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死了,50多宮嬪集體投白綾殉葬,只為得到一樣好處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時, 已經被廢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便已在朝廷中流傳開來。 西元1395年, 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爽死後,

朱元璋便命秦王的兩名年輕王妃陪葬。

西元1398年, 朱元璋駕崩, 根據朱元璋生前的遺囑, 他的孫子朱允炆命後宮沒有生育過的50多名嬪妃一起陪葬。 命令剛下達便在朝廷引起了混亂, 哭天喊地的聲音不絕於。 如此多的嬪妃殉葬在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說起活人殉葬, 早在殷商時就開始盛行, 他們死後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 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 考古工作者從已經發掘的古墓中發現, 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 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屍骸, 全部年輕女子。

秦國以活人殉葬的習俗始于秦武公, 據史書記載秦武公的殉葬者人數為77人, 而秦穆公時達到了166人。 已發掘的秦景公大墓中的殉葬者數恰巧也是166具, 166位殉葬者在先秦時期到秦景公時已經是一種禮儀定數, 規模也最為龐大。

秦漢以後人殉有所收斂, 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 秦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殉葬了。 但是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時重新又開啟了封禁千年的人殉。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一生有26子及16女,。 1398年,朱元璋駕崩,他後宮妃嬪共有40人被迫自盡殉葬,此外還有曾經侍寢而未獲封號的宮女子10多人,全部葬於明孝陵西側。

朱元璋為何會這樣做呢?一般來說皇帝死後,3000後宮佳麗就算結束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時候, 有子嗣的嬪妃還好點, 母以子貴;沒有生育打入冷宮或強迫出家算是好的, 武則天還是“武才人”時,就因唐太宗駕崩後,被送去當尼姑。 朱元璋是一名對自己打下的江山十分看重的一代帝王, 這一點從他選擇孫子朱允炆即位而沒有選擇朱棣就能看出,朱棣是庶出所生。不是皇家正統。也許朱元璋希望自己死後江山穩固交接,不願看到宮廷慘案發生。

只是苦了這些年輕的妃嬪。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太監們事先在房間中安放了與殉葬人數同等數量的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被挑選出來殉葬的宮女嬪妃在為朱元璋守孝3天后,集體被送到準備好白綾的房間自縊。

《明史·後妃傳》有記載,為了對這些殉葬的嬪妃宮女補償,下一任皇帝多半會給她們及親戚一些好處。而所謂的好處就是,死去的嬪妃都會被追贈諡號,表彰其行。

這一點從他選擇孫子朱允炆即位而沒有選擇朱棣就能看出,朱棣是庶出所生。不是皇家正統。也許朱元璋希望自己死後江山穩固交接,不願看到宮廷慘案發生。

只是苦了這些年輕的妃嬪。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太監們事先在房間中安放了與殉葬人數同等數量的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被挑選出來殉葬的宮女嬪妃在為朱元璋守孝3天后,集體被送到準備好白綾的房間自縊。

《明史·後妃傳》有記載,為了對這些殉葬的嬪妃宮女補償,下一任皇帝多半會給她們及親戚一些好處。而所謂的好處就是,死去的嬪妃都會被追贈諡號,表彰其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