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戰時為何連塞爾維亞都打不過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人槍殺, 事後奧匈帝國以此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從而正式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當時奧匈帝國在歐洲可以說是一個大國其國土面積排在俄國和德國之後位居歐洲第三, 奧匈帝國不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國境內的軍工業也排名世界第四, 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和英、法、德、美、俄、意、日並列為世界八大強國。 而我們反觀塞爾維亞只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一個內陸小國, 從國力上來講和奧匈帝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交戰卻損傷慘重。

據統計奧匈第一次出兵30萬進攻塞爾維亞損失了20萬人被打得大敗而歸.第二次奧匈又調集60萬人進攻塞爾維亞,塞軍40萬迎戰,60萬奧軍損兵30萬,還差點就全軍覆沒。 為什麼當時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個小小的塞爾維亞面前輸的這麼慘呢?這裡我們就要從奧匈帝國的組成說起了。 簡單的來說奧匈帝國主要是由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兩個國家組成的,

在其國內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和信仰,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奧匈帝國註定是一個不穩定的國家。 奧匈帝國軍隊裡的士兵大多是來自不同的民族說著不同的語音的人, 這就出現了溝通的障礙。 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在奧匈帝國國內民族之間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這就註定了奧匈帝國的軍隊是一個沒有什麼凝聚力的混亂集體, 因此在打仗的時候很多士兵出現了厭戰甚至叛逃的現象。

除了上面所說的之外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還有待商榷, 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奧匈帝國的常備軍僅僅只有30萬, 儘管後來在戰爭爆發之後奧匈帝國迅速的將軍隊擴編至200萬, 但論其動員能力來看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甚至不如俄國。 而且俄國和塞爾維亞的常備軍數量之和要遠遠多於奧匈帝國, 因此處在戰爭前線的奧匈帝國面臨俄國和塞爾維亞的進攻明顯感覺到了吃力。 在加上奧匈帝國的國防軍實際上是由帝國國防軍和地方部隊組成,

當時奧匈帝國的軍隊擴編了幾倍之後讓當時的軍官竟然不知所錯, 帝國國防軍和地方部隊之間由缺乏默契的配合, 而且由於軍隊是由多民族的士兵構成經常還出現嘩變的現象。 從這些因素來看奧匈帝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輸給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也並不是什麼意外之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