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家鄉醬油特殊的味道

今夜飯, 想吃煮雞蛋, 白水煮的無味、寡淡, 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清明節, 父親總是用白絲線把雞蛋拉開, 倒點醬油, 是饑餓還是體內缺營養, 那個掛了醬色的雞蛋特別的香, 可今晚這個久違的味道怎麼就出不來哪?老伴兒說:這是外地醬油, 色重味輕, 不可能出來洛陽醬油的香味兒。

說起洛陽醬油, 一毛四一斤的價格賣了幾十年, 每年的臘月二十五後, 老城人開始為醬油而排隊, 東大街鼓樓下的一大一小副食店瞬間能排長隊, 大店“隊兒”向東能順延到老董家的大槐樹下, 小店的“隊伍”也能排到“大紙盒廠”的門前,

轟隆隆的紙漿攪拌聲伴隨著怪怪的黃板紙味道刺激著排隊人的味覺, 兩個隊伍裡不時有戴藍色套袖、肩膀上貼藍色棉布補丁的師傅們, 發白的帆布工作服與補丁的反差巨大, 這幫人就是老城人稱“蠻子”的上海人, 講究吃的味道, 但不太講究衣著的上海師傅。 “儂好啊, 拷老酒、拷醬油”的招呼, 聽的老城人一頭霧水, 以往聽說上海人不怎麼吃醬油, 怎麼到了洛陽也大瓶、大罐的買呀?

副食店裡的王大伯兒是我鄰居, 喊叫大伯也無濟於事不可能讓你先來, 吃不上飯都要買醬油的隊伍裡可有“麻纏”厲害人, 誰敢“夾隊”輕者罵、重者那是要動拳頭的, 因為這個, 王伯可把鄰居都得罪啦, 後來王娘告訴我:因為照顧鄰居,

一個怒漢把店裡的櫃檯砸了, 可怕呀….

副食店裡有四口大缸, 缸沿放一木板, 三個木質長把兒“提子”是快速銷售醬油的容器, 半斤、一斤、二斤的“提子”雖然不算太重, 可連續幾天的超負荷能把王伯兒累的筋疲力盡, 手腕疼的職業病就是那時落下的。 醬油, 洛陽醬油, 洛陽人調味的精品, 豫西地區“高檔次”的調料讓多少男男女女記住了它特有的味道, 醬香而不奢華、味正而不顯赫。

洛陽醬油, 兒時的味道, 年少的回味, 如今, 你去哪裡啦?近期聽說, 醬油廠不做醬油了, 僅僅做米醋, 哎…味蕾在告訴我:瓶裝的外地醬油, 不管它獲得啥級別認證, 都不如我們洛陽醬油的味兒正, 色佳。 因為我是洛陽人, 還是老城人。

是傳統工藝落後了, 還是祖傳的工藝失傳了?市場的殘酷競爭難道打敗了我們的醬油?作為一個老洛陽人,

我還是喜歡用咱自己的井水、黃豆釀制的醬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嗎, 我就是這樣的怪癖, 沒有洛陽醬油我食之無味。 混沌、餃子、湯麵條沒有洛陽醬油, 那還算是洛陽飯嗎?沒有洛陽醬油, 我的食欲無法促進, 洛陽醬油那個親和的味道, 永遠留在了我的回憶之中….

哎…不說了, 剩下的就是回憶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