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買了會覺得後悔的嬰兒用品,雙11前要看!少花冤枉錢

眼瞅著就快到“雙11”了, 聽說很多寶媽已經做好剁手準備, 購物車裡裝滿了各種嬰兒用品, 萬事俱備只等馬爸爸一聲令下, 瘋狂幾分鐘吃土一整年……

作為過來人, 實在不忍心你們重蹈我的覆轍, 花血汗錢買一堆不實用、甚至是對孩子有害的東西, 後悔不已。

所以,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哪些母嬰用品是“大坑”, 希望你們在買買買之前, 認清它們的“真面目”。

1

床圍

這個看起來是保護孩子的物品, 實際上卻存在致命安全隱患:它密不透風, 可能導致寶寶窒息、甚至是嬰兒猝死綜合症!

美國兒科學雜誌研究表明,

1985年到2005年, 美國有27例嬰幼兒傷亡案例應歸咎於床圍的使用, 其中一部分嬰幼兒是陷入到床圍包裹中窒息而死, 另一部分是被固定床圍的繩子勒死。

因此,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使用防撞床圍, 包括所謂的“可呼吸”款式。 所以, 各位寶媽不要再給孩子買床圍了喲~

2

嬰兒定型枕

和床圍一樣, 很多市面上出售的嬰兒定型枕, 會增加寶寶窒息的風險。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之前, 寶寶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枕頭, 因為使用枕頭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征的風險。

有些商家宣傳嬰兒定型枕能解決寶寶“扁頭綜合征”或“斜頸”的問題, 其實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相反, 有些定型枕可能因為商家設計不良, 還會造成寶寶頸椎發育問題!

所以, 請別再花錢買定型枕, 給寶寶增加風險啦~

3

學步車

學步車造成的嬰幼兒事故及不良發育的新聞屢見不鮮, 在網路上隨便一搜, 就能找到許多相關報導:

學步車對寶寶有哪些危害呢?

大致來講, 有以下三點:1、極易造成跌傷及其他意外傷害;2、導致寶寶骨骼畸形;3、延長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

其實, 很多國家都不建議給寶寶使用學步車:

加拿大2004年就禁止商家銷售兒童學步車;

大洋洲、歐洲也有不少國家呼籲取締;

美國兒科學會多次聲明, 學步車不能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我國衛生部2011年發佈的《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 也建議家長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

4

嬰兒手套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抓傷自己或著涼, 所以給孩子戴上手套。

但是, 品質不過關的手套同樣存在隱患:線頭纏住孩子的手趾, 影響血液迴圈, 最終導致指頭壞死。

看到這些小寶寶因手套導致手指壞死的照片, 你還想給孩子買手套嗎?

PS:如果想防止寶寶抓傷自己,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剪指甲,而不是帶手套。

5

嬰兒鞋

有些媽咪一想到寶寶穿上鞋子後萌萌噠的樣子,就忍不住屯很多可愛的嬰兒鞋。

然鵝,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是抱著就是躺著,出門也有推車,即使天氣冷,穿雙襪子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穿鞋。

因為實用性不強,這些漂亮的小鞋子除了偶爾拍照時能當個裝飾,其他時間也就是被扔牆角的命運。

6

奶瓶

對於有寶寶的家庭來說,奶瓶可以算是必需品,但是沒必要買太多,因為使用時間不長。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滿15個月後,就不適合用奶瓶了。

如果長期依賴奶瓶,容易引起寶寶蛀牙、影響寶寶咀嚼能力,導致語言障礙等。

所以,寶寶1歲左右,我們就可以嘗試給TA用吸管杯,慢慢戒掉奶瓶,如果想瞭解讓孩子戒掉奶瓶的方法,可以點擊:奶瓶依賴危害大!一張圖告訴你怎麼戒掉它。

7

手動吸奶器

當年選吸奶器時沒經驗,覺得電動吸奶器太貴,就買了個手動吸奶器,結果用的時候才知道,手都吸斷了也沒多少奶,簡直不能更難用,後來又買了個電動的。

所以建議想買吸奶器的親,直接一步到位買個電動的,貴是貴點,但確實比手動的好用很多。

8

咬咬樂

“咬咬樂”宣傳可以讓寶寶自己吃水果。

然鵝,對於小月齡的寶寶,這樣的吃法只能讓孩子吃到一點果汁,而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寶寶卻吃不到,相當於寶寶喝果汁而不是吃果泥,損失了很多營養;

對於月齡大一些、可以添加手指食物的寶寶,這樣的吃法又不能練習抓握、咀嚼和吞咽大塊食物的能力。所以,這樣的產品,說是雞肋也不為過。

結束的話:

養娃很燒錢,在保證孩子生活品質的前提下,能省一點是一點。除了以上盤點的這些“雞肋用品”,親們是否還感覺有其他不實用的東西?

如果有,歡迎留言分享,讓更多寶媽少花冤枉錢~

PS:如果想防止寶寶抓傷自己,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剪指甲,而不是帶手套。

5

嬰兒鞋

有些媽咪一想到寶寶穿上鞋子後萌萌噠的樣子,就忍不住屯很多可愛的嬰兒鞋。

然鵝,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是抱著就是躺著,出門也有推車,即使天氣冷,穿雙襪子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穿鞋。

因為實用性不強,這些漂亮的小鞋子除了偶爾拍照時能當個裝飾,其他時間也就是被扔牆角的命運。

6

奶瓶

對於有寶寶的家庭來說,奶瓶可以算是必需品,但是沒必要買太多,因為使用時間不長。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滿15個月後,就不適合用奶瓶了。

如果長期依賴奶瓶,容易引起寶寶蛀牙、影響寶寶咀嚼能力,導致語言障礙等。

所以,寶寶1歲左右,我們就可以嘗試給TA用吸管杯,慢慢戒掉奶瓶,如果想瞭解讓孩子戒掉奶瓶的方法,可以點擊:奶瓶依賴危害大!一張圖告訴你怎麼戒掉它。

7

手動吸奶器

當年選吸奶器時沒經驗,覺得電動吸奶器太貴,就買了個手動吸奶器,結果用的時候才知道,手都吸斷了也沒多少奶,簡直不能更難用,後來又買了個電動的。

所以建議想買吸奶器的親,直接一步到位買個電動的,貴是貴點,但確實比手動的好用很多。

8

咬咬樂

“咬咬樂”宣傳可以讓寶寶自己吃水果。

然鵝,對於小月齡的寶寶,這樣的吃法只能讓孩子吃到一點果汁,而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寶寶卻吃不到,相當於寶寶喝果汁而不是吃果泥,損失了很多營養;

對於月齡大一些、可以添加手指食物的寶寶,這樣的吃法又不能練習抓握、咀嚼和吞咽大塊食物的能力。所以,這樣的產品,說是雞肋也不為過。

結束的話:

養娃很燒錢,在保證孩子生活品質的前提下,能省一點是一點。除了以上盤點的這些“雞肋用品”,親們是否還感覺有其他不實用的東西?

如果有,歡迎留言分享,讓更多寶媽少花冤枉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