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幫助過劉備,最後為何結局悲慘?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 有一個人幫助過劉備, 卻成為劉備入川建立基業後, 處理的第一個益州籍高官。 他就是彭羕。 好多人對他印象模糊, 他在小說裡戲份很少, 表現也不搶眼, 但是他確實是個有才華的人。

彭羕起初在益州任書佐, 但後來其他人向益州牧劉璋誹謗他, 劉璋於是以“髡鉗”(剃去頭髮和鬍鬚, 並戴上刑具)處罰他, 並且貶奴隸。 此時劉備入蜀, 彭羕想投靠劉備, 於是去見龐統。 龐統和他會面後很欣賞他, 而法正亦很清楚彭羕, 於是二人共同向劉備推薦彭羕。 劉備多次命令彭羕傳遞軍情和指示給諸將, 表現都十分滿意, 日漸被賞識。 劉備入主益州, 領益州牧後就任命他為治州從事。

成都平定後, 劉備兼任益州牧, 提拔彭羕為治中從事。 彭羕徒手起家, 權利在州人之上, 行為舉止非常囂張, 沾沾自喜地位的日益升變。 諸葛亮雖說外表上對彭羕熱情接待,

但內心對他不以為然, 多次向劉備秘密進言, 說彭羕這人心大志高, 難保他以後會作出什麼來。 劉備既然敬重信任諸葛亮, 加上自己通過觀察彭羕的所作所為, 於是對彭羕稍加疏遠, 調任他為江陽太守。

彭羕見將被派往外地, 心感不悅, 與馬超見面時又曾對他說“老革荒悖,

可複道邪!”“卿為其外, 我為其內, 天下不足定也。 ”馬超聽後大驚, 彭羕走後以他的說話告發彭羕, 彭羕於是被收監下獄。 最後彭羕被處死, 死時三十七歲。

《三國志》:“劉封處嫌疑之地, 而思防不足以自衛。 彭羕、廖立以才拔進, 李嚴以幹局達, 魏延以勇略任, 楊儀以當官顯, 劉琰舊仕, 並鹹貴重。 覽其舉措, 跡其規矩, 招禍取咎, 無不自己也。 ”

彭羕的死, 應該是劉備的下令。 諸葛亮雖然討厭彭羕, 但當時他並不掌握生殺大權, 這權力還在劉備手中。 正如裴松之所言諸葛職為股肱, 事歸元首, 劉主之世, 亮又未領益州, 慶賞刑政, 不出於己。 雖然彭羕不過一時失言, 按道理罪不至死, 但由於是他在劉備取得益州不久後, 各方面還不安穩的時候,

而且還是對剛剛投降將領的馬超發表謀反的言論, 在這敏感的時候, 容易引起蜀中的動盪, 造成混亂, 在外人看來彭羕也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

再者任何統治者都對謀反的事情極其敏感和猜忌, 這也直接威脅到劉備的統治,

劉備怎麼會輕易放過彭羕?加之他志大才疏, 不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反倒天天說當局的壞話, 也引起了劉備的不滿, 此外, 劉備處理彭羕也有殺雞給猴看的意味, 就是讓蜀中的大小官吏引以為鑒, 服從劉備的領導, 不能隨便對當局發表不滿的言論和過激的行為。 歸根結底, 彭羕的死, 完全是自取其禍, 正如陳壽評價道:“覽其舉措, 跡其規矩, 招禍取咎, 無不自己也。 ”雖然彭羕幫助過劉備, 但是他結局悲慘其實也是註定了的, 完全是個人自取其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 不盡之處請指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