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的國庫庫房人員出入必須不穿衣服,但為何年年失竊大批銀子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耗子, 有錢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小偷。 錢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國庫, 目光投向那裡的人自然也是最多的。 古往今來, 曾把黑手伸向那裡的人估計比裡面的鈔票都要多。 中央電視臺影視劇頻道曾經播放一部清宮大戲《銀鼠》, 講的是大內銀庫屢屢被盜, 朝廷派人破案卻挖出驚天黑幕的故事。

鮮為人知的是, 這則故事就取材於清朝的一個盜竊集團。 他們世世代代都以國庫中的銀子為偷盜對象, 進國庫比回自己家還方便, 幾乎每天都有大把的收入掉進口袋, 日子過得比享受高級待遇的宰相、尚書們還要舒坦。 那麼這些人到底為什麼能如此神通廣大呢?

事情是這樣的, 清朝政府自打入關的那天起, 就對漢人一百個不放心, 在守衛國庫的人選方面更是如此。 所以有清一代, 庫兵只用滿人, 而從不用漢人。 這些庫兵一經錄用, 就會祖祖輩輩替天子守庫,

享受國家公務員的待遇。 當然, 清廷對他們也不是一百個放心, 為了保護國庫裡的銀兩安全, 戶部規定:凡是進入國庫的人都必須渾身上下一絲不掛, 無論酷暑, 還是嚴寒, 都必須這樣赤條條進, 赤條條出。 按說這麼一來, 想偷銀子的人是基本沒轍了, 除非某個人不怕噎死, 把銀子吞肚子裡。 但是我告訴你, 他們有辦法, 即使光著屁股天天上下班, 他們仍然可以在看守的眼皮底下把銀子偷出去。 因為他們有項獨門絕技——“肛門納銀”。 顧名詞意, 肛門納銀就是用人的肛門為工具, 把銀子一塊塊偷盜出去。

大家一定奇怪了, 銀子那麼大, 小小的肛門能裝多少?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記載, 《清代野記》(卷上三五)中這樣寫道:聞之此中高手,

每次能夾江西圓錠十枚, 則百金矣。 予轉餉人戶部時, 見庫門前一矢地有小屋一間, 裱糊工整, 門戶嚴密, 距窗二尺皆以木柵圍之。 初以為必堂司官休息地, 而敦知不然, 乃庫兵脫衣卸贓之地, 故四圍以木柵護之, 防人近窗窺伺也。

為了達到這麼高超的水準, 看守國庫的士兵們自打小時候起, 就開始長時間進行著艱苦的魔鬼式訓練。 首先, 他們會把抹了麻油的雞蛋往自己的肛門裡塞, 儘量把肛門撐大。 等到雞蛋過關了, 又換成更大的鴨蛋、鵝蛋, 最後換成真刀真槍的鐵蛋。 數量從一枚開始累加, 直至達到七八枚。 清朝的制度規定, 看守銀庫的士兵一屆任期三年, 所以他們就利用這三年的時間拼命偷錢。 功夫高點的,

三年弄個幾十萬兩不成問題, 差點的也能弄出三四萬兩, 足夠一輩子吃喝不愁的。

為了保守這一秘密, 也為了各自能安安生生在家裡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些士兵們結成偷盜團夥, 勾結上司, 久而久之, 即使有人發現, 也難以告發。 不過有利就有弊,

肛門“年輕”的時候長期任勞任怨, 到了“年老”的時候, 就開始天天埋怨。 《清代野記》的記載是:其肛之嫩者, 則用豬脬浸濕, 裹銀而塞之。 故庫兵至老年, 無不患脫肛痔漏症, 以其納銀太多也。 不過即便如此, 他們還是賺了, 一沒掏本錢, 二沒擔風冒雨, 晚年一點不舒服也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