持續”格外重要,要規律、持續地跑步,不要追求某一次的跑步效果或資料結果,把自己跑爆。就像吃飯一樣,不要一次把自己吃撐,而是要少食多餐。否則,在不遠處等待你的,一定會是傷痛。

比如一位減肥跑者,她每次可以慢跑40分鐘,那麼可以這樣提前一周做好計畫:

週一休息;週二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週三力量訓練40分鐘;週四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週五力量訓練40分鐘;週六休息;周日慢跑40分鐘,速度6-7分/公里。

這樣就是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訓練計畫,既有很好減脂效果,又鬆弛有度,適量可持續。

如果練了一段時間,覺得很輕鬆,想要加量,可以每次少量增加時間,或者稍稍提高速度,去感受自己是否能適應,會不會感到很疲勞。

注意哦,是“或者”,一定不要時間和速度同時增加,受傷大多數都是因此而來。

如果你是一位跑步新手,慢跑時間可以從20-30分鐘起步,循序漸進;如果你是減肥跑者,想要顯著的減肥效果,每次運動時間最好能達到30分鐘以上,如果無法連續慢跑,快走和慢跑交叉也很ok。

如果你是半馬選手,建議每次訓練時間在40-90分鐘左右;如果你是全馬選手,建議每次訓練時間60-150分鐘左右。

每次要跑多久,與你要跑多快,應該一起考慮。所以在你的訓練計畫裡,應有時間與速度這兩個參數,由此才構成一份完整的計畫,至於距離,只是跑完的結果而已。

特別要說明的是,對於馬拉松運動員而言,長距離慢跑是非常重要的訓練,但即便如此,最多跑150分鐘就夠了,也就是2.5小時,不必非要跑30、40公里。因為你的有氧耐力是靠週期化的規律訓練,積累而成的。某一次大量訓練,只會導致你過於疲勞,影響下次訓練,並不會給你帶來更多收益。

至於你看到有很多資深跑者每週都會跑個30km+,那是因為人家速度足夠快,跑30km也在2.5小時以內完成。所以無須與他人比較,跑步是一件個人化的事。

最後,想說我們跑步都是為了健康,又不是靠跑步吃飯,不需要去拼命。

跑步的效果是累積的,所以“持續”格外重要,要規律、持續地跑步,不要追求某一次的跑步效果或資料結果,把自己跑爆。就像吃飯一樣,不要一次把自己吃撐,而是要少食多餐。否則,在不遠處等待你的,一定會是傷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