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蜀地易守難攻、自給自足,為何不能長期獨立,並形成割據政權

蜀地易守難攻, 很容易給守蜀之人“就這樣割據了吧, 挺好的”這種錯覺, 然而這種想法卻很想當然。

蜀道難, 只是對商路而言。 從軍事上看, 並不易守也不難攻。

四川盆地

蜀地的命門是漢中和荊州, 守不住這兩個地方就門戶洞開, 撐不了多久。 蜀地最大的問題是經濟人口體量太小, 雖然富饒卻無力支持長年作戰。 中原亂局之時, 尚可偏安一隅, 一旦中原安定持續進攻漢中和荊州, 蜀地的人力物力是經不起長期消耗的。

巴蜀地區對致力於一統天下的中原政權, 最重要的誘惑在於:其一, 物產豐饒, 適合做大後方;其二, 一旦取得巴蜀, 會取得利用舟師順江而下搞定東南割據的優勢(一般巴蜀、荊襄和長江下游是其進攻的三個方向)。 西晉滅吳, 隋滅陳, 元滅南宋, 都是按這個思路來的, 所謂“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蜀漢

因此, 當走向統一成為大勢所趨的時候, 若關中(秦嶺以北)已被中原政權略定, 則其必然圖謀蜀地。 是時, 縱使漢中(秦嶺以南, 大巴山以北)在手, 蜀政權也難以消耗過中原。 蜀地固然險阻, 但長期消耗下來, 秦嶺間的陳倉、褒斜、儻駱、子午諸道, 大巴山間的米倉、金牛諸道, 總能被突破。

劍門關雖能堅固, 然而一則消耗扛不起, 二則忘記去守那條繞過劍門關的陰平道的守蜀之人又大有人在, 因此也並非不可破。 同理, 若荊州已定, 逆流而上, 攻破夔門, 進取重慶, 蜀地也不能久守。

因此, 在中原初定了之後, 蜀地沒有太大的資本能進行割據。

前蜀和後蜀

所以說, 蜀地割據必然失敗。 他們必須積極進取, 在統一的大勢形成之前, 至少要先拿到關中地區, 並將關中作為戰略重心, 蜀地僅為後方, 改用關中模式, 以此圖謀中原, 方可守蜀。 這種戰略下, 秦得天下, 漢得天下, 晉得天下, 北周/隋得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