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揭秘:嘉陵江古幣沉船之謎

2003年的一天, 重慶合川就有人用一根撐船的蒿杆敲開了嘉陵江底寶藏的大門。

說起那天的事情, 合川市文管所所長劉智至今還有些激動:“當時我們接到電話, 說有一條過江的船蒿杆落到江裡, 船工下去打撈, 發現有好多銅錢。 航運部門的打撈隊來幫助打撈時, 沒料到竟有這麼多的古錢!船已經完全腐爛了, 但它裝載的銅錢卻完好保留著, 鋪滿了那一段的嘉陵江底。 有山樣堆積的, 有大竹簍裝著的, 有散落在岩石縫隙裡的, 我們好像看到了阿裡巴巴的寶藏!”

沉船裝載的古錢重達5噸之多, 這是迄今我國一次性發現最多的古錢, 按沉船的年代來看屬於宋朝時期,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古錢幣並非僅僅屬於宋代, 從漢初的“半兩”到西夏的“皇建元寶”, 歷朝歷代的銅錢, 都混雜其間, 時間跨度達1400多年。 這是一艘什麼船?從哪裡來?要開往何處?更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宋代的船運載了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錢幣?

有人推測這是民間某位富商運錢幣的私船。 但宋代是一個商業迅速發展的年代, 被視為現代匯兌制起源的“飛錢”, 從唐朝後期開始於民間, 在宋代有了很大發展。 商人為避免長途販運大量銅錢的麻煩, 可以將錢存入一個地方的“櫃坊”, 再從另一處的“櫃坊”憑票據支取現錢。 儘管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廣泛普及於全國, 但在北宋就已發明的紙幣——“川交”, 在南宋的四川地區早已廣泛使用。 因此, 殷實人家和經營大宗買賣的商人大致也無須長途轉運大量的銅錢。

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後, 我們發現要揭開這個謎團的思路, 也許應當考慮宋代的商業與貨幣制度的發展。 宋代是歷史上有名的“冗兵弱國”時代。 最多時, 北宋全國養兵總數達到125萬人。 長年與遼、金、夏等國的戰爭, 也使軍費開支成為巨大的財政缺口。 龐大的養兵和養官開支, 直接刺激了貨幣鑄造量的膨脹。 宋朝的年財政收入, 最高時曾達到1。 6億貫。 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

年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銅, 用於鑄造貨幣。 為了彌補巨大的貨幣缺口, 朝廷採取的一個辦法就是, 在收稅的時候回收以前的舊錢熔化後鑄成新錢。

那麼, 這艘嘉陵江沉船裡裝載的漢初以來歷代舊錢,

在這條線索上似乎得到了合理解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