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崢嶸歲月稠 嘉興老知青集體捐贈開發北大荒時的老寶貝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件羊毛皮大衣是我在大興安嶺林區時發的, 40多年一直捨不得穿, 今天我要把它捐給檔案局!”“這把錛斧、這把鋸子是我當年真實的勞動工具,

40多年來, 每每看到它們, 就像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今天也要把它們捐給檔案局”……

10月30日, 在嘉興市檔案局的一間會議室裡, 當一位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分別捐出一件件頗有歷史感的檔案實物, 並聲情並茂地講述這些老寶貝背後的故事時, 激動的他們好似重新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這次向嘉興市檔案局捐贈老寶貝的這些老人, 是曾到大興安嶺林區支邊的嘉興老知青。 47年前, 風華正茂的他們響應號召, 告別父母和家鄉, 到大興安嶺林區開始了一段彌足珍貴的人生之旅;如今, 年逾花甲的他們紛紛捐出那些曾經見證自己青春的老寶貝, 以給它們一個更好的歸宿。

老寶貝終於有了好歸宿

10月30日上午, 在嘉興市檔案局舉辦的紀念嘉興知青赴大興安嶺林區47周年暨捐贈檔案實物史料座談會上, 老知青徐國慶攜老伴顧麗英率先捐出了1件羊毛皮大衣、1本奔赴邊疆支邊光榮證、1本工作證和6張上世紀70年代的老照片。 徐國慶對這些老寶貝的生動講述也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人們。

“我們是1970年11月6日晚上從嘉興出發, 坐了6天6夜的火車趕赴大興安嶺的。 ”現年64歲的徐國慶向記者回憶, 那一年, 他剛從嘉興一中畢業, 出發前, 有關方面給他們每人發了軍大衣、棉襖、棉褲和棉鞋, “在嘉興, 我們還覺得這些東西用不上, 但到了大興安嶺林區, 發現四周白茫茫一片, 天氣格外冷, 我們才覺得這些棉衣甚至都不夠用。 ”

據徐國慶介紹,

當年在大興安嶺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我們住在室內還長著草的大帳篷裡, 帳篷裡搭著簡易床, 床的周圍放著火爐取暖;食物也很緊缺, 每人每月只能供給8斤面、1斤大米的細糧。 ”但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 他們還是每天和解放軍一起修鐵路, 或在林區幫忙伐木等, 沒有一個人叫苦。

徐國慶在大興安嶺林區生活了9年, 在那裡奉獻青春接受鍛煉, 也在那裡收穫了愛情。 “今天捐的這件羊毛皮大衣, 發下來後我一次都沒穿過。 雖然大興安嶺很冷, 但我一直捨不得穿。 ”徐國慶說, 之所以要把這些老寶貝捐給檔案局, 是因為檔案局有更好的條件保管它們, “時間長了, 這些老寶貝放在家裡畢竟很難保管好, 在幾次搬家中,

我還把當年的一頂皮帽子等都丟失了, 現在把它們捐給檔案局後, 我也就放心了!”

希望與更多人分享那段經歷

“我和老公都是南湖中學1970屆的畢業生, 當年初中一畢業, 我們就響應號召到大興安嶺林區當知青。 ”現年65歲的趙秋菊告訴記者, 當年他們在大興安嶺老潮河公社林業區生活了3年, “參加民兵連、伐木、造鐵路, 大家去了什麼都做。 我當時由於個頭小, 就留在炊事班裡燒飯, 還當過炊事班班長。 ”

趙秋菊在大興安嶺林區生活了3年後又去了大慶油田, 1980年才和老公王福寶一起回到嘉興。 “我們是在東北支邊時結婚的, 我女兒也是在那邊出生的。 當年苦是蠻苦, 但我們的生活並不那麼平淡, 特別值得自豪的是, 我們當年參與建造的育英火車站,

現在已成為當地非常重要的一個火車站。 ”趙阿姨說, 那段難忘的經歷豐富了他們的人生, 磨煉了他們的意志, 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在這次捐贈活動中, 趙秋菊和老伴不僅捐出了10多張珍貴的老照片, 還捐了女兒專門創作的一幅畫。 “我女兒非常優秀, 又是在我們支邊時出生的, 也可以說是我們支邊時的一個很大的收穫。 ”趙阿姨樂呵呵地說, “當年, 艱苦中也有夢想、有奮鬥、有歡樂, 我們把這些老寶貝捐給檔案局, 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在參觀這些檔案史料時瞭解那個年代的知青生活, 分享我們的快樂!”

這些檔案史料將被編輯成書

據有關方面介紹, 47年前, 嘉興有600多位熱血青年響應號召, 奔赴東北大興安嶺林區, 為建設北大荒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此次紀念嘉興知青赴大興安嶺林區47周年暨捐贈檔案實物史料座談會,共有50多位老知青參加捐贈。據初步統計,他們共捐了26件實物、183張照片和76張獎狀、證書等。

“這麼多當年赴大興安嶺的嘉興老知青能一起捐贈檔案史料,意義重大。這既是留存歷史記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為廣泛利用知青檔案開闢了一個新管道,更是廣大知青支援、參與檔案事業的一次實際行動。”嘉興市檔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知青們捐贈的這些檔案史料,他們在整理好、保管好、利用好的同時,還準備在嘉興知青赴大興安嶺支邊50周年到來之際,把它們編輯成書,圖文並茂地展現當年的崢嶸歲月,讓更多的人瞭解那段歷史。

嘉興市檔案局有關負責人還想借此機會提醒廣大市民,檔案部門有恒溫恒濕等有利於檔案史料保管的有利條件,是一切散存民間的檔案史料最理想的“家”,希望更多有識之士把歷史檔案資料捐贈給檔案部門,使散存於社會的、于國於民有價值的檔案資料能集中保管並被廣泛利用,使其發揮更大的鑒史識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檔案部門查閱利用檔案資料。

(原標題《嘉興老知青集體捐贈老寶貝》,原作者陳強、李持真。編輯沈燁婷)

為建設北大荒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此次紀念嘉興知青赴大興安嶺林區47周年暨捐贈檔案實物史料座談會,共有50多位老知青參加捐贈。據初步統計,他們共捐了26件實物、183張照片和76張獎狀、證書等。

“這麼多當年赴大興安嶺的嘉興老知青能一起捐贈檔案史料,意義重大。這既是留存歷史記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為廣泛利用知青檔案開闢了一個新管道,更是廣大知青支援、參與檔案事業的一次實際行動。”嘉興市檔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知青們捐贈的這些檔案史料,他們在整理好、保管好、利用好的同時,還準備在嘉興知青赴大興安嶺支邊50周年到來之際,把它們編輯成書,圖文並茂地展現當年的崢嶸歲月,讓更多的人瞭解那段歷史。

嘉興市檔案局有關負責人還想借此機會提醒廣大市民,檔案部門有恒溫恒濕等有利於檔案史料保管的有利條件,是一切散存民間的檔案史料最理想的“家”,希望更多有識之士把歷史檔案資料捐贈給檔案部門,使散存於社會的、于國於民有價值的檔案資料能集中保管並被廣泛利用,使其發揮更大的鑒史識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同時也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檔案部門查閱利用檔案資料。

(原標題《嘉興老知青集體捐贈老寶貝》,原作者陳強、李持真。編輯沈燁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