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開北宋武裝宦官之先河,屢次擊敗羌、吐蕃和黨項軍隊,未嘗敗績

北宋神宗元豐四年(西元1081年)10月28日, 宋熙河、秦鳳兩路官兵約6萬餘人, 在宣州觀察使(北宋軍階第二級, 約等同于中將)、入內副都知(宮廷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李憲的率領下, 攻佔了蘭州城。

蘭州自唐末中原王朝衰敗之後, 就淪於異族之手, 已有百年。 此次光復, 朝野上下深為振奮, 宋神宗龍顏大悅, 優詔褒獎。

宋軍統帥李憲是一位宦官, 他從小便進入內廷服務, 因勤謹聰明, 宋英宗讓他以供奉官的身份到太原路負責監察工作。

後來, 他又被派到王韶的西征大軍中, 跟隨王韶攻佔了河州, 憑藉邊功升為團練使(北宋軍階第三階,

約相當於少將)。

熙寧七年, 吐蕃的木征糾合董氈和鬼章兩部兵馬攻打踏白城, 河州前線告急, 李憲首次獨立指揮大軍赴河州作戰。

李憲一路疾馳, 趕到前線後, 在中軍大帳前豎起了宋神宗欽賜的杏黃旗, 並遍告諸軍將士:“在這面旗幟下作戰,

猶如皇帝欽臨。 ”

全軍士氣大漲, 正好王韶也領兵增援, 兩軍合力打敗敵人, 將敵軍依山搭蓋的氈帳焚毀一空, 順利地解了河州之危。 宋軍前進到餘川, 又連克十多座城堡。 木征走投無路, 只好帶領八十多位酋長到李憲的轅門前投降。

熙寧九年, 山后羌人首領冷雞朴侵擾邊境, 降附不久的木征請求為宋朝效力, 李憲表示首肯。

此役, 吐蕃軍和宋軍兩路齊發, 斬殺和俘虜的羌人數以萬計, 冷雞朴也在此戰中陣亡。

吐蕃另外一部首領董氈眼見宋軍勢大, 也派遣心腹到宋廷請求內附。 至此, 吐蕃諸部與宋和解。

元豐四年, 宋神宗決定調遣五路大軍攻打西夏, 有意任命李憲節制諸軍。

禦史中丞(監察部長)鄧潤甫、禦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礪等人紛紛上書道:上古至秦漢晉隋, 從沒聽說內監領兵。

直到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亂, 逃到蜀中, 無將可用, 才任命宦官楊思勉為招討使帶兵平亂。 而唐代禍患, 由此開始。

唐代宗時, 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 統領郭子儀、李光弼等十大節度使, 對戰史思明,

險些傾覆社稷。

唐憲宗不吸取教訓, 又派吐突承璀帶兵, 遺禍無窮。 難道陛下您準備重蹈唐朝的覆轍, 而種下災秧嗎?

異族侵略邊境頂多只是疥癬之患, 宦官掌握兵權就會養成心腹大患。

宋神宗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 才有了李憲收復蘭州的壯舉。

李憲隨後又取得女遮谷大捷, 進兵包圍了西夏重鎮天都山。

兩軍會戰前夕, 大霧彌漫, 李憲讓熙河軍一部示敵以弱, 接戰片刻後即行退卻, 將西夏軍近萬人引入秦鳳軍的埋伏中。 敵人果然中計, 宋軍伏兵四起, 陣斬兩千多級首級, 奪得牛羊數萬頭, 並將天都山上的西夏皇帝行宮燒成白地。

可惜, 其他四路兵馬相繼失敗, 李憲也只能撤退回國, 途中就被提升為武信軍節度留後(副節度使, 約等同于大將)。

宋哲宗即位後, 一批保守的老臣秉政, 對外避讓求和, 對內貶斥武將。 禦史中丞劉摯彈劾李憲貪功冒進、欺君罔上, 被降為右千牛衛將軍, 安置在陳州, 很快死去。

等到宋哲宗親政, 追贈李憲為武泰軍節度使, 賜給諡號“敏恪”, 後來改為“忠敏”。

百戰歸來而獲節度使軍階,並被冠以“忠”字諡號的內監,李憲應屬首位。到了宋徽宗時,另一位宦官軍人童貫更是以軍功(收復北京)而獲得王爵,李憲當“與有榮焉”,因為這位廣陽郡王童貫正是他的徒弟!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脫脫等《宋史.宦者列傳二》 王稱《東都事略》

百戰歸來而獲節度使軍階,並被冠以“忠”字諡號的內監,李憲應屬首位。到了宋徽宗時,另一位宦官軍人童貫更是以軍功(收復北京)而獲得王爵,李憲當“與有榮焉”,因為這位廣陽郡王童貫正是他的徒弟!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脫脫等《宋史.宦者列傳二》 王稱《東都事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