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中之龍”——諸葛亮,才思敏捷、謀略銳利匡扶漢室終敗于天意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字孔明, 號臥龍(也作伏龍), 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與龐統共稱“臥龍鳳雛”, 劉備三顧茅廬後, 他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 從此便為蜀漢日夜操勞, 鞠躬盡瘁。 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沉, 已形成一種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現象。 關於諸葛亮, 除史傳記載外, 有傳說故事、論贊詩文、話本戲曲、小說評話、繪畫雕刻、名勝古跡、祠廟祭祀等多種表現形式。 這一文化現象的影響, 也從歷史走向現實, 從國內走向國外, 從政治、軍事、經濟走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並且正在日益擴大和深入。

諸葛亮小時曾在一所由儒學大師執教的學堂裡就讀, 受到了系統 的儒學訓練。 後從師當時的大師級學者龐德公, 又受到大學者司馬徽的影響。 傳說他對《詩》、《書》、《禮》、《義》、《春秋》等儒學很熟, 對法家的經典著作如《申子》、《韓非子》、《管子》和兵法巨著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也很熟,

而且對《史記》、《左傳》、《戰國策》等歷史則更熟。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 諸葛玄死後, 年僅十七歲的諸葛亮來到隆中, 自立門戶住在山間的一所草廬中。 他經常到田裡做點農活, 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和鑽研經史百家學說。 他胸懷大志, 雖隱居深山,

仍密切注視著全國形勢的發展和各派軍事力量的變化, 考慮著治理天下的大計。 他經常和當地一些名士交往, 談古論今, 品評人物, 交流對時局的看法。 諸葛亮才思敏捷, 政治眼光銳利, 對問題的認識往往超出常人一籌, 因此被人們尊稱為“臥龍先生”, 把他比做隱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龍。 此後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 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 諸葛亮也只能自嘲“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不可強也”。

諸葛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胸懷全域, 在詳細分析了當時格局情況, 為劉備制定了“西和諸戎, 南撫夷越,

外結孫權, 內修政理”, 先據有荊、益二州, 最後奪取中原的戰略規劃, 隆中對策為整個蜀漢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諸葛亮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還能夠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地去實現這個戰略規劃, 否則白手起家的劉備是不可能在三國站穩腳跟的。 即使是“據有江東, 已曆三世, 國險而民附”的孫權, 如果不是諸葛亮親詣東吳、詳析形勢、盡陳利害, 說動他與劉備聯合抗曹, 否則讓曹操的幾十萬大軍盡渡長江, 恐怕江東早已改姓曹。

劉備白帝城托孤辭世, 諸葛亮以相父身份, 輔佐幼主劉禪, 治理蜀國, 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 實為蜀國不是皇帝的皇帝, 攝軍政大權於一身, 獨步于蜀國政壇上, 縱橫馳騁, 頗為得志, 失街亭後的自貶, 也是做做樣子,

權力絲毫未減, 仍在蜀國政壇上叱詫風雲, 威風不減當年。 客觀地看, 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 把蜀國治理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提高了國力與軍力, 政績輝煌卓然。 但諸葛亮此時也出現了重大的失誤, 埋下了蜀國亡國的禍根——完全忽視了對劉禪從政素質的培養與鍛煉, 子不孝, 父之過, 劉禪日後的腐敗昏庸無能, 身為相父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 當諸葛亮五丈原突然歸天后, 蜀國的權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真空, 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政治權力舞臺中心。 劉禪這位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的一國之君, 便開始把蜀國一步步推進了亡國的深淵。 蜀國有劉禪這樣胸無大志的昏庸皇帝執掌朝綱, 焉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焉能不成為亡國之君?天意便自然轉到雄心勃勃、軍力日盛的魏國頭上了。 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乃劉禪自身也!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面前!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東連孫吳、北拒曹魏。撫南誠民、厲制治國。富民強國、農商並舉苦修兵務、待機北伐。攻佔隴西、分化蠶食。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翻開東、西方的軍事戰爭史,不難發現,東方軍事發展的核心是重在一個“謀略”上;而西方軍事發展的核心始終是在發展武器裝備上,其明顯差異不言而喻。此種差異,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受孫子兵法和諸葛亮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頻頻發生。只有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運用好謀略,方能常勝不敗!

據說諸葛亮去世不久,當時的人們就在他的墳墓前栽種了兩顆桂花樹,希望這位品行高尚的丞相能流芳百世。現在,每當金秋時節,兩顆桂樹就開滿了金色的桂花。秋風乍起,落英繽紛、十裡香飄。

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乃劉禪自身也!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面前!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東連孫吳、北拒曹魏。撫南誠民、厲制治國。富民強國、農商並舉苦修兵務、待機北伐。攻佔隴西、分化蠶食。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翻開東、西方的軍事戰爭史,不難發現,東方軍事發展的核心是重在一個“謀略”上;而西方軍事發展的核心始終是在發展武器裝備上,其明顯差異不言而喻。此種差異,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受孫子兵法和諸葛亮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頻頻發生。只有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運用好謀略,方能常勝不敗!

據說諸葛亮去世不久,當時的人們就在他的墳墓前栽種了兩顆桂花樹,希望這位品行高尚的丞相能流芳百世。現在,每當金秋時節,兩顆桂樹就開滿了金色的桂花。秋風乍起,落英繽紛、十裡香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