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分天下後,為何魏國能迅速崛起,吞併蜀、吳,貨幣政策是關鍵!

在前面的文章中, 奇老爺給大家介紹了三國乾貨之官職解說:對號入座, 三國官職超詳細解說, 讀三國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了!, 三國乾貨之勢力分佈圖譜:三分鐘瞭解三國歷史!附贈勢力分佈圖, 讀三國必備資料, 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許多讀者紛紛點贊和收藏, 那麼今天, 奇老爺繼續給大家帶來一篇乾貨——三國乾貨之貨幣政策。

要理解貨幣是如何影響三國的格局的, 首先需要弄明白貨幣是什麼?

什麼是貨幣?

貨幣, 百科中是這樣定義的: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 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

貨幣的多種多樣

上面定義的契約, 約定, 我們可以理解為貨幣就是一種媒介, 是用於雙方對物品價值的一種共同的認可。

貨幣的形式

貨幣的形式有很多, 包括實物貨幣, 金屬貨幣, 紙幣和信用貨幣等多種形式。 早先的實物貨幣主要包括獸角,

毛皮, 鹽巴, 牲畜等一些實體物件, 後來慢慢的演化為鐵, 銅, 銀, 金等金屬貨幣的形式, 但由於攜帶等不方便, 紙幣慢慢的誕生了, 如北宋的“交子”, 南宋的“會子”。

北宋的“交子”

南宋的銀會子

貨幣的發展

東漢末年的時候, 董卓專權, 加上天災不斷, 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 當時流行的五銖錢, 後來為了謀取國家財富, 下令改鑄小錢。 相傳為了多鑄這種小錢, 董卓到處搜刮民脂民膏, 連秦始皇曾收集天下兵器製成的12個銅人也不能倖免。 這種錢, 小而無邊, 而且非常薄。 市場上很難流通, 慢慢的百姓都不再使用,

恢復成了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貿易形態。

董卓專權鑄造的小錢

由於小錢很難流通, 造成了小錢的貶值, 直接後果就是通貨膨脹。 聽說當時穀價漲到幾萬錢、幾十萬錢一石。 百姓出門買一筐米, 得用一筐錢來換。

後來, 黃巾起義, 最後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

魏國的貨幣政策應該是三國之中, 實施的最好的。 魏國自曹丕建立後, 很快的恢復了五銖錢的使用。 但因為通貨膨脹的太厲害, 最後五銖錢也幾乎不能用了。 後來, 無奈之下, 使用谷於和紡織品為貨幣,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 五銖錢只是作為輔助的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但是以谷於和紡織品為貨幣, 有個弊端。 就是紡織品可以越織越細, 這樣兌換的東西就越多。 谷于裡可以摻水, 這樣兌換的東西也更多。 慢慢的, 市場開始失去了平衡, 無奈之下, 曹丕決定重鑄五銖錢。

重鑄後的五銖錢

為什麼說,魏國的貨幣實行的最好呢?我們知道,貨幣的好壞,有個標準就是要貨幣的標準要保持恒定,不能今天變一下,明天變一下,不然肯定很難流通。另一個就是貨幣要易於存儲,成色要足,這樣保存的時間長。

因為貨幣穩定了,百姓的生活也就穩定了,慢慢的魏國的國力也就慢慢的強盛起來了。

蜀國,因為諸葛亮的南平南蠻,北伐曹操,東征孫吳等大規模行軍打仗,國力衰微,國家財力入不敷出。

在這樣的國力背景下,開始實行鑄造“直百五銖”,“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等大面值的貨幣,一錢頂原來的一百錢,一下子就把軍費湊足了。

直五百株

我們知道,錢面值越大,實際上就是將正在流通的那些貨幣貶值。而且大錢的鑄造,越鑄越小,從一開始的八克,到後來逐漸只有0.5克不到。

直百錢等大額貨幣的鑄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為軍資,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長久發行,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吳國在三國鼎立時期,經濟和政治應該是三國中最好的。但實行的貨幣面值也是最大的。當時鑄造的叫“大泉五百”。一錢頂五百錢,到後來,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大泉當千”,“大泉兩千”,“大泉五千”等超大面值的貨幣,這樣一搞,即使再富裕的經濟,也扛不住如此的摧殘。

大泉當千

國庫是滿了,可百姓的怨恨也滿了。慢慢的,經濟也在走下坡路了。

總結

綜合魏蜀吳三國的貨幣政策,魏國實行的算是比較成功的。所以,魏國的國力才能這麼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最後滅了東吳和蜀國。

聽完奇老爺的分析,你覺得是這麼回事嗎?

重鑄後的五銖錢

為什麼說,魏國的貨幣實行的最好呢?我們知道,貨幣的好壞,有個標準就是要貨幣的標準要保持恒定,不能今天變一下,明天變一下,不然肯定很難流通。另一個就是貨幣要易於存儲,成色要足,這樣保存的時間長。

因為貨幣穩定了,百姓的生活也就穩定了,慢慢的魏國的國力也就慢慢的強盛起來了。

蜀國,因為諸葛亮的南平南蠻,北伐曹操,東征孫吳等大規模行軍打仗,國力衰微,國家財力入不敷出。

在這樣的國力背景下,開始實行鑄造“直百五銖”,“太平百錢”、“定平一百”等大面值的貨幣,一錢頂原來的一百錢,一下子就把軍費湊足了。

直五百株

我們知道,錢面值越大,實際上就是將正在流通的那些貨幣貶值。而且大錢的鑄造,越鑄越小,從一開始的八克,到後來逐漸只有0.5克不到。

直百錢等大額貨幣的鑄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為軍資,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長久發行,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吳國在三國鼎立時期,經濟和政治應該是三國中最好的。但實行的貨幣面值也是最大的。當時鑄造的叫“大泉五百”。一錢頂五百錢,到後來,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大泉當千”,“大泉兩千”,“大泉五千”等超大面值的貨幣,這樣一搞,即使再富裕的經濟,也扛不住如此的摧殘。

大泉當千

國庫是滿了,可百姓的怨恨也滿了。慢慢的,經濟也在走下坡路了。

總結

綜合魏蜀吳三國的貨幣政策,魏國實行的算是比較成功的。所以,魏國的國力才能這麼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最後滅了東吳和蜀國。

聽完奇老爺的分析,你覺得是這麼回事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